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模仿87版《红楼梦》的小戏骨《红楼梦》好在哪里?
最喜小儿女情态
名著改编成影视剧搬上荧幕,历来争议良多。“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备受关注的《红楼梦》更是如此。87版《红楼梦》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而10版则是毁誉参半。值此87版开播30周年之际,一部小戏骨版《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致敬87经典,从选角、演技、故事都颇可称道。
一、 选角 形神兼备
87版《红楼梦》演员塑造的角色深入人心,可惜白璧仍有微瑕。原著中描写的宝、黛、钗等人不过都是十多岁的孩子,而演员们大都年龄偏大。小戏骨版则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整个剧组小演员最大的14岁,最小的才4岁。除去年龄上与原著高度相符,小演员们在形态神韵上亦是二者皆备,可谓兼美。
87版林黛玉 陈晓旭饰
小戏骨版林黛玉 周漾玥饰 10岁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便好似个神仙托生的,曹公也从未具体描写过林妹妹的外貌到底是怎样的形容。宝姐姐是“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这“笼烟眉”“含情目”到底怎样是怎样的眉目不得而知。因当年的陈晓旭戏我两忘,人们心中她就是林黛玉的样子。
这小戏骨版本饰演林黛玉的小演员名叫周漾玥,今年才10岁。那眉眼间挥之不去的清愁,嗔喜间都像极了陈晓旭。因其年纪小,倒又多出几分天真烂漫之气。
低眉敛目处最是惹人怜爱,抬头一瞥尽是聪慧灵动。
茜纱窗下,写诗看花,这正是“娴静时如娇花照水”的林妹妹。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袅娜风流,弱柳扶风,是林妹妹本人。
说完了林妹妹,少不得要说宝姐姐了。
87版 薛宝钗 张莉饰 小戏骨版 薛宝钗 钟宝儿饰 12岁
宝姐姐一向是端庄贤惠的代名词。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87版《红楼梦》里的薛宝钗由张莉饰演,动静处处透着端庄,言谈句句显出稳重。而小戏骨版的宝姐姐由12岁的钟宝儿饰演,小演员长相极美丽标致,更兼气质温柔敦厚,往那一站,还未开口,通身即是天然一派大家闺秀风范。
眼角眉梢都写着“端庄”二字。
“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人情练达,处事圆滑。罕言寡语,人谓藏拙;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好一个品格端方、容貌丰美的宝姐姐。
小戏骨版《红楼梦》在选角上最大的惊喜当是王熙凤。
当初87版由邓婕饰演的王熙凤令人至今难忘,倒好像是凤姐活脱脱从书里走出来一样。此版的王熙凤由郭飞歌饰演,年仅10岁,可是对凤姐的塑造也是深入人心。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这神态表情,精明谁似王熙凤?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仙妃子。
主角中宝玉可能与书中描写略有不符,原著中描写宝玉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87版的欧阳奋强外形上十分符合原著,小戏骨版饰演宝玉的小演员是11岁的少林弟子释小松,外形俊朗有余而秀美不足,但小演员的演技很好得弥补了这一点,可能也是因为是佛门中人,有些宝玉的“痴”。
除去几位主角,一众配角也是极为出彩。
这版李纨单从形象上来说,比87版李纨更符合原著。李纨是青春守寡,87版的演员外形上已不再明丽。如这般青春貌美却已心如槁木,才更令人可悲可叹。
饰演贾元春的小演员十分秀美,当得起“玉净花明”四字。
这版史湘云也和87版如出一辙,一身红衣,眉开眼笑,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
从右至左,依次是迎春、探春、惜春。迎春“温柔沉默,观之可亲”;探春“文采精华,见之忘俗”;惜春正是“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二、 演技 可圈可点
翻拍的消息刚一出来,大家都是持怀疑态度,毕竟87版珠玉在前,10版前车之鉴,主演又是一群小孩子,能翻出什么花来?不看不知道,谁看谁称道。小群小演员不但从形象上活脱脱从书里走出来一般,演技也是不虚“小戏骨”的名声。
先看林妹妹。
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如何正确打开轿帘看外面的世界
这眉间紧蹙,梨花带雨的苍白模样,真是“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动图感受一下,这是林黛玉第一个镜头,离开苏州前往贾府。对家乡父亲的不舍,对未来命运的担忧,眼底蓄了一汪泪,天然一段诗人的离愁别绪都在眼角眉梢。
这是刚进贾府时,那四顾的眼神,略紧张的情绪,都很好的表现了黛玉的处处留心,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
再看宝姐姐。
这是宝姐姐刚进贾府时自信大方的神态。
这个可以说是把凤姐的精明练达演绎得入木三分了。这个小演员是本剧很大的惊喜,包括后面贾家败落的戏,都诠释得特别好,台词功底也特别棒。
元春的哭戏,可以说是见者落泪,闻者伤心了。
其余诸如扮演刘姥姥、王夫人、贾母的小演员,由于年龄跨度比较大,演起来有一定困难。但是小演员们仍是完成得非常出色。
小戏骨版《红楼梦》从选角到造型、场景、拍摄等都能明显得看出是借鉴87版《红楼梦》的,小演员们也有明显模仿87版的痕迹,像演林黛玉的周漾玥明显是在模仿陈晓旭。但是一群牙都还没长齐的孩童能将角色诠释成这样,在这个流量小花小鲜肉们全片一个表情的时代,已经给人很大惊喜了。
三、 故事 删繁就简
小戏骨版《红楼梦》全名《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共只有9集,每集30分钟左右。删去《红楼梦》中繁复的枝节,只以刘姥姥进大观园为线索,串联起整个故事,结尾以刘姥姥救出巧姐剧终,更有一种“留馀庆”,善恶皆有因果的意味。美中不足是像元宵节作灯谜、、芦雪庵联诗、群芳夜宴等经典场景没有再现。
贴几张经典剧照
当初87版《红楼梦》拍摄的时候,王扶平导演就说他不想让观众觉得《红楼梦》只是个爱情故事,观众从87版里也看出了悲剧美。小戏骨版《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致敬87版,场景、造型等都是借鉴,拍得比较讨巧省力,但同时也有自己的“小而精”的特点,一条线索,几个主要人物都生动鲜活,结尾“好了歌”更是留给观众无限的思索空间。影视改编最难做到在忠于原著与契合时代之间找到平衡点。也许潘礼平团队给我们示范唯有用心才能致敬经典。
你认为模仿87版《红楼梦》的小戏骨《红楼梦》好在哪里?
“小戏骨”是87版的高仿版,剧情与人物造型都几乎完全相同。全体小演员均为十三岁以下的儿童,的确弥补了87版主演年龄偏大演员成人青年演少年人的重大遗憾。但《红楼梦》主要故事情节都发生在男女主角的青春期,是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的少年花季小儿女恋情故事。用儿童演员来演绎年龄偏小过犹不及,成人角色父母辈、祖父母辈也是儿童演员,只能算是“儿童剧”预演少年和成人的故事。“小戏骨”在室内装饰上有明显的改进,抛弃了87版室内装饰的俗艳风格比87版庄重典雅了很多。(比如87版这盏带金边的天蓝色纱罩台灯,夜晚点上蜡烛会发出幽暗的绿光“鬼火”呀!)在表演风格上尤其是主角黛玉的表演服装台词是87版的,形象和表演却更多的是向89电影版中陶慧敏的江南少女温婉形象靠近,抛弃了陈晓旭打打闹闹小丫环似的过于尖酸刻薄矫揉造作表演风格。更为突出的是在宝玉挨打桥段,整体的演员走位、情节推进、摄影画面都是在模仿10版而不是87版。尤其是这个桥段的中心人物贾母的表演,“小戏骨”演员抛弃了李婷的习惯性“戏曲女丑”程式化表演风格,完全没有李婷演绎的表现狂躁“媒婆一指☞禅”肢体动作。在这段表演中“小戏骨”演员全程吸取了周采芹的威严庄重稳健的大家气派表演风范,以封建家族最高精神领袖气势(而不是如李婷般激烈的肢体动作“一指☞禅”)来压倒儿子贾政。“小戏骨”在灯光摄影方面也比87版的水准大大提高,相对87版改进很大。(87版用光实在不讲究,一味打大灯白墙上的黑影重重叠叠。)
“小戏骨”改编剧情仍然也有一些明显的硬伤。比如从小生活在贾府,常常出入大观园的巧姐居然对刘姥姥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真的蝈蝈?这个重要细节后来又出现在刘姥姥救巧姐的戏剧冲突转折点。
“小戏骨”编剧显然是从小生活在大城市楼群密集居民区的80后,自己小时候没见过蝈蝈吧?
还有“小戏骨”的黛玉之死,黛玉的“熊猫眼”惨不忍睹感觉完全是“虐童”,化妆太吓人了……。
总的来说,“小戏骨”虽然是高仿87版,位还是在服化道、表演和灯光摄影上比87版有不小的改观。应该说“小戏骨”是博采众家之长。
“小戏骨”的外景比87版也唯美很多,这应该归功于设备技术的进步吧!
借用欧阳奋强导演的话说:“超越是正常的,没有超越是不正常的。”。
祝愿新的《红楼梦》影视作品越来越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