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客边,却在房里一派素净她就不顾忌贾府人的感受吗?
谢谢朋友邀请。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得搞清楚贾母元春贾政王夫人以及贾宝玉之间的利益关系。
因为元春从小是在贾母身边长大,而贾母是和贾赦贾琏住在大院子里的,相较于住在小院子里的贾政王夫人贾珠,元春过的那是锦衣玉食的华丽生活。所以元春会听从贾母的话,进皇宫了。
元春省亲时已经有所觉醒,但是还没有完全觉醒。他一方面感觉到了亲娘王夫人的不易,在赏赐礼品时宝钗的礼品竟然和贾宝玉的同级别,薛姨妈都有礼品;对贾母贾政这方面的亲人贾环竟然什么都没有。
另一方面因为在皇宫里受的委屈,他自己也经常感觉到贾母重男轻女那一套还是很有道理的;所以省亲之后,为了讨亲弟弟贾宝玉的欢心,让一群姐姐妹妹们陪着贾宝玉住到大观园里去了。
因为她很清楚薛姨妈宝钗的为人处世,知道宝钗不赞成去园子里住,所以特别下旨:
……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元春和贾母在讨好贾宝玉这一方面是一致的,知道贾宝玉喜欢女孩子,就让一群女孩子陪着贾宝玉进园子住了。还“不可禁约封锢”!意思就是让他们随便玩随便闹只要贾宝玉高兴就行。
不得不说,元春在自私自利这一方面像极了她的奶奶。你的弟弟倒是爽了,人家薛宝钗林黛玉可是清白人家的大小姐,马上就有人来给他们说婆家了,如果被外人知道这两位小姐陪着表哥表弟住在一个院子里,薛宝钗和林黛玉的颜面何在!
林黛玉是没有办法,贾母把林黛玉接过来就是陪贾宝玉玩的,她的清白早被败坏掉了,外面的人都以为林黛玉是贾宝玉的媳妇呢。
但是薛宝钗人家是真心实意不想到园子里去住,但是又不能抗旨不遵,于是就不布置房间,以便搬走时方便。至于贾府的感受,他是不会顾忌的;因为她们很清楚贾宝玉喜欢姐姐妹妹们,贾母是舍不得把宝钗一家撵走的。
其实薛宝钗连贾宝玉的感受都不顾忌。
袭人有一次告诉薛宝钗,贾宝玉不穿外面针线上做的衣裳,宝钗当时就说,理他呢,就给他穿,就说是你做的就完了。
明知贾宝玉不喜欢读书不喜欢仕途经济,可她偏要说他。以宝钗的态度,就是不能惯着贾宝玉;俗话说惯子如杀子,如果贾母有薛宝钗一半儿的英明,贾宝玉最后的下场也不至于那么惨。
宝钗客边,却在房里一派素净她就不顾忌贾府人的感受吗?
感谢邀请。
关于薛宝钗作为客人,居住的房子蘅芜院那么素净的问题,大家都在回答,我也谈几点看法。
一、贾府没有意见,贾母、王夫人也没有提出异议。虽然贾母喜爱的是繁华热闹,品味也高,但她对薛宝钗住房简单的布置并没有进行干涉。也没有认为房间布置是一种风水,这种素净会对大观园乃至整个贾府有什么影响。虽然后面贾府没落了,但是也没有人往这方面去联想。
二、蘅芜院房子素净不等于薛家没有钱装修,没有钱摆设。薛家是皇商,跟皇上采购物质,五湖四海做生意,肯定不差钱,不能单从这一个方面就说别人穷了,在省钱,在走下坡路。
三、薛家是来京城应选的,临时借居贾府,不打算长远久住。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暂时借住没有必要搞得那么铺张豪华,到时候这些东西留下又不好,拆走又不好,还是个棘手的事。
四、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薛宝钗迟早是要嫁给贾宝玉的,到时候一定另有新房。薛姨妈和王夫人早就放出了金玉良缘的风,她们早就成竹在胸。所以到时候荣国府会准备新房,薛姨妈只是出点嫁妆而已,把蘅芜院搞得那么好岂不是浪费。
五、就薛宝钗的性格来说,这种素净正符合她沉着稳重世故的特点。她不急不躁,善于隐藏锋芒,遇事不露机锋。她喜欢安静、闲适,贤惠端庄,是一种传统的淑女形象。不像贾宝玉,人家叫他“无事忙”。
六、寄居在贾府,理应要低调,客人不能和主家比高低,不能超过主家。这是一种礼节,薛宝钗懂得这些礼数,薛姨妈也知道。什么东西都一样,连祝寿送红包,按照地位资格也有个三五九等,越级了就是不懂得规矩。
宝钗客边,却在房里一派素净她就不顾忌贾府人的感受吗?
房里不摆设物什,符合宝钗冷美人性格。
一、这房子是借住姨妈家的,摆设自家的东西,有炫耀的成分。不敢说宝钗薛家就没有好东西,因为她家可是皇商世家,到底也见过世面的。
二、宝钗不摆设东西,其中的原因也不难发现,因为她们家始终都要搬出去的,房里摆了许多东西,搬来搬去也麻烦。摆上了许多物什,更可能会让贾府的那些人认为薛家看样子不想搬出去了,产生误会。
三、“夜间针线必至三更方寝”、“每日贾母王夫人处省候两次……故日间不大得闲 ”宝钗也没有多少时间驻扎在自己的“蘅芜苑”,更没有林黛玉那样的闲情逸致吟诗弄花,教鹦鹉说话。
四、“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宝钗的性格,本就淡然、坦然,为人处世自持,稳重和平,罕言寡语, 谦虚和善。
五、宝钗房里的摆设,也从另一方面表现了她居家过日子的朴素思想。 “但有一句话你也要知道,这些装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咋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宝钗对邢岫烟如是说,这段话表明宝钗的心迹。身上的摆设都不重视,房里的摆设更是摆设。
《红楼梦》中曹雪芹描写宝钗房里不摆设,还有重要的一点,正如宝钗的灯谜“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由此暗示宝钗是凄凉、孤苦终身的宿命。
喜欢经典《红楼梦》,关注我 @青山红豆心
宝钗客边,却在房里一派素净她就不顾忌贾府人的感受吗?
第四十回,贾母带着刘姥姥逛大观园,大观园中最出彩的便是各位少主人的住所,黛玉的潇湘馆雅致、探春的秋爽斋大气、宝玉的怡红院奢华、李纨的稻香村野趣,每个院子或繁或简都相映成趣。独宝钗的衡芜院,装饰简陋单调。贾母看了连连叹息。来到房里,看到雪洞一般,贾母摇头说了这样几个意思: 第一,倘或来个亲戚,看着不像样子,太丢贾府的面子了。幸亏今天是领着刘姥姥来,刘姥姥是个乡下人,万一是个王公贵族,岂不被人家笑话?贾母这话很有道理。贾母知道再难也要撑住奢华。该有的排场还得有。再难,这些小姐的摆设吃穿用度,必须有的还得有。是贾母明白,这个世界很势利,该有的东西你没有,人家就真以为你败落了,就要笑话你了。这些姑娘就很难找到婆家了。贾母话里有话。 第二,过于素净也忌讳。什么人的房间要素净?要么就是终生嫁不出去的老姑娘,要么就是守寡的媳妇。所以,薛宝钗一个大家闺秀,这样的摆设,是不吉利的。 第三,贾母拿出自己的梯己摆设来,帮薛宝钗收拾房间。既是为了贾府的面子,也是为了薛家的面子,毕竟薛宝钗是薛家的小姐,为了薛宝钗的未来,一个姑娘家要嫁人的,希望她有个美好的未来。经过贾母一番调度,室内装饰品基本统一成黑、白、灰,让宝钗的屋子装饰风格更加统一、精致、庄重、典雅、大方。不得不佩服贾母的审美眼光。 老太太满心喜欢的带着刘姥姥挨个参观,参观这几个屋子是给她长脸的事情,一路上心情都非常愉悦。可以肯定,贾家几个姊妹、宝玉、黛玉的屋子,贾母曾不止一次来过。但是老太太从未去过宝钗的屋子,其实老太太对于宝钗的赞赏厚待是出于面子!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宝钗住在大观园的日子已经不短了!老太太却未看视过她的屋子!未关心过宝钗的表明老太太心中并不喜欢宝钗!
房间的布置风格与个人的性格,还有经济状况相关。宝钗房间除了雪洞一般,案上的数枝菊花、两部书、茶奁茶杯以及床上的帐幔、衾褥在他们这样的大户人家,可谓寒酸了,所以遭到贾母的严辞批评,其实这与宝钗的性格、薛家的经济每况愈下有关。
就薛宝钗的性格来说,她不急不躁,善于隐藏锋芒,遇事不露机锋。她喜欢安静、闲适,贤惠端庄,是一种传统的淑女形象。这种素净正符合她沉着稳重世故的特点。宝钗很看不起其他时尚女子的装扮,不愿媚俗,所以屋里不摆什么东西。
第一,客居别人家,并非长久之地没必要花心思装饰;住在亲戚家里也不长久,自己家里的摆设,也不好拿来,去亲戚家里要,以宝钗的性格是断然不肯的; 第二,贾家没有送装饰物给她,她要妆点需要从她自己母亲那里搬运东西,宝钗是要避嫌的,宝钗绝对不会那样去做!后文她锁角门也是这个意思! 第三,宝姐姐是很爱面子的人,她家里东西也很好,但是毕竟是商家不像贾家国公府,她家东西一旦不合人言遭到耻笑岂不丢脸。再说寄居在贾府,理应低调,客人不能超过主家。这是一种礼节,薛宝钗懂得这些礼数,薛姨妈也知道。什么都一样,连祝寿送红包,按照地位资格也有个分等,越级了就是不懂规矩。
宝钗甚至告诫邢岫烟,这些装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到我们家,这些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咱们如今总要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
宝钗很懂事,该省都省了,还做女红。再加之其冷静甚至冷酷的理性,其房屋布置以简朴为主。
有一个问题总是难以回避,贾母有没有要把薛宝钗许配给贾宝玉的意思?其实没有。为什么? 林黛玉的房间,高雅而奢华,是贾母亲自问过的,这不,看着纱窗旧了,要给换呢;薛宝钗的房间,是这次贾母来无意之中发现的,这说明贾母之前并没有关注过,这次碰到了,所以要管一管;贾母虽然不赞成宝钗嫁给宝玉,但对宝钗还是很喜欢的,对于宝钗,也希望她有个美好的未来,该帮的能帮的她就会帮。
宝钗极力突出其朴素淡雅的形象,她所住所环境“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就连薛姨妈也说她从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处于挥金如土的环境中,却能具有朴实的生活作风,彰显了宝钗优雅淡定的个性。 至于有些人说什么老太太给宝钗做生日说明老太太喜欢宝钗,其实老太太并不在意宝钗的衣食住行,宝钗生日因为那是她成年标志,是大事情,不能装不知道,必须给王夫人面子。 本来薛宝钗特别会做人,她在贾家过15岁生日贾母给她摆酒唱戏,她心存感激,点菜点戏都挑贾母喜欢的,哄老人家高兴。元妃省亲要她做诗,她知道元妃是才选凤藻宫,必定以才高自得,所以在自己写的诗里道“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以博得元妃喜欢。她听说金钏自杀,马上赶去安慰王夫人,虽然也怀疑王夫人难辞其咎,但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就尽量劝慰她以免其迁怒金钏家人,还主动把自己的衣服捐给金钏,果然王夫人平息心中不安后厚塟了金钏还赏赐了其家人。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她万万没有想到贾母会带人来参观她的居室。
她的房屋外面都是奇草仙藤,室内用过奢的装饰反倒俗气,不过贾母年老之人看不惯年轻人太过素雅,觉得她屋子装饰的太过简陋。贾母是个过精致生活的人,两人从审美趣味到人生态度上都有着巨大的冲突。 其实宝钗是看到王夫人日常用品都是半新不旧的。既然王夫人崇尚朴素。宝钗要投王夫人所好,她就要表现出自己不喜奢华,同时还要展现出持家有方的品格。自己房屋的装饰,让人一看就知道她的作风如何。 其实宝钗有着男子的抱负,她总想承担起家庭重任,这和宝玉完全不同,宝钗老是劝告宝玉读书,但又老是被宝玉嫌弃,认为她好好的闺阁女儿也学得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蠹之流。宝钗也想学得清新脱俗,宝钗想要通过淡泊来缓解心中的热毒,她刻意低调,把自己房间收拾得简单朴素,没有一丝奢华。可是她的内心中实在舍不掉红尘富贵,但是难以得到内心的安定。她把屋子收拾再朴素也是无用的。
宝钗客边,却在房里一派素净她就不顾忌贾府人的感受吗?
个人认为,宝钗房里一派素净,符合她的人设。这跟是否顾忌贾府人感受没有关系,如果一定要说有关系,我觉得宝钗如果把房间布置得花里胡哨的,才叫做不顾忌贾府人的感受呢。
蘅芜苑布置得一派素净,这跟宝钗一贯的形象是吻合的。宝钗一向是端庄稳重的形象,说话做事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穿衣服半新不旧,平时吃着冷香丸压制身体的“热毒”——其实就是压抑性情中热烈的一面。有一次在路上见到邢岫烟裙子上别着探春送的碧玉珮,还教育邢岫烟说这些“富丽闲妆”属于大官富贵人家,而薛家现在“一时比不得一时了”,宝钗自己都已经“该省的就省了”,已经确定嫁入薛家的邢岫烟也应该“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
言下之意,就是不要和贾府相比,不要那些“富丽闲妆”。这是宝钗自己的选择,也是她认为薛家人应该有的认识,所以才会这么教育邢岫烟。
既然妆饰都能省则省,家居布置自然也是如此。所以刘姥姥参观大观园的那一回,“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的蘅芜苑让贾母吃了一惊,直言简朴得太过了,并且马上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方案。
贾母摇头说:“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象,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得呢。他们姊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不要很离了格儿。有现成的东西,为什么不摆?……”使不得、看着不象、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该住马圈了……这些用语都很犀利,清楚地表明了贾母的不满。那么,是否可以说宝钗房里布置得这么素净,是不顾忌贾府人的感受呢?
我觉得不能这么说。
贾母的话自然是表明了贾母对这种素净布置的不满,以贾母的身份,也代表得了贾府,但宝钗的房间布置对贾母来说其实不是值得关心的事情。如果不是她兴致勃勃地带着刘姥姥参观,突然面对过于简朴的房间觉得丢了脸面,估计贾母永远也不会留意到宝钗的房间布置。
既然不是大事情,就无所谓顾忌不顾忌主人家的感受。
问题是,为什么宝钗的房间布置对贾府来说不是大事情呢?
因为宝钗久居贾府,名义上是亲戚,实际上也算半主半客了,行动自由度很大。贾府里的人也已经习惯了把宝钗当作自己集体中的一员。所谓熟不拘礼,宝钗不必按照贾府的格调去装饰自己的房间,贾府里的人也不必像对待客人一样,客气地给宝钗提供合适的房间布设。
从宝钗对邢岫烟说的话,就可以知道宝钗不是没有考虑过贾府的习惯。但是考虑过了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就说明她认为自己和贾府的关系属于不必在乎这层表面礼仪的程度。
从贾母表示不满时凤姐等人回应的话,也可以知道凤姐她们不是不知道宝钗房间的布置情况,并且向宝钗提供过摆设的器具,但是被退回来了,而她们觉得无所谓,就说明她们也不认为宝钗按照自己的想法布置房间有什么不妥。
要不是贾母偶尔造访蘅芜苑,发表了那一通意见,宝钗的房间布置就根本不算对贾府失礼,因为平时具体处理事务的凤姐等人就算代表贾府了,而凤姐的态度显然是对此并无意见。
说白了,就是凤姐等人对于房间摆设背后的意义不像贾母想得那么周全。贾母把这看成是贾府的颜面,而凤姐等人只看成是宝钗个人的私事。贾母的看法虽然有道理,但是毕竟这“颜面”需要对外人出示时才有作用,如果没有外人到访,只要自己内部的人不觉得有问题,倒也不必太讲究。
宝钗在考虑过贾府感受之后,还把房间布置得那么素净,大概就是出于这样的心理。又或者,她考虑得偏了一点,觉得自己身为客人,如果把房间布置得富丽堂皇,可能会有抢主人家风头的嫌疑,所以就走了素净路线,“不比他们才是”。
不管是只顾自己喜好,不考虑主人家感受,还是自作聪明想得太多,误解了主人家的感受,贾母的态度都说明,宝钗的想法并不合贾母的心意。宝钗是个思虑周全的人,但思虑过后的效果却得不到贾府最高长辈的认可,只能说宝钗还是不够用心了。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宝钗客边,却在房里一派素净她就不顾忌贾府人的感受吗?
《红楼梦》究竟写了多少人物,有人说三百多,有人说四百多,但其中有几十个重点人物是各方面人物的代表。《红楼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塑造人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峰。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一是多样性,二是典型性。这些人物让人感到是真实存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每个人物的个性都很鲜明,神态毕肖,呼之欲出。
薛宝钗是作者着力刻划的一个重点人物,是与林黛玉相反相成的标配,而不是对立的人物形象。曹雪芹刻划人物,不仅善于观察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而且更擅长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在作者的心理定位中,林黛玉是世外仙姝寂寞林,薛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所以林黛玉聪明灵秀,一味痴情但心地褊狭,薛宝钗温柔贤惠,冷面冷心而运窄福薄。
薛宝钗居室如何布置,就如秦可卿卧室的奢糜豪华,贾探春居室的文明拟古一样,是作者塑造特殊人物的特殊心理,特殊性格的需要。作者着意写出薛宝钗居室的冷清,不外两个目的。一是表现薛宝钗虽是贞静贤惠,温柔厚道的淑女,但性格偏冷,在金钏之死,湘莲出家等事,虽然薛宝钗只是按照封建道德标准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还能不避忌讳,拿出自己新制衣服为金钏装奁,但毕竟让人觉得她冷面冷心,与冷香丸一样,令人莫测高深,扼腕叹息;二是暗示薛宝钗未来生活的不幸,年轻守寡,孤单寂寞,家道衰落,寿夭不永,正应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