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为什么林黛玉和晴雯交集少反而总和袭人开玩笑?
袭人是贾宝玉面前的“第一大红人”,黛玉爱宝玉是根本见不得光的“私情”,自己就先怯了。
黛玉对宝玉的一片春心“每日家情丝睡昏昏”,宝玉自然是懂得的,可是黛玉自己也不敢承认呀!紫鹃是深知的,黛玉也不敢承认。
宝玉和紫鹃还好,绝对就是自己人,直接利益相关者,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但是事关千金小姐黛玉的脸面尊严,所以“私情”这种东西当然是对当事人宝玉和直接利益相关人紫鹃都不能真正正面承认的。黛玉对宝玉说过的最明白的表白,就是在元妃赐下独宝玉宝钗相同的端午节节礼之后,黛玉真的是急眼了呀!
原文:黛玉昨日所恼宝玉的心事早又丢开,只顾今日的事了,因说道:“我没这么大福气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人儿罢了!”…………林黛玉道:“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妺忘了。”
黛玉直指:宝钗有“金玉良缘”,而自己没有“金”、没有“玉”,只是个“草木人儿”姓林的孤女。宝玉心中原本有“妹妹”的,却见了“姐姐”、忘了“妹妹”。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之后,宝钗“审”黛玉。黛玉情知宝钗已经察觉到了自己的“私情”底细,立马就露怯了。
于是宝钗黛玉结金兰,连薛姨妈、薛蟠、薛宝钗、薛宝琴全家都成了黛玉的“重点统战对象”,一口一个“妈”、一口一个“哥哥”、一口一个“好妹妹”,有时候甚至连饭也要端到宝钗那边去和“妈”同姐妹一起吃才好。
黛玉对宝姐姐更加是推心置腹,无话不谈、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的。弄得宝姐姐给送燕窝,薛姨妈想要为黛玉保媒。
说明什么?说明黛玉“心比比干多一窍”冰雪聪明呀!知道自己“私情”理亏,“要建立广泛的统计战线”呀!袭人对宝玉有多重要,黛玉怎么会不知道?
如果连宝玉的身边人都不知道团结,黛玉还是“心比比干多一窍”冰雪聪明的黛玉吗?
解决了这个问题,晴雯的事情就容易明白了。
第一、晴雯脾气不好,自视甚高。“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对袭人不服,对表小姐宝钗、黛玉都不袅。晴雯不给黛玉开门就算是无意之举,黛玉也会觉得晴雯这个丫头太厉害了,惹不起呀!
第二、宝玉虽然遣过晴雯给黛玉送旧帕子,那可是宝玉送给黛玉唯一真正的“定情信物”呀!可是晴雯毕竟是心思相对简单,还没有真正经历过实际“爱情”的女孩子。晴雯对大晚上去给黛玉送旧帕的差事不耐烦,也不明白。
原文:袭人去了。宝玉便命晴雯来吩咐道:“你到林姑娘哪里看看他做什么呢。他要问我,只说我好了。”晴雯道:“白眉赤眼的,作什么呢?到底说句话儿,也像件事啊。”宝玉道:“没有什么可说的么。”晴雯道:“或是送件东西,或是取件东西,不然我去了怎么搭讪呢?”宝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旧绢子撂与晴雯,笑道:“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他去了。”晴雯道:“这又奇了。他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手绢子?他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宝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道。”况且晴雯是著名的牙尖嘴利、好讲是非、掐尖要强、拈短拿错的性格,对晴雯这样的丫头,黛玉的策略当然是少粘惹,少麻烦。敬而远之,方为上策呀!
有读者认为黛玉晴雯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真的夸大了。宝玉写“芙蓉女儿诔”时说黛玉与晴雯好,黛玉立即回应“晴雯又不是我的丫头,等紫鹃去了我再祭。”,可见说黛玉和晴雯好是宝玉一厢情愿的话。
87编剧把黛玉晴雯“原创”成战友,加了不少黛玉晴雯一起共同与宝钗袭人“斗争”的戏。这种改编根本就是笑话嘛!
“晴为黛影、袭为钗副”指的是“晴与黛”个性相似,“袭与钗”个性相似。并不就一定代表“晴与黛”能够成为“战友”,也不代表黛玉不能和袭人交好。
在个性上,黛玉和晴雯是容易冲突的,黛玉和袭人的性格和功能都是互补的。
简单的说:凡是想跟宝玉交好的表小姐们,不论宝钗、黛玉、湘云,哪一个不知道要和宝玉的身边人袭人交好呢?
黛玉又不傻,聪明的黛玉当然知道。
第七十八回、宝玉看到宝钗搬出大观园十分惆怅,“因转念一想:不如还是和袭人厮混,再与黛玉相伴。只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同死同归的。”
宝玉心中的梦想就是:黛玉为妻、袭人为妾。
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为什么林黛玉和晴雯交集少反而总和袭人开玩笑?
林黛玉不和晴雯亲近,反和袭人亲近正应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这里的性指性格!林黛玉和袭人的搭配才是最完美的。
我从不认为袭人会觉得宝钗嫁给贾宝玉对自己最好。袭人在谁嫁给贾宝玉这事上,完全没考虑自己,都是从贾宝玉的利益考虑的。这也说明袭人真是一心一意为了贾宝玉好。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袭人像宝钗。性格,为人处事都相似。但这样的人贾宝玉只需要一个就够了。一旦有了薛宝钗,袭人就没什么用了。这一点袭人不一定看得出来,她只知道薛宝钗和自己对贾宝玉未来有共同语言。但林黛玉看的出来。
端午节晴雯和贾宝玉拌嘴,夹带了袭人。林黛玉过来劝架:黛玉一面说,一面拍着袭人的肩,笑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劝和劝。”可见林黛玉从心中是接纳袭人的。因为她知道袭人会是一个好的左膀右臂。
那时候林黛玉也不过和贾宝玉有个朦胧的感情,还想不到嫁不嫁的事。但林黛玉和袭人互补的性格,加上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林黛玉本能的就和袭人亲近!只是袭人觉得林黛玉纵容贾宝玉,不规劝贾宝玉,所以才会有背后说黛玉小性的话。这是二人的角度不同造成的分歧!
反之,林黛玉和晴雯同性相斥,并不亲近。晴为黛影并不表示两人相交契合。林黛玉和晴雯甚至没什么特别交流。同样端午节,林黛玉一来。本来在那哭的晴雯转身出去了。曹雪芹也极少写两人之间的交流。只有在宝玉被打后,让晴雯送了两天旧手帕给黛玉而短暂交流下。
晴雯一定是常来往怡红院和潇湘馆的。但都是替贾宝玉和林黛玉传递。而曹雪芹不安排林黛玉和晴雯过多接触。就是源于晴雯是林黛玉在贾宝玉身边的影子。贾宝玉从晴雯身上感受林黛玉,林黛玉用晴雯来关联贾宝玉。
我曾经打过比方,晴雯就像林黛玉的低配复制品。晴雯只有在没有林黛玉的时候才对贾宝玉有用。对于林黛玉来说,晴雯并不是好的人选。这就好比对于宝钗,袭人也不是好的人选一样。因为多余了!袭人最后也被宝钗送走,就是这个原因!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为什么林黛玉和晴雯交集少反而总和袭人开玩笑?
黛玉和晴雯都属于同类,就是爱宝玉爱到忘我、除了宝玉谁都不放在眼里。
黛玉从没想过和未来婆婆王夫人建立感情。晴雯在王夫人说出“等我回了老太太再撵你”之后两三天,都没想过向贾母求救,甚至骄傲地不肯求宝玉没法。——要是换了袭人,早就想出保全自己又不伤害别人的妥当办法了。
晴雯爱宝玉,只爱宝玉一个。针线活那么好,平时“懒的横针不拈,竖线不动”,一见宝玉着急,“病的七死八活,一夜连命也不顾”补好孔雀裘。怕贾政查宝玉读书,是她出主意报告有贼、把宝玉吓病了,后来抄检大观园一系列事件,与这次虚构的闹贼事件脱不了关系。一定程度上,晴雯为自己的被逐惨死埋下了伏笔。
这样一个爱到连自己都不顾的人,怎以会刻意结交宝玉未来的伴侣?况且还大局未定,二玉未必走到一起。
从黛玉这方面来说,她不主动讨好别人,但对别人伸来的友情橄榄枝也并不拒绝。如果对方是宝玉身边的人,黛玉更加亲近。说到底,袭还是晴,要看宝玉怎样安排她的未来。
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不如还是找黛玉去相伴一日,回来还是和袭人厮混,只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同死同归的。宝玉是准备和黛玉袭人同死同归的。
另一方面,对晴雯:
宝玉因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儿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他谁备让晴雯当家立事、自立门户,而不是陪自己一生。
这些打算,他也许和黛玉说过,也许没有。即使没有,以二人的自己,黛玉必然有所察觉。这就无怪乎她会亲袭远晴了。至于夜访怡红院被晴雯拒之门外,只是宝黛感情里一个小小插曲,对黛晴感情没什么影响。否则,宝玉送两块旧手帕给黛玉,就不会特意派晴雯去了。
相逢是缘。为免失联,请关注“老却英雄似等闲199”。
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为什么林黛玉和晴雯交集少反而总和袭人开玩笑?
虽然说林黛玉和晴雯两个人在容貌、个性,乃至命运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比较多的类似之处(详见我以前的文章《为什么说晴为黛影、袭为钗副》,可是纵观全书,晴雯和林黛玉之间的直接接触确是不多的。那么原因何在呢?
一是客观上她们接触的机会并不多。虽然袭人在怡红院里,表面上也不过是一个大丫鬟,地位和晴雯、麝月,秋纹等差不多,可是要知道,毕竟宝玉的各方面事务实际上是由袭人做主的,袭人是宝玉最为亲近的人,且不说后来袭人被王夫人内定为宝玉的准姨娘,单就说她还是丫环时,就已经在怡红院里算是当家作主的。别人的丫鬟顶多算是小姐最信任的贴身丫鬟,她则不然,俨然就是怡红院的女主人,因为宝玉自己就是一个不管事儿的人。
袭人早先在贾母处就服侍宝玉,所以黛玉第一天到贾府,晚上因为宝玉当面摔玉之事而流泪,就是袭人过来安慰的。贾政虽不喜欢袭人这个名字,但毕竟也知道服侍宝玉的主要是袭人。其他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后来,袭人和宝玉私下里又有了关系,宝玉对袭人更与别个不同,甚至于在自己上学期间还特特嘱咐袭人要去经常和林妹妹在一起说说话,以免寂寞。
黛玉和宝玉无论是小时在一起玩,还是后来进入大观园以后经常走动,也都是和袭人打交道的。一则比较熟,二则也的确是袭人才更清楚宝玉的想法及日常动向。
反观晴雯,她在宝玉的房间里也做一些日常服侍工作,但是不到关键时刻不出头,平常总是对着一屋子的同僚说,有你们在一日,我且受用一日,因此她并不积极主动。但她自己却认为,袭人和自己的地位差不多,但实际上是差好多的。无论是在宝玉心中还是在怡红院以及其他人的心目当中,都是这样的。
二是她们的个性容易引起冲突。对于林黛玉而言,她倒并不是有意多接近袭人(远不及薛宝钗有心机),而刻意远了晴雯,是毕竟晴雯对于宝玉的各方面事务,本了解得不如袭人多,再加上林黛玉多少也知道一些晴雯爆炭一般和不太过脑子行事的个性,懒得去理她,否则晴雯可能也会不计后果当面给黛玉甩脸子,说一些不妥当的话,又何必要自讨没趣呢?何况当时黛玉葬花之日晚上去怡红院叫门,就是晴雯没有听出林黛玉的声音,反而说都睡了,而不给开门,虽然黛玉不会太往心里去,但毕竟也算是领教了晴雯的厉害。所以,她才会当着宝玉的面开玩笑说,论理你屋里的姑娘们也是该管管了。
三是晴雯并没有主动向黛玉这边靠拢,去问候和关心她。袭人作为贴身服侍宝玉的大丫鬟,经常或是出于责任,或是发自本心利益考虑,会问候林黛玉,虽然心里是不喜欢林黛玉的,但表面文章做得总还是非常得体到位的。而且每每宝玉和黛玉吵架,也总是袭人去解劝,可是晴雯却从来没有干这样的事情。
本来林黛玉的个性是比较清冷的,不大会主动接触别人,需要别人主动向她靠拢,关系才会处得融洽亲密,比如说,宝钗就主动与黛玉处关系。袭人有心机,晴雯心地纯良,外加两个人地位又不同,晴雯从来没有主动向黛玉示过好和关心过黛玉。宝玉在作《芙蓉女儿诔》祭晴雯时曾说过,改成〝小姐、丫鬟〞之句,就权当是黛玉祭奠晴雯了,何况黛玉对晴雯又很好,可事实上,书中看不出黛玉对晴雯好的,所以黛玉当即侧面否定了宝玉的说法,说她又不是我的丫鬟,等紫鹃死了以后我再祭不迟,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晴雯和黛玉的关系是比较一般的,远不及袭人与黛玉互动多。
人际关系,如果不是基于工作上的协作,或者是必须来往和接触的,那么全看平时接触多少,接触多自然也会好起来。在中国熟人社会、人情社会的大环境下,一看大家的利益关系,互相利用价值及彼此地位如何;二看日常接触多少,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古今概莫如此。
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为什么林黛玉和晴雯交集少反而总和袭人开玩笑?
隐隐觉得林黛玉对晴雯有那么一点小嫉妒。晴雯是个爆蹄子,成天风风火火的,且嘴尖舌利不饶人,我行我素,不是个好相处的人。可她又是极美丽的,聪敏活泼,毫无城府,在王夫人抄。检大观园之前,一直活的顺风顺水,是贾母内定的宝玉将来的侍妾,是最让宝玉无可奈何却又得信任的贴身丫环,生活得自在随性。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相比,林姑娘活的实在是太累了,不能说黛玉吃一个丫头的醋,但是人们往往对比自己生活的轻松的人,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林黛玉也不例外。
袭人就不一样了,几乎是公开了的未来的准姨娘,本人又温柔和平,标准一管家婆,林妹妹再不问人间烟火,也总得为自己未来想想吧,说真地,袭人还真比不上晴雯在黛玉心目中的分量,她还不配。
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为什么林黛玉和晴雯交集少反而总和袭人开玩笑?
1.晴雯得罪过黛玉。
在《红楼梦》26回里,黛玉去找宝玉,晴雯犟着不开门,还回怼了一句,把黛玉气哭了。这个故事里,晴雯不知道她得罪的是黛玉,但是黛玉却应该能听得出是晴雯的声音,依着黛玉敏感的性格,心里应该是不高兴的。
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林黛玉素知丫头们的情性,他们彼此顽耍惯了,恐怕院内的丫头没听真是他的声音,只当是别的丫头们来了,所以不开门,因而又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么?”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便使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正是回去不是,站着不是。(26回)到了28回,黛玉还记得丫头不开门这件事。
黛玉听了这个话,不觉将昨晚的事都忘在九霄云外了,便说道:“你既这么说,昨儿为什么我去了,你不叫丫头开门?”宝玉诧异道:“这话从那里说起?我要是这么样,立刻就死了!”林黛玉啐道:“大清早起死呀活的,也不忌讳。你说有呢就有,没有就没有,起什么誓呢。”宝玉道:“实在没有见你去。就是宝姐姐坐了一坐,就出来了。”林黛玉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想必是你的丫头们懒待动,丧声歪气的也是有的。”宝玉道:“想必是这个原故。等我回去问了是谁,教训教训他们就好了。”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教训,只是我论理不该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说着抿着嘴笑。宝玉听了,又是咬牙,又是笑。(28回)2.晴雯平日不怎么出头,和黛玉接触机会不多。
小丫头子答应了,走入怡红院,正值晴雯身上不自在,睡中觉才起来,正发闷,听如此说,只得随了他来。素日这些丫鬟皆知王夫人最嫌趫妆艳饰语薄言轻者,故晴雯不敢出头。(74回)3.袭人和黛玉接触机会多,比较熟悉,晴雯和黛玉相对的接触机会少。
袭人是怡红院的总管大丫头,凡是对外出面的事情都是袭人在做,宝玉去找黛玉玩耍,跟出去的基本上都是袭人,看《红楼梦》书里,凡是宝玉在贾府里其他地方活动的场合,跟出去的丫鬟一定是袭人,其他的小姐带出去的也是她们各自的大丫头。
晴雯,麝月,秋纹这些是怡红院的内部丫鬟,一般是没有资格出面的,只有做外面一些杂事或者特殊情况才会跟着宝玉出去。
所以,袭人和黛玉熟络,晴雯和黛玉接触少,故而并不会太熟悉。
4.袭人和晴雯各自的性格也决定了她们和黛玉的关系远近。
袭人性格平和,温柔善良,情商也比较高,在贾府里大大小小的都对她印象很好;晴雯则是性如烈火,眼里容不下沙子,情商不高,人缘比较差,两个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性格。
黛玉呢,则是敏感多心,正因为她是如此,所以黛玉更喜欢宽厚温和的人,想象一下她和晴雯在一块相处,晴雯性格直来直去,毫不在意他人的感受,黛玉则是动不动就哭,两个人眼里都不揉沙子的,这样两个人性格很像,反而很难处的好,甚至可能会讨厌对方的性格也不一定。
考察红楼梦里黛玉和晴雯正面相处的情节,最多的一回是晴雯替宝玉送手帕给黛玉,两个人的对话全部是公事公办,没有亲近的感觉。
黛玉已睡在床上。问是谁。晴雯忙答道:“晴雯。”黛玉道:“做什么?”晴雯道:“二爷送手帕子来给姑娘。”黛玉听了,心中发闷:“做什么送手帕子来给我?”因问:“这帕子是谁送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林黛玉听见,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晴雯听了,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34回)还有一回,袭人晴雯宝玉吵架,黛玉来了,晴雯和黛玉对话也没有,黛玉则是笑着打趣袭人为嫂子。
晴雯在旁哭着,方欲说话,只见林黛玉进来,便出去了。林黛玉笑道:“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宝玉和袭人嗤的一笑。黛玉道:“二哥哥不告诉我,我问你就知道了。”一面说,一面拍着袭人的肩,笑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劝和劝。”5.晴雯死后,黛玉的态度如何。
晴雯病死,宝玉作《芙蓉女儿诔》,被黛玉听见,宝玉和黛玉有一段对话,宝玉说黛玉平日待晴雯甚厚,黛玉则不接这个话,回的言语里也听出不有哪些情感。
宝玉笑道:“况且素日你又待他(指晴雯)甚厚,故今宁可弃此一篇大文,万不可弃此‘茜纱’新句。竟莫若改作‘茜纱窗下,小姐多情,黄土垄中,丫鬟薄命。’如此一改,虽于我无涉,我也是惬怀的。”黛玉笑道:“他又不是我的丫头,何用作此语。况且小姐丫鬟亦不典雅,等我的紫鹃死了,我再如此说,还不算迟。”(79回)总的来说的话,黛玉和晴雯都是对人不宽厚的人(无贬义),都是性情中人,这样两个人反而是很难相处好的,另外,晴雯一般不外出,可能只有黛玉来了怡红院,她才有机会见到黛玉,但是,从书里也可以看出,晴雯并不太管端茶倒水这些事情,所以,即使黛玉来了怡红院,接待黛玉的可能也多半是袭人,晴雯和黛玉并没有太多的接触机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