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者为何安排秦可卿和林如海同一段时间去世?

秦可卿和林如海几乎是同一时间去世的,两个人的丧事也是在同一时间段进行的。

王熙凤协理宁府办丧没有几天时间,跟贾琏的小厮昭儿回来了,回来主要干两件事:一是报丧,说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是为贾琏带过冬的大毛衣裳过去。因为贾琏和黛玉要为林如海办丧事,短时间内回不来。而这时,秦可卿也没有死几天,昭儿一定是快马加鞭的往家赶的,这样一对时间,秦可卿和林如海死的时间很接近。

贾珍交待凤姐,凡事以好看为上,千万别为他省钱。于是秦可卿的丧礼极尽奢华之能事,曹雪芹这里大书特书,王熙凤没有辜负贾珍的嘱托,压地银山,银子花的跟淌海水似的,只算一项好了,光是丧礼上念经超度的和尚道士就有308人,这些人要吃要喝要给银子。总之,秦可卿的丧礼把宁国府掏空了。贾琏同一时间干着同样的事,在林家主持林如海的丧事。用墨上不过一笔带过。

两口子都在担当大任,一明写,一暗写。可是这里面却有本质的不同。

一明,那是在海海的花钱;一暗,贾府这下得的实惠大了,发大财了。

一明,秦氏不过宁府孙妇,她死了没多久,贾蓉就续娶了胡氏。表面看秦氏之死对贾府貌似没多大影响。一暗,林如海可是大大不同,他是钦点的巡盐御史,是皇帝的钦差。盐税,撑起的是国库的半壁江山。说白了,林如海手里握着的是国家的财政命脉。

其实两个人的死对贾府都是致命的打击,只不过,贾府根本没有意识到罢了。秦可卿,水平、能力是贾府最强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更是贾府第一人。这一点就不展开了,看看她临死给王熙凤托梦说的话就知道了。林如海,更不用说了,贾府一众爷们,没有一个成器的,没有一个能担得起贾府复兴重任的。有林如海这样的国家重臣站着,对贾府意义非凡,尤其是对贾宝玉,林如海不死,宝黛姻缘不存在任何障碍,贾宝玉和贾府的命运定会改写。

那为什么说贾琏操办林如海的丧事,是大肆的搂钱呢?

首先林如海不是突然去世的,他自从送走女儿黛玉,林家主子就剩他一人,年已半百,唯一的女儿尚未成年,他必定早做打算,早早地尽一切可能,将能变现的财产变现。而且,他病了,第一时间就将女儿和贾家的人招来,父女相处最后一段时光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将家产妥妥的转移到贾府去,作为女儿的嫁妆,林如海这些事不做完,他闭不上眼。

林家是积累了四代列侯,一代巡盐御史的豪门。而且,林家可不像贾府出了那么多的败家子,林家书香之族,历代做的都是文官,贾府有的,林家都有,贾府没有的比如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林家的专长,林家格外重视的是教育。所以,林家积累的财富只会比贾府多,不会比贾府少。有多少?贾琏曾在贾府后来经济面临崩溃时说了一句:“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三二百万,这样的天文数字,贾府干什么也不可能赚得到的,唯有一个望族百年积累才有可能,而翻遍了《红楼梦》,只有绝户了的林家具备这样的条件。

曹雪芹让秦可卿和林如海同时去世,就是要写在同一时间里,秦可卿的丧礼耗尽了宁国府的财富,而林如海的死亡,让荣国府大发了一笔横财。

《红楼梦》作者为何安排秦可卿和林如海同一段时间去世?

林如海是九月初三巳时没的,秦可卿则死于春分时节。作品特将林如海和秦可卿之死设置在同一回,作者意在提示:秦可卿和林如海隐写的原型人物,实为一家人。作品将秦可卿的葬礼和林如海捐馆放在一起创作,就相当于合并同类项。

第七回有一条脂批:〔甲戌双侧批:设云“情钟”。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作者给林如海的女儿取名为林黛玉,给林之孝的女儿取名为林红玉。有些古本在妙玉出场时,还刻意将林之孝的名字改设为秦之孝。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提示:秦家和林家实为一家,作品里带“玉”字的人物,实际都是秦家成员。林黛玉、林红玉都是“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都是秦家成员,林如海、林之孝(秦之孝)当然也是秦家成员。

妙玉也是“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妙玉来自宁国府,实为秦可卿的丫鬟宝珠,秦可卿死后,甘为秦可卿的义女,留在铁槛寺为秦可卿守灵。大观园建成之后,宝珠换名为妙玉以另一个替身出现,被贾府主子接回入住大观园。作者特给妙玉所住的栊翠庵种上一些梅花,目的是对应宁国府园子里的那一片梅花。

秦可卿原型是孝庄文皇太后,大玉儿“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妙玉的原型就是大玉儿的侍女苏麻喇姑,此前,我已列过不少证据证明这个观点。

脂砚斋提示:《石头记》立誓一笔不写一家文字。秦可卿这个角色,应该还影射另一个与其权位相当的吊死鬼

《红楼梦》作者为何安排秦可卿和林如海同一段时间去世?

谢谢邀请!

看《红楼梦》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别看凤姐平时将贾琏吃得定定的,但是,在有些事上,凤姐还是会征求贾琏意见的,除非那些事是凤姐私下里做故意要瞒着贾琏的,其他情况下,凤姐是会和贾琏商量的。比如说给宝钗过生日这样的事,凤姐就问了贾琏的想法。

好,我们知道在贾琏外出的时候凤姐做了一件她这辈子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协理宁国府。这样 露脸有事,凤姐是有心要积极参与的,但是,如果贾琏在家,他会不会阻拦?会不会怕凤姐失了分寸?要知道,在中国古代,办丧事的规矩特别多,麻烦事也特别多,年轻人往往因为缺失对礼节方面的把握,导致失了分寸。那时候的凤姐,顶多也才二十岁(可能还不到),如果贾琏反对,这事儿就不成,凤姐一展才华的机会就没了。现在,作者安排贾琏出个长差,陪着林妹妹回老家料理林如海后事,就把贾琏给支开了,给凤姐腾出了空间。

另外,这时候作这样的安排,也为后来的情节作铺垫,用凤姐跟宝玉说的话,这下林妹妹可以在我们家长住了。因为林如海的去世,黛玉成了孤儿,以后她就只有呆在贾家这一条路了,而在前面父亲还在,她还是可以选择回家的。现在已断了后路,也为后面宝黛情感的后展作铺垫。可谓是一举多得!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红楼梦》作者为何安排秦可卿和林如海同一段时间去世?

其实这是作者有意为之。为了突出凤姐的才干,有意回避其他人。一种写作方法而已。

庚辰本曾就此批注道:

此回忽遣黛玉去者,正为下回可儿之文也。若不遣去,只写可儿、阿凤等人,却置黛玉于荣府,成何文哉?故必遣去,方好放笔写秦,方不脱发。况黛玉乃书中正人,秦为陪客,岂因陪而失正耶?后大观园方是宝玉、宝钗、黛玉等正经文字,前皆系陪衬之文也。

试想,如果秦可卿去世的时候林黛玉也在现场,作者就不得不腾出手来写很多关于林黛玉的事情,毕竟林黛玉才是《红楼梦》中最大的女主角。

而在这一回中,作者最想表现的还是凤姐的才干神威。为此,特意让林黛玉避开了。而林如海又恰巧需要被写死,这个时机正好。于是就这样了。

所谓“天无二日”,文无二主而已。

欲知更多《红楼梦》详情,欢迎关注头条号:半瓣花上阅乾坤。

《红楼梦》作者为何安排秦可卿和林如海同一段时间去世?

《红楼梦》开篇就是甄士隐一家的小荣枯开启全篇,接下来就是贾府家学学监、宗族子弟贾瑞之死,荣府管家媳妇凤姐一步一步将色胆包天的“贾氏之祥端”引诱入不可自拔的迷途,精气耗尽而亡。

此后贾府的最后败落正式启动,宁荣二位国公爷在天之灵委托“警幻仙子”带领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穿越行动,警醒唯一有希望挽救贾府败落命运的贾宝玉。

可惜宁荣二公的梦游穿越任务失败,结果只是少年贾宝玉经历了秦可卿秦钟姐弟的梦境和现实的两种男女两性的启蒙,之后秦业一家团灭了,同时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在江南亡故,这也是“通灵宝玉”被“声色货利”所迷的正式开始。

秦可卿临死托梦,对贾府管家媳妇凤姐托付贾氏家族的前途命运大事,然而凤姐在秦可卿死后更加胆大妄为疯狂敛财、贪赃枉法草菅人命。整个贾府在秦可卿死后,更加奢华享乐在败落的路上越来越远了。

秦钟临死悔悟,对挚爱基友贾宝玉发出最后的规劝,然而一切都如一阵风吹过瞬间无踪无影,之后的贾宝玉撩丫头、追戏子日日与姨弟兄薛大呆子等混在一处花天酒地,终于为贾府召惹来了政府实力派忠顺王爷的震怒。秦可卿一家和林如海死后,贾府大兴土木修建大观园掏空了最后的财政基础,开始了烈火烹油鲜花簇锦最后的回光返照之旅。

秦可卿秦钟姐弟之死,贾宝玉进入感情“空窗期”。林如海之死,林黛玉成为父母双亡“无人为我主张”的孤女,为“离经叛道”宝黛爱情做好了准备。

扬州奔父丧归来,初成的少女黛玉在“老司机”宝玉眼中“越发超逸了”。“元妃省亲”之后“情绵绵玉生香”“共读西厢初定情”,宝黛关系由黛玉回扬州奔父丧之前的“两小无猜”“言和意顺”小兄妹情,迅速成长转变为“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儿女私情。

秦可卿林如海在同一时段去世,正式启动了贾府最后的败落进程,同时也正式开启了“宝黛爱情”儿女情长的新境界。

从这个意义上讲,“宝黛爱情”也是一场在四大家族败落背景下上演的“倾贾府之恋”。

那种元妃死后贾府就突然败落的感觉,只能说正是某“无法超越”的电视剧给广大观众带来的错误印象吧!在某电视剧“原创”结局中,前80回结束前在宫中已经失宠的元妃“赐婚”金玉良缘后突然死亡了。

元妃真的有权限可以“赐婚”?或者元妃会为了一个“功名”和“世袭爵位”都没有的亲弟弟贾宝玉,去讨皇上的圣旨“赐婚”吗?元妃已经在宫中失宠了,第七十四回太监们纷纷来向贾府“借钱”就是信号,元妃想为宝玉讨圣旨“赐婚”的可能性就更是根本没有了。

已经失宠,在宫中自身难保的贾元春,还有心情参加娘家贾府中老妈王夫人和亲手带大她的亲奶奶贾母之间的“婆媳大战”?以老祖宗贾母的个人魅力,会落到自己亲手养大的孙女贾元春最后会在宝玉的婚事上跟自己作对?某电视剧“原创”结局袭人向王夫人献计“元妃赐婚”促成“金玉良缘”就是个笑话。

《红楼梦》作者为何安排秦可卿和林如海同一段时间去世?

方便黛玉暂时退场

秦可卿和林黛玉没有血缘亲属关系,那么在之后秦可卿的葬礼上黛玉没有身份出场,在葬礼上去写个局外人又很突兀。但是秦可卿的葬礼是个重要环节,不能略过。所以曹雪芹巧妙地通过林如海病重,让黛玉暂时退场。不然写宝玉而不写黛玉行文不方便。

两者呼应埋下抄家伏笔

秦可卿突然死亡,给贾家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爬灰”丑闻。秦可卿葬礼上的种种僭越不轨的隐秘事,使得贾家如走钢丝,稍一不慎就会粉身碎骨。贾家暂时没事,并不表示没有危机,反倒危机重重。因为与秦可卿同时死去的另一人,才彻底为贾家敲响覆灭丧钟。

林如海的死给贾家沉重的打击。当时,元春在宫内还未封妃。贾赦贾珍一味在家喝酒玩女人。贾政又太过迂腐。贾家在外面只有林如海这个女婿了。他是扬州巡盐御史,天大的肥差。说明他深受皇帝的信任,是肱骨之臣。有他在,贾家在官场上就有一盏明灯。但是人死灯灭,贾家与皇室的香火情彻底断了。结果就是落下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曹雪芹之所以安排林如海与秦可卿一同死去。林如海之死断了贾家与皇帝的香火情,贾家失去一双有政治远见的眼睛。秦可卿之死,这位有皇室痕迹的女子被贾府如此对待,不仅让对手抓到了贾家私德有失的把柄,也让皇上彻底与贾家生出嫌隙。这两件事都是贾家破家的结局的起因,在这里相互呼应。可见曹雪芹埋伏线索一丝不漏。令人赞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