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影视剧主角很少请不出名的演员来节省成本?

最近在追权游,看了好多相关问题,有一部分是关于电视剧如何压缩了原著剧情的,看到个回答说是受限于原著角色实在太多,预算成本过高。权游电视剧那些个角色对于我这种不常看英美剧的人来说确实是挺陌生的,但是搜索一下才知道哪些人也都是在自己国家非常著名的演员,貌似囧雪的演员拍一集片酬都高达200多万 然后突然就想到这个问题

现在影视剧不会在演员方面节省成本,比如说电视剧,一部电视剧从选演员到拍再到后期制作,然后播放,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如果没有收视率,那这部电视剧就就失败了,会损失很大,不出名的演员,没多少人认识,抗不了收视率。再比如电影,电影是高风险的投资,如果票房不好,那投资人会赔的血本无归,而不出名的人会影响票房,所以不会请不出名的演员来节省成本

为什么影视剧主角很少请不出名的演员来节省成本?

这得看是什么类型的影视剧,文艺片就没有这个问题,有很多不出名的演员,或者说成名的演员演文艺片的时候还不成名。

而商业片的主要目的是挣钱的,你找不出名的演员虽然便宜但也没人看啊,花一块钱挣一块五和花一百万挣五百万你怎么选。

就是票房号召力的问题,也有大牌演员去演文艺片,成本虽然高但也不至于赔,就像当年的《花样年华》。

为什么影视剧主角很少请不出名的演员来节省成本?

拍影视剧并非只是导演的自我表达,一般来说它的目标都是赢利,而赢利的前提是赢得市场。市场从哪里来?很大程度上是从演员的票房号召力上来。从投入产出比来看,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一定是贵的,但一般来说带来的成绩也是好的;没有票房号召力的新演员一定是便宜的,但一般来说带来的市场成绩也是差的。

尽管也有例外,比如有些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很多时候是票房毒药,而一些新演员的表演给人以惊喜,赢得了黑马般的票房——但是,一般情况下导演和制片人是不愿意冒这个险孤注一掷到新人身上的。

其实这是这些年来尤其显现出来的现象,而在市场化并不明显的当年,启用新人的机会比现在要多。

非常明显是八十年代的电视剧《红楼梦》,里面的演员当时大都不知名,但导演和剧组不惜时间一一调教,最后新人也交出了满意答卷,留下了荧屏上不朽的经典。

姜文演谢晋的《芙蓉镇》时年龄也才二十出头,但已经表演出惊人的表演功力,令人感到意外。

如今电影市场繁荣,电影好不好,都要放到院线一决高下,票房讲了市场,导演挑选演员也要讲市场,随着演员片酬的飞速增长,电影投资也越来越高。

当然,有一些著名导演由于自身已成为品牌,他们有时愿意启用一些新演员,给人以新鲜的感觉。比如冯小刚的《芬芳》里的女演员大多数都是新人,导演的意思是新人不像老演员那样定型,更容易让人们相信他们就是电影里的角色,让人更容易入戏。

还有一些小成本电影请不起大演员,只能用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

为什么影视剧主角很少请不出名的演员来节省成本?

我的回答没有图,因为我懒。

影视剧的新人上位常态应该是:“先是以老带新,渐渐有了名气,有了进步,或者受到市场广泛认可——主要是粉丝增长,收视率增高以及票房大卖之后,才有独挑大梁”。每一个演员都基本上从龙套做起。远的不说,孙俪的奋斗史就是一个证明(网上刚好有她各个时期的照片,当初基本是大明星的背景板),重看《射雕英雄传》(黄日华翁美玲版)你可以看到星爷欧阳震华这些今日巨星的青涩年华。正常发迹的流量明星中,迪丽热巴的电视剧史也是如此,先客串拍不知名电视剧领经验,然后跟着杨幂拍大剧拿到讨巧的角色(想起金锁了吗?),最后再担正当主角。

为什么会这样呢?

要想吸引到投资,最终卖得给院线和电视台上映,何一部影视剧都需要两个最基本的条件:1.关注度流量;2.收视率、质量保障。

关注度和流量。往往通过炒作来实现,所以在拍摄初期小鲜肉的绯闻、纠纷之类所有哗众取宠的噱头漫天飞舞,争抢头条和关注度,进而引发网络水军/粉丝大战;开播后研讨剧情、剧照P图之类延续热度……种种都是手段套路。恰恰正是因为他们的脑残粉很多,所以他们要价很贵——毕竟现在是眼球经济的时代,连续剧要靠贴片广告来赚钱更是如此——演技什么的重要吗?

所以没有流量的不出名的演员基本就没什么机会了。

什么是收视率和质量的保证?

就是演员和导演积累起来的口碑(当然也有赚快钱看走眼之类的)——其实好的剧本也很重要,好的制作团队也很重要。然后有多少好的编剧、好的制作团队被观众记住了?结论几乎是零。好的制作团队其实并不是仅仅指特效团队,而牵涉到整个拍摄流程所涉及的部门所以都要钱。

那么,请不出名演员来演的片子,通常有两种情况:

1.强势的强力的导演团队作为牵头——最著名的例子是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和《山楂树之恋》,主要演员是不出名的新手。然而这种情况以文艺片居多比如王宝强的《盲井》,导演追求的是一种生涩的原生态的味道,他往往只求获奖不求票房,所以大导演们不怕调教演员;

2.另外一种情况就活久见了——有某些不出名的演员自带投资参与拍片,这是因为“人民的收入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之后,有些“先富起来的一群人”援助“有志青年”实现梦想,拍了很多大咖做陪衬的大片——某矿泉水演员就是如此,规模越来越大水平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这种情况调教也没有用

所以影视剧的拍摄,归根结底首先是一门生意:

一方面,不能一味的为了降低成本而压缩制作,故意不请明星——演技还是要在线的,毕竟动辄几十集投资千百万,都是投资人的血汗钱;

另外一方面,也不能够盲目追加投资(最近的《千星之城》就是一个例子),盲目的请流量小鲜肉等等诸如此类……

但是,不请不出名的演员基本上是共识——巨星大导尚且没有办法保证一定收回成本(王晶除外),直接请不出名的演员根本就等于烧钱了,而且还是纸钱呢!(偶有例外,尔冬升讲横店横漂故事的电影,好像就卖得不错)

那么,谁有空花钱拍片慢慢调教你?

创建于2017.10.6

编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