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为什么探春会在宝钗搬出大观园时说“亲戚们好,也不必死住着。”呢?

因为探春就是要趁势撵薛宝钗出去,顺便提醒她以后再也不要回来。

探春和宝钗个人之间其实没什么深仇大恨,探春说这种话是贾母的意思。归根结底算一算,薛宝钗也是导致查抄大观园的重要人物。

探春这回趁宝钗自动搬走的好机会,把丑话都说了,绝了宝钗再进大观园的念头,也能暂时缓和一下荣国府内大房和二房之间尖锐的矛盾,不至于闹到家人、亲戚都撕破脸,不可收场的难堪局面。

查抄大观园背后是荣国府大房二房内斗,薛宝钗也是引战的重要人物

因为大房主母邢夫人从傻大姐手里拿到了绣春囊,接着用包起来送给了二房的主母王夫人。

这意味着什么呢?差不多相当于邢夫人直接抽了王夫人一个大耳刮子,并且笑话她管家管的狗屁不是!所以王夫人才差点“气了个死”!

她原本就不高的智商彻底下线,又在恶奴的挑唆下,见到了妖媚的晴雯,于是更生气了,直接下了深夜查抄大观园的命令!

查抄大观园这一场闹剧,本质上就是荣国府长房和二房的一场斗法。

大观园里的每一个姑娘都是受害者,但是薛宝钗除外,她虽然被迫搬出了大观园,但是她一点儿也不冤枉,因为她其实是引发这场战争的重要人物。

我并不是要说绣春囊那种下流东西是宝钗的,而是因为宝钗和她的母亲哥哥寄居贾府多年,所作所为很多事,严重引起了荣国府长房贾赦夫妻的不满,使得他们和王夫人代表的二房矛盾才更加尖锐。

有人就要说了,人家薛家住在贾府,只不过住在偏僻的院落里,“一应日费供给”全部自理,人家那里招惹贾赦了。

这只是表面,实际上贾赦对薛家,对薛宝钗的意见可多了,对王夫人的怨恨可大了。

这事儿要从薛家来贾府开始说起:

薛家是没落皇商,家里顶梁柱薛姨父没了,儿子薛蟠虽然成年但是不顶事,还惹上了人命官司,只能求告亲戚贾家和王家帮忙料理。但是王子腾权高奸猾,只用贾雨村帮忙料理了案子,把薛家母子三人推给了王夫人收留。

王夫人是荣国府二房的主母,她和贾政两口子跟着贾母住在荣禧堂正房,本就名不正言不顺,虽然眼下当家管事,但是荣国府的爵位还在贾赦头上呢!

将来贾母归西,贾赦要回荣禧堂和管家权实在是名正言顺的事情。

所以贾赦虽然不当家,不代表他对家事不上心,对于王夫人收留亲戚薛家母子,他肯定是不爽的,不为别的,就因为这个薛蟠身上有人命案子,而且不学无术,就像个定时炸弹一样。

别看贾赦和贾府的爷们个个也不是好货色,但是自家人不嫌弃自己人,外人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但是薛家在贾府呆了几年,贾赦也不是很着急,因为将来等他当了家长,说了算的时候,薛家自然是头一个要走的。

但是意想不到的一件事发生了:元春封妃,默默无闻十年女官突然摇身一变成了贵妃娘娘。

贾政成了国丈,王夫人成了一品诰命,这样一来荣国府的两房的势力发生了巨大改变,贾赦不能再继续有恃无恐了。这意味着他想夺权难上加难了,怎么也得掂量掂量贵妃元春的影响力。

从元春封妃之后,王子腾也扶摇直上,王夫人的腰板是越来越硬朗了。她都做了哪些事呢?

首先第一件就是让外甥女宝钗住进蘅芜苑,大观园里四大元春亲题匾额的院子。这件事贾赦就很不爽啊!因为他闺女迎春住的紫菱洲比蘅芜苑各方面条件差远了

宝玉、黛玉、李纨,分别住元春提额的另外三所院子,探春住的秋爽斋也极好,但是他们都是和元春关系密切的人,唯有黛玉,是亲妹妹贾敏的女儿,也没啥好说的。

但是宝钗她凭什么呢?她不过是王夫人的外甥女,论亲戚,她还不如邢夫人的侄女邢岫烟更贾府的关系近呢!

可是王夫人就是这么安排的,显然是不把贾赦邢夫人放在眼里了。二木头迎春小姐倒是没什么意见,但是贾赦和邢夫人可没那么好说话,他们觉得长房的脸快被王夫人打肿了。

但有什么办法呢?长房本就不受宠,被赶到了别院,人家王夫人不仅有管家权,还是贵妃的亲妈,所以贾赦和邢夫人憋屈了一段时间。

王夫人渐渐的越来越飘了,打压了长房,还渐渐的连贾母也不放在眼里了,多次明里暗里和贾母较劲。

从散播“金玉良缘”、“元春端午节赐礼”直指宝钗,到私下里挖贾母墙角,安排袭人做宝玉的预备小妾,然后管家的时候还让宝钗一个外人参与进来,给了她不小的权力……桩桩件件都是王夫人在宣示自己是当家主母的地位。

贾赦和邢夫人更加不爽了,尤其是薛宝琴来了之后,邢夫人顺便直接把邢岫烟也塞进了大观园,还让王熙凤给她安贾府小姐的标准,每月发2两例银子。

虽然贾府不缺这点钱,但其实这也是有点过分的要求了,而且有点不体面。可是邢夫人就是要争一口气,既然大家都是亲戚,你王夫人的外甥女薛宝钗住着比我女儿贾迎春还好的房子,我的亲戚也必须要照顾到位才行。

因为有薛家种种例子在先,王夫人只能默许,王熙凤只能执行。八面玲珑的凤姐当然也看得出公公婆婆的不满,所以她放高利贷只耽误别人发月钱,但是不敢耽误邢岫烟的,而且还让平儿出面给邢岫烟送了几件高级的冬衣作为关怀。

贾母是最不想看两房内斗的人,所以她借机痛骂王夫人

贾母其实一直都非常明白王夫人在打什么算盘,也知道贾赦邢夫人有什么小九九。但是手心手背都是肉,贾母作为荣国府老太君,贾赦贾政的母亲,是最不想看到两房内斗的人。

可是,有些事情贾母不想见到,也会发生。因为荣国府长幼失序,又逢家道衰微,大家都在拼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资源。

贾赦也在想办法搞事情,争取扩大自己的权益。

比如要纳鸳鸯为妾,这就很奇怪,鸳鸯是他母亲的婢女,除非贾母主动赏赐,做儿子的主动要,其实是很不合规矩且不要脸的行为。贾赦也未必真的多么喜欢鸳鸯,他明知道贾母根本离不开鸳鸯。

他其实只是借这个由头闹一场,在贾母面前刷刷存在感,他实际上是想要贾母的一个态度,提醒贾母偏心不要太过分。

结果是贾母当然不给鸳鸯,但是给了贾赦一笔银子来表态,她也疼这个大儿子。书中只说买嫣红花了800两,可没说贾母给了贾赦多少钱,贾母可是说过“我这里有钱,叫他只管一万八千的买”。

至于鸳鸯,她必须要拼命拒婚,她是绝不敢嫁给贾赦的。因为她是贾母身边的大丫鬟,手里权力不小,可掌握着贾母的小金库呢!

如果她答应嫁给贾赦去做姨娘,实际上相当于公开承认她早就背叛贾母和大房相勾连,这个罪名鸳鸯和她全家爹娘哥嫂都担不起。

所以事后贾母对评价她:“她还投主子们的缘法,也并不指着我和这位太太要衣裳去,又和那位奶奶要银子去。”贾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夸鸳鸯公正无私,她很满意。

鸳鸯拒婚事件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贾母错骂王夫人,其实未必是错骂。

贾母并没有老糊涂,她就是要借这个机会痛骂王夫人的,因为很多事王夫人做的过分了,打破了贾母原本在荣国府内部设置的家庭秩序平衡,才导致贾赦邢夫人忍不住开始作妖的。

王夫人继续犯蠢,贾母忍无可忍,亲自出手管事,并利用探春和凤姐把薛宝钗赶出大观园

贾母不仅明面上痛骂了王夫人,私底下也没有停止过打压王夫人,甚至亲自出手管事,给王夫人好大的没脸。

在宝玉的婚事上体现出来就是贾母支持宝玉黛玉“木石前盟”,先是亲自来哄闹别扭的宝黛,说出了“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话,又在紫鹃试玉差点害死宝玉的时候,贾母轻飘飘一句话就带过去了,王夫人全程沉默。

贾母并不是真的非要黛玉嫁给宝玉,她就是用黛玉抗衡宝钗,不让王夫人顺心遂意。

因为古代大户人家娶亲,要求女方性格温良,且有家教,不要以富贵论婚嫁,尤其是豪强仗势横行乡里的家庭是坚决不能结亲的。比如薛家薛蟠仗势欺人,打死人命,贾母打从根本上就否定了宝钗,因为这关系贾府的体面。所以后来宝钗能嫁给宝玉,多半是贾母已经过世了,贾府出现了巨大的变故。

然后贾母还款带刘姥姥,拿王夫人的亲戚开涮取乐,王夫人只能全程跟着陪笑,只有宝钗看得懂,所以她不仅没笑过一次,后面还接着黛玉说“母蝗虫”的话头,狠狠的讥讽了刘姥姥一顿。

贾母在元宵夜宴上不理会王夫人,自己做主安排把亲戚们都集中在里间里玩乐,还顺便来了一出“掰谎记”,为黛玉宝玉证明清白的同时,讽刺薛家的金玉良缘:

“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

结合之前清虚观打醮的时候贾母说的“宝玉命里不该早娶”,不管女方“根基富贵”的话,算是对王夫人和薛家的又一次警告。

贾母还在元宵夜宴上嘲笑了一把薛姨妈没品味,薛家不讲究:

薛姨妈因笑道:“实在亏他,戏也看过几百班,从没见用箫管的。”贾母道:“也有,只是象方才《西楼·楚江晴》一支,多有小生吹箫和的。这大套的实在少,这也在主人讲究不讲究罢了。这算什么出奇?”

贾母接连出手,王夫人也开始回击。转眼过了元宵王熙凤小产,王夫人管家吃力,就让李纨、探春和宝钗一起管家理事。

这其实是一件非常不妥当的行为,李纨虽是寡妇,但作为儿媳妇管家名正言顺,探春是荣国府的姑娘,管家也是正当的,但宝钗帮忙管家就属于王夫人的魔幻操作了。

因为按照亲疏远近,就算轮到迎春和惜春和黛玉,都轮不到宝钗在贾府管家。

宝钗是不想管的,但是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既然要攀附着姨妈王夫人生活,那么不仅要提供自己的衣服给丫鬟当寿衣,还要给王夫人当枪使。

王夫人让宝钗管家,贾母也果断反击,她扶持的代言人是探春。贾母的意思王熙凤最懂了,所以在探春理家的过程中,王熙凤派出了平儿给了她非常多的支持和帮助,甚至不惜让探春拿自己开刀。

王熙凤之所以要投靠贾母,背叛自己的亲姑妈王夫人,是因为她很聪明,既看出了王夫人的糊涂愚蠢,也看出来王夫人只是在利用她。

但是探春虽然得了贾母的支持,也只是和宝钗平分秋色,但终究不能越过王夫人去。所以王夫人明知道贾府的婆子们夜晚喝酒聚赌却不管,探春也不敢管,否则那就是在打王夫人的脸。

但是贾母敢管,忍了这么久她终于出手了,雷厉风行的处置了贾府那些晚上聚赌喝酒的婆子们。不仅把探春宝钗等一顿教育,也丝毫没有顾及王夫人的脸面。

本来管家权交到王夫人手里,贾母来这样一出摆明了就是对王夫人所作所为非常不满意。注意在贾母处理这件事的时候全程没有王夫人的事儿,这么大的事儿,她连面儿都没好意思露。

邢夫人可是及时出现了,不仅去陪着贾母,看到了这件事的全过程,事后还去“王夫人处坐了一回”,简直是去幸灾乐祸的,更巧合的是邢夫人从王夫人屋里出来,就在大观园见到了拿着绣春囊呵呵笑的傻大姐。

邢夫人更加高兴了,想趁这个机会再狠狠踩王夫人两脚,所以她专门把绣春囊送给了王夫人,在贾母之后又打了王夫人的脸。

王夫人这个脑子本来不够使的糊涂人,接着就搞出了一件大事——抄检大观园。一来是挽回自己的面子,二来她也是怕再闹出更加不堪的事儿来,惹了贾母大怒,到时候管家权可能都难保,三是涉及到自己的宝贝儿子宝玉,她已经完全失去思考能力。

很多人认为王夫人抄捡大观园贾母不知道,其实贾母知道的,王熙凤不可能不告诉她。但是贾母不能明着来干涉,所以她的代言人探春就代替她冲锋,痛骂了抄捡大军,还狠狠的打了王善保家一耳光。

“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

“明儿一早,我先回过老太太太太,然后过去给大娘陪礼,该怎么,我就领。”

探春这些激烈的言辞和行为,看似是针对王善保家的和凤姐这一群抄家的人,实际上她指责的对象是互相内斗,失了体统的王夫人和邢夫人。

探春之所以有这么大胆子去怼两位主母,当然是贾母给她的底气,所以事后王夫人和邢夫人都不敢来找探春的麻烦,探春还要怼邢夫人“这种掩饰谁不会作”!

这一切不仅是因为探春英勇果敢有见,而是她还得到了贾母的支持,否则她一个前两天还说自己“没人疼没人爱”的庶女,绝对不敢腰杆这么硬,敢这样公开得罪邢、王夫人。

王熙凤也顺便打了一波辅助,不仅全程维护保全了宝玉黛玉的名声,还以“不抄亲戚家”的理由,把薛宝钗推进了跳进黄河洗不清的尴尬境地,让她自己搬出了大观园。

宝钗第二天听说了这件事就去找李纨说要出去:

宝钗道:“我今儿要出去伴着老人家夜里作伴儿。要去回老太太,太太,我想又不是什么大事,且不用提,等好了我横竖进来的,所以来告诉大嫂子一声。”

探春接着被史湘云和丫鬟一起请了过来,宝钗又把这些话跟探春说了,探春这样说:

探春道:“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探春这话听起来是在抱怨自己家内斗,但是宝钗心里跟明镜一样,这些年薛家寄居在贾府,除了生活费自理之外,的确被王夫人拉着做了不少出格的事儿,这才引起了长房贾赦邢夫人的不满,导致了矛盾激化。

李纨和尤氏也都是聪明人,所以她俩一会儿相视一笑,一会儿沉默不语,都是一副“我很明白,但我看破不说破”的态度。

宝钗更是个聪明的女孩,又是最不愿意惹是生非的人,亲戚家这样争权夺利的旋涡,她躲还躲不及呢!何况人家明里暗里已经在撵人了,这一下她出去可是再也不会主动搬进来了。

这件事还有后续呢,宝钗搬走之后,探春和李纨竟然都没有一个人去跟王夫人汇报。等王夫人自己发现了这件事,只好叫了王熙凤来问:

“宝丫头怎么私自回家去了?你们都不知道?……我因问你大嫂子:‘宝丫头出去,难道你们不知道吗?’他说是告诉了他了,不两三日,等姨妈病好了就进来。……他这去的必有原故,不是有人得罪了他了?那孩子心重,亲戚们住一场,别得罪了人,反不好了。

王熙凤早就准备好了,说了一通天衣无缝的话来把王夫人糊弄过去。

王夫人又专门叫了宝钗来劝她回来,结果宝钗也很不爽。全书头一回没有卖王夫人面子,一番长篇大论,无懈可击,把王夫人说了个哑口无言,只好随便宝钗去了。

南山橘暖 / 文

我是南山橘暖,爱读书,爱读红楼梦。红楼梦解读见仁见智,如有歧误,敬请雅正。

《红楼梦》中,为什么探春会在宝钗搬出大观园时说“亲戚们好,也不必死住着。”呢?

问题:《红楼梦》中,为什么探春会在宝钗搬出大观园时说“亲戚们好,也不必死住着。”呢?事由:《红楼梦》“抄检大观园”的第二天,薛宝钗找了个借口,来找李纨,要搬出大观园去。宝钗道:“……只因今日我们奶奶身上不自在……我今儿要出去伴着老人家夜里作伴儿……等好了我横竖进来的,所以来告诉大嫂子一声。”李纨和尤氏相视而笑。 不一会,探春来了,薛宝钗把事情告诉探春,探春道:“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 尤氏笑道:“这话奇怪,怎么撵起亲戚来了?”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解答:一,发泄对抄检大观园的忧虑、悲愤和不满。

贾府抄检大观园,探春开门秉烛以待,说自己的丫头都是賊,她自己就是窝主,素来就比别人歹毒,断然拒绝对她的丫头们搜查。王善保家的招惹作势,“脸上早着了她一掌”。探春道:“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这一情节,充分表明了探春关注整个家族的命运,有危机感,有忧患意识。

王昆仑、吕启祥说探春“见识远虑,是大观园中唯一具备政治风度的女性”。

而此时宝钗要搬出大观园,探春知道是因为抄检大观园所致,所以,探春说出“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 的话来, 正是发泄她对抄检大观园的忧愤和不满。

二,心灵相通,理解薛宝钗的所思所想。

抄检大观园,唯独没有抄检宝钗的房间,王熙凤的理由是,宝钗是亲戚。要说宝钗是亲戚,黛玉也是亲戚,不抄检宝钗,就应该也不抄检黛玉。王熙凤表面上是向着宝钗,骨子里是把宝钗当作了外人。精明如宝钗,定会深解个中三味。因此,她第二天就自请搬出大观园。

所以,向来与宝钗要好的探春说;“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何况你这个亲戚? 即使 “亲戚们好,也不必死住着”!与其等别人来撵你走,不如我来撵!

宝钗也肯定明白探春的意思,不会着恼。

三,暗示宝钗放下宝玉,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薛家人在贾府一住就不走,薛姨妈的内心所想,宝钗一心一意嫁给宝玉,在贾府可以说是尽人皆知。

但在宝玉的婚姻问题上,贾母肯定是不偏向宝钗而偏向黛玉的,王熙凤是“老太太喜欢吃的东西,我都喜欢”的人,她是唯贾母马首是瞻。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王熙凤把宝钗当成外人。更重要的是宝玉,他并不同意“金玉良缘”,而要的是“木石前盟”。

探春理家时,与宝钗朝夕相处,平时与宝钗接触也较多,而与黛玉基本没有接触。所以,探春是亲宝钗而远黛玉的。

探春自己曾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

推己及人,探春希望宝钗走出感情的藩篱,不要在宝玉这棵树上吊死。而应该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所以,探春对宝钗说,你不必在这里死住着,“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

遗憾的是,宝钗并没有探春的远虑,虽然嫁给了宝玉,但落得个“金簪雪里埋”的守寡结局。

《红楼梦》中,为什么探春会在宝钗搬出大观园时说“亲戚们好,也不必死住着。”呢?

主要是因为薛宝钗一家住的实在是太久了,就算是再亲的好亲戚也不能一住许多年不走啊,薛宝钗一家子人被撵其实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贾母接来了林黛玉,薛宝钗一家不久也就来了,一开始贾母也是高兴来了这么一大家子人那就更热闹了,可是后来元春省亲贾母上下忙成一团,这时候上京买来的戏子们没地方住就给安排在了梨香院,要知道薛宝钗一家就住在梨香院,难道说贾府真的没别的院子了吗?

实则不然,这只是变相告诉薛姨妈一家我们贾府有事了,这么忙顾不上你们,是不是应该搬走了,薛姨妈一家在这也不是没有房子,可是薛姨妈一家就是没走不说,还搬到贾府其他院子去了,可见谁也没办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尤其是一大家子人,后来元春的事情了了以后,贾母等人闲下来了就张罗给宝钗过生日。

这个过生日也不要小看,因为这是宝钗十五岁生日,就连王熙凤都知道跟贾琏商议一下不仅要比着林黛玉的例子不说,更要着意添上些,这样就昭告贾府上下宝钗已经是大姑娘了应该嫁人了,宝钗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岂不是更要结婚,深层意思是不是应该搬走了,难道一个娶亲一个嫁人也都要在贾府吗?可是薛姨妈一家依旧不走。

薛姨妈刚来的时候就说一应用度都不需要照顾,其实两家人在一起久了还能分的那么清楚吗?这么一大家子人难道一点也没有沾到贾府的光吗?这么一大家子人一养七八年这不是额外开销吗?再者惜春绘画需要很多画笔颜料,宝钗说自己有并且一直替惜春留着呢?可是到最后也没见宝钗把那些画笔颜料送来,可见有时候这样的过场说说行却做不到罢了。

王熙凤管家严格不假,但是王熙凤到底不识字,后来探春等人管家,探春才看出来其中的弊病,抄检大观园自然是探春对王夫人这样处置的不满,同时也是觉得宝钗一家人实在不应该再这样下去了,此时宝钗自己要走,探春也直接说出了不必死住着这句话,宝钗就是将来想再回来都难了。

但即使如此宝钗只是搬出了大观园,宝钗一家人还是在贾府寄居,就连宝钗哥哥结婚还是在贾府结的,可见这一家子人是跟贾府靠上了,就连贾母也是毫无办法啊,真是有意思的一家人。

《红楼梦》中,为什么探春会在宝钗搬出大观园时说“亲戚们好,也不必死住着。”呢?

“亲戚们好,也不必死住着”,薛宝钗要搬走,贾探春为何如此送客?

住着一群贵族小姐的大观园,竟然发现了绣春囊这种秽物,连一心等着看王夫人出丑的邢夫人看到都被吓得不轻。

彼时,荣国府已经大有山雨欲来之势,上面是大房与二房的矛盾,下面有奴才间的勾心斗角,中间还有姑嫂勃谿、婆媳矛盾等等,再有府中生齿日繁,经济上入不敷出……

这种背景下,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想借此抖抖威风,撺掇王夫人来个抄检大观园,王夫人一心要裁剪人员,索性顺水推舟,就这样,风雨先刮向了大观园。

抄检大观园是在夜里进行的,次日一早,薛宝钗便匆匆赶到李纨处,淡淡说了几句,就一个意思,要搬出去,而在此之前,她还未曾与贾母、王夫人这些主人告别。

李纨和尤氏听后相视一笑,虽然薛宝钗解释是母亲生病需要回去照顾,但谁都知道真正原因是昨晚的抄检事件罢了。显然两人都知道薛宝钗的为人脾性,所以也没有多加挽留,李纨更是直言:

“好妹妹,你去只管去,我自打发人去到你那里去看屋子。你好歹住一两天还进来,别叫我落不是。

这话说得很小心,你搬走没关系,我只担心你姨妈知道了要责怪我。

正说着,贾探春和史湘云也来了,听来宝钗的去意,竟然也毫无挽留的意思,说道:

“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

李纨和尤氏一听就纳闷,说你怎么变得这么奇怪,突然就撵起亲戚来了?谁知贾探春说得更不客气了:

“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亲戚们好,也不必死住着才好”,不知这话在薛宝钗听来如何,反正作为一个读者,无数人已经为她感到尴尬。许多人不禁好奇,贾探春作为贾府的小姐,为何在客人薛宝钗面前说出这样的话来?她对薛宝钗究竟有多大的意见?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贾探春支持林黛玉反对薛宝钗的表现。

事实究竟如何?我们往下看。

虽然是一个小姐,但因为是庶出,贾探春一开始在贾府并不受重视,嫡庶之别,在古代是死理,就连王熙凤都为其庶出身份可惜,而王善保家的就是因为她是庶出,打定主意认为探春不敢对她如何。

处境尴尬的贾探春,偏偏是个非常要强的姑娘,她品味不俗,心志极高,更具远见卓识。她非常想出去做一番事业,可是因为女儿身,更因为生母是赵姨娘这种奇葩,她只能将梦想的高度降低,譬如在荣府能昂首挺胸,不像生母和胞弟一样被轻视。

而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她必须主动示好王夫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王夫人对她很是疏离冷淡,但探春一直在往人跟前贴。

譬如主动给贾宝玉做华丽的鞋子,华丽到贾政都觉得过分,而她自己的亲弟弟做双鞋只能捡别人剩下的边角料;

又譬如因为贾赦强娶鸳鸯,贾母怒不可遏中迁怒王夫人,无人敢为王夫人说一句话时,贾探春站了出来,替这位嫡母解了围。

因为想要得到王夫人的另眼相待,贾探春用尽了力气,所以在理家期间被赵姨娘捣乱时,她崩溃说到:

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

如此在意王夫人的贾探春,是不可能反对薛宝钗的,因为薛宝钗就是王夫人的心头好啊。

反观贾探春对林黛玉,似乎还没有她对薛宝钗热情,起码在历数大家生日时,贾探春记住了薛宝钗的生日,却忘记了更早进府的林黛玉呢。

以贾探春的为人,对于林黛玉和薛宝钗,她更多是中立的态度,本来贾宝玉娶了谁,跟她也实在没有什么利益瓜葛。

所以,贾探春不可能因为钗黛之争对薛宝钗下逐客令。

那么真相究竟是为何?

关于这一点,清朝红评家太平闲人张新之寥寥点到:

昨夜之事,正因此人而生。

意思是,抄检大观园这件丑事,全因薛宝钗而起。这是怎么回事?其实细细想来一点也不意外。

抄检大观园,说是因为一个绣春囊,但是实质是因为大房和二房的权力之争。按当时的礼法,荣国府该贾赦夫妇当家,可是贾母偏心,将这权力给了老二贾政,老大贾赦却搬到了角落疙瘩去住。两房权益倒置,作为大房的贾赦岂能甘心?当然一直盯着二房呢。

就这样的气氛中,王夫人还将自己的妹妹一家安排住进了荣国府,虽然对方说了是自费,可是住的毕竟是贾家的屋子啊,这种待遇,她邢夫人敢想吗?

更气人的还在后头,贾元春封妃,让贾政夫妇更有了底气,贾赦夫妇想要翻牌更加无望了,而王夫人的外甥女薛宝钗,竟然靠着姨妈的面子住进了大观园,在荣府还混得如鱼得水,毫不风光。邢夫人见状,岂能意难平?

所以,她也曾试着安排自己的侄女邢岫烟蹭蹭贾府的那点银子,虽然每月她是从中挣到一两银子了,可是侄女的落魄和薛宝钗的风光形成巨大反差,尤其后来王夫人直接将家务托薛宝钗打理,大有将薛宝钗当成接班人之势。

虽然吧,之前王熙凤和王夫人是姑侄关系,但好歹是大房的人,起码能沾上边,如果换成了薛宝钗,那荣国府就真的跟他们大房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了。想到这里,邢夫人心理更难平衡了。

两房的关系越发紧张,如箭在弦上,只等着一个时机,所以,当在大观园内发现绣春囊时,邢夫人借此向王夫人发出了攻势。

对于这些鸡鸣狗盗,贾探春是看在眼里的,她痛心一家人活得跟乌鸡眼一般,预见了贾府将自杀自灭。可是作为一个未嫁的姑娘,长辈的行为和家务她怎么好去置喙呢?所以在抄检过程,她将怒火撒到了奴才王善保家的身上,借机狠狠掌了她一嘴巴子,说道:

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

探春说得很委婉,你们这群狗就是仗着太太们的势力为非作歹。表面上骂的是奴才,实则是骂太太们昏庸愚昧呢。

所以在知道薛宝钗这个矛盾主要引发者离开时,她一面指出荣府“窝里斗”的丑事,一面借此点出薛宝钗是引发矛盾的重要原因,恨不能让薛宝钗赶紧走人,“您该有点眼力介了,再待就该被撵了”。

《红楼梦》中,为什么探春会在宝钗搬出大观园时说“亲戚们好,也不必死住着。”呢?

抄检大观园后,薛宝钗第二天就搬走了。她过来李纨处打招呼,李纨和尤氏一点不意外,两个人听后相视一笑,李纨作为王夫人的儿媳妇,与薛宝钗关系近很多,于情于理都挽留一下。不想探春进来不但不留直接撵人,甚至说了一句特别不好听的话:“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这对在贾家住了五六年的薛宝钗来说,多少有点尴尬。

探春道:“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尤氏笑道:“这话奇怪,怎么撵起亲戚来了?”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贾探春这句话带着气,带着火,带着昨晚怒打王善保家的余威,甚至多少有点豁出去任凭王夫人、邢夫人责罚的小忐忑。作为贾家庶女,身份认知是探春最看重的,也是她背负着的枷锁。她在抄检大观园的反应最激烈。

第一,她强烈反对抄检大观园这种家庭内斗,内耗的丑事。

第二,她强烈反对王善保家的这种造谣生事,挑拨是非的奴才。

第三,她强烈反对自己成为被侮辱被损害的对象。抄检挑战了她自尊心的底线。

所以,第二天薛宝钗一说要走,探春带着余气“撵起了亲戚”,属于情绪的释放,反正说不说薛宝钗都会走。与其让亲戚在家里看到自家出丑,不如各自丢开倒好。

不过,贾探春气愤之下有点口不择言。尤其那句“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对薛宝钗来说特别扎心刺耳。“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乍看很啰嗦,属于那时代口语倒装句。意思是,亲戚关系好,不在于必须要天长地久住在一起才表示感情好,真正的情意不分距离远近。贾家人一起生活一辈子,还不是各种争斗不休。但对薛宝钗住在贾家五六年不搬走,确有点扎心。

薛家来到贾家,一住就五六年,就是“死住着”不走的。薛家与贾家虽是亲戚,并非可以长住不走。男权社会中,贾家直系才是真亲戚,林黛玉住在舅舅家,外祖母又在怎么都行。薛姨妈住在姐姐家和姐夫一家人住一起,怎么都好说不好听。何况自己有家有业住下就不走的亲戚,古今中外都很难替他们找到一个圆脸的说法。

贾探春言语揭开薛宝钗在贾家狠住着的事实,并不是对薛宝钗本人不满,或者对薛家住在贾家不满。大人都不说话她也无缘置喙。宝钗性格好,探春又很喜欢她。探春撵宝钗在于揭开一个事实:抄检大观园这事一发生。薛宝钗一定住不下去。王夫人、邢夫人等明知道是这个结局还要当着亲戚面抄检,有一部分针对薛家无疑。贾探春认为王善保家的挑头,当然是邢夫人背后的授意。所以探春话里话外都将矛头指向邢夫人,认为邢夫人看不惯薛家在贾家住那么久,有意借抄检大观园既逞了与王夫人私怨,又撵走薛家给王夫人好看。

探春想的不错,可她再想不到抄检大观园是王夫人等待已久下手整治怡红院撵走晴雯等人的机会。王夫人先斩后奏撵走晴雯,表明对贾母插手贾宝玉的人生早都不太满意。她想将自己的儿子掌握在自己手中,贾母认同的她都很反感。王夫人固执的认为贾母的溺爱害了贾宝玉,贾母给的晴雯等都是妖精。如果袭人不向她投诚,王夫人连袭人也不信任。这使得王夫人对有机会整顿怡红院,哪怕误伤薛宝钗也不在意。她笃定薛家不会太在意,比谁都清楚薛家的想法。薛宝钗连这点委屈也受不得,也不配做她儿媳妇。王夫人在儿子贾宝玉的问题上极其现实,谁都不能干涉她!

探春想不到背后有这些不能说的意思。她只对抄检大观园丑事不满意,对薛宝钗因此而走感觉不体面。满腔怒气、失望的情绪,借薛宝钗走发泄心中不满,也是她唯一能做的。毕竟她的说法,薛宝钗、李纨、尤氏都懂。只是也不必狠住着不小心误伤薛宝钗。尤氏聪明马上拿出惜春要与宁国府决裂的事出来转移话题。人家一家人都这样了,薛宝钗又有什么可说的,她住在贾家那么多年不走,本就自取其辱,真玻璃心早都住不下去了。

【文/君笺雅侃红楼】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君笺雅侃红楼,进入主页去寻找下一篇文章。不妨顺手关注下,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红楼梦》中,为什么探春会在宝钗搬出大观园时说“亲戚们好,也不必死住着。”呢?

抄检大观园的第二天,宝钗迅速地搬走了。探春对此发出了惊人之语:“亲戚们好,也不必死住着。”

探春何出此言?其实这是她在借题发挥,以引出后面那句话:

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前后两句话,分别表达了探春的两种情绪:对宝钗的羡慕和对自己的悲叹。

探春羡慕宝钗什么?羡慕她有着进退自如的行动自由,想搬走就能搬走,不必深陷贾府内斗无处可逃。

因此,她对自己有着深深的悲叹:身为贾府女儿,即使对这个环境千般万般看不惯,也不得不泥足深陷,无处可逃。

结合探春的个性,她一直期望能逃出这个泥潭:“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

这句话,说出了探春内心的绝望,尤其是对家族男人的绝望。看看家里这些男人们,除了奢靡享受,哪有一点事业心?

男人不立业,女人忙着内斗,“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这个家迟早会被折腾散了。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如果探春的身份是像宝钗一样的亲戚,她早就搬走了,不愿意趟这滩混水,即使关系再好,也不愿意把自己的人生消耗在这样的泥潭里。

这也是探春和宝钗最大的不同,从佛学的角度来说,探春属于小乘 ,只求独善其身,能逃多远就逃多远,因此她的结局是远嫁。

宝钗则属于大乘,以拯救为己任,所以她的结局是嫁宝玉,明知贾府和宝玉都已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依然跳进来施拯救之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