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的结局最惨了,作者为什么给史湘云安排个妓女的结局?

史湘云,初次出场是在《红楼梦》的第十九回。别号枕霞旧友,史侯家的小姐,贾母内侄孙女。原籍金陵,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忠靖侯史鼎抚养。婶母待她不好,“在家里竟一点作不得主”。针线女工都须自己动手,每被人问及家计,她便红了眼圈,史鼎迁任外省大员,贾母舍不得她,接来园中居住。她平日敬佩宝钗稳重平和,人情练达。也曾劝说宝玉要热心仕途,多结交官宦,讲谈经济学问。但封建礼救对如她的影响又不及宝钗那样深。她的思想性格与宝钗并不相同。有一回,她叮嘱新来贾府的宝琴道:“到了太太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这时,宝钗评她:“说你没心,却又有心,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了。”这正是与心机很重、城府甚深的宝钗的性格不同之处。史湘云就其身世看,与林黛玉有相似之处,她们都有孤苦无依、寄人篱下的身世之感。但两人性格又很不相同。林黛玉多愁善感,多疑任性;史湘云娇憨活泼,开朗豪爽。有她在场,总是气氛活跃,欢声笑语不绝。无论芦雪庵割腥啖膻,凹晶馆月夜联诗,还是女扮男装,打扮成小子模样,都表现出她娇憨天真、襟怀坦荡的性格。“醉眠芍药裀”一回,浪漫气息更为浓烈:醉卧花下,红香散乱,蜂围蝶绕,香梦沉酣,犹呓语誉“泉香酒冽,醉扶归……”以其独特的个性光彩,一扫大观园女儿国中的脂粉气息。湘云的结局也是悲剧。侥幸配得青年公子卫若兰,但好景不长,“终究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贾母死后,她去灵前吊唁,想到从此失去贾母的疼爱,想到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际,便失声痛哭。史湘云豪放不羁,开朗放达的性格与其遭受厄运、身无所托的结局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全书的悲剧色彩更加浓重。

史湘云的结局最惨了,作者为什么给史湘云安排个妓女的结局?

其实,不管是曹雪芹的原著,还是高鹗的续书,都没有写史湘云最后作了妓女,只不过87版《红楼梦》电视剧是那么演的。

至于87版电视剧为什么那么演,都是因为后四十回的缺失造成的!红学专家们根据小说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特点,从前八十回留下的蛛丝马迹加以猜测研究,判断出史湘云最后作了船妓,因此也就那么演了。

我记得看过一个资料,说专家判定史湘云落妓的根据是《陋室空堂》里的一句“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为这句,我觉得小说里确实有一个人最后流落到烟花之地,但这个人不会是史湘云。因为不管是从史湘云的判词判曲里,还是史湘云所做的诗词联谜中,都找不到她落妓的谶语,而所有的迹象都表明,她早寡,守寡,在失落、思念和失意之中过完一生。

湘云的判词判曲如下:

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判曲:〖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判词里的“湘江水逝楚云飞”和判曲里的“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都在说湘云虽然得了佳婿,并未善终。丈夫早逝,剩下她一个人伤心活着,才是湘云的真正结局。

那个“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多数说的是巧姐。

巧姐在家败母亡之后,被奸兄狠舅以择膏梁(选女婿)为名,卖进了妓院,这正和巧姐判曲里的一句“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对应。又根据巧姐判词判曲里的两句:“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和“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能判断出巧姐被卖入妓院后又被刘姥姥及时救了出来。

87版电视剧也是这么演的,演巧姐流落烟花巷很对,但是拉上湘云就不对了。而对与不对,都是个人观点,毕竟原著没有明确的定论,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就本人的观点来看,史湘云结局绝不会那么惨,以史湘云的烈性,宁死也不会做妓。

史湘云的结局最惨了,作者为什么给史湘云安排个妓女的结局?

87版《红楼梦》,为何给湘云安排了船妓的结局?只因书中两个细节。

虽然《红楼梦》曾经被翻拍成了很多的影视作品,但是最成功的,恐怕还是要数87版的《红楼梦》了。只不过,87版《红楼梦》中,关于史湘云的结局,成了很多读者难以接受的情节。

史湘云,一门双侯的史家大小姐,生性豪爽,才思敏捷,快人快语,诗酒放诞。是大观园中最娇憨的女儿,是很多读者非常喜欢角色,可惜的是,在《红楼梦》的原著和续书中,我们都能难找到她的真正结局。而在87版《红楼梦》中,却给史湘云安排了一个船妓的悲惨结局。

那么,87版《红楼梦》如此安排,究竟有没有什么根据呢?其中最大的根据,恐怕还是因为书中一个只出场一次的小角色。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书中的几位比较重要的男性角色——贾宝玉、蒋玉菡、冯紫英、薛蟠,在冯紫英家吃酒。在座的除了这几位之外,还有一位女性——锦香院的妓女云儿。这位女子,在《红楼梦》中仅出现一次,也是《红楼梦》中唯一一位妓女身份的女子。

而史湘云,也多次曾被人称为“云儿”。比如在第五十四回,贾母提起袭人时,曾说:“我想着她从小服侍了我一场,又服侍了云儿一场,末后给了个魔王宝玉……”比如在第五十二回,黛玉要宝琴念外国的那个女孩子的诗时,薛宝钗道:“你且别念,等把云儿叫了来,叫她也听听。”还有黛玉调侃史湘云是“咬舌子爱说话”的时候,史湘云道:“我这一辈子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黛玉道:“我若绕过云儿,再不活着。”

不同的人,不同的场景下,都曾经称呼过史湘云“云儿”。在《红楼梦》中,每一个人物的名字都有着一定的深意,作者不可能想不出来一个名字给锦香院的妓女云儿,但他却偏偏要给了云儿一个和史湘云完全一样的名字。所以,这两个“云儿”,很可能在相互之间是有映射的关系的,史湘云的结局,恐怕在很大程度上就来自这个“云儿”。

第二,在甄士隐注解的《好了歌》中,有“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一句。“金陵十二钗”中,迎春结婚了,但嫁给了无赖孙绍祖之后,一年就“赴黄粱”了;巧姐儿虽然被卖了,但是刘姥姥救了她;惜春出家了;探春远嫁了;黛玉早丧了;宝钗嫁了宝玉……符合“择膏粱”这一条的,似乎只有一个史湘云了,“膏粱”,代指富贵人家的子弟,而史湘云,正是“厮配得才貌仙郎”,却“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所以,这一句,只能指的是史湘云了。

而史湘云为什么会成了船妓,恐怕就是因为她的那一句“寒塘渡鹤影”了。所以,史湘云这样的结局,虽然让人痛心不已,但恐怕还是比较符合作者的原意的。毕竟,别说古代的官宦人家被抄之后,女眷的下场有多悲惨,就连北宋亡国的时候,公主后妃们,也没逃掉这样的厄运。

即便如此,87版本的《红楼梦》给了史湘云这样一个结局,是让人无法接受的。虽然这样的安排,符合原著中给史湘云判词那些意思,但是到底过于残忍,让人不愿接受。或许当时的剧组编剧,正是要把美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从而让人痛不欲生。

史湘云的结局最惨了,作者为什么给史湘云安排个妓女的结局?

《红楼梦》安排史湘云一个船妓的结局,两个细节上可得知答案

说起红楼梦系列作品,翻拍最成功的的应该就莫过于87版红楼梦了,不过呢,在87版红楼梦中,关于史湘云的结局,却被不少人所诟病,为何影视剧中会给她安排一个船妓的身份呢?

作为堂堂的史家大小姐,她生性豪爽,为人更是快人快语,是大观园中一个比较娇憨的存在,不少读者也比较喜欢她的性格,可纵观红楼梦原著和续写的情节中,却看不到她的结局,在87版红楼中,已然给史湘云安排了一个悲惨的船妓身份,那为何87版红楼会这么安排呢?可以从两个细节上得知答案。

先说第一个细节,在书中二十八回中,宝玉拉着蒋玉菡等人在冯紫英家喝酒,除了几位男子,还有一个锦香院的妓女云儿,这位女子只出现了一次,而史湘云呢,多次被人称呼为云儿,而五十二回中,黛玉一伙人在讨论诗句时,宝钗说赶紧把云儿叫来,叫她也听听。

最后在五十四回中,贾母提起袭人时,说:她从小服侍了我一场,又服侍了云儿,末后才给了宝玉。

这不同的场景中,不同的人都多次称呼史湘云为云儿,要知道红楼梦的每个人物名字都有深意,作者不可能想不到一个名字给这个锦香院的妓女,为何曹雪芹非要将云儿和史湘云的名字重合,从这可以断定,二者是有一定的映射关系的,史湘云的结局很大程度上就来自这个"云儿"。

第二个细节便是甄士隐的好儿歌。其中一句名为"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咱们来具体分析下,十二钗中迎春结了婚,嫁给孙绍祖一年不到就被虐待致死,巧姐被卖,被刘姥姥救了出来,惜春出家,探春和亲远嫁藩王,黛玉郁郁而终,宝钗嫁给了宝玉,所以说来说去,符合"择膏粱"这一标准的只有史湘云。

而史湘云为何会沦为船妓呢?这就要分析作者的想法了,都知晓红楼梦是部悲情小说,史湘云的结局虽让人心痛,但却符合作者的一个构思,要知道古代的官宦人家被抄家,女眷的下场都是很凄惨的。

史湘云的结局最惨了,作者为什么给史湘云安排个妓女的结局?

其实在小说《红楼梦》中,史湘云的结局是嫁给了卫若兰,但不幸的是,卫若兰没多久之后就去世了,只留下史湘云一个人守寡直至终老,不过在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史湘云的结局则是成为了一名船妓,不免令人唏嘘不已。那么电视剧中为什么给史湘云安排如此结局呢?有什么依据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释:

第一,电视剧《红楼梦》拍摄编剧采用的剧本是根据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为依据。

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从前八十回史湘云的描写来看,甄家被查抄之后,结局惨烈无比。若是史家被抄家,史湘云也未必能够逃脱厄运。而87版电视剧则是邀请了很多红学研究专家,根据他们的理解和前文的伏笔重新设置了剧情,最终给史湘云安排了做船妓的结局。

第二,史湘云最后当了船妓,或许与薛蟠生日宴上这个妓女有关。

在《红楼梦》故事中,薛蟠请贾宝玉等人赴他的生日宴,席间出现了一个知怡红细事的云儿。这个云儿,是锦香院的妓女,席间当众与薛蟠调情,嘲戏打闹、拉手拧肩、唱梯己新样儿的曲子,无所不至。而书中的史湘云,是经常被称呼为云儿的,比如贾母和薛宝钗,基本上都是直接称呼史湘云为云儿。所以这个妓女云儿应该就是后来的史湘云。电视剧《红楼梦》里史湘云的最终结局是当了船妓,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就是因为她无父无母,上了薛家这只贼船。

第三,史湘云流落风尘是红学界存在的一种观点,编剧据于此给她安排了船妓的结局。

其实关于史湘云的结局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并没有给出明确结局,但是在红学界中的一些专家根据好了歌注中的一句"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这一观点,大观园主要人物中,有过议婚历史的除了湘云都有明确结局一一和烟花巷无关,因此湘云成了唯一有机会印证这句话的人物。所以87版《红楼梦》编剧大约是从流落风尘出发,联想到"寒塘渡鹤影"的水面意象,便得出了一个"船妓“的结局。

结语:史湘云是金陵十二钗之一,也是四大家族的千金之一,按照小说中结局有说与贵族公子卫若兰结婚后守活寡的,也有说最后又与宝玉在一起的,而87版《红楼梦》编剧以一个尽可能简略而悲慘的定格作为结局,不去讨论湘云那场不幸的婚姻,实在是唯一的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史湘云的结局最惨了,作者为什么给史湘云安排个妓女的结局?

其实,红楼梦里所有女生的结局都在她们的判词里清清楚楚的写着呢!而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虽然人物和原著非常贴合,甚至可以说是从书里走出来的,但说实话,结局已经偏离原著太远了!史湘云按照脂砚斋里所透漏的,她应该就是史湘云。还记得史湘云的判词里最后一句话是“湘江水逝楚云飞”。熟悉典故的朋友都知道“湘江”指的是湘水河畔的湘妃的典,这是一个关于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代表。黄帝死在湘水河畔,娥皇女英痛哭之后跳江而亡,后变成湘妃。也算是老天对她们一腔爱意的报答。而湘江水逝是个什么意思呢?就是湘江的水没啦!她跳江都寻不到地方!再来看楚云的典故,那是楚襄王和巫山神女的一段神会描写。是男女之间的两情相悦,并最终如愿以偿的故事。而且,云雨一词更是男女欢爱的代名词。可湘云的判词里却说楚云飞,啥意思?就是当年给楚襄王和巫山神女带来幸福快乐的云飞走啦!但飞走不代表不存在过,所以说,湘云最终的结局应该是守寡而不是沦为船妓!

这是87版红楼梦里最大的败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