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说林黛玉,人们立马就会联想到陈晓旭?

扮演过林黛玉的演员不止她一个吧。

其实1987年电视剧首播时,演技和形象最饱受观众诟病的就是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了。

一是认为她的形象不够美,二是诟病她的表演尖酸刻薄小气有余、温婉典雅柔美不足。

个人做为陈晓旭的同龄人和首播观众是属于中间派,一是认为王扶林导演的这个黛玉形象上选择是成功的,二是认为陈晓旭的个人演技的确正如87版编导周岭 、王扶林所说的“本色出演”演技和气质实在是欠佳的。

从总体效果上来看陈晓旭的平面形象(照片形象很突出几乎完全是仕女图画中美人,影视中的动态风度气质比较“丫头款”显得小气了,就是形似上几乎做到百分之百,神似上还是有差距的。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现代的进程,电视机📺在中国家庭的迅速普及,特别是87版电视剧在寒暑假期间的不断重播,87版电视剧伴随着70、80后的成长。

童年、少年时期的深刻记忆是多数观众“一说起林黛玉,马上联想到陈晓旭”的最直接原因。

2006年正当“新版红楼梦”海选轰动全国之时,随后的2007年87版林黛玉扮演者正当盛年42岁的陈晓旭去世了。可以说是因着陈晓旭的盛年离世,从此在广大观众的心中开始定格了87版的林黛玉。观众对10版“铜钱头”造型的陌生感与失望,更进一步强化了87版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的个人形象。由此“天上有了陈晓旭,人间再无林黛玉。”成为如今的87版粉丝们的流行语言。

其实人间天上又何曾只有一个陈晓旭、一个林黛玉。曾经的林黛玉扮演者,金嗓子周璇是真正的孤女,同样是盛年夭折的美人儿。港版最美林黛玉扮演者乐蒂,与红楼梦小说中林黛玉几乎拥有完全相同的身世,从小父母双亡由外婆养大、为情而亡时年仅36岁比陈晓旭的离世年龄更年轻。62徐王大师版越剧电影中的王文娟大师,是个人最喜爱的林黛玉形象。王文娟大师演技精湛,形象秀美、气质典雅是87版林黛玉海选的形象模版和表演的范本,王文娟大师与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郎才女貌伉俪情深。今年九十多岁的王文娟大师还参加了“越剧红楼梦”演出六十周年纪念活动的舞台表演,至今在舞台上风釆仍然。

可以这样说,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林黛玉。

为什么一说林黛玉,人们立马就会联想到陈晓旭?

谢谢你的邀请,我现在说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是因为陈晓旭,把林黛玉这个人演活了。他比较好的把握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把林黛玉的形象定格在她自己的身上。

其次是因为后来扮演林黛玉的演员都比不上她。尽管红楼梦拍摄有很多版本。但是在诸多版本中,没有一个版本能超越陈晓旭演的那一版本。这里不仅仅有他的功劳,更有诸多其他演员的功劳。说白点儿就是对手戏配角戏的演员有很大的功劳。

为什么一说林黛玉,人们立马就会联想到陈晓旭?

好像现在一听到林黛玉,只要看过电视剧版的红楼梦,都会想到陈晓旭吧!

我是个红楼迷,看过不下十遍红楼梦,(虽然其中很多东西我并没有深研究,深思考。)也是将各种电视剧版的和电影版的都看过一遍,但是能让我反复去看的就只有87版的红楼梦,其中的每一个演员都会在之前刻苦学习各种技能,以便能更好的接近这个角色,毕竟这些人物与现如今的人有很多方面的不同,如果用现代人的习惯去演绎这些角色,肯定是不会成功的。而陈晓旭将林黛玉也是演的很好,可能很多人认为陈晓旭并没有将林黛玉演的很好。但是陈晓旭毕竟不是林黛玉,陈晓旭也不能因为演了个林黛玉就一辈子贴上这个标签。这对陈晓旭来说非常的不公平。

总之,就是我觉得陈晓旭演的林黛玉很好,虽然看到林黛玉这个词就会想到陈晓旭,但是却没有将陈晓旭当成林黛玉。

为什么一说林黛玉,人们立马就会联想到陈晓旭?

深入人心。87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容貌不是最漂亮的那一个,但气质绝对是最符合我们心目当中的那一个。《红楼梦》里宝黛初见,贾宝玉眼中的林妹妹是这个样子的: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87版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无论从造型上还是从气质上都非常符合这一形象。婉转风流,娇媚动人,活泼灵动,清高孤傲,多愁善感,活脱脱就是从书里走出来的林妹妹。所以才说,天堂有了陈晓旭,人间再无林黛玉。

为什么一说林黛玉,人们立马就会联想到陈晓旭?

第一:时代因素,央视版耗尽心血拍的87版红楼梦,是第一次以正统的态度拍摄的,再加上当年电视机开始全国普及,所以一经播出,万人空巷。其实在那个年代很多电视剧都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因为电视剧太少了。所以87版红楼梦精益求精,成为不可逾越的经典。

第二:气质因素,王扶林导演曾说,陈晓旭扮演林黛玉的缺点就是不够美,但是在80年代,人民生活好起来,吃的都比较胖,但是陈晓旭才80斤,别说那个年代,就是现在80斤的女孩都特别难找。所以气质尤其接近林黛玉。当时黛玉组和陈晓旭竞争的还有安雯(晴雯的扮演者)安雯非常漂亮,可是骨架比陈晓旭大,输在了气质上。

第三:灵魂因素,当王扶林导演问陈晓旭,如果不让你演黛玉,让你演别的角色你演不演,陈晓旭这样回答:如果你让我演其他角色,观众会认为林黛玉在演别的角色。王导听了默默走开。所以后来陈晓旭自己也说,并不是自己的演技好,导演才让她演林黛玉。所以很大程度上,所有观众包括陈晓旭自己都以为林黛玉是陈晓旭的前生,陈晓旭是林黛玉的后世。

第四,工匠因素,87版红楼梦拍摄要求精益求精,尽可能的还原红楼梦文本的内容,所有参演人员,剧组人员,无不兢兢战战如履薄冰,只要求把红楼梦拍好,当时并没有想创造所谓的经典,因为没敢那样奢求。举一个简单例子,林黛玉的手指甲化妆都能化两小时,一入镜头觉得不合适,重洗了重画,这种认真的精神和严苛的态度,现在根本不会出现。

为什么一说林黛玉,人们立马就会联想到陈晓旭?

有人说陈晓旭之后再无林黛玉,翁美玲之后再无黄蓉,因为角色塑造的太成功,多少年来人们对于林黛玉的喜欢多多少少也投射到了演员本人身上,再加上陈晓旭的早逝和林黛玉的年纪轻轻香消玉殒有一丝苍凉的吻合,人们在现实和虚拟中投入的感情多多少少有些拖泥带水。不可否认的是,陈晓旭演出了林黛玉的精髓,让人们看到了从书里走出来活灵活现的林妹妹。

演员角色的成功是多方面的,87版的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与很多方面的付出是分不开的,当然演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光陈晓旭塑造的林黛玉成功,邓婕的王熙凤也是特别的出彩,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和书里一模一样。她们都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学习,对礼仪、举止、言谈都是经过了长期的训练,每个人对于角色也都有着深刻的理解,陈晓旭自带的那种忧郁,眉目间隐隐的透露的那份黯然让她和林黛玉在外形上有着惊人的接近。她的化妆师也特别给力“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罥烟眉是林黛玉所特有的,淡淡的,一种清烟的感觉,让人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绛珠仙子。

陈晓旭在林黛玉之后好像再也没有了特别出彩的角色,到后来似乎已经远离了演员的职业,经典成为了永远无法逾越的山峰。陈晓旭后来患病又皈依了佛门,再到后来的早逝,让人们对于一身才华的她留下了永久的遗憾,而林黛玉悲剧的结局,才华的泯灭,让人们在对这两个人的惋惜上有了无限的遐想,一生只演一个角色,把角色塑造成为经典,看到陈晓旭就想到了林黛玉是人们对于她演员精神的钦佩,更是她留给观众的一种诚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