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薛宝钗扑蝶,偷听到红玉谈话嫁祸给林黛玉这件事?
红楼梦里的“滴翠亭”事件,仿佛成为宝钗最大的污点。众说纷纭,有人说宝钗此举是故意陷害黛玉,因为她表面上人畜无害,其实比谁都在意宝玉黛玉的关系;有人说宝钗只是要去找黛玉,随口一叫而已。
那么宝钗偷听后,随口把锅甩给黛玉,到底是什么想的呢?
一 、薛宝钗主要还是出于自保
事情发生前,宝钗主动提出去找了黛玉来,但后来却改了主意:宝玉和黛玉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
紧接着就发生了扑蝶偷听嫁祸的故事,当时小红和坠儿正在谈论事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绝对不被允许的,一旦被发现是要掉脑袋的。
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宝钗却无意中听到了她最反感的内容,第一个反应就是小红“奸淫狗盗”“眼空心大”,而且小红当时忽然担心有人在窗外听见,想查看是谁,宝钗也只能找个“挡箭牌”替自己解围了。
因为宝钗是很注重自己的封建淑女形象的,正好之前决定找的就是黛玉,所以情急之下也想不起来喊别人,无辜的黛玉似乎只能成全她的“好名声”的牺牲品了。
二、薛宝钗主观上虽然没有想要害黛玉的想法,但也体现了她冷酷无情的一面
虽然宝钗并不是有意嫁祸给黛玉,但是却在无意中给黛玉悄悄地树了两个“敌人”。因为小红听了宝钗的话信以为真了,她觉得宝钗听到没什么问题,但如果被黛玉听到了,会把她的秘密泄露出去。
其实这只是小红对黛玉的偏见而已,黛玉虽然有时尖刻,但并不会去泄露这些在当时看来“并不光彩”的事。宝钗当时说的是“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
或许宝钗觉得她们不仅会相信自己没听到,也会认为黛玉隔得远也听不到,但她不是不明白这样仍然很可能给黛玉带来巨大风险。这就是宝钗为了自保还是把别人推在风口浪尖,在利益面前,还是自己最重要。所以说宝钗在人格上虽然不似凤姐那般阴险狠毒,但确实是不如黛玉的。
作者:芙蓉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怎么评价薛宝钗扑蝶,偷听到红玉谈话嫁祸给林黛玉这件事?
滴翠亭事件一直都是钗粉和黛粉争论最大的一个事件,黛粉称宝钗心机歹毒嫁祸黛玉,钗粉称黛玉并未因此受到损害,不算嫁祸。这里我们先不下定论,仅评论宝钗此举是否合适。
芒种节当日,园中姐妹都在玩耍,宝钗因不见黛玉便要来寻。这个举动便很耐人寻味,宝钗真的仅仅是来寻黛玉吗?我想不是。纵观全书,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与黛玉互剖金兰前,宝钗若来到黛玉房中时,大多宝玉已经在的,所以宝钗应该是先寻了宝玉,不见宝玉时再来黛玉处。这个说法有证据吗?有的,比如袭人被王夫人暗地里提拔后,湘云和黛玉相邀来祝贺时,宝钗已经先到了,而且是坐在宝玉床前绣肚兜。
再有一回,湘云来贾府后在黛玉房中过夜,次日早晨宝钗却先到怡红院而不是潇湘馆,论理湘云好不容易来一次贾府,宝钗应早早去会见才是,但他却先来了怡红院,而正是在这里,宝钗对袭人开始赏识。
扯远了,拉回来。
在宝钗走近潇湘馆时,发现宝玉进去了,宝钗便想,这两人平时多有不避嫌之处,黛玉又爱猜忌,还是别去的妙,其实依我看宝钗可能想的是:你们两个再好又如何,到头来还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你们命运的是家长。
接着宝钗便扑碟到了滴翠亭,在此听到了小红与佳惠的悄悄话,宝钗立马就判断出这是怡红院的丫头,而宝玉对这个丫头却一无所知,可知宝钗对怡红院的关注度多高。
其后,宝钗知道以小红的性情,知道自己的秘密被偷听有可能狗急跳墙,反咬一口,便急中生智来了个“金蝉脱壳”,而她第一选择的是谁?林黛玉,可见在宝钗的潜意识里,在有可能发生不测的情况下,黛玉是最适合作为替罪羔羊的人选。
在最后,宝钗又通过一系列动作完美的表现出自己的表演天赋。
当然,很多人会说小红没有报复黛玉的机会,就不算嫁祸,其实不管黛玉有没有受此影响,宝钗毕竟已经嫁祸了,知识结果未知而已。当然,小红日后成为王熙凤的跟班,有没有在宝黛两人结合的事上参一脚,便也是后话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