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真的是为了宝玉而拒绝木石姻缘吗?
王夫人主要是为了自己而拒绝木石姻缘,所谓木石姻缘,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姻缘,王夫人希望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姻缘,因为薛宝钗嫁到贾家来以后,就是王家的天下了,另外呢,林黛玉身体也不太好,所以王夫人也不太喜欢林黛玉
王夫人真的是为了宝玉而拒绝木石姻缘吗?
不知道大家在看《红楼梦》的时候,有没有一种感觉,那就是造成宝黛悲剧的罪魁祸首或者宝黛爱情的最大敌人其实并不是什么封建礼教,若从根上论起,似乎都应该归咎于一个人——那就是宝玉的生身之母王夫人。
是她,明知道宝玉最爱的人是黛玉,却把与黛玉性格最最相似的晴雯赶了出去;也是她,将与宝玉情投意合的金钏逼得跳井;更是她,一力撺掇促成“金玉良缘”,才让薛姨妈有了长住贾府的理由和可能性。其待晴雯、金钏之流,薄情之至。若说晴雯跟她非亲非故,因为是贾母给宝玉的,她嫌不称己意似乎可以说得过去。既与彼无仇无怨,自然好恶发之于衷而形之于外,正如《红楼梦》中所说,“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词掩意之人”,故而赶走晴雯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金钏呢?金钏伺候了她一场,对她也算尽心尽意,为何她一点儿旧情也不念,就巴巴地要赶出来,还一点儿脸面也不给,导致金钏只好跳井明志?真可谓冷心冷血冷情了。
其实,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心思应该很明显,什么“金玉良缘”根本不是凭空而来,无非是薛家为了这位未来的姑爷“量身定做”的。小孩子时期的宝黛不知道或者不懂,但长到青春期的小儿女如何能对这东西不敏感?这“金玉良缘”是阴谋,也是阳谋。其本质就是贾家和薛家两大家族的合并或者强强联合。
看官可能要说了,贾家为贾宝玉选的儿媳可并不是薛宝钗,而是林黛玉啊!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想想,黛玉很小的时候(有可能六七岁)就已经进了贾府,如果贾母不是有意让林黛玉做贾宝玉的媳妇儿,怎么会让他们一处起卧,任由他们像小孩儿过家家一样“三天好了两天恼了”那样给人添麻烦?再者,王熙凤在一次玩笑中,也曾经对林黛玉说过:“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不给我们做媳妇?”王熙凤是贾母在宝玉之外最宠爱的人,她的意思,多数情况下可以反映出贾母的观点。
更明显的一处是,尤二姐和贾琏的心腹兴儿在一次闲拉家常中,更是明确地说过:
兴儿笑道:“若论模样儿行事为人,倒是一对好的。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王熙凤预先窥探到了贾母的意思,而贾琏又很容易得知了贾母的意思,作为心腹,兴儿自然也知道了贾母早已预先为宝玉定下了黛玉。可见,这件事情,在贾府里几乎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只是因为他们还小,不方便说出来罢了。
让林黛玉做媳妇儿,既符合贾母的意思(林黛玉和她妈妈长得实在太像了,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也符合贾政的意思,毕竟是自己的亲侄女儿。而薛宝钗,和自己可是没什么实质上的关系。
但王夫人不干,宝玉是从她肚子里掉出来的肉,她对宝玉可以说溺爱有家,所以给宝玉找的媳妇儿一定要符合她自己的标准。
首先,她得像自己,因为她自己性格沉默,不惹贾母喜爱;遵从三从四德,不讨贾政欢心。但她是封建礼教的既得利益者呀!如果不是她有个好娘家,贾政也许宁愿娶赵姨娘也不会娶她。在她看来,赵姨娘一定是使了什么狐媚手段,勾起了贾政。(从宝玉的眼光来看,或许仍旧是同仇敌忾的)所以她必然不能够让黛玉和晴雯这样会“作”的女孩勾引了自己的宝贝儿子。从内心里,她讨厌林黛玉的心高气傲和尖酸刻薄,动不动拿捏宝玉,让宝玉无法正正经经走“仕途经济”。再者,林黛玉身体那么弱,不利于生育,更不能让儿子安心读书,恐怕儿子要时时刻刻担心她的身体。所以,物以类聚,她讨厌林黛玉晴雯一类人,自然喜欢宝钗袭人一类知书达理又能劝宝玉走“正路”的女子。
其次,宝钗是她妹妹薛姨妈的女儿,是她王夫人嫡亲的外甥女儿。她冰雪聪明,善解人意,更兼有才有貌,完全配得上自己的儿子。对她而言,宝钗更符合她心中的理想儿媳标准。亲上加亲,强强联合,“二宝”一结合,贾家和王家可谓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了。因而称之为“金玉良缘”。
总之,王夫人之所以对宝玉婚事干预过多,一方面缘于她对儿子的溺爱(贾珠死得早,现在只剩下这么个宝贝疙瘩了,但看她为贾珠选的儿媳——李纨,就可见她的喜好了),另一方面缘于她的现实考虑。眼见得“宝黛”结合将要“木已成舟”,她只好和薛姨妈串通,来演了这么一出“金玉良缘”的好戏。
可是,王熙凤作为王家人,本该在此帮助娘家人达成心愿的,但她却并没有,反倒是拿“宝黛”开起了玩笑。可见,王夫人的小心思不能明说,她还不敢公然和贾母作对。
可不是吗?“两个玉儿”在贾母心目中都是心尖上的人儿啊!所以老祖宗才会时时刻刻为他们担心。更不同的是,贾母本性更喜欢聪明伶俐又漂亮的人,不喜欢循规蹈矩的“没嘴的葫芦”。所以才会将晴雯赏赐给宝玉做丫鬟。而袭人,则是因为表面上的忠心耿耿而被贾母送给宝玉作为帮手。当然,后来的袭人,也正是因为“忠心耿耿”地效忠于王夫人,才能够被作为姨娘正式“收编”。——换句话说,袭人此刻的心里,已经只有一个王夫人,而王夫人也自然视她如同心腹。二人惺惺相惜(王夫人认为袭人是她的“心耳神意”),贾母早就离她很远了。
王夫人冷笑道:“这也是个不怕臊的。他背地里说的,同日生日就是夫妻。这可是你说的?打谅我隔的远,都不知道呢。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
王夫人要排除异己,自然很好理解。但金钏本来应该是自己人啊!何以连自己人也驱逐呢?
其实,王夫人喜欢谁不喜欢谁更多的是出于她的理念——即长得像“狐狸精”的女孩必然是会勾引自己儿子干坏事的。既然如此,还不如早点打发出去。——这不啻是对“红颜祸水”观念的生动演绎。
其实王夫人在贾府还是蛮尴尬的:作为儿媳妇,她不得贾母欢心;作为妻子,她不能像赵姨娘那样放肆争宠;而作为母亲,她溺爱宝玉无比,却又不得不苦心孤诣小心翼翼为他安排这“金玉良缘”,还担心因此让宝玉心里受惊。如吴月娘一样,是典型的“正妻”型人格——想要的,不能够放肆得到;失去的,只好暗中夺回。而那在生命中早已默默丧失了的情欲,也只有心甘情愿地埋没在封建礼教的尘沙里。
这样看来,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作者和评论中对于王夫人的诸多回护了——她是真的很爱宝玉。
说了不多几句话,宝玉也来了,进门见了王夫人,不过规规矩矩说了几句,【甲戌侧批:是大家子弟模样。】便命人除去抹额,脱了袍服,拉了靴子,便一头滚在王夫人怀里。【甲戌侧批:余几几失声哭出。】王夫人便用手满身满脸摩挲抚弄他,【甲戌侧批:普天下幼年丧母者齐来一哭。】宝玉也搬着王夫人的脖子说长道短的。【甲戌侧批:慈母娇儿写尽矣。】王夫人道:“我的儿,你又吃多了酒,脸上滚热。你还只是揉搓,一会闹上酒来。还不在那里静静的倒一会子呢。”说着,便叫人拿个枕头来。只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她不是他,永远无法代他做出选择。纵然勉强做了,也不尽人意。
欲知更多《红楼梦》详情,欢迎关注头条号:半瓣花上阅乾坤。
王夫人真的是为了宝玉而拒绝木石姻缘吗?
肯定不是为了宝玉,是为了她自己,满足她作为一个婆婆的私欲。
试想一下如果林黛玉嫁给了贾宝玉有贾母撑腰,王夫人当了一辈子低声下气儿媳妇又要被儿媳妇卡着脖子,以王夫人短视狭隘绝不能忍受。
林黛玉初入贾府,王夫人就极端不客气的让林黛玉远离贾宝玉,实在不像是一个世家小姐出身贾府夫人应该的作风。说明她在猜忌、在怀疑,害怕林黛玉和贾宝玉有什么可能,甚至有可能把对小姑子贾敏的不满转嫁到林黛玉身上。
这不是空穴来风,文学作品和历史中王夫人这样的婆婆不少。比如陆游的妈,就拆散了陆游和唐婉;《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妈就要拆散焦仲卿和刘兰芝。
王夫人在《红楼梦》中是愚昧迂腐之人,她不看好探花千金林黛玉而看好地位低下的商户女宝钗,说明她选儿媳妇根本就不是为宝玉,是为自己作为一个婆婆的私欲。儿媳妇能不能跟自己亲近,有了儿媳妇自己还能不能有地位可能才是自己考虑的。
要知道黛玉初入贾府,林如海还是巡盐御史,这样出身清贵的林黛玉王夫人尚且排斥,可见她的愚昧迂腐。
王夫人真的是为了宝玉而拒绝木石姻缘吗?
不是。王夫人是以为宝玉好为借口,实则是为了她自己。
宝玉喜欢黛玉,王夫人不可能不知道,明知道自己的儿子心里只有黛玉还不让他娶,说明她不是为了宝玉,如果是为了宝玉她就会顺从自己儿子的心意,让自己的儿子快乐。
我们都知道王夫人的长子贾珠很早就死了,她就只剩下宝玉一个儿子。在封建社会中,母凭子贵,有儿子和没儿子区别实在是太大了。儿子可以延续香火,继承家产,光宗耀祖。也许你会说难道女的不行吗?王夫人不是还有元春这个贵妃吗?但是你要知道元春十年方得封妃,而且回来省亲的时候,她对哭着的家人说,既送她进宫去又何苦哭来,说明她是有一点埋怨的,如果她在宫中受宠,必然是会得到很多关爱的,肯定不至于这样哀怨。王夫人是肯定知道元妃在宫中也过得不易的。就算是元妃受宠,手也不可能伸得那么长,处处能扶持自己的母亲,毕竟在古代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况且还是在深宫中。
探春也说过自己但凡是个男人,早就出去立一番事业了。还有贾琏明知道王熙凤泼辣,但是还是要偷偷娶尤二姐,虽说有好色的成分,但是他也是想生个儿子的。所有这些都说明了儿子的重要性。所以当初贾政打宝玉的时候,王夫人哭喊着向贾政求情,说她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可依靠了。
因为可依靠的只有宝玉,而宝玉又得到贾母的宠爱,未来继承家业也是迟早的事。但是宝玉处处受制于黛玉,总是围着黛玉转,也不好好念书,整天只知道混玩,黛玉也从不劝他,但是宝钗就不同,宝钗经常劝宝玉要多留意仕途经济。
而且黛玉不仅任性,身子又弱,能不能生孩子又是一个问题,王夫人肯定是很重视子嗣的。这些加起来,王夫人肯定会觉得黛玉并不能成为宝玉的贤内助,自然也就不会考虑她。再者宝钗是她妹妹的女儿,而黛玉是她小姑子的女儿。谁亲谁疏,一目了然,她当然更乐意选择宝钗,而不会支持木石前盟。
所以王夫人这么做都是为了她自己,因为她从来不问宝玉想要的是什么。她也不懂自己的儿子。
王夫人真的是为了宝玉而拒绝木石姻缘吗?
所谓“金玉良缘”,薛宝钗是“金”,贾宝玉是“玉”,是王夫人为代表的家长们对宝钗和宝玉姻缘的期许。“木石姻缘”也暗有所指,“石”自然是宝玉,“木”暗指林黛玉,黛玉姓氏中有“木”,而且前世是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也是草木一类。
王夫人真的是为了宝玉而拒绝木石姻缘吗?
王夫人并不是因为宝玉的缘故而拒绝木石前盟。
在整部《红楼梦》当中,我们都知道姻缘有两条线索,一个是题主这里提到的“木石前盟”,实为开篇就交代了的前世姻缘,因为绛珠仙子要还神瑛侍者的眼泪而下到凡间,以还泪的形式完成这一前尘往事;还有一条就是王夫人和自己的胞妹薛姨妈炮制出来的“金玉良缘”,那就是贾宝玉和薛宝钗两个人之间的所谓前定姻缘。
而这个金玉良缘,恰恰就是冲着木石前盟来的,带有十分明显而特意的针对性,就是要硬生生拆散贾宝玉、林黛玉两个人青梅竹马的前盟姻缘,以牺牲贾、林二人的爱情和幸福为代价,换来四大家族之间所谓的亲上加亲,功德圆满。
这里边自然有王夫人的考量和举家的谋算擘画。
要说王夫人纯粹是恶人,纯心要置宝、林爱情于死地也不尽然,她也有她自己的通盘考虑。
首先说,她和胞妹薛姨妈是一奶同胞,并气连枝,情同手足的姊妹,要是坐成了宝薛的姻缘,那可真的就是亲上加亲,本来两个亲姐妹就是形影相随不分彼此,再促成这么一段姻缘,做成了儿女亲家,那就真的可以达到亲密无间的程度,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也是王夫人为了家族的利益和府上的未来通盘算计的。
也因为薛宝钗本身足够优秀,不仅容貌艳丽,还一肚子学问,和林黛玉比起来丝毫不落下风,且还知书达理、明心见性,特别有眼力见儿,也特别有治家理财的能为,很讨人喜,也惯会见风使舵,这才是最合王夫人心意的,也是最终选择薛宝钗的最为关键所在。
而林黛玉,虽然也足够优秀,满腹诗书,才比谢韫,心比比干,但毕竟不是自己的骨肉至亲,小姑子和亲妹妹在血缘上就天然的差了些成色,再加上黛玉本人常年多病,行如弱柳扶风,娇喘微微,不胜体力,恐怕不是多寿之人,这在王夫人眼里绝对是最大的忌讳。
而且,老太太把黛玉宠到那般模样,就是下嫁了宝玉,也不会任由王夫人差使驱驰,这就成了王夫人最大的心病,一个不听使唤的儿媳妇,和一个跟自己一条心的儿媳妇,两者之间相权,王夫人自然知道哪个好用,哪个听话。
还有一点,凤辣子王熙凤已然下嫁给了贾家,再坐成薛宝钗进门嫁来,那这个家底基本就完全成了王家班,一水的王氏一门执掌阖府上下,到那时,王夫人说什么还不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虽然宝玉是她自己存于世间唯一的儿子了,心疼的了不得,还是觉得和家族未来大计比起来,宝玉个人的爱情得失根本算不得什么,自然就会不遗余力的张罗和蛊惑“金玉良缘”,反过来极力打压和排斥“木石前盟”。
黛玉虽然有贾母宠爱,但自己的父母早已不在人世,茕茕孤立,孑然一身,这个世上难道还有比自己的父母更疼爱自己的孩子的吗?没了娘亲和父爱的黛玉,还不就是飘零的一株蓬草,纵然有老祖宗的格外关照,但老太太毕竟年事已高,这把保护伞已然堪堪走到尽头,这也是王夫人之所以明里暗里和老太太对着干的真实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