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贾宝玉不爱读书考科举,却是专会体贴女孩子们的“小暖男”?

首先,宝玉是爱读书爱学习的!

三四岁时,已得“元春手引口传,教授了数本书几千字在腹内了”!

在宝钗忽略男女大防的很长一段日子里,常去造访的就是怡红院。午昏不论,日日谈讲!讲什么呢?宝玉赞的就是:“又赞宝钗无书不知”!宝钗讲书,是因为宝玉爱听爱学,换了薛蟠,宝钗也没有讲的兴趣也讲不下去!

宝钗劝时说的是“宝兄弟,你每日家旁学杂收”,说明宝玉每日主动勤学!探春调侃“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言曰“除四书以外,杜撰的太多”说明宝玉多思!虽小小年纪,见识已不凡了!

宝玉不爱学的,不是四书,只是四书以外杜撰的!宝玉不屑的,是为应试而杜撰的书!比如八股文,已被后人认定为垃圾的诸如此类的书,而已!

至于体贴女儿,那是出于极度的喜爱和尊重,对女儿处境的极度体谅和同情:“趁你们在,我就死了,能够得你们哭的眼泪流成大河……”

这份极度的喜爱和尊重,来源于极端的对比:“男儿是泥做的,女儿是水做的,我一见男儿就浊臭逼人,一见女儿就清爽”!

一边是须眉浊物:贾珍贾蔷,“只有门口的石狮子是干净的”;贾琏“唯以淫己为乐”;贾赦贾雨村,詹光单聘仁等等!另一边是大观园里众女儿!换了咱们自己,要选哪边走?

宝玉的失败,在于逃避!如果说最初认识不到女儿国的脆弱,这有情可原,年纪尚小!

但是历经了金钏投井,晴雯被撵,却还一味的自我麻醉,逃避躲避,着实令人恨憾!“少了谁的,也少不了咱们两个的”,这是宝玉的愚弱,这份无作为,算是黛玉“风刀霜剑”里很重的一部分!

莫说众丫头众姐妹,就是黛玉,他也没有意识到她处境的艰难和未来的黑暗,他看到的只是未来的岁月静好,根本没有任何危机意识!

当然,即便他努力去做了,可能也就是一个甄宝玉的结果,“致使枷锁抗”“展眼乞丐人皆谤”!

但是,至少他该看清现实,看清女儿们头上悬着的刀!再至少,除了无微不至的体贴黛玉的心灵,他也能看到黛玉的举步维艰,别等着宝钗去关心黛玉的药,别等着贾母去换黛玉的窗……他始终看不到!黛玉,也不肯给他负担!

或许看到了抗争了,结果也是无奈的!但至少,别让黛玉只有心灵的满足,却在现实里,孤身奋战!

为什么有人说贾宝玉不爱读书考科举,却是专会体贴女孩子们的“小暖男”?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说一说《红楼梦》到底是一本什么书。

《红楼梦》是一本古典名著没有错,它更是一本言情小说,构思精巧,辞藻华丽,大量充实其中的诗词歌赋就算是一些诗词大家也望尘莫及,不知迷倒了多少痴男怨女和文学爱好者,所以流传至今。

可毫无疑问,《红楼梦》又是一本反映封建社会豪门贵族家庭兴衰成败以及骄奢淫逸生活的作品。

贾宝玉生于豪门贵族之家,不管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身上具备豪门公子哥的气质和做派是一种自然现象,要不怎么能称得上是豪门公子哥呢?怎么能配上豪门这两个字呢?

任性,娇蛮,奢侈,不务正业,生活糜烂,挥金如土等等,贾赦,贾琏,贾珍,贾蓉,贾蔷不都是这样吗?就别指望贾宝玉比这些人能好多少了。

所以说贾宝玉不爱读着书考科举是很自然的,因为他完全没有必要去刻苦读书,只要祖先的福荫还在,只要四大家族势力不灭,当官捞钱应该不算什么难事,又何必自讨苦吃呢?

至于说贾宝玉是会体贴女孩子的小暖男,也不是无缘无故的。书中的贾宝玉从小就是贾母心中的宝贝疙瘩,像养女孩子一样的养着他,身边围绕的基本都是美丽女子,使得他生来就对女子尤其是漂亮女子很有好感。并留下了名人名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

当慢慢长大成为一个青春期的懵懂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某种好奇和向往,就更愿意接近女孩子了。当然仅限于漂亮女孩子,对那些长相一般,或者人老珠黄的妇人他是绝对没有兴趣的。这是一种生理因素,也是一种心理因素。就算是现在的男孩子不也大都如此吗?

每每看到漂亮女孩子,贾宝玉都能极尽温柔体贴,关怀之能事,除了黛玉之外,宝钗,湘云,袭人,晴雯,四儿,五儿,鸳鸯,香菱,鸳鸯,等等,这些美丽女子谁没有受过他的体贴和关怀?在这些人眼里宝玉完全就是一个“小暖男”,可这些基本都建立在他对这些人有非分之想基础之上,完全一个多情公子,花花公子。何来“小暖男”一说?

只是这些漂亮女子中的大部分人本来就对宝玉怀有非分只想,不这么认为罢了!

为什么有人说贾宝玉不爱读书考科举,却是专会体贴女孩子们的“小暖男”?

贾宝玉为什么会成为不爱读书上进考科举,“专在浓词艳赋上做工夫”、专爱在女孩子堆里厮混的“小暖男”有两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是贾府的大环境,贾府家学里学风不正纨绔子弟们走鸡斗狗无所不为,“官二代”们都无心学业惹事生非者众。

另一面就是贾宝玉的家庭小环境问题了。

贾政与王夫人之前的关系并非不和谐,很可能跟贾琏与凤姐差不多的,也相当有些情趣。王夫人比凤姐运气还好些,两儿一女、头胎就生了贾珠。

然而在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年近半百的王夫人中年寂寞也应该是不可避免的的常态。凤姐想突破常规独享爱情最终惨败,王夫人选择了顺应现实吃斋念佛、平淡寂寥自我麻痹的生活方式。

然而王夫人最大的悲哀是贾母对贾宝玉的极端宠溺,而她自己已经失去了丈夫的柔情和长子、长女又入深宫。王夫人不得不更加依赖婆婆贾母的支撑,因此在宝玉的教养上不得不向贾母妥协,以至于宝玉有失意的母亲寄托情感、又有贾母隔代宠溺,成为了双重的“妈宝”和“奶宝”。

贾宝玉本来天赋异禀、才华横溢、感情细腻敏感,在贾母、王夫人、姐姐妹妹们这样上下三代的女性的围绕之中,“小暖男”对女性体贴入微就是有这种环境之中养成的。

贾宝玉的父亲贾政早在他“抓周”的婴儿期就一早认定了他的“脂粉”无用,从庶女贾探春的年龄上来看贾宝玉的幼年、童年都正处在贾政与赵姨娘最起腻的阶段。贾政在在痛失长子贾珠、对庶子贾环的粗俗无望之下才重新回顾认识到了这个嫡子的才华,然而巳经“疾重难返”贾宝玉的第一“意淫”人状态早巳经成型了。

老祖宗贾母为拉拢宝玉这个面貌最像自己亡夫的嫡孙的感情,早早的为他逃选指派晴雯这样的丫头服侍,根本不考虑青少年贾宝玉的成长进取,动不动就不许儿子贾政逼宝玉读书。

贾宝玉就这样成为了隔代教育教育宠溺、家庭长辈的教育理念巨大分歧下教育失败的典型人物。

为什么有人说贾宝玉不爱读书考科举,却是专会体贴女孩子们的“小暖男”?

现代女性中有部分人认为贾宝玉哄女孩子有本事,又是官二代富二代。所以喜欢。

实际来说,贾宝玉是顶着富二代名分,最不关爱女性的无知无耻下流之辈。

哄女孩子有本事,不会关心家庭面临的政治经济局面,都已经那么大的人了,不读书也不为家庭考虑,只知钱财都少不了自己用的。

这样的人,只知安于享乐,不知回报家庭。与今天的啃老族有什么区别?

重要的是,贾宝玉文不能科举,武不能持刀求封,袭爵不可,出仕不能。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蔑工耻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将来养活自己都不成,好歹当私塾先生还得秀才呢。

最终还来个六亲不认,眼见家庭败落,没有富裕生活了,就抛母别妻弃子求仙去。

那末,享受富贵的时候怎么不去呢?

就是平时,也没有表现出基本的担当。

金钏之死,晴雯之死,毫无男女情谊。面对母亲的愤怒,连一句帮忙求情的话都不敢说,只会选择逃跑(金钏)和瑟瑟发抖。

出卖蒋玉涵,更是毫无朋友之义。

至于抛弃家庭,于母不孝,对子不仁。那就更是令人不齿。

这样的纨绔,有什么暖男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