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和10版《红楼梦》哪个更贴近原著的古典韵味?
何为古典韵味?就是从古代散发出来的生活气息,使人有如身临古代,如亲见古人一般,自然真实,不显得穿凿扭捏。于此,87版可谓古典电视剧造极之作,其人物个个如从书中来,太太、小姐、丫环、仆妇,各有其声口,各有其身份,贵贱尊卑,无不毕肖。反观10版,太太、小姐清一色的”铜钱头“,宽袍肥袖,造形服饰之异类,不知出自何代?更有甚者,剧中大家规矩之不符常理,常见男女掺群,鱼贯而入;小姐、丫环、仆妇等进退失矩、嘻笑无常,叱骂赫怒有如泼妇,更兼人物造形的千篇一律,乱人视野,难辨伯仲昆叔。可以说10版最大的败笔就是人物服饰的戏剧装扮,古装戏剧青衣小旦头饰贴片的运用,使丰富多彩的古代妇女头饰艺术变成租暴的简单化、类型化,如此剧、戏不分,使人感觉不是红楼梦中人物在演绎,而是古代的某戏班在唱念坐打,极大地影响了观众的视觉效果,更兼剧中诡异的音乐伴奏,刺耳无状的歌声音调,更加进一步降低了人们欣赏下去的信心。可以说10版版遭遇到人们的冷遇完全是其咎由自取的结果!
87版和10版《红楼梦》哪个更贴近原著的古典韵味?
有网友说87是在专家和编导的努力之下按照古代审美拍的,10是按照现代审美翻拍的。
个人以为这是广大观众和读者在某些过度吹捧引导了下所进入的一个最严重的误区。昆曲有六百多年历史了,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堪称百戏之母。目前全中国几乎所有的剧种包括京剧、川剧、越剧等各种地方戏都是从昆曲中吸取了许多艺术原素组合其它地方民间曲调之后产生的新剧种。
越剧只有一百年历史,是最新的剧种之一。10的发型“铜钱头”借鉴昆曲,87的发型“刘海头”借鉴越剧。清代著名的孙温红楼绘画中的人物造型,是明代的发型和服饰。看看画面中的人物即没有昆曲中的“铜钱头”、也没有越剧中的“刘海头”,并且在人物服装方面奶奶小姐主子们都多为宽袖,一般只有粗使的丫鬟们才会穿着窄䄂方便服待和劳作。比较之下可以看出10奶奶小姐主子们的服装更贴近著名的清代孙温红楼绘画,10除了奶奶小姐主子们运用了昆曲“铜钱头”这种生活中可能不太常用的古典发型,小姐们不梳“铜钱头”的时候也和孙温红楼绘画中发型更贴近没有越剧“刘海头”。王扶林导演说87是他在正式筹备前只读了两年《红楼梦》原著后拍的,拍完87之后又读了三十年《红楼梦》,如果是在读红楼三十年后来拍的话会比87拍得“更有韵味”。
不知道王扶林导演说的是不是昆曲古韵,昆曲在曹雪芹生活的时代盛行,贾府中人全都迷昆曲。《红楼梦》中十二个小戏子(龄官、芳官)、琪官蒋玉菡(袭人的丈夫),柳湘莲(尤三姐的未婚夫)全都是唱昆曲的家养戏子和名票。
所以应该说87是更多按照现代审美拍的,10才是更多按照古代审美拍的。87的二十多位专家研究出来的服装和化妆设计都是按照“红楼梦是架空年代”的原则来定的,所谓“架空年代”就是什么年代都不是。87主演的服装运用了大量“现代印花工艺面料”效果相当“穿越”。在表演上特别是主角林黛玉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翻白眼、撇嘴巴等习惯性动作十分小家子气,与大家闺秀应有的典雅气质差距甚远,是87首播时最饱受诟病的主演。
10中的人物对白运用的多是《红楼梦》原著原词,尤其在念诗词时运用了古音平仄。10的对白都是青年演员们自己的本嗓自然配音,尤其大宝玉扬洋当时正处在变声期,声音是十分自然的“小生”音色。
87的人物对白都是通过编剧们的“现代化”改写的,所有角色都是“七十年代”流行的广播剧专业配音演员配音。其实87在艺术审美的方方面面“现代化”改造的程度都要更高,包括经典的王立平配乐插曲“啊~啊~啊!”是典型的八十年代流行音乐风格。
相比之下,10的确在很多方面都更贴近《红楼梦》原著的古典韵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