鲁迅已经和许广平结婚了,为何朱安还一直呆在鲁迅的家里?
鲁迅在情感上,是个非常理智也非常克制的人。在他的生命中,先后出现过两个女人,一个是朱安,一个是许广平。
朱安和许广平,一个是逆来顺受的旧式女子,一个是有着强烈反叛精神的新式女子。
46岁,是鲁迅生活的分水岭。
在这之前,他是朱安一个人的丈夫。
在这之后,朱安依然是他的妻,但是和他生活的,却是许广平。
(鲁迅旧照)
对于46岁之前的婚姻生活,鲁迅曾对他的好朋友许寿裳说过一句话:“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是的,鲁迅和朱安的婚姻是在清朝还没有灭亡的时候举行的。
当时,婚姻仿佛是长辈们应尽的责任,全不由儿女做主。
鲁迅的家里虽然破败了,但在绍兴依然是体面人家。
而朱安虽然出身于小商人家庭,没有体面的家世,却在经济上较为宽裕。
用旧式的眼光来看,朱安也是无可挑剔的“好人家的女儿”,她善烹饪,会做女红,性格柔顺,不识字,小脚。旧式女子该有的优点,她一样没有落下,在鲁瑞看来,这样的女子做大儿媳妇,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本来,鲁迅和朱安的婚期定在1902年冬天,也就是鲁迅从矿务学堂毕业的时候。
没想到鲁迅很会读书,居然考取了公费留学日本的名额。
对于朱安家而言,姑爷会读书,本就是件值得称道的事,又有机会去留洋,这无疑是增光加彩了。
因此,婚期就延后了。
在这之后,鲁迅只对朱安提过一个要求,就是放脚,到学堂读书。
不过,朱安觉得那不是“好人家的女儿”该有的德行,所以拒绝了。
(朱安旧照)
1906年,有传言说鲁迅在日本不光剪了辫子,还娶了日本女人,生了孩子。
鲁瑞虽说没受过教育,但华夷之防还是晓得的,剪辫子,娶日本女人,这种种传言让鲁瑞十分害怕,怕他辱没了清白的家族名节,所以称病,把他骗回来结婚,以击破那些越传越离谱的谣言。
被骗回来后,鲁迅“逆来顺受”地听从鲁瑞的安排,不光穿上了礼服,戴了一条假辫子,结婚仪式上,还很耐心地配合司仪,完成了冗长而枯燥的仪式。
然而,新婚当夜,鲁迅便睡在了母亲房中。
第三日,鲁迅便匆匆离家而去,又到日本求学去了。
显然,对朱安的冷遇是鲁迅对包办婚姻的不满,那么,他为何不在婚前抗婚呢?
鲁迅的好友孙伏园曾解释过鲁迅之所以没有抗婚的原因。
鲁迅早先并不相信精神生活,他认为救人应该从医,所以他选择了学医,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受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在学习的过程中,鲁迅对精神生活是相当鄙弃的,因此他从没有考虑过什么是爱。
鲁迅的忽略精神生活的情况,让他对母亲强塞给他的婚姻没有反对,因为他认为那是对母亲“该尽的义务”。
直至举行婚礼后,鲁迅认为他的义务已经尽到了,所以他可以继续在外求学了。
至于朱安,鲁迅对她没有一寸感情,也并不觉得她的存在对自己有什么妨碍。
(右一为朱安)
鲁迅在回国后,也曾想和朱安离婚,结束名存实亡的婚姻。
但是,一方面作为媳妇,朱安侍奉鲁瑞多年,没有做过一点逾矩的事情。另一方面朱安若是离婚,于她的名声会有大碍,且她在离婚后很难有依靠,所以鲁迅在北京安定下来后,把她也带到了北京。
在鲁迅和弟弟周作人闹翻,搬到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之后,在安排朱安的去留问题上,他也曾问过朱安,是愿意回绍兴娘家还是怎么办?
朱安回答得很巧妙,老太太到哪,她就到哪。
其实直白地说,就是鲁迅到哪,她就到哪。
朱安的老实善良,还有她孝敬了鲁瑞多年,这在鲁迅看来,是恩情,更何况欺负老实人,也不是鲁迅的作派。
所以,鲁迅活着时,再没有想过要和她离婚,而是让她安安心心地住在家里,而供养她,则成了鲁迅的责任。
许广平和朱安是两个极端。
她出身于世宦大家,自幼便有一桩“碰杯为婚”的包办婚姻。
在她懂事后,听说对方家是横行乡里的土豪劣绅,便极力反抗,甚至还设法说服家人支持毁婚。
毁婚在当时是能惊动官府的事,对方又很不讲理,因此闹得很大,最后还是她的三哥实在看不下去,从中斡旋,又赔了不少钱,才好不容易取消了婚约。
许广平不仅对婚姻抗争,还在读书和缠脚上,都有过激烈地抗争。
抗争的结果让她不仅可以放脚,还能像男子一样读书。
许广平在读书和放脚两件事上的表现,显然很投鲁迅的脾气。
(中为许广平)
尽管许广平比鲁迅小17岁,但许广平那种敢于斗争的精神还是让鲁迅看到了一个他心目中理想的女性。
让鲁迅和许广平走到一起的,应该是北师大女校长杨荫榆。
在这之前,许广平主动写信给鲁迅,讨论的无非是文学及思想上的问题。
在鲁迅的鼓励下,许广平像一名迅速成长起来的斗士一样,写过不少揭露北洋政府阴暗面的檄文。
许广平的胆气让鲁迅非常欣赏,因此当许广平发生危险时,鲁迅为了保护她,不仅舍弃了教育厅官员的职务,及大学教授的职务,还挺身而出,和她站到同一阵线,甚至还让她住到家里避祸。
此后,在驱逐女校长杨荫榆运动中,许广平和鲁迅更像一对革命同志,他们并肩作战,相互鼓励,最终让北洋政府让了步。而杨荫榆也受舆论的压力,最终不得不辞去校长职务。
再说到两人的感情。
其实从一开始,许广平便占了主动权,她勇敢地给鲁迅寄出了第一封信,在经历了种种斗争后,两人不光是革命同志,彼此在精神上也更近了很多。
许广平在情感上的主动,最终让鲁迅坦诚地承认,许广平战胜了他。
这之后,鲁迅便搬离了西三条胡同,和许广平住到上海。
鲁迅和许广平的事情,朱安当然知道,但是她是旧式女子,因此能接受这种事情。毕竟在名份上,她是鲁迅的妻。
既然是妻,朱安留在鲁迅的家里,那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了。
(参考史料:《三人行:鲁迅与许广平、朱安》等)
鲁迅已经和许广平结婚了,为何朱安还一直呆在鲁迅的家里?
鲁迅先生的不幸有其自身性格的因素,也有其母亲的因素。民国初年新青年留洋派大多都是新思想,但遇到了不同的中国现实。胡适被传统捆绑不敢离婚,因为自己的和善忠厚不敢抗争,郭沫若不说也罢。鲁迅性子硬,对家里的包办毫不妥协,只是碍于母亲无法硬性狠心与朱安离婚。而且朱安对鲁迅母亲又很不错,在鲁迅母亲的心中分量重于许广平。鲁母无奈,只好与儿子妥协,而且鲁母与朱安都守旧传统,鲁迅也无法,只好相安无事。相互妥协的结果是朱安成为鲁迅的遗产的一部分,为鲁迅母亲养老送终后时局艰难,自身也境况愈下。许广平母子离开上海,自身艰难,鲁家兄弟睨墙,每人都有自己理不清的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现代婚姻了的一个鲜活案例。因此有时的仁慈对有些人是绝对的伤害,反倒不如快刀斩乱麻好一些。恋爱上也应当如此,既然不成,那就相忘于江湖吧,丝丝蔓蔓纠缠不清最终难上加难。鲁迅的前任,郭沫若的第一任都是这样。郭决断不见,鲁迅与朱安同堂相对却视之若无,让人感觉更冷酷残忍一些。
鲁迅已经和许广平结婚了,为何朱安还一直呆在鲁迅的家里?
无处可去呗。
在鲁迅与弟弟周作人起矛盾、搬出八道湾的时候,鲁迅就曾征求过朱安的意见:如果你愿意回娘家,我可以送你回去。
但是,不管丈夫怎么冷落自己,婆家总是朱安的安身立命之地。回娘家呢,就等于“被休”,名誉扫地不说,生活也成了问题。
在鲁迅与许广平结婚(同居)之后,鲁迅也一直给母亲寄钱养家。鲁太夫人的生活费里,当然也有朱安的一份。在鲁迅逝世之后,周作人给母亲的赡养费,也照顾到朱安的生活。在鲁太夫人逝世之后,周作人停止了对嫂嫂的接济,朱安穷到食粥,又是鲁迅的朋友们出面调停,由许广平负责朱安的生活费。
也就是说,不管鲁迅与许广平结婚与否,朱安始终是鲁迅的“家属”。这一点,连许广平本人也无法否认。
事实上,民国的婚姻手续并不严格。鲁迅与许广平,连这不严格的结婚手续也没有办过。他们甚至算不上“合法夫妻”,更像是“同居”。只是由于鲁迅的巨大声望,大家默契地闭口不提而已。
民国对纳妾,也并没有严格的禁止。在朱安看来,许广平与鲁迅感情再好,也只是“妾”。自己呢,失宠已久,却是正室夫人。
不能责备鲁迅“无情”,因为与朱安的婚事根本不是他同意的。也不要责怪朱安愚蠢,在那样的社会,一个没有知识、没有手艺的乡下妇女,除了依傍丈夫,也实在没有活路。
甚至,鲁迅与朱安1906年举行婚礼,到1936年鲁迅逝世,并没有办理离婚手续。这名义上的婚姻,持续了三十年。
而许广平与鲁迅,没有举办过婚礼,没有得到鲁太夫人的当面认可,而且只共同生活了十年。
不要抱怨别人的路,直到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一公里。
鲁迅已经和许广平结婚了,为何朱安还一直呆在鲁迅的家里?
这种情况在当时很寻常。就是虽无份却有名。“必也正名″,名正则言顺。再说朱安回娘家又怎么样?娘家大多都是女人回不去的家,何况在旧时代。我小时候,读小学阶段,就是70年代初,家里有曾祖母,有祖父,他们还封建老旧得很。在现在看或在别人家,有一群男孩,我是唯一的女孩,应该宝贝得不得了,但我的祖父在我很小就把我看做将来是别人家的人,我在他那里我很不中,非但一点不宝贝,还是地富反坏右。我父母还是宝贝我的,但是他们忙于一家人的生计,根本顾不上我。不过我至今既没有和娘家斩断,也没有彻底成为别人家的人。所以说封建的东西,总是气味难闻得很,谈到关于反封建的话题,我眼前经常浮现五四时期,青年学生挥舞小旗,请愿呐喊的群像。我庆幸现在的孩子们,他们有的根本不知何为封建,封建二字对于他们来说十分抽象。
鲁迅已经和许广平结婚了,为何朱安还一直呆在鲁迅的家里?
朱安是鲁迅的第一个媳妇儿,虽然身材矮小,但是恪尽职守,尽心尽力的伺候婆婆和老公。而鲁迅却显得十分渣男。
朱安是鲁迅的妈妈给他安排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的妻子。但是鲁迅十分讨厌这种所谓的旧俗,因而十分讨厌朱安,据说鲁迅只和这个妻子住了一宿,就再也不跟她住在一起了,搬到了别的地方。朱安在鲁迅家中受尽冷落,一方面面对着婆婆的刁难,还要尽心的侍奉。另一方面,丈夫的态度让她心如死灰。但是朱安,仍然愿意做一个好的妻子。鲁迅在书房写书的时候,外头的小孩子吵闹。朱安就去把小孩子驱散,以防他们耽误鲁迅写东西。冬天到了,朱安还做了一条棉裤,整整齐齐的放在了鲁迅的案头,知道鲁迅不愿意和他说话,她也尽量不在鲁迅的面前出现,但是随即鲁迅旧将这条棉裤扔了出来。还说什么这是封建余孽的温床???鲁迅的妈妈,也就是朱安的婆婆时常责怪朱安没有孩子,朱安虽然心里委屈可,却仍然还是尽量侍奉好婆婆。到了鲁迅和许广平在一起的时候,朱安虽然早已心死,但是他仍然念着鲁迅的好。在抗战时期,生活穷困潦倒,朱安没有卖过一点儿鲁迅的东西,换取更好的生活。而鲁迅这个渣男,以向往新世界为由,毁了朱安的一生。
其实有的时候很不明白那个时候的人。鲁迅为什么不写休书?哪怕是给朱安一点好的脸色。讨厌封建你为什么要转移到你名义上的老婆身上?这不是你妈妈给你娶的老婆吗?
鲁迅已经和许广平结婚了,为何朱安还一直呆在鲁迅的家里?
鲁迅是个情感非常丰富的男人,与朱安是恩,与许广平是情,都是他最在乎的女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