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只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小人物,为什么知名度那么高?
在中国古代父权社会中,男性作为掌权者,男尊女卑,女性一直是受歧视的一方。而那些对男性有有诱惑力与威胁性的女性,通常被称为"祸水",因此才会有"红颜祸水"的说法。比如商朝的妲己,汉朝的赵飞燕,唐朝的杨玉环等等都是红颜祸水的代名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被妖魔化的女性形象数不胜数,潘金莲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人物中,潘金莲可以说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形象,随着文学观念的演进、时代精神的变迁,潘金莲的形象也不断改变,知名度不可谓不高。
1、 放荡的淫妇
潘金莲的形象最早出现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在《水浒传》中,潘金莲只是武松的陪衬,施耐庵对潘金莲的描写也带着对女性的鄙视——"若遇风流清子弟,等闲云雨便偷期"。美貌的潘金莲没有与美貌相匹配的身世,所以引起好色大户的垂涎,但是美貌的潘金莲并没有屈从于大户,反而"告主人婆",因此被恼羞成怒的大户送给了矮丑猥琐的武大。而潘金莲对于不合理婚姻制度的反抗恰恰是追求武松,追求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对于现存秩序的反抗。而后遇见西门庆,与西门庆和王婆联手毒杀武大,最后惨死在武松的手中。
我们不妨想一想,潘金莲杀夫是谁造成的?封建男权前逼迫她委身好色大户,不听从便剥夺人身自由嫁给武大,把她推上杀夫犯罪的道路。而施耐庵自然不会去考虑这么多,而是用封建道德将潘金莲一棍子打死。
而产生于明代中叶的"第一奇书"《金瓶梅词话》,截取《水浒传》中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故事,敷演成一部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金瓶梅词话》虽然以女性作为主角,但潘金莲的形象依旧没有多大的改变,潘金莲依旧是祸水的代表。第一回中借项羽因虞姬而败,刘邦因戚夫人而志屈,继而断言"贪她的断送了堂堂六尺之躯,爱她的丢了泼天哄产业",是"好色的妇女"。
《金瓶梅》写潘金莲,对《水浒传》的思路有所改造。其一改写她的出身。让她从小被卖入王招宣府,从小就"描眉画眼,傅粉施朱";其二改写情节,让潘金莲对张大户顺从,并且在嫁给武大为妻后,仍暗中与张大户来往;其三是改写家庭关系。写武大前妻的女儿迎儿一直被潘金莲虐待,与西门庆私通后,西门庆不来便拿迎儿出气;其四是突出她的淫荡。写潘金莲嫁给武大后整日倚门弄俏勾引人。从这四点,我们可以看到兰陵笑笑生突出了潘金莲的"淫"与"妒"。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毒死武大,在西门庆家中争风吃醋,与小厮私通,与女婿陈经济乱伦。潘金莲似乎更像是一个情欲的机器,她身上展现的是情欲无节制的泛滥与人性的堕落。
我们知道,明代理学家们倡导"存天理,灭人欲",妇女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压制。贞节观念成为时代的主流,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成为妇女的枷锁。而潘金莲成为明显的反面例子,故而贬斥潘金莲的淫、妒、毒;但另一方面,潘金莲性格中的情与欲、美与丑、善与恶又让潘金莲成为立体的人物,拥有了鲜活的个性。
2、 叛逆的女性
明代之后的几百年,潘金莲一直被钉在道德耻辱柱上,是淫妇的代表,是世人唾骂的对象。但在"五四"之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潘金莲的形象也有所转变。
现代剧作家欧阳予倩在1927年创造话剧《潘金莲》,演出后就轰动全国。她从同情潘金莲的情感出发,把潘金莲写成一个觉醒的女性,突出描写她的反抗精神和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在欧阳予倩的笔下,潘金莲能一吐被封建男权压迫的苦闷:"一个男人要折磨一个女人,许多男人都帮忙。乖乖让男人磨折死的,才都是贞烈女。受磨折不死的,就是淫妇。不愿意受男人磨折的就是罪人。"对张大户的逼迫,潘金莲也敢于反抗,对武松的追求是处于对爱情的真诚向往,即使受到武松拒绝她也依旧爱着武松。而与西门庆通奸更是一反男权视角,潘金莲知道西门庆没有真情实感,所以也把西门庆当作解闷的玩意儿。她痛恨男人玩弄女人的现实,试图用自己的行为反抗。最后为爱死在武松的画面更是体现了她对武松刻骨铭心的爱和对于自由爱情的追求,认为"能够死在心爱的人手里,就死也心甘情愿!"。
这个潘金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淫妇,从她的身上我们反而能看见"五四"新女性的身影,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也是觉醒的女性。
3、 沉沦的女性
欧阳予倩的话剧虽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随着个性启蒙思潮的消退,正统观念又重新在社会中占了上风,潘金莲又一次被人们所排斥、痛骂。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人们开始重新对历史和现实进行反思,剧坛怪才魏明伦在吸收欧阳予倩和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采取中庸方法,对潘金莲既有同情和赞扬,也有惋惜和谴责,从而使大众容易接受。剧本写的是下层女子潘金莲如何在张大户的淫威、武大郎的懦弱、武松的保守、西门庆的刁狠的逼迫下走上杀人犯罪的道路,也是潘金莲一步步从最开始的天真少女到最后被武松所杀时发出荡笑的女人的沉沦史。
文中,魏明伦赞颂潘金莲宁愿和武大郎在一起,不和张大户共枕头的反抗精神,同情她被迫与矮丑懦弱武大郎在一起的境遇,惋惜她出轨与西门庆私通的i行为,谴责她杀夫的罪行。从这个情感态度上看,作者虽无意给潘金莲翻案,但还是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重塑潘金莲形象,体现了现代作家对传统与现实的冷静反思。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作家都有权创作自己心中的潘金莲,儿每一个读者也自有他评价潘金莲的标准。但是一部潘金莲形象的演变史,让我们看到了文学观念的更新史和时代思想的演变史,也让潘金莲这个形象,历久弥新。
潘金莲只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小人物,为什么知名度那么高?
小人物,大名气,潘氏有女,如在当今社会,有施老爷子和笑笑生两位大伽,竭力揭其丑闻,想不火都难!如果作网红,那是财源滚滚呀!
为什么会几百年来名气不衰?著说曾得罪过施老头,施老头那时年轻,一见金莲,惊为天人!于是有了垂涎之意,可金莲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岂会嫁给一个破落书生?于是施老有爱成恨,并且恨人间一切女人!让人间女人不是淫妇,便是五大三粗,性格暴烈!有了一个好女人林娘子,也去上吊了!潘氏等大怒,率水浒女子,按倒施秀子,一顿粉拳,又踏上几只玉足,——施老尔后气之恨之,大笔之下,给金莲作了千古宣传,名气飘然而升!
兰陵笑笑生,居于闹市深巷,看到窗前潘氏美颜,又见她于别人成情,一时妒火攻心,吐了三口鲜血,尽最后余力,终成金瓶梅,意淫而污之,——与施老的写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大奇书,耀相辉映,便使潘金莲之貌之名之荡,迅速走向民间,金莲之名,至今无两,难有人超越也!
我国是传统儒法之地,素以女子无才便是德,存天理,灭人欲,道貌岸然!因此,如此奇女子划过人的思想,谁不惊之留下揽之?人人不说,人人在心,——这金莲之名,岂能不共鸣也?
潘金莲只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小人物,为什么知名度那么高?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潘金莲确实是一个小人物,但她的名气可不小于宋江呢。
潘金莲有多红,好比是现在的网红,她就有那么红。
至于为什么那么红?那是因为她占据了热点,而且不是一个热点。
一、男女私通的奸情,群众喜闻乐见
时至今日,广大人民群众仍然对男女之间的丑闻津津乐道,大到明星绯闻,小到社会新闻,只要牵扯到不正当男女关系,必定是吸引眼球的爆炸性新闻。
二、搭档对手戏的男演员各个是热点
男一号:武松
男二号:西门庆
男三号:武大郎
武松是《水浒》中精彩戏份最多的人物,几乎有武松出场的故事,都是一流的剧本,每一篇都可以看出作者花了大心思。武松是编剧和导演力捧的男一号,本身就是热点。
西门庆出名主要还借了《金瓶梅》剧组的光环,西门大官人“器大活好”,这个人和这个特征本身就是社会热点。
武大郎,属于特殊人群。特殊人群的新闻广大人民群众也是最关心的,一个特殊人群和一个风骚美艳的女子牵扯在一起,简直就是爆款的热点。
潘金莲就是和这么三个大热点一起搭档出演的这个场景,你说能不火吗?
综合以上两点,潘金莲必火。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潘金莲只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小人物,为什么知名度那么高?
第一,当然是因为漂亮,潘潘是《水浒传》中的第一美女,谁不喜欢美女呢。
第二,水性杨花、淫妇的标签,所有男人最痛恨的女人就是荡妇,潘潘之所以知名度如此高,而且已经成为了荡妇的代名词,都是因为所有人都讨厌和痛恨她。
第三,通奸被发现然后杀了自己男人,这是何等的胆大包天,一般女人都不敢这样做。
第四,《水浒传》大多是男人戏,女人很少,更加难得的有一个如此漂亮的大美女,荡妇身份更加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典型的反差人格,淫荡美人。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潘金莲只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小人物,为什么知名度那么高?
集美貌、淫荡、狠毒于一身的女人就像毒品,男人们都知道那是邪恶的,有毒的,即使不敢碰,也要意淫一番。男人都喜欢好女人,愿意娶一个放心的藏之金屋。另一方面,对潘金莲,有几个男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也一定能跟武松一样?退一步说,倘若二人不是叔嫂关系呢?
即便道德观念很强的武松,他在杀嫂之时故意剥开潘金莲的衣服,大概也掺杂了某种变态心理。潘金莲大概从没想过要压制自己的欲望,她直接撩逗武松,被拒绝后诬陷武松。哪知武松软硬不吃,潘金莲只能绝了对武松的念想。
倘若潘金莲知难而退,或是惧怕打虎英雄武松的道义和拳头,就此偃旗息鼓,倒也罢了。潘金莲不怕,什么都不怕,管它什么人伦、拳头、生死,她就是要精彩地活一回。事情败露后,她知道不可能回到当初,不惜对武大痛下杀手。
施耐庵写了那么多坏女人,好似在女性面前很强大,实则暴露了他那可怜的自卑心理。可以肯定,潘金莲那样的女人绝对看不上施耐庵那样的男人。潘金莲注定要惊世骇俗,武松的刀让她艳名远播,《水浒传》和《金瓶梅》两部名著最终把她变成了狠毒荡妇的代名词。
潘金莲只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小人物,为什么知名度那么高?
感觉施耐庵和老潘家有过节?金莲和巧云,这两个练一字马的女人,而且此二人都性刚烈,巧云骂杨雄:跟他一日胜过跟你几年(忘了?),施大大是受了潘姓女人多少气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