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农村老鼠少了,夜里听不见猫头鹰叫了,为什么?
农村老鼠少了,是肯定的,毋庸置疑。其原因就是各种环境越来越不适合老鼠的生存,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和老鼠面临同样的命运,逐年减少,每隔一小时,就会有一俩个物种灭绝,大家可以百度一下。
以前在地里,老鼠洞随处可见。老鼠最喜欢吃的食物是花生大豆,也吃各种瓜果和其它粮食作物。公老鼠破坏力最强,母老鼠在冬天就去公老鼠洞里吃食物。我曾经在一个花生地的老鼠洞里挖出来十多斤花生。老鼠很聪明,在老鼠洞里有卫生间,有厨房,有透气孔,有土墙,专偷最饱满的花生,所以,农民对老鼠深恶痛绝。
现在我们这里种花生大豆的农户,只要地里发现了老鼠,就会早早放上老鼠药,老鼠吃了必死无疑。我们村一个退休工人最会挖老鼠洞,一看洞口就知道里面有没有粮食,一个秋天,能挖二三百斤花生大豆,人们问他为什不挖了,他说:″挖个屁,老鼠洞都看不见了″。
以前的农村,谁家不养着几十只老鼠,喂食家畜家禽的地方,老鼠更是成群结队,无所顾忌,木柜和盛粮食的口袋都会被老鼠咬坏,还经常偷吃人们的饭菜,咬坏衣物,人们非常痛恨老鼠,所以有句话: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现在的农户,房屋院落都基本硬化,都是铁门水泥,老鼠咬不动了,只要在家里发现老鼠,不是被猫吃掉就是被毒死,电死。
在农村,房檐下燕子窝没有了,秋后南飞的大雁看不见了,野兔、黄鼠狼、长虫,青蛙、家雀,狐狸、刺猬、知了,很少见了,地里的蚂蚱,蝼蛄等也不多了,这些动物的减少都和人们的直接或间接行为离不开。农药化肥让庄稼丰产了,却让动物减少了。在电视上大家可能都见过成千上万只动物被猎捕的场面,这些只是被发现的,没发现的还有很多,在农村经常看到用灵缇犬抓野兔的场面,一只活野兔能卖到三百多。
以上这些动物,多数是猫头鹰赖以生存的食物,没有了食物,猫头鹰自然就少了,我们就很难听到猫头鹰那熟悉的叫声了。
其实,猫头鹰也面临被猎杀被毒死的命运,数量正在日益减少。
突然发现农村老鼠少了,夜里听不见猫头鹰叫了,为什么?
“老鼠少了,猫头鹰听不见叫了”,这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发出的求救信号,如果再不人为的加以保护,这些生物将成为地球上的稀有物种,甚至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每一种生物都有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它才能发展壮大,一旦它所处的空间遭到打压或者人为的破坏,这种生物的数量就会逐年减少,甚至于面临灭绝的危险,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两种生物变少的原因。
老鼠在老百姓心目中,可以说是地位最低的动物,因为它不劳而获,以盗窃粮食为生,而且还相当有破坏力,它会咬断农作物秸秆,稍不留神还会让衣服鞋帽多了个口子,所以人们对它是咬牙切齿,于是就出现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是老鼠的繁殖能力很强,一年能产两百多只的小鼠仔,而且它还非常狡猾,白天大多呆在洞里,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出来行动,即便大家见到它就打,但打死的几率还是很有限,根本不会导致老鼠数量的减少,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老鼠的数量急剧下降了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居住环境的改变,把老鼠拒之门外。
以前农村的房子大多都是土胚房,门窗也很简陋,这就给老鼠进入居室留下了空间,它可以在墙上开凿洞,破墙而入,轻而易举的就能得到它所需要的食物,如果是门窗有缝隙,它就不必打洞了,直接就可以进入室内获得食物。而现在大家的居住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几乎家家都建起了钢筋混凝土的小楼房,门窗是按照得严丝合缝,这就把老鼠拒之门外了,既然进不了家,老鼠在院子里找食物总可以吧!也不行,因为大多院子都经过硬化处理了,所以现在的老鼠在家里已经没有了容身之地。
二、农药的过度使用及户外天敌的增多,让老鼠难于生存。
既然到家里没有老鼠的藏身之处,它只能到田里求生存了,但是到了农田,老鼠就发现这里也并非是理想的栖身之地,因为现在的农作物病虫害太多了,为了能够丰产,农民不得不多次的对庄稼喷洒农药,由于农药的过度使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就会影响到老鼠的生殖发育,还有一点不容小觑,就是农田里的黄鼠狼比以前多了,因为它是三级保护动物,随着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增强,黄鼠狼的数量在不断上升,而黄鼠狼又是老鼠的天敌,它的增多必然导致老鼠数量的减少。
三、农村大量土地的荒芜,也影响到老鼠的生存空间。
现在随便到哪个农村,就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在村里面呆着的,大多数是老人和小孩,年轻人很少见,这是因为农民种田不赚钱,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而老人劳动能力有限,还要照顾孩子,所以村里就出现了大量荒芜的土地,按照国家的发展趋势,这些土地应该流转给种植大户种植,但一直没落到实处。土地一旦荒芜,田地里就剩下杂草丛生,老鼠到家里无门,而去田野里又没有可食的东西,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了,当然数量就会逐年减少。
猫头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按理来说随着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它的数量应该上升才对,但是它的数量为啥会在近些年变少了呢?,我们可以在它所吃的食物中寻找到答案,猫头鹰是肉食动物,食物以鼠类为主,也吃昆虫、小鸟、蜥蜴及小鱼,这就清楚的告诉我们,猫头鹰主要的觅食对象就是老鼠,一旦老鼠少了,当然也就很难听到猫头鹰的叫声了。
总之,是社会大环境的改变,打破了老鼠赖以生存的空间,才会让它身无藏身之处,说白了,就是现在的环境已经不适合老鼠生存下去了,而以鼠为食的猫头鹰,在老鼠数量锐减的情况,生存状态也令人堪忧。
突然发现农村老鼠少了,夜里听不见猫头鹰叫了,为什么?
确实,在当下,老鼠无论是在城市里还是在农村的数量都比以前要少太多太多了.记得以前在农村老家,院子里经常会有老鼠出没,它们大白天的就敢在人的眼皮底下啃食玉米,而且除非你走到离它特别近的位置,否则它只是警惕的看着你,一点害怕和要逃走的意思都没有,简直是嚣张至极。但是,现在虽然老鼠还是我们最常见的动物之一,但是比起以前来确实少了很多很多了,而且以前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还经常能听到猫头鹰“呜~呜~”的叫,现在也很少能够听到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两个问题。
老鼠真的少了吗?老鼠是我们最常见的动物,它们遍布世界各地,仅仅是种类就有超过1000多种,数量更是多到无法统计,它们无孔不入,偷吃粮食、毁坏财物、还携带着一些致病菌和病毒,因此它们位列“四害”之首。
从人类诞生之初,就没停止过与老鼠之间的战斗,因为老鼠最早在距今约4700万年就出现在了地球上,而它们之所以能够在许多远古生物灭绝的前提下生存至今,就是因为老鼠集基数大、繁殖能力强,食性杂、适应能力强等特点于一身。因此,即便是在全民灭鼠的前提下,老鼠的数量也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但是,奇怪的是近些年在我国生活区域内活动的老鼠确实少了很多。难道老鼠真的变少了吗?
其实并没有,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即使在农村地区,原本的土房子也几乎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红砖水泥的房子,这让原本在屋子里挖洞生存的老鼠无洞可挖,所以,它都跑到了院子了。
其次,院子里现在也不适合老鼠居住了。因为以前农村的院子里都放着许多的粮食,这让老鼠有着源源不断的食物来源,但是,现在的粮食大都从地里收回来简单的一晾晒就卖掉了,这就造成了原本老鼠的聚集区-院子,没有食物可吃了。而且,现在的院子大都也用水泥硬化了,这让老鼠也是无法打洞了。
最后是大街上。以前的农村缺少有效的规划,到处都是柴火垛,非常的乱,这也给了老鼠栖息的环境。但是,现在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和进行,农村街道的路面硬化都基本结束,再加上原本的一些柴火垛等脏乱的地方也都被清理了。
因此,我们看到的在我国生活区附近老鼠的减少,其实是因为食物相对短缺以及可以供老鼠栖息的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的。事实上,它们不在我们的附近活动就跑到了田野里或者是一些比较脏乱的环境中(比如养殖场附近、垃圾场附近等等),数量并没有明显的减少。
猫头鹰为什么少了?在农村生活过的小伙伴对猫头鹰的叫声肯定都不陌生,不过,一直以来猫头鹰都被人当成是“不祥之鸟”。在农村地区就有“不怕猫头鹰叫,就怕猫头鹰笑”的说法,其实,这是对猫头鹰的误解,因为人去不去世不是猫头鹰说的算的,不管它是笑还是叫,都与它无关,而且它存在的本身还是一种“益鸟”。不然在古希腊的文化中,它也不可能是雅典娜的使者,也不可能是智慧的代表。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比起以前,猫头鹰的叫声确实越来越少听到了,那么,它们都去了哪里呢?
首先,猫头鹰是典型的肉食性鸟类,它们的主要猎物就是“四害”之首的老鼠,这也是它们被称为“益鸟”的原因。而在人与老鼠长期的斗争中,有一部分的猫头鹰成为了牺牲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老鼠药曾经是我们对付老鼠主要的方法之一,而吃了老鼠药的老鼠不一定第一时间就会死亡,而此时的老鼠如果被猫头鹰发现并吃掉,那么,猫头鹰被毒死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其次是被迫转移。猫头鹰越来越少有很大的原因是跟随着老鼠转移了“主战场”,毕竟现在人类的活动区内很少有适合老鼠生存的地方了,所以,它们大都转移了。而把老鼠作为主要食物的猫头鹰同样也跟着猎物转移了,这就像东非大草原每年一次的大迁徙一样,食草动物们为了寻找更好的栖息地踏上了迁徙之路,而食肉动物们没办法也得跟着迁徙,不然就会饿死。
最后是栖息环境的改变。猫头鹰大都栖息在一些高大的树木之上,而在以前,农村地区高大的树木比比皆是,但是近些年这些大树基本都被砍伐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小小的树苗,这样就使得猫头鹰能够栖息的树大幅度减少,这也是猫头鹰叫声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结我们看到的老鼠减少并不是真的少了,只是因为它们慢慢迁出了人类的主要活动区,原因主要是因为在人类的居住区内很难挖洞且食物减少的缘故,而猫头鹰少是真的少了,因为它们适合栖息的树木减少(产卵、育雏都是在树洞中完成的)、“误杀”(吃了吃了老鼠药的老鼠),再加上跟着食物迁徙,最终让我们很少再能听到它们的叫声了。
突然发现农村老鼠少了,夜里听不见猫头鹰叫了,为什么?
我是西门白甫话三农,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先说“为什么老鼠少了”老鼠分“田鼠”和“家鼠”两种,生活在农田里的叫田鼠 ,生活在人家家里的叫家鼠。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农村无论是农田里还是家里,老鼠非常多。这家伙繁殖能力特强,一只母鼠三个月大就可以生育,头一窝少点,五六只,之后可以达到十来只,甚至十五六只,一年可以数次怀孕,一只母鼠一年可以生二百余只老鼠。
所以,那时候,在农田里到处可以挖到田鼠窝,而田鼠窝里不仅可以挖出很多粮食,常常还可以看到刚生下不久的红赤赤的小老鼠。那时候,粮食不够吃,如果能挖到一个储藏量可观的田鼠窝,就是莫大的幸福。家里也是,常常在墙角或者放杂物的地方特别是烂棉花被心里发现一窝刚生下的小老鼠。
农田里只要有庄稼,就有很多老鼠,而在家里,越是贫穷的人家,屋子里的老鼠越多,因为房子都是土坯房,根基也浅,地面都是土,最适合老鼠打洞,放杂物的屋子里也最适合老鼠生存。
那时候,一到晚上,屋子里就成了老鼠世界,纸糊的顶棚是老鼠经常光顾的地方,常常被咬破很多洞,那是因为是用浆糊粘贴的,浆糊是用面粉做的,所以也是老鼠的美餐。晚上睡在土炕上,可以听见老鼠在顶棚和地上跑和打架,特别是灶台上,有时候还会跑到炕上,在被子上跑过去,完全没有感觉主人的存在。
总之,过去老鼠多,主要原因是环境适合老鼠生存繁衍,而现在老鼠的确少了,少的原因主要是环境变了。
一、农村建房子都是钢筋水泥,地面全是水泥底,瓷砖铺面,即便是院子里,也是水泥地面,家里面放杂物的地方也不是太脏,所以,老鼠无法生存。
二、现在各种鼠药比过去的好,还有各种化肥、农药等化学产品也影响老鼠的繁殖生育。
二、再说“猫头鹰少了”猫头鹰少了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猫头鹰本来就是比较少的飞禽
即便是过去,猫头鹰也不是很多,而且猫头鹰主要靠捕食田鼠等小动物生活,属于肉食的动物,主要是晚上出来,一般都在农田边的树上呆着,等待农田里的田鼠等动物出现。能在人家屋外树上呆着的也有,但是比较少。
二、田鼠和家鼠少了,猫头鹰当然也少了
道理很简单,猫头鹰的食物主要是老鼠,如今天鼠少了家鼠也少了,猫头鹰肯定也少了,至少家里没有老鼠了,猫头鹰肯定也不在门外的树上呆了,大家就以为猫头鹰少了,其实是猫头鹰都在农田里找田鼠了。
总之,现在大环境变了,不适合老鼠生存了,所以,老鼠少了,猫头鹰主要靠捕食老鼠生存,老鼠少了,所以,猫头鹰也少了。
突然发现农村老鼠少了,夜里听不见猫头鹰叫了,为什么?
可以肯定,农村的老鼠的确是少了,特别是那种在居民区活动的褐家鼠,也就是那种体型较大,毛色较深,尾巴很长的老鼠。原因很简单,环境不适合老鼠的生存了。
老鼠是穴居动物,首先要满足老鼠打洞的条件才能生存,现在农村的房屋已经没有以前的土坯房了。地面硬化率基本达到了100%,院子里极少部分留下的部分,因为太过明显,无法隐蔽。老鼠也无法打洞。这样的环境老鼠是很难生存的。
再有,现在农村的柴草垛,木柴垛。各种杂物也少了很多,农村也不在大量储存粮食。秋收后晾干脱离就出售了。家居环境不再是脏乱差。米面随吃随买,而且美观实用的厨房家具样样俱全,保存粮食的橱柜、器皿密封性都很好,老鼠无处下口。这些条件的完善让老鼠生存举步维艰。而野外环境并不适合家属的生存,自然环境和天敌让它们种群越来越小。现在农村老鼠出没频率已经非常低了。以我们家附近来看,不足以前的10%。
野外田鼠的数量也有所下降,田鼠与家属相比毛色较浅,腹部白色,尾巴很短。减少的具体原因还不是很明确。按照现在的情况判断,有包衣的种子使用频率增高可能是原因之一,以前农村的种子都是附近育种户来村里卖,是用大编织袋散装的那种,种子没有包衣。而现在都是在专门的种子销售单位购买小包装的良种,大部分都是有包衣的那种,包衣本身是有剧毒的,而播种的时候正是地里没有任何粮食的时候,田鼠吃了带有剧毒包衣的种子会中毒。
除了上边的原因,可能与现在的中早熟品种的普及有关,以前的玉米种子生长期较长,收获期比现在的品种要晚半个月上下。田鼠储存粮食不能太早,早期雨水多,气温高,种子在鼠洞中容易霉变或者发芽。只有在晚秋,气候凉爽干燥时,才是田鼠储存粮食的最佳时机,庄稼早收半个月,对于田鼠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至于猫头鹰的叫声听到少了,这个在我们这里也能感觉得到,个人认为,村里的老鼠少了,猫头鹰的活动范围离村庄更远了,再加上种群随着老鼠减少而减少,听到猫头鹰叫少了也不足为奇,另外现在的经济发展。工矿企业增多,交通运输业发达,公路路网密布,夜里噪音污染较为严重,更不容易听到猫头鹰奇怪的叫声了。
突然发现农村老鼠少了,夜里听不见猫头鹰叫了,为什么?
以前,生产力低下,人们经常食不果腹,但是那时的农村基本家家户户都“养”着几只大老鼠,这些老鼠在房子里上蹿下跳、神出鬼没、偷吃粮食就像是自己家一样,让人深恶痛绝。
我记得小时候最担心的事,便是睡着的时候被老鼠啃掉耳朵,因为那会儿经常听说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然而,近几年随着国家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浪费食物的情况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可老鼠好像却变得越来越少见了,也不怎么出来偷食物了。
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哺乳动物之一
现在全世界总共描述了56种老鼠,它们分布在除南极外的所有大陆,其中中国主要有5种老鼠,分别是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黄毛鼠和黑家鼠。
世界上分布范围像老鼠这样广泛的动物并不多,而老鼠可能是现存唯一一种做到这一点的野生哺乳动物。
事实上,老鼠定居的区域甚至比人类都广泛,在一些人迹罕至无人定居的岛屿上都可以发现老鼠的踪迹。
如果说人类是靠自己的智慧一步步迁徙到各个大陆的话,那么老鼠很大一部分是依靠人类,它们是为数不多高度适应人类社区的野生动物,基本人类走到哪里,它们都会躲在我们的各种工具中跟随我们到哪里。
图:褐家鼠
不同老鼠在外观上会有些许区别,同时能力上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黑家鼠,这是一种适合攀爬的种类,它们最喜欢在以前那种木质房子的房梁,以及墙壁上活动,所以又有屋顶鼠之称。
再比如褐家鼠,这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老鼠种类,它们最出名的能力便是超强的潜水本领,至少可以在水下憋气3分钟,直到抓到小鱼、小虾才游出水面。
虽然不同种类老鼠突出的能力会有所不同,但它们所拥有的生存能力区别并不是特别大,大部分老鼠种类都能够在水下上捕猎,在陆地上快速移动,以及能够攀爬躲避追击和挖洞安家。
图:黑家鼠
另外,大部分老鼠还都有一些专门适应人类的特征,比如大部分老鼠的视力都比较差,这是因为它们是夜间活动的动物,这样可以和我们错开活动时间。
失去视力换来的是超强的听觉和嗅觉,在人类的社区中,它们可以快速搜寻食物,以及感知危险并迅速逃离现场。
这些能力是我们讨厌它们,但又拿它们没办法的主要原因,而老鼠数十万年来就这样一直像个噩梦一样跟着我们。
老鼠真的少了吗?
除了实验室的小白鼠和宠物仓鼠,估计很少会有人喜欢老鼠,对于老鼠大部分人都有除之后快的情结。
但是,在这里要声明一点,在世界范围内,老鼠的数量肯定是没有变少的,相反它们的数量每年还都在稳步增长。
有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啮齿动物占了所有哺乳动物的40%-50%,而老鼠便是最大的贡献者,目前世界上至少有200亿只老鼠在游荡,其中仅褐家鼠一种的数量就基本和人类相当。
在人类发明各种灭鼠工具和化学物品的情况下,老鼠的数量不减反增,其中一部分是人类因素,而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它们自己,作为一个物种,老鼠绝对算的上是强大。
老鼠是机会杂食动物,它们能够适应一切食性,当农作物较多的时候,它们可以基本只吃谷物,当找不到这些碳水食物的时候,它们可以是很好的捕食者,捕食昆虫、软体动物、以及水中的小鱼、小虾,除此之外它们还可以是优秀的食腐动物。
由于人类自身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所以可供老鼠食用的食物其实也增加了,而它们这种不挑食的精神,自然会促进种群发展。
刚出生的老鼠,图源:ShwSie
另一方面就是老鼠超强的繁殖能力。不知道你是否接触过“鼠算”这样的数学题,它就可以很好地反映老鼠超强的繁殖能力。
老鼠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有些体型小的老鼠甚至只有几个月的寿命,但在老鼠短暂的生命中,除了哺乳期外它们一分钟都不会浪费,不是在生孩子就是在生孩子。
老鼠基本都是四季都在繁殖的动物,一般而言它们的妊娠期非常短,可能只要十几二十天就够了。
有趣的地方是,大部分种类的雌性老鼠在生下一胎之后,会在10-24小时内迅速进入发情期,只要在这之后配对成功,它们可以边哺乳边进入妊娠期,几乎不浪费时间。
而且老鼠每胎还可以生出很多小老鼠,目前有被观察到一胎生20只的,小老鼠性成熟的时间也非常短,有时候只要35天就够了。
如果,我们都用极限值去计算,两只配对的老鼠,以及它们后代也配对的情况下,一年后会变成多少只老鼠?
有统计显示,世界上最难缠的老鼠——褐家鼠,即便算上幼崽的死亡率,两只配对的褐家鼠一年后会变成15000只左右。
我们前面提到过,人迹罕至的岛屿上都有老鼠,这些老鼠其实都是人类船只靠岸的时候,老鼠偷偷溜下去,并在岛屿上定居的。
图:澳大利亚的鼠灾,这里有50万只老鼠
有意思的是,这些老鼠基本会给岛屿带去灾难,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本土物种的灭绝,目前最为明显的就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每隔几年就会有大型的鼠灾发生,数百万只老鼠洗劫农场的那种。
这说明老鼠虽然喜欢跟随人类生存,但是没有我们,它们一样可以活得很好,这一切是它们自己超强的生存和繁殖能力造就的。
最后:为什么我们感觉老鼠少了?
公开数据显示,老鼠每年吃掉和污染的食物可以养活2亿人,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据信纽约的老鼠让人很头疼。
在咱们国家,现在老鼠直接或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不算特别突出(整个亚洲老鼠制造的经济损失也就美国的1/10),这说明老鼠和我们的冲突确实不多,或者在我们周围老鼠确实变少了。
我个人觉得主要原因有几点:
第一点是城市化。虽然现在世界粮食产量增加了,但是它也变得更集中了,粮食被集中种植,也基本都输送到了城市,农村的现状则是人口下降,耕地减少,可供老鼠食用的食物其实是变少了,所以农村老鼠数量肯定也是在减少。
图:老鼠窝中的花生
第二点就是我们更加现代化的建筑物。老鼠是公认的害虫,所以我们在建造房子和构建城市的时候往往都会把它们考虑在内,老鼠喜欢挖洞,我们就用水泥来铺地,老鼠喜欢阴暗隐蔽的角落,我们就把这些堵死或清除。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其实人经常活动的区域,对老鼠的生存都是十分不友好的,所以和我们的冲突肯定是减少了。
不过,这里要提一点,城市里因为食物供应较为充足,所以老鼠的数量应该是不太会减少的,只是它们不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区域了而已。
第三点是农药和老鼠药的使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离不开除虫剂的使用,这让农业害虫很难出现,老鼠肯定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另一方面,老鼠药现在也非常普遍,基本只要哪里出现老鼠,就会用老鼠药把它们毒死。
在我们这些“防线”下,老鼠已经很难出现在我们周围了。猫头鹰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就是老鼠,既然老鼠都不出现在我们周围了,猫头鹰自然也就不太会出现。
其实,不止老鼠和猫头鹰,大部分野生动物都在从我们的周围消失,因为我建造的钢筋混凝土丛林非常排外,这看似让我们更安全了,但我们也逐渐被自然孤立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