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和贾宝玉的事,王夫人知道吗?你怎么看?

因为和宝玉调笑,王夫人逼死了金钏。袭人却受到王夫人的喜欢。王夫人知道袭人和宝玉的事吗?

第6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中写了袭人和贾宝玉偷试云雨情一节,这是全书中唯一一次写贾宝玉的情事。那么贾宝玉和袭人的情事,王夫人知道吗?

竹韵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王夫人虽然不清楚,但是默认了两人的关系,二是王夫人不知道,也没有允许袭人和宝玉发生关系。

一、王夫人虽然不知道,但是默认了贾宝玉和袭人的关系

支持证据,在第6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中,“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姣俏,遂强拉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之事,袭人自知贾母曾将他给了宝玉,也无可推托的,扭捏了半日,无奈何,只得和宝玉温存了一番。”

贾府的少爷,在结婚前都有放丫头在屋内的习俗,而袭人就是贾母留给宝玉的,即使和宝玉发生什么,也不算太越礼。所以王夫人即使不亲见,但是不是会默许袭人和贾宝玉的性爱关系呢?

竹韵想,这种情况也是可能存在的。

二、王夫人不知道袭人和贾宝玉的关系,但给了袭人半明关暗的准姨娘的地位

1、袭人进谗言后更得到王夫人的认可,也很快得到了准姨娘的位子

第34回,贾宝玉挨打之后,王夫人要找一个丫头去问一下情况。袭人自己亲自走来,待问了宝玉挨打的事情之后,袭人故作踌躇着说:“......我今儿在太太跟前大胆说句不知好歹的话。论理……”说了半截忙又咽住。王夫人道:“你只管说。”......袭人道:“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由不得赶着袭人连叫了几声“我的儿”,说有话你尽管说。

于是袭人又说,让王夫人变个法子让贾宝玉搬出园子去。这时王夫人很震惊:

王夫人听了,吃一大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袭人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一家子的事,俗语说的‘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事,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做有心事,反说坏了......”王夫人听了这话,如雷轰电掣一般......心内越发感爱袭人不尽.

王夫人听到袭人说,让贾宝玉搬也园子,用了两个字很“震惊”。为什么很震惊?因为袭人提到了贾宝玉爱在“我们队里混”,就是爱在姑娘堆里混,况且园子里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王夫人怕宝玉和哪位姑娘有了苟且之事,所以很震惊。

袭人忙着太太别多心。没影的事,只是“没事常思有事",防患于未然。袭人成功地上了黛玉的谗言,虽然有宝钗陪着,但宝钗素习给人的印象是稳重,不苟言笑,她又先说了黛玉,所以意思所指很明显。也进了怡红院其他丫头的谗言,为王夫人赶走晴雯种了因。

花袭人凭着这一番“肺腑之言”,让王夫人相信她是正经的丫头,是能够把宝玉带好的。然后王夫人给了袭人二两银子的月钱,给了她一个准姨娘的地位。

2、袭人得到了准姨娘的待遇后,和贾宝玉过起性生活了吗?

王夫人给了袭人一个准姨娘的地位,袭人以后是不是可以光明正大地和宝玉公开性生活了呢?没有。

到第80回“王道士胡诌妒妇方”中,王道士猜贾宝玉是不是二爷如今有了房中的事情,贾宝玉一脸懵懂。说明贾宝玉还未知晓房事。否则作为贵族家庭,也不会放贾宝玉在大观园这个女儿国中。

书中还有一段描写,就是袭人自从得到半明半暗的准姨娘位置后,就不再和贾宝玉同床睡了,“凡背人之处,或夜晚之间,总不与宝玉狎昵,较先幼时,反倒疏远了。”陪侍在贾宝玉外床上的是晴雯。以至于晴雯被赶走后,夜晚贾宝玉要水时还喊晴雯。

这都说明,王夫人虽然给了袭人准姨娘的地位,但是并没有明确表示让袭人和宝玉过性生活。从这方面说,王夫人似乎并不知情袭人和宝玉已经偷情的事实。

到底是哪种情形呢?我们这些红迷们只能根据文本剧透的信息胡乱猜测。竹韵觉着两种情形可能都有。你认为呢?不妨找找证据我们交流。

袭人和贾宝玉的事,王夫人知道吗?你怎么看?

袭人和宝玉的事,王夫人或许刚开始是不知道的。毕竟那么隐私的事情,袭人和宝玉也不会去和别人说。后来,王夫人可能是看出来了一些。但那时,王夫人已经默认了袭人的“准姨娘”身份,所以,就算是知道了宝玉和袭人的事,王夫人也会觉得只是顺理成章,不会像收拾金钏和晴雯那样再惩罚袭人了。袭人和宝玉的事,虽然都是“人生第一次”,但是,他二人对待这事的态度却是完全不同的。

袭人觉得非常重要,是因为她从此以后就真的是宝玉的人了。而且,封建社会对于女子的贞洁看得比较重,如果袭人和宝玉不成,再许给别人,也只能算是个二手的“折价货”;可是,在宝玉心里,这种事,也就这样吧!毕竟他房里好几个丫头呢,而且那时的袭人也不能算是他房里的丫头们中间,他最喜欢的那个。只要他想,还能再一个丫头重新试一下。

所以袭人和宝玉的事,袭人不会说,是因为羞于出口,宝玉不会说,是因为不当回事。那么,当事的双方都不会说,别人又怎么能得到直接的证据,证明这事就是发生过呢?最多,也就是根据袭人对待宝玉的态度推测罢了。因为和宝玉调笑,王夫人逼死了金钏。袭人却受到王夫人的喜欢。个中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1、袭人是贾母指给宝玉的丫头。贾母作为宝玉的奶奶,一并指给了宝玉两个丫头(袭人和晴雯)。那么这两个丫头的人生轨迹似乎就是被“内定”下来了——如果不出意外,那这两个丫头一定会是成年宝玉屋里的两位姨娘。这话根本不用明说,但凡是有点眼力的,都能看得出来。老太太指的人,肯定都是丫头堆里挑出来的。

2、想做宝玉的姨娘,除了要得到贾母的认可,还得能让宝玉的亲妈王夫人点头。而且,私底下,姨娘之间也是有竞争的,就算是得了独宠,想坐稳位子,也是要动脑子、下辛苦的。袭人就是这样,她利用向王夫人打小报告的机会,成功挤走了晴雯。袭人这么做,既清除了竞争对手,又拉近了和“准婆婆”王夫人的距离,可谓是一举两得。

3、王夫人对金钏和袭人的待遇不同,主要是因为,她们是伺候不同的主子的。所以站在宝玉亲妈的角度,自己身边的丫头想要勾搭宝玉“上位”,和宝玉身边的丫头勾搭宝玉“上位”,这个性质是不同的。说好听一点,金钏这叫见异思迁;讲难听一些,那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而袭人呢,最多就是借机把生米坐成熟饭而已。毕竟在古人的认知里,贵公子房里的丫头,都是可以被公子随意使用的。若是公子用后不满意,还能把丫头打发了或者送人呢!

袭人和贾宝玉的事,王夫人知道吗?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很好答,我们看一下原著中,贾宝玉与袭人发生关系前袭人的心理因素就知道答案了。

《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袭人忙趁众奶娘丫鬟不在旁时,另取出一件中衣来与宝玉换上。宝玉含羞央告道:“好姐姐,千万不要告诉别人。”袭人亦含羞笑问道:“你梦见什么故事了?是那里流出来的那些赃东西?”说着宝玉便把梦中之事细说于袭人听了。然后说至警幻所授云雨之方,着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道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情。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理。……”注意这段话中最关键的是“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这等于说,贾母已经指派袭人为宝玉之妾了。做为贾府最高统治者“太上皇”贾母,己经为袭人后盾,有了这个上方宝剑保护,不管事态如何变化,袭人的地位己经确定了,王夫人虽说明是一家之主,但有贾母这个“太上皇”指派,她也得遇事掂量再三,她只能默许和掩盖。

袭人和贾宝玉的事,王夫人知道吗?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

个人认为应该是不知道。

现实往往是这样:在父母的眼里或者心目中,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还小,可是,孩子的世界里发生的事,早已超出了父母的想象。

在赶芳官走的那一回,王夫人说了这样一句话:“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王夫人这里所说的你们,有晴雯、芳官、四儿等一众宝玉屋里的那些王夫人看不上的丫头,但是显然不包括袭人。以王夫人驱赶晴雯等人的决心来看,如果她早知道袭人跟宝玉的关系,应该早就下手行动了。

袭人的长相和她平时的行动,显然都具有欺骗性,而王夫人对此缺乏辨识度。我时常想,一位母亲,应该是怎样的木讷和漠不关心,才会如此被蒙弊了心智,是非不分?

如果王夫人早就知道袭人跟宝玉的事,可能早就不会任其发展下去了。金钏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她跟宝玉俩人还没怎样呢,只不过了调笑了两句,然后就被狠狠地撵了出去,无论金钏儿怎么恳求都无济于事。

时常有人说,袭人应该是《红楼梦》中女子结局最好的一个,我不这么认为。从袭人出嫁的尴尬场景,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有心安排的(虽然是在后四十回,但是判词里写了),就是要让她尴尬。你不是忠心耿耿吗?当时的女性不是应该要从一而终吗?可是,偏偏不让你如此,让你生不能死不得,只能如此尴尬地活着。所以后续书中写袭人的结局,应该是遵循了曹公的原意的。而张爱玲在她的《红楼梦魇》中考证,后四十回中有些章节就是原文,有些章节是遗失后补的。那么,也许袭人的结局可能就是原书所作。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袭人和贾宝玉的事,王夫人知道吗?你怎么看?

贾宝玉和袭人初试云雨情,大观园中几乎尽人皆知。连林黛玉都调侃袭人是好嫂子。做为在怡红院安排有眼线的王夫人,一定知道袭人与贾宝玉的事。那么,为什么不将袭人撵走,却偏偏撵走了与贾宝玉清清白白的晴雯呢?对此很多读者也莫名其妙,认为袭人这个狐狸精主动陷害了晴雯,其实完全错怪了袭人。因为袭人和贾宝玉“偷试”,是合理合法的,王夫人撵晴雯也不是因为与贾宝玉有肌肤之亲。

【一】

封建时代,豪门贵族少爷小姐从小都一群奶妈嬷嬷丫头伺候。贾宝玉长到十岁左右,奶妈李嬷嬷渐渐退居二线,贾宝玉的日常生活由四到八个大丫头照顾。二等丫头小丫头若干,粗使丫头若干,加上日常照顾的嬷嬷,老妈子等,起码二三十人在贾宝玉院中照顾。

贾宝玉身边大丫头也不是铁饭碗,除了袭人、晴雯、麝月跟着时间久,像最早的媚人、茜雪、绮霰、檀云、紫绡等丫头走马灯一般轮换。这些人除了贴身照顾贾宝玉日常起居,读书写字,针线手工,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贾宝玉青春期的性启蒙者,也可以称之为试婚!

贾家对此是有规矩的。六十五回,贾琏小厮八卦荣国府就将此说的详细:

又还有一段因果: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服侍的。

所谓两个人是虚数,贾宝玉显然不止两个。而“服侍”就是床笫间情事。对此,贾母也有言语:世人都打这么过来的。袭人等丫头和贾宝玉有肌肤之亲完全合理合法,王夫人也绝不会干预。之所以“偷试”,主要在于怡红院人太多,不好意思明目张胆行周公之礼,难免偷偷摸摸。

【二】

袭人与贾宝玉所行之事,王夫人心知肚明。但贾家教育子弟的规矩就如此,王夫人娘家也差不多,是贵族年轻子弟成长所必须经历的人生。绝不是现在的教育令人谈性色变,母亲会各种干预儿子的早期性行为。甚至贾宝玉长大了,一直没有性行为,贾家和王夫人一定会有教育方式教导贾宝玉。这是古今的大不同!

古人寿命较短,对生育子嗣尤其重视。以贾家为例,宁国府三代单传极其危险,稍微不慎就会像林如海家一般断子绝孙绝了传承。荣国府稍好,却也并不乐观。贾母两个儿子;大儿子贾赦两个儿子只有孙女没有孙子,二儿子贾政三个儿子大儿子早逝留下一个孙子!两房剩下四个儿子却只有一个孙子,情况都不好。贾琏和王熙凤无子,长房地位岌岌可危!贾宝玉和贾兰若出现意外,荣国府的嫡子也会断绝。古人重视嫡子,荣宁二府嫡子情况都不好。王夫人之所以反对宝黛姻缘,也与林黛玉不是能生养的身体有关。

【三】

为了家族传承,嫡子要生,庶子也要生,姬妾的存在非常必要。古人纳妾往往早于娶妻,甚至娶嫡妻之时已经儿女一堆了。贾家没有婚前生子情况,与贾家自诩诗礼之家,对未婚先孕提前有准备有关袭人等无孕的原因,无疑贾家对此有教育,有准备。古人自有一套成熟避孕方法。

王夫人眼中的狐媚子行径绝不是和贾宝玉上床,而是平日教唆贾宝玉歪门邪道不学好的人。比方晴雯日常牙尖嘴利咬尖会影响贾宝玉有样学样;教唆贾宝玉装病逃课;四儿说冒失言语:同生日是夫妻;芳官奇装异服媚惑贾宝玉价值观。这些是王夫人眼中不能容忍的狐媚子行径。

袭人与贾宝玉偷试,王夫人知道,只会默认不会干预。当然,凡事有个度,如果出现纵欲情况王夫人一定会干预,那时候袭人就彻底成了狐媚子了。不过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丫头婆子太多,互相监视,袭人与贾宝玉虽有过肌肤之亲,几乎都属于偷试,次数也就有限了。王夫人提升袭人地位后,袭人避嫌晚间不再照顾贾宝玉起卧,将之交给晴雯。

古人的观念,以生育子嗣为首要,绝不会干预子孙床笫之事。那时候的狐狸精的定位也与现在不同,是需要明晰的。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搜索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袭人和贾宝玉的事,王夫人知道吗?你怎么看?

在同一起那有不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