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到了外祖母家居住,舅母王夫人为什么会有些不高兴?

我是比较认可王夫人不欢迎林黛玉入住贾府这个观点的。

这虽无关黛玉本身的优劣,而是关系到宝玉的姻缘。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就是说的林黛玉这样的人。林黛玉被贾母接到贾府,不只是因为贾母心疼黛玉,更多的是被贾母做为宝玉未来的联姻对象接来的。

不要说当时宝黛两个小主人公还小,家长不会操心那么早的话。在古代,男女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家长们早早就关注子女与什么样的人家联姻对自家最有利这样的主题了。贾府也不例外。

但很明显,贾府对宝玉的联姻对象是有分歧的。

王夫人比较中意自己的嫡亲妹妹家的女儿薛宝钗,如果薛宝钗嫁进来,就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以后自己与贾母在打擂台就不会再孤单。

而贾母却认为嫡亲女儿贾敏的遗孤林黛玉更恰当。因为当时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还健在,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很得皇帝看重,被钦点为两淮巡盐御使。而巡盐御史虽然只是五品官员,却具有实权,不是皇帝亲信不能承担,而且盐是国家垄断的命脉,利润非常高,为了谋得贩盐专利,巡盐御使也就成为肥差。林如海是潜力大绩优股。而且林如海既能考中探花。学识自然很高,这时贾家将来走科举之路非常有用。

王夫人和贾母的分歧,让林黛玉成了"怀璧其罪"的那个人。虽然林黛玉不曾得罪过王夫人,但是林黛玉却是贾母抵制和攻击王夫人的主张的武器、棋子。因而,对林黛玉的到来,王夫人并不欢迎。

因而,在林黛玉去拜访王夫人时,先是"自黑"的方式贬低自己儿子,告诫林黛玉不要接近贾宝玉。接着在安排坐位时为林黛玉挖了一个坑。

……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手……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王夫人对林黛玉并没有善意。炕上总共两个座位,王夫人作为长辈,却抢先坐在下首,再四把黛玉往上首相让,这就有强迫的意思了。如果林黛玉不挨着王夫人坐,而是顺从王夫人的意思坐在贾政的位置上,那么林黛玉会落一个不懂礼仪的名声,仅仅这一点,我觉得王夫人做的就有点儿过了。

虽然林黛玉被作为贾母的棋子,但是林黛玉毕竟只是一个七岁左右的女孩儿,她是何等无辜!

林黛玉到了外祖母家居住,舅母王夫人为什么会有些不高兴?

看到前面很多答主的回答,普遍认为王夫人初时对于黛玉的到来并没有什么不高兴,对黛玉的不满意,是后期才慢慢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这个观点我也基本同意,毕竟黛玉进府时只是一个几岁的孩子,王夫人没理由对一个小孩有什么意见。黛玉后来在贾府慢慢长大,脾性和王夫人越来越不对付,这才使王夫人对她的意见越来越大,这也是合乎逻辑的。

但要说黛玉进府的时候,王夫人一点想法也没有,我也不大赞同。在我看来,王夫人其实是对这件事确实有一点不开心,只不过表现得非常隐秘。

黛玉初到贾府,见过贾母之后,就按照礼节去拜见两位舅舅。两位舅舅都因故没有见她,但是两位舅母都见了。邢夫人那里没什么特别,只是要留黛玉吃晚饭时,聪明的黛玉说还要去拜见二舅舅,在这里领了饭再去有些不恭敬。

及至到了王夫人那里,描写就细致多了。

贾政和王夫人的居所很气派。几个老嬷嬷先是把黛玉引到正室里,那里面没人。原因何在?

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

于是老嬷嬷又把黛玉引到东边耳房去。——有点多此一举不是?既然王夫人平时都不在正室里,干吗不直接把黛玉带到东房?

而且,这一次,王夫人也不在东边耳房。老嬷嬷让黛玉就坐,黛玉依然小心翼翼地选择了合适的座位。

……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

接着丫环送上茶来,黛玉茶还没喝完,就有一个丫环来报告,让黛玉继续移步到东廊三间小正房内。——王夫人这一面可真是不容易见啊,无形中会不会让人觉得略带了些架子呢?

到了东廊小正房,终于见到王夫人了,还很客气地让黛玉坐。黛玉则更加客气,死活没有坐在王夫人让她坐的位置。

……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紧接着,王夫人就叮嘱了黛玉一件事:不要理睬家里的“混世魔王”贾宝玉。

王夫人因说:“……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那时黛玉还没有见到宝玉。实际上,黛玉进府到处拜见长辈,到目前为止,除了被安顿之外,正儿八经被叮嘱的,也就这一件事了。

足可见王夫人对这件事多么上心。

王夫人为什么这么着急吩咐黛玉不要接近宝玉呢?大概是知子莫若母,知道一旦宝玉和黛玉接近,此后将生无穷事端,那将是她所不乐意见到的。

宝玉和黛玉接近会生出什么事端呢?真的如王夫人所说的,是因为宝玉这人不靠谱吗?

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听起来王夫人一片苦心,都是为了黛玉好,不要她接近自己那不靠谱的儿子。但这怎么看都觉得怪怪的,哪有母亲一来就拼命说自己儿子不好,叫别人不要相信自己儿子的?况且读者从后面的情节可以看出,王夫人分明是把宝玉看成自己的心头肉命根子的。

那她在黛玉面前说这些干什么呢?明明贾府里的女孩子都喜欢和宝玉在一起,怎么到她嘴里就变成了“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

后来宝钗也来到贾府了,书中没有交代王夫人见到宝钗是怎样的表现,但显然,她肯定不会叫宝钗远离自己的儿子贾宝玉。事实上,宝钗到了贾府没多久,“金玉良姻”之说就传开了。我想读者基本都会有个感觉和判断,即使王夫人不是“金玉良姻”的炮制者,也是相当不掩藏姿态的支持者。

仔细分析书中的文本,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王夫人在宝玉年幼之时就已经决定,将来自己的儿媳妇最好是宝钗。即使不是宝钗,那也绝对不可以是黛玉。

不然,很难解释为什么黛玉刚进府,连宝玉的面都没见到,就收到了王夫人这样的警告。而之后宝钗进府,待遇截然相反,不久就有了甚嚣尘上的“金玉良姻”传言。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王夫人在黛玉刚进府时就如此严防死守?就算她喜欢自己的外甥女宝钗,那也跟黛玉无关啊。那时宝钗还没进府,黛玉既不认识宝钗也不认识宝玉。况且,黛玉是因为母亲逝世,才到外祖母家里来的。这是林家托孤,又不是订亲,王夫人这么做会不会过于紧张和莫名其妙呢?

我想,正是王夫人这样的莫名紧张,才隐约透露出书中没有写出来的内容。如果黛玉进府真的只是单纯的投奔外祖母,如果黛玉和宝玉的正常接触不会对王夫人发展宝钗为儿媳妇的计划有影响,王夫人何必深谋远虑地说这一番话?

事实上,这话说了也白说呀。贾母紧接着就安排黛玉和宝玉一起住在她身边,两个孩子从此青梅竹马,一同吃住一同长大,感情顺理成章地发展,那也不是谁能阻拦的呀。难道让黛玉在贾母安排她和宝玉一同吃住时,开口说因为舅母不让自己接近“混世魔王”表哥,所以必须拒绝这样的安排?小小年纪就知道不能越礼乱坐位置的黛玉,怎么可能这样忤逆外祖母?

既然说了也白说,为什么王夫人还是要说呢?

我想,很可能那就表示黛玉进府的背后是有隐情的。正如王夫人属意宝钗,贾母很可能也早早就把黛玉作为孙媳妇的候选。接她进贾府,未尝没有这层意思。所以贾母的态度和王夫人截然相反,不但很积极地张罗宝玉和黛玉见面,还直接安排俩人在她身边一同吃住。

如果贾母真有这样的意思,王夫人会不知道吗?肯定知道的,但是又不能明着违逆贾母,只能暗地里抵抗了。这抵抗,在书中后期表现得很明显,但是仔细看,很可能从黛玉进府这一刻就开始了。

也就是说,王夫人和贾母的角力,其实早在黛玉进府之前就已存在。黛玉是小孩子,全然不知道自己是贾母和王夫人争斗的工具,但王夫人对黛玉的态度却透露了这一点。很可能她早就跟贾母面和心不和,俩人更是一直在暗暗争夺对宝玉的控制权。那么,为了表示这种把儿子夺回来的意愿,王夫人势必不愿意把选择宝玉妻子的权力让给贾母,所以,不管她是不是跟黛玉的母亲贾敏不和,不管她是不是不喜欢黛玉,她都不会接受黛玉。因为黛玉是贾母选的,她要选她自己选的,那就是宝钗。

如果说黛玉进府,王夫人真有一点不高兴的话,我想大概就是这样的原因了。因为这件事的意义在于婆婆贾母和她争夺对宝玉的控制权,她心里肯定不痛快的。只是这个原因不能明白示人,而且刚进府的黛玉也跟她没有恩怨纠葛,犯不着迁怒于黛玉这个无辜的孩子,所以她才会对黛玉表现得还是比较客气关照,毕竟舅母的身份摆在那里。

但是初次见黛玉时,隐藏在客气周到之下的层层架子和试探,已经流露出想要控制局面的姿态。那一句“最重要的是不要理睬宝玉”,更是暴露了她隐秘的心思。

参见之前的相关问答:

《王夫人撵走晴雯,不怕得罪贾母吗?》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林黛玉到了外祖母家居住,舅母王夫人为什么会有些不高兴?

纵观红楼可以发现王夫人并不是一个小气的人,甚至可以说如果抛开她的一些小心思她真的是一个比较好的长辈。她虽然不热情,也不会比较偏爱谁,但是她或许还是给了寄住在贾府的各位姑娘们一个比较舒适和开心的环境。

她宁愿克扣自己的月钱银子也不愿意裁剪探春、迎春等小姐们身边的丫头;因为迎春谁都不亲近却会一直记得她的好;湘云在告诫宝琴在贾府的交往原则时也说了王夫人时可以亲近的人。所以总体上看来王夫人是一个好人,所以对于黛玉来到贾府居住,作为舅母的王夫人不会不高兴,只是她对黛玉的态度经历了两个阶段的转变。

第一,初到的阶段,比较认可

黛玉最开始到贾府的时候,王夫人对黛玉还是比较认可的。因为黛玉是王夫人的小姑子,贾府的大小姐贾敏,所以她对黛玉还是比较好奇的。当看到黛玉本人之后也觉得黛玉是一个很好的女孩子,说话、做事、为人各方面都比较不错,所以印象很好。

礼仪的试探。王夫人跟随众人看到黛玉的时候,虽然第一印象不错,但是王夫人还是对黛玉进行了一系列的试探。让黛玉坐贾政的座位当做试探,结果黛玉坚决不做完美过关,后来还警告黛玉不要接近宝玉,或许王夫人都不会知道宝玉和黛玉的缘分是早就注定好了的,不会因为后天的干预而产生其他的改变。

二人正说话,只见丫头来请吃饭,遂都往前头来了。王夫人见了林黛玉,因问道:“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林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

王夫人对黛玉偶尔流露出关心。黛玉因为天生的弱症常常要吃药,刚开始黛玉应该是和贾母一起看同一个太医,可是后来王夫人应该是推荐了鲍太医来给黛玉看病,只是好像那个太医开的药对黛玉的病症没有多大的作用,贾母便让黛玉继续吃王大夫的药。

王夫人时贾府的实际当家人,对于照顾黛玉这样的一个小姑娘,除了平日的一点零碎开销,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大的支出。黛玉是林家的大小姐,虽然没有明说黛玉入贾府到底带了多少钱,但是林如海一定不会让黛玉到贾府受委屈。

王夫人和黛玉的互动还是很融洽的。刘姥姥是王夫人的远房亲戚,来贾府送东西得到贾母的眼缘因此就留在贾府住了几日。贾母带着众人游览大观园,来到潇湘馆,黛玉给众人上茶。王夫人知道黛玉喜洁净,便主动告诉黛玉她不喝茶了,黛玉也接受这份好意,便把自己日常做的椅子给王夫人搬了过来。这两件小事情里,可是看出王夫人和黛玉之间的互动还是比较融洽的。

黛玉初到贾府的整个阶段里,王夫人对她都是比较满意的,因为黛玉的出身、教世和教养等方面都是很不错的,而且黛玉也很聪慧、伶俐很招人疼。

第二,后期的反感,慢慢不喜欢

如果只是作为外甥女,王夫人会很喜欢黛玉,但是作为儿媳妇就不好说了,王夫人对黛玉的态度后期有了很大的改变,甚至是有一点反感和不喜欢。

对黛玉的脾气有偏见。黛玉的直脾气很多人都会理解为尖酸刻薄和小气,王夫人也就以此为借口,说黛玉未免晦气就向宝钗要了两件衣裳为金钏儿做敛葬,其实这件事情王夫人从未问过黛玉,而且也不只是只有黛玉有衣服,这就是王夫人对黛玉的偏见。

宝黛常常吵架影响了王夫人对黛玉的判断。王夫人生气黛玉的一个原因,还是因为宝玉和黛玉两个人不时的吵架。宝玉为了黛玉时常吵了架就会摔玉,有一次两人大闹了一场,贾府上下都知道了,王夫人知道后带着宝玉走了。这样的事情虽然不时经常发生,但是王夫人单凡知道了就会对黛玉有不好的印象。

王夫人真的讨厌黛玉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对袭人告密的警惕,袭人虽然客观的说了宝钗和黛玉两人,但是王夫人会偏执的认为是黛玉。后来王夫人说晴雯长得像黛玉以及一定要撵走晴雯的行为,更加深刻的印证了这一点。

第三,王夫人的私心里更喜欢宝钗,就不喜欢黛玉了

另外一点就是,王夫人此时更喜欢宝钗,想要宝钗成为自己的儿媳妇。因为宝钗和黛玉是宝玉未来妻子的候选人,那么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和自以为的对宝玉,王夫人都更偏向于选择宝钗,所以她和薛家一直在努力编造和营造“金玉良缘”的故事。因为这一重关系,王夫人的很时候都会对黛玉很忽视。

王夫人其实和薛家早有安排和计划,而且宝钗又处处对王夫人关心和表现,所以王夫人就更加认可之前的想法,她觉得宝钗会更适合宝玉,不仅会规劝宝玉读书向上,而且宝钗还能够打理家事,能够处处向着自己,成为自己的帮手,最重要的是宝钗比较健康,所以三点比较下来,王夫人还是更加中意宝钗!总之,在后期的时间里,因为对宝玉的封闭式的保护和宝玉正在长大有自己的想法之间的矛盾,王夫人对黛玉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认可慢慢走向反感。

作者:十一,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事儿!

林黛玉到了外祖母家居住,舅母王夫人为什么会有些不高兴?

林黛玉在贾母千呼万唤的期盼中走进荣国府,贾家上下仰老祖宗鼻息者众,对林黛玉也表现出很大热情。不过两个舅母邢夫人和王夫人的态度却耐人寻味。邢夫人表现出一个舅母应有的表现,该做的礼数一丝不落。热情中透着客套,更多是看贾母面子,讨贾母的欢心。反观王夫人对林黛玉行事,就有点不如人意,在亲热中透着“疏远”。不能不说其中意味深长。

一,王夫人在贾母面前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甲戌侧批:仍归前文。妙妙!】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人的语言是传达情绪的最好呈现,王夫人这段吩咐王熙凤给林黛玉拿缎子做衣服,安排的特别敷衍。王熙凤也根本没有拿出来,不过顺水人情。姑侄二人演双簧罢了。

林黛玉毕竟是个小女孩,不是贾敏回娘家,受到王夫人一般对待无可厚非。但作为舅母,提前安排一下给外甥女准备两匹布让王熙凤带到贾母面前看看,既能让贾母欢心又是应该作的表现,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王夫人有点敷衍的安排,反倒透露出她对林黛玉的无可不可的情感。

二,王夫人在林黛玉面前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林黛玉辞了邢夫人留饭,邢夫人安排两三个老嬷嬷带着林黛玉来见贾政。婆子因是邢夫人的人,所以带着黛玉先去荣禧堂见贾政。贾政不在,又去王夫人日常起坐的东耳房,王夫人还不在。最后林黛玉吃了半盏茶时间,才有丫头引着去了王夫人坐地的东廊三间小正房。费了半天劲才见到王夫人。这是非常明显的疏远表现,与薛姨妈来时王夫人喜极而泣形成强烈对比,没有血缘差距如此之大。

邢夫人亲自带着林黛玉来到家中,安排婆子去通知贾赦,是最正常举动。王夫人简单粗暴自己做主就定了贾政不见外甥女。

虽说贾赦、贾政不见林黛玉是一定的。但贾赦亲口说不见有原因,与贾政都没被告知外甥女亲来拜见,王夫人作为确实比邢夫人冷淡很多。

至于叮嘱林黛玉远离贾宝玉倒是实话。贾宝玉迥异正常儿童,给林黛玉打预防针是应该的。反倒不存在什么私心。王夫人偌大年纪,也没必要和林黛玉六七岁的孩子耍心眼。

三,王夫人的心思

王夫人为什么对林黛玉的到来持有冷淡态度不难理解。

首先,林黛玉的到来,势必挤压贾家三春的地位。别人也罢了,探春是王夫人着力培养的。可贾母先有史湘云,后有林黛玉,每个都比贾探春重要,探春虽说不是王夫人所出,到底代表王夫人。贾母一再抚养别人家的孩子厚彼薄此,加之惜春也是贾母在襁褓中抱过来,强制王夫人抚养,王夫人对不被尊重,被动的一再养育别人的孩子不胜其扰。

其次,贾母接林黛玉进府,应该是贾敏提前有书信安排。林如海青春正鼎盛,自己有抚养女儿的能力,却放在外祖母家养着,王夫人作为嫂子当家人,对这种安排很不满意。不是多口人吃饭的问题,而是这些事都是她被迫接受不被尊重所产生的情绪。

最后,虽说只有几岁,但贾母接林黛玉来贾家,是不想着再送回去的。甚至之前话里话外有亲上加亲养“童养媳”的玩笑话。王夫人对贾母霸占贾宝玉,又想横加干涉贾宝玉人生的做法早都不满。

综上,王夫人对林黛玉的到来一点不热情,皆因这些不满的情绪最终都会归于林黛玉身上。没有林黛玉,也没有这些事。

等到林黛玉渐渐长大,性格王夫人不喜欢;

与贾宝玉腻味王夫人不喜欢;

贾宝玉受林黛玉辖制王夫人更不喜欢;

林黛玉与贾宝玉产生感情王夫人深恶痛绝;

贾母再筹谋宝黛姻缘,王夫人终于忍无可忍。

最终棒打鸳鸯,王夫人从始至终站在林黛玉的对立面。

不是林黛玉不好,也不是王夫人坏,只是她们错误的时间遇到了错误的对立面,被动接受不被接受的存在。林黛玉的悲剧,何尝不是王夫人的悲剧?没有林黛玉,贾宝玉的结局绝对会是另一个样子,是不是?

以上观点基于《红楼梦》80回文本为基础,80回后续书仅供参考,不作评论依据。文中观点为君笺雅侃红楼主观理解,线索都为原文所引用见仁见智,多歧为贵。欢迎大家多提意见。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红楼梦》程乙本

林黛玉到了外祖母家居住,舅母王夫人为什么会有些不高兴?

林黛玉的母亲去世,贾母派人接了她在贾府居住。舅母王夫人自然有不高兴的理由。

贾敏在家时与嫂子王夫人的关系不融洽

贾敏是贾母最疼爱的小女儿,是贾母的掌上明珠,难免有些小任性,俩人相处起来出现的差差点点,只有王夫人相让的份。王夫人也是王家娇宠的小姐,岂又心甘处处忍让?便是多年以后说起贾敏来,言语之间语气里不免带出一丝醋意。

王夫人对王熙凤说起贾敏,话里便流露出了情绪:

王夫人叹到:“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从公细想来,你这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

王夫人对黛玉的疼爱大打折扣

王夫人因贾敏的关系,对黛玉的疼爱就难免掺杂着一丝情绪。

宝玉黛玉关系亲密,宝玉对黛玉的喜欢不加掩饰,让作为母亲的王夫人,有一种感觉儿子被夺走的郁闷心结。而宝钗又时不时的话里话外暗点宝玉一切以黛玉为重,全部心思都在黛玉身上。

时间一长,王夫人只会越来越不待见黛玉,也会暗地里阻挠“木石姻缘”。

王夫人是金玉良缘的支持者

王夫人与薛姨妈是嫡亲的姊妹俩,从感情上自是亲厚,薛姨妈的心思自然不会不与王夫人提起。而薛宝钗本身也是大家闺秀的佼佼者,何况还百般讨好王夫人。王夫人对薛宝钗也是越看越爱。

薛家家世虽比不上贾家,也是四大家族之一,也是门当户对。利益权衡下,再加上亲情与喜爱,王夫人自是倾向于薛宝钗,对黛玉就更加排斥。

以上原因都说出了王夫人心中的不高兴。

林黛玉到了外祖母家居住,舅母王夫人为什么会有些不高兴?

因为王夫人与黛玉的母亲贾敏姑嫂不合,王夫人把仇怨集于黛玉身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