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贾政看到薛宝钗制作的灯谜感到忧虑,他忧虑什么?
【读红漫谈】(第22期)
(一)猜谜语,杨修送命...
三国时期,有个叫杨修的人,是太尉杨彪的儿子。这货学识渊博,智商很高,情商太低。
有一次,曹操路过“曹娥碑”,看到碑后写着八个字:
黄娟幼妇,公孙虀臼。
曹操问杨修是否明白这个意思。杨修说明白。曹操不让他说出来。后来骑马行了三十里路。曹操搞懂了。于是让杨修和自己一起写出来。杨修写了“绝妙好辞”四个字。曹操感叹自己不如杨修,整整差了三十里路。
又一次,曹操修建相府,修完,曹操去看,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别人懵里懵懂,杨修说,丞相是嫌门做大了。门内一个“活”字,就是“阔”。曹操听说,大吃一惊。
另一次,曹操和刘备交战,进展不利。这天,曹操吃鸡,人问,今天的口令。曹操随口一说,“鸡肋”。杨修听了,马上就去捆扎行李。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丞相要撤退了。
此外还有“一合酥”的故事。
杨修善猜谜语,多次搞得曹操无所遁形,因此很恨杨修。再加上杨修辅佐曹植,耍弄小聪明。曹操算总账,把杨修给干掉了。
猜个谜语还有这么大的风险。当然,这个也是杨修有才,太喜欢外露。曹操虽然爱才,但是给他那么多难堪,一般人也忍受不了,何况是打江山的曹操。
好吧,下面回到《红楼梦》吧。
(二)红学的内容之一...
《红楼梦》里,曹公以诗、词、曲、酒令、灯谜等描写人物性格,预示人物命运。这是《红楼梦》的一大特色。
关于灯谜,不仅书中人物在猜,后世读者也在猜。猜作者的用意和书中人物的命运。
谜语在我国甚至可以追溯到《左传》《国语》的廋词,汉代的东方朔的“射覆”。明清之际,大行其道,不分贵贱,人人喜欢。
作为百科全书式的《红楼梦》,当然也要把它囊括其中。
(三)关于宝钗的灯谜...
宝钗的灯谜是七言律诗一首。我把它抄在下面: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贾政看到这个灯谜,悚然一惊。觉得小小人儿作出这样的词句,非常不吉利,不是福寿之辈。越想越觉得烦闷,越想越感到悲戚。垂头沉思不语。
这首诗要逐一解释,文章会拉得很长。好在人社版的《红楼梦》里有注解,可参看。
这个谜语暗示了宝钗的结局。关于这一点,有两种说法。
一、宝玉出家当和尚,宝钗不得不忍受长期的孤栖而痛苦的日子。最后忧愤而死。
二、另一种说法是,宝钗不顾封建礼法,被迫嫁给贾雨村,从而内心不安,良心上时常自我谴责。
贾政自然是从灯谜中嗅出了不祥,就是说,他有了预感,所以感到忧虑。为什么忧虑?因为他的儿子如果娶了宝钗,结局会很不幸。
就说到这里吧。谢谢邀请!
如果你喜欢【读红漫谈】,请关注、点评、转发。谢谢!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贾政看到薛宝钗制作的灯谜感到忧虑,他忧虑什么?
贾政年轻时诗酒放诞,年长后归入正途。虽然他不太通人情世故,也没有管理贾府的能力;但是他毕竟也是善感之人。
贾政已经察觉贾府日渐衰败,年轻的一辈又不长进,心中本已担忧。如今看到一众人等作此不详之语,心中更是悲凉,却又无力改变什么。
贾政看完宝钗的谜语,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等言语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只是垂头沉思。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更香】
另一个版本灯谜: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叶落叹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
谜底是“竹夫人”( 为古代的一种消暑用具,是怨妇的代名词。)
所有的谜都预示着每个人的命运,贾政心有所触,怎么能不悲戚?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贾政看到薛宝钗制作的灯谜感到忧虑,他忧虑什么?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的回目《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时值元宵佳节,又逢薛宝钗过生日,贾母一时高兴,便提示凑份子为她举行生日宴会。
“诗书簪缨之家”元宵节自不会放过猜谜取乐。其间,贾元春(娘娘)派人送来了一个灯谜,命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送进去,有礼物赏赐。
一、贾府四美灯谜
元春:“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玩物。谜底是“爆竹”。
迎春:“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打一用物。谜底是“算盘”。
探春:“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打一玩物。谜底是“风筝”。
惜春:“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打一用物。谜底是“佛前海灯”。
贾府四美灯谜,元春的“炮竹”乃一响而散的东西,寓意家族家亡人散;迎春生性怯懦无能,缺乏主见,处处听从命运的拨弄,就象“打动乱如麻”的算盘,受人摆动。自从嫁给孙绍祖,命运更为悲惨,终日不得安生;断线的风筝暗示探春将远嫁不归。同时以风筝喻探春之人生遭际,“才自精明志自高,剩余末世运偏消”, 既无法掌握命运,也无力挽救贾府衰败的颓势,只能象断线的风筝一样飘荡远去; “佛前海灯”隐喻惜春一生的遭际,出家苦修,孤独一生。姐妹四人灯谜不但是其本人命运的结局,也预示整个贾家要家破人亡。
二、宝钗灯谜(版本不同,灯谜有两个)
宝钗:“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打一用物。谜底是“更香”。 (原稿只记录到惜春的灯谜,回末另页保存有畸笏叟“暂记”的宝钗谜,谜前批明“暂记宝钗制谜云”七字。)
另一个版本灯谜:“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叹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谜底是“竹夫人”( 为古代的一种消暑用具,是怨妇的代名词。)
以香火燃烧的情景喻宝钗终日为孀居生活的冷落孤寂而困扰,朝朝暮暮、年复一年地过着苦恼犹煎的生活;而灯谜“竹夫人”,所则暗示宝玉虽然娶宝钗为妻,但时间不长就出家了,夫妻缘份很浅,注定宝钗孤凄寡居,独守空房的遭际。也有人认为这个“更香”灯谜更符合黛玉的语气,是黛玉所制。
三、贾政悲谶语
贾政按顺序猜灯谜,他心内沉思到:“娘娘(元春)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静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
读到薛宝钗所作灯谜,贾政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贾政大为伤感,以为“谶语”。
这元宵灯谜与书中人物命运遭际有关,是曹雪芹对小说人物的命运所做的某些暗示。结合贾母的“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谜底是“荔枝”(荔枝 “离枝”也, 寓为“树倒猢狲散”)。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这些灯谜均非吉祥之兆。贾政心中甚觉凄惋,是很正常的,并非只读了薛宝钗的灯谜而悲戚。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贾政看到薛宝钗制作的灯谜感到忧虑,他忧虑什么?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薛宝钗制作的灯谜有两个版本,其一是: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打一用物)其二是: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其一的谜底很多人都认为是“竹夫人”,并解释说这是通过竹夫人秋冬被弃而不用来预示薛宝钗与宝玉的夫妻生活短暂,就谜面而言,“有眼无珠腹内空”用来形容竹夫人的形状是恰当的,也有人解读为借此骂宝玉腹中无物,而后三句分别写夏秋冬三季,夏天竹夫人最受大家欢迎,是为“喜相逢”,秋天竹夫人被大家丢弃一边,是为“分离别”。
但站在薛宝钗的角度来出谜,竹夫人之说似乎有些牵强,虽说“荷花出水喜相逢”张耒《竹夫人》诗“悲秋已过又伤春,待得郎归荷叶新”,可显得宝钗博学多才,但宝钗素有“停机德”,怎会在元宵宴会作此玩物灯谜?
其二的谜底是“更香”,大家普遍解读为预示宝钗未来结局是怨妇,更香燃烧的时间太短,暗示着她虽与宝玉结为夫妻,但缘份极浅,宝玉最后抛弃她出家去了。
从文学的角度看,其二显然比其一要好,托为宝钗之作也是可以的,而这一版本中,贾政先是看到贾母的灯谜“荔枝”,谐音“离枝”,然后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的谜底分别是“炮竹”、“算盘”、“风筝”、“佛前海灯”,皆非吉祥之意,当时贾政心内沉思道:
“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当下心内愈思愈闷,再看到宝钗的灯谜还是如此不详,担忧众人“皆非永远福寿之辈”,于是贾政“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复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
第二十二回贾府正是荣耀风光时,元春刚封元妃承皇恩省亲,按道理说不应有不详灯谜,但是世事无常,至此贾府已现危机,“福兮祸之所伏”,可惜贾家竟然无人懂。
我是六甲番人,敬请大家关注。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贾政看到薛宝钗制作的灯谜感到忧虑,他忧虑什么?
贾政看到薛宝钗的谜语后,倍感忧虑,晚上都没睡好觉。那么贾政为何如此忧虑呢?
第一,贾政认为宝钗是一个无福无寿之人,如果她和宝玉结婚会给宝玉带来厄运。宝钗的谜语她,无论是更香,还是竹夫人,都暗示宝钗凄苦无依的生活。这样一个没有福寿的女孩,如果跟宝玉结婚,会给宝玉带来厄运。宝玉是贾政唯一的嫡子,贾珠已经死了,宝玉再也不能走贾珠的老路。贾政无法再次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
第二,贾政忧虑贾母和王夫人之间的纷争。王夫人力主宝玉娶宝钗,贾母主张宝玉娶黛玉。
贾政虽然赞成宝玉娶黛玉,但是王夫人非常固执,贾政说服不了王夫人改变主意。贾政表面看是一家之主,实际上他是妻管严。贾政讲的给老婆洗脚的笑话就是说的自己。贾政无法平衡母亲和媳妇的矛盾,他非常无奈。
贾政无法和王夫人翻脸,因为王夫人的哥哥王子腾是有实权的人物,贾政忌惮他,因此也不敢与王夫人叫板。
第三,贾政对家族前途感到忧虑。贾政自己混迹官场这么多年,还是一个五品官,即使女儿封妃,贾政也没有升官。贾赦和贾珍只是闲职,没有实权。贾政对自己和家族的前途感到忧虑。
润杨阆苑恭候您多时了!欢迎关注,转发!欢迎留言探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贾政看到薛宝钗制作的灯谜感到忧虑,他忧虑什么?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元宵节“元妃省亲”之后农历正月二十一日,这天正是贾母亲自捐资为薛宝钗过十五岁生日。从之后第六十二回中探春论生日,我们知道这一天也正好是贾母的生日 。
原文:探春笑道“……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
第二天正月二十二,贾元春派人送来了一个灯谜,命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送进去,元妃娘娘猜过后又赏赐了各人礼物。贾政朝罢,见贾母高兴晚上也来承欢。
贾政先看了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姐妹们所制的灯谜,心内沉思到:“娘娘(元春)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静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宝钗的灯谜是“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叹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谜底是“竹夫人”( 为古代的一种消暑用具)。
原文: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等言语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只是垂头沉思。
最终宝玉宝钗虽结为夫妻,但恩爱不能长久。宝玉很快就出家去了,夫妻缘份很浅,宝钗孤凄寡居独守空房,“竹夫人”果然成为了宝钗命运的谶语。
“元妃省亲”之后,贾母亲自为宝钗过十五岁生日,贾政也很关注宝钗所作的灯谜。贾母特别为宝钗过生日,以及贾政对四春和宝钗所作灯谜的忧虑心情,其实都表现出来此时的薛宝钗已经比以往更加受到了贾母贾政母子二人的观注了。在薛家举家进京都“金玉初识”的三年多之后,第二十二回贾母和贾政母子已经开始重点关注了薛宝钗。三个月之后,第二十八回农历四月二十七元妃赐下独宝玉宝钗相同的端午节礼,当然是在贾府三代人贾母、贾政、贾元春对薛宝钗的共同关注之下所发生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