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妈明明答应林黛玉促成木石姻缘,为何事后却出尔反尔?
黛玉当时家道中落,是寄宿在姥姥家,身体也不好!古代门第之见非常重、虽然宝玉也很喜欢她、但最终也没能走到一起、也只能说有缘无分,最后含恨而去!
薛姨妈明明答应林黛玉促成木石姻缘,为何事后却出尔反尔?
薛姨妈并没有答应林黛玉促成木石姻缘。所以也说不上事后出尔反尔。
第 五十七回,林黛玉要认薛姨妈为义母,薛宝钗说认不得,并开林黛玉玩笑说自己哥哥薛蟠看中了林黛玉,说完还挤眉弄眼向薛姨妈发笑。林黛玉听了向薛姨妈告状,说"姨妈不打她我不依"。
薛姨妈当然可能打薛宝钗,但也不能装作没听见薛宝钗的话而不理不睬。为了打圆场, 薛姨妈说出了宝黛乃是"四角俱全"的一段话来:
连邢女儿,我还怕你哥哥糟蹋了她,所以给你兄弟说了。别说这孩子,我也断不肯给他……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如果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
薛姨妈在这里只是说林妹妹和宝哥哥二者很合适,并没有说要替二人去保媒的意思。所以以后薛姨妈没有为二人去向老太太说和,算不上出尔反尔的。
也许有人说薛姨妈后来说出"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话,应该算是答应了的。其实仔细品一品,我们都被薛姨妈骗了,薛姨妈从来没有答应众人什么!薛姨妈一说出将林黛玉说给贾宝玉,是四角俱全。一心为林黛玉着想的紫鹃觉得有机可乘,便请薛姨妈向老太太说去。但薛姨妈根本就没有答应,反而顾左右而言他,岔开了话题:
薛姨妈哈哈笑道:"你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着你,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去了。”
薛姨妈的话一出口,紫娟就害羞了,说了一句"姨太太真个倚老卖老起来"就转身走了。薛姨妈岔开话题,将紫鹃打发了。但是潇湘馆的婆子们又上来了,她们笑着向薛姨妈建议:
“姨太太虽是玩话,却倒也不差呢,到闲了时和老太太一商议,姨太太竟做媒保成这门亲事是千妥万妥的。”
众婆子都这样建议,薛姨妈当然不可能再像打发紫鹃那样开个玩笑打发众婆子,于是她改变了策略,采用了模糊语:
薛姨妈道:“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
薛姨妈这句话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我答应向老太太出这个主意,而且老太太一定喜欢。二,虽然我知道一出这样的主意,老太太一定喜欢,但是我不出主意。
薛姨妈的话落在婆子们的耳里,自然是第一种认识,所以他们不再继续让薛姨妈为林黛玉做媒的话题了。但薛姨妈的真实意思却是第二种。虽然她一出主意,老太太一定欢喜。但她就是不出这个主意。既然薛姨妈没有答应为宝黛保媒,所以薛姨妈算不上出尔反尔。
为什么薛姨妈不出这个主意呢?这当然是因为金玉良缘了。从一开始,以薛宝钗为主角的金玉良缘,与以林黛玉为主角的木石姻缘,互为强劲对手,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薛姨妈很慈爱大度,但是也不至于不帮着女儿的金玉良缘,反而去帮女儿的对手去成就好事。薛姨妈明明答应林黛玉促成木石姻缘,为何事后却出尔反尔?
在《红楼梦》薛姨妈一直都是一个很温暖的人,她第一次来到贾家的时候就很欢乐,贾家的人都很开心。薛姨妈偶尔对宝玉和黛玉流露出的温情,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要向她靠近。除了贾母,黛玉没有跟哪个长辈过于亲近,可是对于薛姨妈对黛玉说的几句温暖的话,让黛玉竟然想要认薛姨妈做做母亲。
黛玉笑道:“姨妈既这么说,我明日就认姨妈做娘,姨妈若是弃嫌不认,便是假意疼我了。”薛姨妈道:“你不厌我,就认了才好。”“母亲”对黛玉的意义非凡,黛玉真的很喜欢薛姨妈,可是薛姨妈却辜负了黛玉的这份深深的依赖和信任。借着这个契机,薛姨妈还说了要把林黛玉配给宝玉,可是为什么过后薛姨妈不仅没有对贾母提起此事,而且还出尔反尔?
第一,薛姨妈只是缓兵之计,并为真正想要帮助黛玉
薛姨妈对黛玉提起这件事情的时节非常巧妙,就是在宝玉听信了紫鹃的一句“黛玉要回苏州”的玩笑话,宝玉吵着要跟黛玉走还大病了一场,众人都看明白了宝玉对黛玉的感情,可是薛姨妈却把他们之间的感情故意解释为小孩子间的友谊和亲情,完全和爱情不沾边。
可是到了林黛玉的潇湘馆,薛姨妈却说要促成黛玉和宝玉的“木石前盟”,如此大的反差完全可以看出薛姨妈真的没有想要帮黛玉,薛姨妈此举只是“缓兵之计”,她害怕紫鹃和黛玉再做出其他的事情,让众人再一次加深对他们感情的认知。
薛姨妈一箭双雕,不仅赢得了贾母和黛玉的信任和好感,还稳住了黛玉和紫鹃不会再有别的举动,薛姨妈的计谋实在高明。
第二,薛姨妈一直在苦心经营“金玉良缘”,如何会不帮宝钗帮黛玉
薛姨妈从刚进贾府的就在苦心营造“金玉良缘”,而且此时宝钗都还没有找到归宿,薛姨妈怎么可能不帮着自己的女儿却偏向黛玉呢?
黛玉和薛姨妈的情分不过是亲戚,之前住了那么久都没有见薛姨妈对黛玉很好,所以薛姨妈对黛玉突入其来的照顾和关爱就很有问题。薛家是皇商,薛姨妈不可能做赔本的买卖,所以她对黛玉好动机一定不单纯,绝非要帮黛玉。
薛家已经渐渐落败,而贾家依旧是四大家族之首,贾薛两家联姻是薛家的必行的举措,所以薛姨妈不管为公还是私都必须让宝钗和宝玉成亲,她是绝对不可能帮着黛玉的。
第三,薛姨妈从未答应促成木石前盟
其实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薛姨妈从来没有答应促成“木石前盟”。不管是紫鹃听到薛姨妈的话之后请薛姨妈出门与贾母说,还是后来黛玉的嬷嬷请求薛姨妈帮忙,薛姨妈都没有直接答应,她都是很委婉的拒绝了。
婆子们因也笑道:“姨太太虽是顽话,却倒也不差呢。到闲了时和老太太一商议,姨太太竟做媒保成这门亲事是千妥万妥的。”薛姨妈道:“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薛姨妈只说了她如果说了这话那么贾母一定会喜欢,可是她从来也没有说过她要去说,更没有承诺过要促成宝玉和黛玉的姻缘。薛姨妈从来没有食言,其实她从来都没有答应过这件事。
文/酒馆说戏人,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的精彩!
薛姨妈明明答应林黛玉促成木石姻缘,为何事后却出尔反尔?
1红楼门这本书里可以看出薜姨妈是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人,明里一套,暗里一套。做为一个亲戚赖在贾家不走。她为后序在酝酿一个大的计划!
2薛姨妈答应林黛玉本身就是虚情假意。在薛姨妈急切要把宝衩嫁给宝玉的慎况下,答应林黛玉的木石前盟本身就是随口糊弄了一下。
3当时薛家已经走向衰败!她极力想促成薛宝钗嫁给贾宝玉这门婚事其目的都是拯救日以衰落的薜家,也同时为薛宝钗找一个可以依靠的归宿。在这种情况下薛姨妈做出出尔反尔的事是可以理解的。
薛姨妈明明答应林黛玉促成木石姻缘,为何事后却出尔反尔?
小一觉得,薛姨妈并没有承诺黛玉会促成木石姻缘,所以也就谈不上出尔反尔了。
事情是这样的:宝钗母女恰好都来看黛玉,薛姨妈由薛蝌与邢岫烟的婚事谈到宝钗与黛玉的归宿,于是宝钗在黛玉面前作出了小女儿态,惹得黛玉伤心。薛姨妈见状赶紧安慰黛玉,黛玉便说要认薛姨妈为娘,宝钗打趣黛玉不用认了,直接嫁给薛蟠就是了。薛姨妈这才说自己清楚自己儿子的秉性,倘若黛玉嫁给宝玉,这才不会亏待了黛玉。
小一觉得,此处,薛姨妈就是那么随口一说,大家也就随耳一听就是了,也就只有黛玉这个当事人和关心黛玉的紫鹃才当了真。就像,我们在大街上遇到熟人,可能会随口说一句改天请吃饭,都是客套了一下而已,不是真的会马上选日子,定下约饭的时间和地点。
好吧,薛姨妈既然这样说了,一直默不作声、忠心护主的紫鹃开了口,她为薛姨妈既然有这想法为何不这样做,薛姨妈岔开了话题,引到了紫鹃身上,并没有正面回应。为什么回避,肯定不想说啊!婆子们也说了,姨太太是顽话,大家都知道薛姨妈不过是说着玩儿的。婆子们接着又说,若是真的成了真也是件美事,薛姨妈回了一句“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这里也只是顺着话说罢了,不是真心要为之。
如果薛姨妈真的有意为之,估计会有类似“你放心,等改日我得了空就去找太太说说,你等我消息”之类的,这才是直面黛玉做出的口头承诺的样子。而薛姨妈,先是对着宝钗说,然后对着紫鹃说,最后对着婆子说,偏偏没有对着黛玉说什么,黛玉这个局中人反而成了听众,也就是薛姨妈没有承诺黛玉。
此时,宝钗落选已成定局,金玉良缘人云亦云,宝钗已经把目标锁定在了宝玉,薛姨妈当然清楚女儿的心事,而且,天下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得到幸福,贾家也不差,还有元妃的加持,薛姨妈看好贾家,看好宝玉这个外甥,亲上加亲岂不美哉!
薛姨妈之所以这样说,也许是一种对黛玉的试探,一次对宝黛感情的摸底,一次为女儿婚姻的探路。总之,谁认真,谁就输了!
既然不是真心相帮,当然不会真的去做,就谈不上出尔反尔了。
薛姨妈明明答应林黛玉促成木石姻缘,为何事后却出尔反尔?
《红楼梦》这本书,是一本十分耐琢磨的书,有些情节愈品愈有味,尤其是为人处世方面可谓洋洋大观,道尽人间真情假意。薛姨妈曾答应林黛玉促成“木石前盟”,为何后来又出尔反尔?我觉得,应该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1.薛姨妈本就是个出尔反尔的人。从《红楼梦》这本书里可以看出,薛姨妈表面忠厚,实质虚伪,作为一个亲戚,能长久的住在别人家里赖着不走,若说什么想法没有,恐怕是没人相信,尤其在薛宝衩选秀失败之后,可以说,从那是开始,薛姨妈就已开始谋划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婚事了,薛姨妈几次说搬出贾家,但都没有行动。
2.薛姨妈答应林黛玉本身就是虚情假意。在薛姨妈急切想把薛宝衩嫁给宝玉的情况下答应林黛玉的木石前盟本身就是权宜之计。不仅是权宜之计,而且为下一步设计试探贾母的态度,打击黛玉,知己知彼,使其准备更加充分,乘势为金玉良缘扫清障碍提供了方便。
3.当时衰弱的薛家更需要给宝钗一个好的归宿,以拯救薛家。大家都知道当时的“四大家族”,无论外面的名声如何响亮,事实上,薛家已开始逐步露出衰相,薛家唯一的男丁薛蟠不争气,薛宝衩又是个女孩,这是薛姨妈急切为宝钗找一个好靠山的原因。所以,在《红楼梦》这本书,薛姨妈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其目的都是为了拯救日渐衰弱的薛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薛姨妈做出出尔反尔的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