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电视剧作为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普及版”,到底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其实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普及版”电视剧,87版的优势也是它的不足,是“普及版”特点一分为二的两个方面,王扶林导演说“87版是简化、通俗、小人书版”这个定位是相当准确。
首先就是“简化”~《红楼梦》原著可以说是中国古典特色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现代许多的普通读者在阅读这部长篇原著的时候,往往会像87电视剧那样把原著所有“神鬼仙道佛”的情节都直接跳过去不看了。个人以为,其实原著的“神鬼仙道佛”们都是在表现曹翁本人的宿命人生观,这些虚构情节或许有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许多古老东方的哲学思想意识,但是现代读者本身就很难对这些内容产生兴趣。然后就是“通俗”~首先从剧本基础开始87版现代青年编剧周岭老师们重新塑造红楼中的主要人物形象,87版的宝黛经过了编剧们的“艺术加工”再创作之后,成为的“现代化”或者说是“通俗化”的、“创新”的超越原著的宝黛钗人物形象。
87版编剧在原著前八十回内容加入“原创”情节,小姐黛玉和丫头晴雯一起并肩携手共同嘲笑讥讽宝玉与袭人“丑事”。按理说像这样的黛玉小姐,绝对不是从两百多年前原著《红楼梦》中走出来的曹翁笔下的林黛玉,而是“空前绝后”的陈晓旭“转世投胎”的被编剧周岭老师们增添了“现代化”特征改造“创新”之后的,更具“斗争性”的87陈版黛玉和张版晴雯。
在原著中协理大观园的宝钗告诉宝玉:大观园中还有几件比玫瑰露茯苓霜盗窃官司更严重的事情,并且宝钗已经将情况告诉了平儿备案。87版编剧们却将宝钗对宝玉说的这一段话的内容,直接转换成为了宝玉对协理大观园的宝钗的提醒。
87版编剧们釆用这样的将宝钗在原著中的原词对白用“掉包计”,直接转化为宝玉台词的方式来人为改造原著前八十回重要内容,强行“拔高”在原著中不问俗务的“富贵闲人”纨绔子弟贾宝玉成为87版中的反封建斗士“高大全”形象,同时“一箭双雕”达到了“矮化”甚至“黑化”封建卫道士薛宝钗形象的目标。87版的宝黛钗和晴雯袭人都经过编剧们这样类似的“修改调整”之后,就变得更好阵线分明了。“宝黛爱情”和宝钗的“第三者插足”故事变得更加顺理成章,宝玉黛玉晴雯的人物形象变得更为纯粹和美好团结一致了,宝钗和袭人的人物形象变得更阴暗虚伪和愚蠢了。
观众在这个“宝黛爱情”被“第三者插足”破坏的悲剧中,有了更加强烈的情绪动力,更加同情赞美“宝黛爱情”和他们过早牺牲的“战友”晴雯,更加痛恨“第三者插足”的宝钗及其忠实走狗“告密者”袭人。最后就是“小人书版”~原著中是王夫人给了刘姥姥一百两银子,87版改成了贾母给刘姥姥一百两。同时强化了贾母的正直善良形象,消减了王夫人的善意,使得王夫人的虚伪恶毒更加纯粹了。更明确以贾母为代表支持“宝黛爱情”的一方是“好人”,支持“金玉良缘”的王夫人一方是“坏人”,这样正邪双方的“婆媳大战”,从头到尾为争夺“宝二奶奶”人选的缠斗看起来当然更过瘾了!
87版剧本对原著前八十回的改编,的确大大提高了电视剧的可看性和情节矛盾冲突的精彩程度,“简化、通俗、小人书版”的故事情节比繁复的长篇古典中式“魔幻现实主义”白话文小说《红楼梦》原著要更加“简单、通俗易懂”容易理解得多了,因此广受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推广普及贡献是巨大的,居功至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