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为何说宝玉是个“银样蜡枪头”?
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
镴,锡铅合金,用此合金做成的枪头,明亮晃眼,近似白银,可锡铅都是极软之物,所以做成的枪头很好看,但并不实用。
在《红楼梦》的第二十三回,宝玉与众钗搬进大观园后,才与姐妹们过了一段描鸾画凤,弹琴下棋的日子,便心中烦闷起来,小斯茗烟见状,从外面寻来一些野史外传另其开怀,宝玉读后惊为天物,视为珍宝。
一日,宝玉正携《西厢记》于沁芳闸桥边桃花树下坐着从头细玩(可见不仅看过一遍),彼时落红成阵,花飞花舞,宝玉正陶醉其中,只听黛玉的声音,问其在做什么。宝玉做贼心虚,忙将书本藏起来,谁知黛玉早看见了,问是何书,宝玉只称是《大学》《中庸》读物,而黛玉素日是知道宝玉,最厌程朱理学,恨八股文章,又怎会主动看起这等书籍来?宝玉无法,只得招供,还献殷勤道:“你若读了,准连饭也不想吃呢”,两人就此摊开《西厢记》,坐在桃花树下品读起来。宝玉见黛玉沉迷其中,甚是快慰,一时难以自持,问到:“好妹妹,你说这书好不好”,黛玉点头,宝玉情不自禁笑道:
“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这句话是《西厢记》里的戏文,是张生和崔莺莺说的话,而这两人私定终身的爱情在当时社会是不被主流接受的,甚至视为伤风败俗之事。而宝黛虽然互生情愫,但并未坦白,宝玉如此将自己和黛玉比作两人,等于现在大街上拉个人称老婆一般,是非常挑逗性的,不尊重的。所以,黛玉听后马上拉下脸来,哭着要告诉贾政去。
这可了不得,宝玉一生最怕的就是读书和他父亲,如果让贾政知道他不仅不读书,还读了这些混账书,说了这些混账话,那该被打死罢?打死不要紧,如果勒令搬出园子,远离众姐妹,这一世活着还有什么劲儿?所以宝玉忙拦住黛玉,不惜做个大王八也要先把黛玉哄高兴了,黛玉见宝玉这一波操作,又气又好笑,噗呲笑出声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鑞枪头’。”“苗而不秀,银样镴枪头”是《西厢记》中红娘骂张生的话,指张生胆小无用,不敢表明自己的心迹。黛玉用此言回敬宝玉,可以说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而黛玉骂出这句话,有几个意思。
首先,骂宝玉胆小如鼠,敢做不敢当在最初被发现偷看《西厢记》时,宝玉就手忙脚乱,不敢承认,后来跟黛玉说的“西厢记情话”,黛玉不过装腔作势要告诉贾政,宝玉便腿软脚麻,求爷告奶。都是敢做不敢当的表现,而黛玉又怎么可能会去告诉贾政呢?岂不是把自己也告了?而此事也能看出,宝玉对黛玉的情感还不敢正面面对,黛玉不过发个脾气,宝玉便将前面的话一笔勾到。真真银样镴枪头。
其次,默认宝玉的“西厢情话”宝玉用《西厢记》的戏文跟黛玉表白,黛玉用《西厢记》的戏文回复宝玉,妙趣横生,相得益彰,也间接告诉宝玉“我也很喜欢这本书,咱们审美一样,志趣相投,相当于默认了宝玉的情话。
再次,作者通过黛玉之口暗示宝玉在木石姻缘中毫无作为。虽为荣国府的凤凰,但宝玉素日凡事都做不得主,就像他自己说的“行动处有人跟着,凡事做不得主”。这样的宝玉,注定不能为自己的爱情与家族、礼教作抗争,而宝黛二人的爱情,连一个“金玉良缘”都无法对抗,又怎么冲破层层枷锁取得成功?
所以到最后,黛玉还是泪尽而逝,宝玉却在父母之命下违心娶了宝钗,称其银样镴枪头,有何不可?
黛玉为何说宝玉是个“银样蜡枪头”?
这个剧情你这么带入一下就全明白了。
刚上初中那会儿的某个周末,你带着个小女孩儿在家里看了一部羞答答的不可描述的电影。看完后两个人的心就扑腾扑腾的跳……
你轻轻的问她:“好看吗?”
她轻轻的回答:“嗯,挺有趣的。”
你在她的耳边轻轻说:“你可真是个魔人的小妖精/微笑”
她脸腾一下就红了,把头一低,娇羞的说:“你要再这样欺负我,我告诉叔叔阿姨去”
你赶紧央求:“别别别,好妹妹,千万别!这回我真错了。我不是故意的,我要是有心欺负你,明天让我变成王八”
她会怎么说?噗嗤一笑,瞧你那点出息。
当然以上只是我打的个比方,情境我们自然可以这样带入,但是《红楼梦》却不能这样去读,不然也就没有什么意趣了。
说归正题,这是《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描写的一个段落,也是宝黛二人爱情的起点。这一回宝玉住进怡红院,黛玉住进潇湘馆,黛玉第一次葬花也是这一回,这是《红楼梦》非常经典的一回……
此时的宝玉十二三岁,黛玉十一二岁。
说的是这时候的贾宝玉正值情窦初开的年纪,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这样也不好,那样也不舒坦,出来进去的只觉烦闷。园中又都是些女孩子,天真烂熳的哪懂他的心思?
茗烟为了他高兴,在外面找来了很多书,都是些外传、秘闻、禁书。宝玉自然对这些书是爱不释手。
有一天他拿着一本《会真记》在沁芳闸桥那边桃花底下的一块石上坐着看,正好黛玉葬花经过。两人经过一番打趣后他将书递给了黛玉,不曾想黛玉竟是看上了瘾。
越看越爱看,不过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
这里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要注意:章回名明显叫“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而他们拿的书却叫《会真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的人认为《会真记》就是《西厢记》,这其实是错误的。《会真记》是《会真记》,《西厢记》是《西厢记》,他们虽然有关,但绝非同一本书。
《会真记》是元稹创作的一部作品,写的是他的朋友张生与崔家寡妇莺莺(实则姓郑)的一段故事。结局是张生进京赶考,在京城两年后抛弃了莺莺。
角度是站在张生的角度写的,他认为张生是被莺莺所迷惑的。当时的人还夸赞张生抛弃莺莺的行为是“善于补过”的行为。
《西厢记》虽然是脱胎于《会真记》,但女主角的身份却大不相同。莺莺不再是崔家的寡妇,而是相国家的小姐。内容也没写张生始乱终弃,到进京赶考就结束了。
那么,宝黛二人看的到底是什么书呢?
宝黛二人看的书的的确确是《西厢记》,而且是王实甫版的《西厢记》,这从书中的内容也可以看出来。
“不过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
虽然只有元稹的那部叫《会真记》,但《西厢记》却有很多的版本。《西厢记》虽有很多版,却只有王实甫的一版是四本十六出。
十六出分别为:第一本的佛殿奇逢,僧寮假馆,花阴倡和,清醮止成;第二本的白马解围,东阁邀宾,杯酒违盟,琴心挑引;第三本的锦字传情,妆台窥简,乘夜逾墙,倩红问病;第四本的月下佳期,堂前巧辩,长亭送别,草桥惊梦。
宝玉和黛玉二人的对话也是出自这版《西厢记》,宝玉对黛玉说的“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是出自此版《西厢记》第一本第四出:“我则道这玉天仙离了碧霄,原来是可意中来请醮。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
黛玉对宝玉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是第四本第二出红娘骂的张生“我弃了部署不收,你原来“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臘枪头。”
那位说了,既然他们看的内容明明是《西厢记》,却为什么封面儿上却是《会真记》呢?
有意思透了,这也正是我前文设想的情景里是带着小女孩看了一部羞答答的不可描述的电影的原因;也是黛玉听完宝玉对她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时“不觉带腮连耳通红,微腮带怒,薄面含嗔”的原因;更是黛玉骂宝玉:“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的原因。
因为这十六出的《西厢记》他的确是淫词艳曲的小说,就比如第四本第一出的这一段:
我将这钮扣儿松,把缕带儿解;兰麝散幽斋。不良会把人禁害,咍,怎不肯回过脸儿来?
我这里软玉温香抱满怀。呀,阮肇到天台,春至人间花弄色。将柳腰款摆,花心轻拆,露滴牡丹开。
这里阮肇到天台也是一个知识点,不过与本文无关,暂不做介绍。
说归正文,正是因为《西厢记》里的淫词艳曲,所以是被清政府明令禁止的。
虽然书是禁书,但驾不住他畅销,所以有学者推测是书商故意将《西厢记》的封面刊成了《会真记》。
为的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实际上却是一出挂羊头卖狗肉的操作…
那么宝玉到底是不是个银样臘枪头呢?
宝玉是的!
《西厢记》里红娘骂张生银样臘枪头那是因为此时的张生已经和莺莺私定了终身,但当老夫人已经愿意将莺莺许配给张生并叫他过去时,他却对红娘说:“小生徨恐,如何见老夫人?当初在谁在老夫人行说来?”
《红楼梦》里黛玉说宝玉是个银样镴枪头,实在是因为宝玉一听到他爹就吓死了,赌咒发誓的连变王八都说了出来。
这虽然只是黛玉打趣和回应宝玉的一句话,却也反应出了宝玉的性格,也预示着他们的结尾。
关注@夏天的雷风 了解最真实的历史…
黛玉为何说宝玉是个“银样蜡枪头”?
红楼梦中很多语言受到《西厢记》《牡丹亭》等文学作品的影响。作者在遇到类似的情况下,也如现在引用成语一般,直接引用经典。其中林黛玉骂贾宝玉“银样鑞枪头”就是一例。而这五个字形容贾宝玉的性格和处境,再不能更合适。
【一】
“银样鑞枪头”最早出自《西厢记》,本意指样子像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红娘骂张生:“你原来‘苗而不秀’,呸,一个银样镴枪头。”
宝黛二人有情非止一日,因当时社会环境和年纪决定二人情感处于懵懵懂懂,不甚明晰的情况。直到贾宝玉看“禁书”被林黛玉发现,二人同看禁书,与自己心中情感对照才发现互相心中的情愫就是爱情。这个过程对于贾宝玉和林黛玉来说不啻发现新大陆。两个人的世界观和爱情观也随之发生了转变。知识改变命运,文化也可以传播爱情。
【二】
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
贾宝玉看禁书后,心中迷惑豁然开朗。心情大好之下不免得意忘形,只觉得当着林黛玉应该抒发一下内心情感,脱口而出林黛玉是“倾国倾城貌”。贾宝玉不过想赞美林黛玉,却不想林黛玉情窦初开,洞悉心中感情还有点惶惑。那时候男女之情不得宣之于口,贾宝玉当面与她说这些,林黛玉越明白贾宝玉心思,受冲击越大。脱口而出贾宝玉该死,唐突了她!这其实也是林黛玉所受到的大家闺秀教育所必然引发的情绪反复。若不如此,林黛玉的风采岂不打了折扣。
林黛玉下意识的震怒吓到了贾宝玉,他本就得意忘形才口出此言,平时万万不敢造次。这也是他世家公子所受到的必然教育。两人都是谨守本心,反应贾宝玉却更不堪一些。
【三】
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叫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一面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鑞枪头。’”贾宝玉敢说不敢做,林黛玉一怒,他吓的不行,估计脸都黄了。既怕林黛玉生气,又怕林黛玉告状,更怕林黛玉不接受自己情感。三种情愫将一个患得患失的贾宝玉完整呈现出来。林黛玉看在眼中,当然不会觉得不堪,但也觉得贾宝玉不免虚有其表。“银样鑞枪头”形容此事的贾宝玉正是恰如其分。
林黛玉一定没想到,自己一语成谶。贾宝玉还真是个“银样鑞枪头”。观贾宝玉一生:“做不得主”是他的桎梏。他说:
我只恨我天天圈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行动就有人知道,不是这个拦就是那个劝的,能说不能行。虽然有钱,又不由我使这样的贾宝玉眼睁睁看着金钏儿因他被撵走不敢说,眼睁睁看着晴雯、芳官等被撵走不敢说。心中对林黛玉有一腔热情也不敢轻易承诺。他对林黛玉说:你放心!究竟如何放心更没有计划。中秋夜贾母掰谎表达反对私情后,贾宝玉深受打击,被紫娟一句:“林家人来接林姑娘回去”的谎话骗的发了疯(真疯还是假疯?),用行动昭告天下自己非林黛玉不活。但这种威胁大人的行动有什么用?除了打草惊蛇,引起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外,没有任何效果。
林黛玉比起贾宝玉更主动,但也更没办法。她深知贾宝玉不得已,二人的处境艰辛,林黛玉除了煎熬自己无计可施。宝黛爱情终究是个死结,无解!八十回后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但贾宝玉能为林黛玉做得有限。“银样鑞枪头”形容宝玉何其贴切。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黛玉为何说宝玉是个“银样蜡枪头”?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就是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点评了。
“银样蜡枪头”的意思,就是中看不中用。
其实,林黛玉的身份特殊,她从小能够接触到的同龄男人,只有贾宝玉一个人。
所以,林黛玉的择偶面是很窄的。
贾宝玉对林黛玉很体贴,预计将来结婚以后也会这样。
然而,如果贾宝玉嫁给其他男人,用紫鹃的话来说“就算是个天仙,很多男人宠上几天就丢掉脑后不管了”。
所以,林黛玉选择贾宝玉几乎是必然。
但是,林黛玉其实明白贾宝玉没有什么出息,原因如下:
第一,性格软弱。
贾宝玉性格是很软弱的,比迎春好不了多少。
大家注意,李奶奶在贾宝玉的房里大吵大闹,后者竟然束手无策。
再看,袭人利用王夫人将贾宝玉最喜欢的晴雯赶出去整死,贾宝玉也是束手无策,看着晴雯死掉。
再说,贾宝玉处理事情也不行。
他手下的丫鬟芳官,仗着有贾宝玉宠爱嚣张跋扈,联合其他人同赵姨娘对打。
而赵姨娘好歹是当时管理家务探春的妈妈,是有可能继承贾府大权贾环的妈妈。
所谓打狗也要看主人,就算王夫人、贾母也不会随便打赵姨娘,何谈一个芳官。
芳官此举等于是大逆不道,这说明贾宝玉对于手下管理无能。
因为,芳官刚刚进来成为贾宝玉的丫鬟,就开始搞利益输送捞好处。她通过将柳五儿介绍给贾宝玉做丫鬟,从柳家已经捞了不少油水。
要知道,芳官自己在贾宝玉身边尚且立足未稳,就敢这么搞,说明她知道贾宝玉没什么用,管不住他们。
第二,没有什么能力。
林黛玉曾经和贾宝玉有过一次对白。
林黛玉说探春搞得对,贾府是要经济整顿,不然未来还不知道怎么样。
这不是林黛玉随口说这种话,而是将自己作为未来当家人,才对贾宝玉说的话。
这番话有两个含义,第一贾府未来十有八九是贾宝玉继承,林黛玉如果是他的妻子就要负责管家,做现在王夫人和王熙凤做的事情,当然要仔细考虑规划。
第二贾府确实有严重的经济问题,如果现在不治理,到贾宝玉接管的时候可能摊子烂的已经无法处理了。
然而,贾宝玉竟然说:再缺也少不了我们的。
这句话,第一说明贾宝玉没有体会到,林黛玉其实是以他未来的妻子在说话,是一种感情上的暗示;第二贾宝玉对家务没有任何概念,也不远去规划。
所以,林黛玉立即不说了,就是失望的意思。
现在看来,恐怕贾环、贾兰都比贾宝玉有用。
贾宝玉不但读书没啥成就,对于身边的小事都处理不好,其实就是一个无能之人。
而林黛玉如果是男人,读书和处理事情的能力都比贾宝玉强十倍。
第三,贾宝玉的感情不专一。
贾宝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央空调,暖所有女人。
他虽然喜欢林黛玉,但也对薛宝钗有好感,甚至对包括妙玉、宝琴、史湘云在内很多女孩都有好感。
就比如他和妙玉搞得那一套,摆明了就是调情。妙玉将自己用过的杯子给贾宝玉,等于是变相两人接吻,而这一切都是当着林黛玉面做的。
你说林黛玉能高兴吗?
再说,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关系其实也很亲密,甚至看到薛宝钗性感丰满都看呆了。
也难怪林黛玉要生气,说“银样蜡枪头”。
黛玉为何说宝玉是个“银样蜡枪头”?
问题:黛玉为何说宝玉是个“银样蜡枪头”?时间地点让人醉
那日正当三月中浣,园内花招绣带,柳拂香风,两人在沁芳闸桥那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先后看《会真记》。从头细看,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树上桃花吹下一大斗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花片,春花烂漫让人醉。
故事情节惹人醉宝玉感叹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黛玉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已看了好几出了。但觉词句警人,馀香满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两人皆被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心神皆醉。
豆蔻年华情宜醉林黛玉与宝玉多年朝夕相处,情投意合,感情日渐深厚。他们正值十二三岁、情窦初开的花一样的季节,感情敏锐,一起偷看了张生与崔莺莺的偷情之举,难免春心荡漾互生情愫,胆子变大,顾忌减少。
此情此景,宝玉一时得意忘形对黛玉近似乎赤裸裸的表白与调戏,其本心主要是想进一步拉进与林黛玉的关系的感情的自然流露。黛玉先是恼羞成怒,在宝玉赔礼发誓许愿赔罪后“嗤”笑他“是个银样镴枪头”也是对宝玉表明自己的情意的自然流露。
你心中有我,其实我一直在想着你。黛玉当时生气时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一双似睁非睁的眼,桃腮带怒,薄面含嗔,指着宝玉指责。那似娇、似嗔、似俏、似怒的表情各各入目,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小儿女青春期的玩闹嬉笑和情窦初开时的表白和应答演绎得精妙绝伦、淋漓尽致。这种棋逢对手、情投意合的小儿女情态不仅毫无淫念,而是韵雅之至。所以他们彼此走进了对方的心里。
情缘已尽、尘缘已了,黛玉走了,宝玉最终追随而去。
黛玉为何说宝玉是个“银样蜡枪头”?
林黛玉说贾宝玉是一个银样镴枪头,这是林黛玉和贾宝玉同看西厢记后,二人心中春情荡漾难以自禁时,自然而然脱口而说出来调情的话。
下面星火情殇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是一场关于风月的小说,在内容上必然要有一些言情的内容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偷看西厢记后,心中自然会春潮涌动。西厢记这本书就是描写张生和崔莺莺约会偷情的一本小黄书,里面有大量的比较露骨的言情描写,所以一直被列为禁书,用林黛玉的话来说就是淫词艳曲,少男少女时期的林黛玉和贾宝玉,偷偷摸摸地坐在一起共看西厢记,可以想象得出,二人看的时侯,两颗少男少女的心必然会随着西厢记故事的情节而剧烈的悸动,看到悸动处,贾宝玉难以自禁的进入到了西厢记的故事角色中,把林黛玉当成了崔莺莺,把自己当做了张生,而林黛玉也恨不得把自己变成崔莺莺,和贾宝玉进行一场偷情约会,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沉浸到了西厢记里,迷失在张生和崔莺莺约会的情景里,贾宝玉对林黛玉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此时贾宝玉已经把自己想象成了张生,当然林黛玉作为女孩子,刚开始脸皮比较薄,听在耳里心里虽然舒服,但怎么也得装出纯情淑女的样子来,否则以后贾宝玉就不尊重自己了,所以,林黛玉故意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但是,红扑扑的小脸却已经出卖个林黛玉,带腮连耳通红说明林黛玉只是羞臊而已,当然不会真的去找王夫人告状,难道林黛玉真的会找到王夫人说,和贾宝玉一起偷看西厢记,贾宝玉调戏我,只有傻子才会这样做,贾宝玉心里也是非常清楚林黛玉的心里状态,二人此时都处在春情荡漾之中,于是贾宝玉故意装出害怕的样子开始哄林黛玉了。
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叫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贾宝玉这些话依然是带有挑逗调情的成分,以此来表明自己对林黛玉的深情厚意,告诉林黛玉今生非林黛玉不娶,如果林黛玉嫁给了别人,贾宝玉就变成一个大乌龟,给林黛玉驮一辈子碑,守一辈一墓。林黛玉听了后,心情大爽,因此心花怒放,忘情之下,也用西厢记里的淫词艳曲挑逗了贾宝玉一番。
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一面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鑞枪头。’
这是西厢记里红娘挑逗张生的话,红娘是崔莺莺的丫环,其实也是张生的小妾,因为崔莺莺嫁给了张生,红娘就是陪嫁,所以红娘说张生:“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鑞枪头”这句话绝对是挑逗张生,意思是说,张生你到底行不行,小姐还等着你呢,你还是不是男人啊,都到这关键时候了,怎么能忽然软了呢?也就是红娘调戏张生不是男人。
林黛玉和贾宝玉读完西厢记,自然明白红娘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林黛玉吓唬贾宝玉,要找舅舅舅妈去告状,看到贾宝玉故意装出一副害怕的样子,又说出非林黛玉不娶的话,开心之余,也用西厢记里的淫词艳曲挑逗了贾宝玉一番,算是给贾宝玉一个大甜枣吃,令贾宝玉也是身心极为舒畅,终于找到了恋爱的那种感觉,也彻底明白了林黛玉对自己的情意。
林黛玉和贾宝玉共读西厢记,这件事本身已经严重违反了封建礼教,西厢记这本书,即使在现代也是一本小黄书,十四五岁的男孩女孩也是不适宜看的,更别说少男少女坐在一起阅读了,而后二人又用西厢记里的词互相挑逗,互相试探,在心里确定了二人恋爱的关系,就像张生崔莺莺一样,私定下了终身。林黛玉和贾宝玉二人看了西厢记后,才都开了窍,知道了情为何物,自此二人心中定下了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的心思,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无法与命运做抗争,和封建礼教做抗争,在封建社会,任何人也反抗不了封建家族的家长制度,所以,林黛玉最终选择以死殉情,贾宝玉选择出家为僧,这是时代的悲剧,有人说是因为贾宝玉软弱,就像一个银样鑞枪头,没担挡,没胆量,这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心理,贾宝玉如果真敢反抗,贾政可以分分钟让贾宝玉重新投胎去,在封建社会里,老子打杀儿子天经地义,有几个不害怕的,贾瑞是被他父亲打死的,秦钟是被他父亲打死的,贾琏差点被贾赦用棒子打死,脸上开了一个大口子,贾蓉因为中午躲在阴凉处休息,被贾珍让小斯往贾蓉脸上吐口水,贾宝玉差点被贾政打死,如果不是贾母求情,贾宝玉早就死翘翘了,想一想,十四五的孩子被打的皮开肉绽,鲜血淋漓,会不会有死亡的危险?
总之,贾宝玉和林黛玉共看西厢记,林黛玉西厢记里的话语挑逗说贾宝玉是一个银样镴枪头,就是为了表达二玉的叛逆精神,也向读者表明了,林黛玉和贾宝玉二人,就像西厢记里的张生和崔莺莺一样,私定了终生。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