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新房,自己直接去售楼部看还是通过中介看好呢?

恩,作为一个呆过几家开发商的人,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1,开发商的优惠折扣越来越透明。无论通过任何渠道,能够拿到的最低折扣都是一样的。越大的开发商,项目的折扣越来越透明,所以,无论你是找销售还是找中介,逻辑上来说,能够拿到的最大折扣是一模一样的。

2,最优选:找到开发商内部的人,这是最理想的,基本能够拿到最好的折扣。

3,找销售和找中介哪个好,要看情况。只要你慢慢跟磨,其实最后大家能够拿到的折扣是一样的。

4,千万注意一个点,那就是不要只看折扣,要看最终的价格。现在很多中介喜欢把价格报高一点,然后包装很多折扣,让你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实际上很可能还买贵了。

举个例子,一个楼盘实际只卖10000元,中介跟你说这个楼盘卖11000,你从我这里买,可以再多给你一个VIP优惠99折再加一个超级99折再加一个世界无敌超级VIP99折,看起来好像很划算。实际上,11000*0.99*0.99*0.99=10673元,还买贵了。

我是曾英杰,专注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地产老兵,畅销书《一本书读懂粤港澳大湾区房地产市场》作者,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欢迎关注、留言、提问和交流。

买新房,自己直接去售楼部看还是通过中介看好呢?

感谢邀请,首先说明,房地产中介工作本就是我的一份工作内容。

一手房也就是新房了,问题中所问的两种购买途径,说实话,大体上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就说说中介的情况吧,个人观点,不代表所有人或中介公司。或多或少存在的一些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1、对于地域、市场行情、项目销售状况等方面,本地的房地产工作从业者肯定更加的熟悉了解,特别是对于不熟悉想要购买考虑区域的你来说,这也算是额外的便捷帮助,至少能让你提前了解不少情况;并且,根据你的需求和要求,能更准确的定位合适的房源,这效率更高。当然,你说时间多的是,不着急,无所谓慢悠悠看、逛…那就没啥说的了。

2、当地政策问题,如果你事先已经很熟悉了,那就方便些;如果事先不了解情况,有十分熟悉的专业从业者为你解惑,这也是一点便利。并且在购买前购买后的手续办理上,有熟悉操作的人带着办理,那肯定是要省事不少的,能一次性办好,谁愿意有事没事多跑几趟呢。

3、房价、户型等购房最为直接的问题,每个地区因为政府政策、市场等因素,导致于不同的项目,无论是房价、还是户型、或是产权等都有很大的区别。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能否第一时间确定对于你个人的利益和相当重要,毕竟大多数项目都是交了定金,开发商一般是不予退还的。当然,还有优惠这方面,这不好说,就像是办事走后门似的,你找的人有能力有人脉,优惠一些肯定没问题。但别想着像逛夜市一样,一刀砍一半,那完全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或许有些人觉得中介带会花更多的费用,其实没有,二手房需要中介费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新房是不需要任何费用的。并且比起不了解情况的你自己去到处乱跑,有人带着还是相对来说便捷有效许多。

所以说,你自己去售楼处完全可以,找新房中介带着去也完全没问题,根据自身的情况,个人选择罢了。

在我个人看来,既然是购房,如何能买到最合适、相对来说最满意的房子,那就是最重要的问题。

买新房,自己直接去售楼部看还是通过中介看好呢?

漫步在街上,你会发现,中介售楼处有很多。很多大的品牌中介,每天都会有挂着牌子在大街上。尤其是在小区门口,他们会有几个业务员给你发传单,上面有最近要出售的房子,面积及价格。那作为第一次买房的人来说,到底是去中介好呢还是去售楼中心买商品房好呢?买房子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除非是这个人特别有钱,给家里人一些惊喜,可以自己做主去买房子。绝大多数的人买房子还是要和家里人一起商量,甚至是一起去看房。大家去看房的时候,会多方面的去考察,比如说可能是先到中介去问问这个小区的价格。然后再到这个售楼中心去问一下详细的情况,是否有好的楼层可以选择以及价位等等。

我个人的建议是这样的,如果你是着急用房的话。很多人还是愿意去选择中介推荐房源。因为中介的房源资源比较丰富,掌握的价格也比较的透明。所以说他们很快能帮你锁定你想要的房子。一般来说在中介里边儿去,看的房子基本上都是二手房。这个二手房并不是说是旧房,是说有的房主买了房子以后没有住,是空的毛坯房。买这样的房子的话,需要过一下中介走一下手续,包括房子的过户啊,等等。这样的找中介买房比较方便,他会给你一些指导,办起来比较顺畅,也比较的快。就是说,你得需要多花一部分钱给中介费。

如果说你有买房的计划,但并不是太着急。那建议还是去售楼中心去问一下比较好。大家总感觉去售楼中心买房,要比去中介买房能省钱,其实也不是这样的。在售楼中心买房是比较直接,因为直接面对的是开发商。但有的时候价格他并不是最低的,有一些售楼处,他们一些好的楼盘在开盘之前都已经被占有了。如果是一个小区的新楼盘,去售楼中心买当然是比较合算的。但是如果说是成熟的小区,你再去买的话可能不比中介去买合适。

买房的话可以多方打听,综合考虑一下再去决定。买房子不仅仅是为了住,有的时候是为了孩子上学方便等等。

买新房,自己直接去售楼部看还是通过中介看好呢?

买新房自己去还是找中介?

怕麻烦就找中介,不怕麻烦就自己去!但是我还是要说一下市场中的一些潜规则,避免购房者“踩雷区”!

一般来说买新房,人们都有一个概念就是自己去肯定会比找中介便宜,并且中介拿中介费,那么算下来费用肯定多很多,即便中介能帮你拿一定的折扣,加上中介费可能会比自己去高出很多,所以啊人们购新房都会自己去。那么自己去真的好吗?

真不一定!

一般来说自己去售楼部问价格,都会比实际价格高出许多,并且不少购房客的砍价功夫真的“不敢恭维”!!但是又怕踩坑,就跟新房售房部磨,也许他们会退步,让你一些折扣,但是依旧会比实际的贵出许多,这个我深有体会,不同的人去新盘拿房折扣比真不一样。

那么如何做到自己拿到最大的折扣呢?自己去的情况下?

买卖是一场心理战,有人说过,你也许杀价很厉害,但是你也许会赚,但是我绝不会亏。每个售房部都有一个底线,但是你永远不知道底线在哪里,他也不会跟你说,就是心理战,你不买自然有人买。所以很多人把握不到这个尺度。

如果是通过中介呢?

中介一般来说开盘后都会去新房部拿房源,说的好听点就是帮助售楼部一起卖,并且自己能够拿到中介费的提成,所以中介的一般来说都能拿到比正常购房者去的时候价格低一些。而且这也是分中介公司的,不少中介公司还能从中拿到部分折扣,因为中介和开发商都有合作关系,所以算下来不一定就会比自己去贵。

所以我这里给到的建议就是,如果你怕麻烦,并且不会杀价拿折扣,怕排队,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交给中介服务,让他帮你,你可以通过打听价格,来看中介是否真能把你拿到低价,并且中介也是要促成交易才能拿中介费。大不了就是不买了!

如果你不怕麻烦的话,杀价也厉害,时间多,那么你也可以自己去售楼部跟他们周旋,但是一定别一去占了点便宜就买,他们常年混迹于售楼部,所以需要注意。

但是无论是中介也好,自己也好!一定要自己去一趟最好,考虑到环境,样板间,交通各种各样都需要注意的。

买新房,自己直接去售楼部看还是通过中介看好呢?

售楼部买房还是去中介买房:

这两个渠道都能买,区别下面详细说明:售楼部买房:

售楼部现在买房,基本人家都会说,“房子卖完了(或者一期卖完了)不过我们现在正在登记认筹二期,一期我们18000/平,二期我们只要18500元/平,要不你先交xxxx元先认筹一套……”为啥售楼部房子一定要"卖完",这样可以显得所在公司开发楼盘很火,尽管现实当中售楼部可能存在捂盘现象。但开发商和购房者玩心理战,让购房者盲目进来选房,直到完成购房这个过程!

有的新楼盘,一般先开一栋楼,户型紧凑价格也实惠,一大部分内部认购,少量的投放市场,制造秒光现象,然后打电话咨询的都纳入二期,所谓的二期认筹人数集合的差不多了,二期集体开盘营销,有一部分是累积客户,另一半客户有”友情客串“的成份!

结果开盘火爆,新房秒光!……

所以售楼部要买到房,必须要认识楼盘所在的负责人牵线,可能有中间人稍微赚点差价!

中介处买房:

中介处的新房源,一部分房源是开发商关系户特价拿到的内部房源,这个价格可能比市场价低许多,他们就做着赚差价的勾当,赚一些生活费,然后和中介合作,给中介提供房源信息,也愿意承担中介的中介费,只要能销售出去!有钱大家赚嘛!

另一种可能,新楼盘在销售多年后,尽管做的各种动作比较多,但依然可能有没销售出去的户型,可能最后打包给中介来处理销售这些房源,开发商按新房成交价格给中介相应的销售返点,有些中介在找到客户时,这类新房,即赚开发商销售返点,同时也可以挣购房者中介费!

所以,现在题主问买新房可以考虑那种渠道?我觉得题主首先要清楚,你看上的这套房子,到底是属于那种类型的房源,只有清楚房源类型,你才能尽可能的选择最对你有利的那个购买渠道!

欢迎大家补充留言或点赞支持!

买新房,自己直接去售楼部看还是通过中介看好呢?

房源:

99%的情况完全一致。1%的情况是开发商包销给了中介或渠道公司。

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打售楼热线问中介给你推的那套房子能不能买。

价格:

1%的情况完全一致。99%的情况是开发商的售价(最终谈定的价格)会低于中介。因为中介会以更大的折扣去吸引你。羊毛出在羊身上。

最简单的解决办法:自然上访。直接找开发商。

其他费用:

99%的情况完全一致。1%的情况是少部分中介会收团购费、茶水费等。而且这笔费用还很高。

最简单的解决办法:自然上访。直接找开发商。拒绝中介。

砍价策略:

100%的情况完全一致。

最简单的解决办法:首次不成交,但首次留微信。工作日不成交,节假日联系。多参与暖场活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