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市怪圈——发行量都降到700多万了,为何还打折?

现在谈邮色变,可见邮票行情低迷到了何种程度,即便发行量降到700万以下,但很多套票也同样难逃打折厄运。

造成邮票如此尴尬的境地,可能有如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信心渐失,人气难聚。曾几何时,邮票可是香饽饽的藏品,素有洛阳纸贵的美称,事实上,在历经凣次的邮市行情大潮中,邮票的投资属性有目共赌,后来新兴钱币的崛起,邮票蓄水池开始在向钱币板块倾斜。加之,邮票的使用功能在萎缩褪化,以及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邮票的投资功能也因此在逐渐降低,而且邮市多年未肃清的打折顽疾,造成了邮民信心渐失,人气难聚。

二,表面缩表,变相增量。近些年,虽然邮票的发行量减少了,但品种扩容了,就以生肖板块为例,三轮四轮生肖增加了小版和赠送版二个类别,这样总量算起来,实际上是变相的扩容,此外,不能进价目表的个性化邮票,近几年也开始挤占了年册,并占有一席之地,影响了年册的欣赏效果。

要想邮票板块积聚人气,重现昔日的辉煌,就要看邮政高层如何大刀破斧改革了,只有这样,邮票行情才会迎来新的转折点,重现曙光。

邮市怪圈——发行量都降到700多万了,为何还打折?

1.没有以前的邮票设计精美。2.现在很少有“雕版印刷”了。3.现在的邮票设计规划不征求集邮者意见。4.现在的写信的人(除了集邮人)几乎没有了。

邮市怪圈——发行量都降到700多万了,为何还打折?

我是大雄钱币,我来回答!持续更新收藏心得,喜欢请关注!

作为一个“资深”集邮爱好者,也有20多年的集邮经历了,面对现在逐渐没落的邮市,也是感慨万千。

为了拯救邮市,吸引更多的人集邮,邮政不可谓不努力,可是所有的努力都成效甚微,无力扭转邮市的颓势。

目前邮票的发行量降到700多万了,仍然打折,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邮市没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一、使用用途———穷途末路

邮票,面对着信息交流的技术的突飞猛进,现在的网络沟通非常便捷,信息、文件、图片、视频动动手指秒到。“写信”这种沟通方式已经几乎完全失去了实际使用作用,只能作为一种情怀了。

二、吸引力渐衰

目前仍然坚持集邮的人群,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市场上绝大多数店铺都是钱币店,少数兼卖邮票。偶尔几家邮票店也是门可罗雀,生意惨淡。

收藏市场,好的收藏品种一定是供小于求,供求比越大,行情才会上涨。

现在邮票发行量700万,但是对于集邮爱好者而言还是太多。如果想制造一个爆款,可能得20-30万的发行量才行。

邮市怪圈——发行量都降到700多万了,为何还打折?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浪淘沙,昔日邮市的辉煌不是一年两年兴起来的,而邮市大厦的倾倒则只需要两年时间。如果及时亡羊补牢,也许还有挽救的余地,时间过去好几年了,现在想恢复昔日之荣光,谈何容易。

一个人摔了一次跤,不可能在同一个地方再次摔跤;一个人伤心透了,就不想再回到伤心地;一个人一旦改行换向,就很难回头了。自中国人民邮政改为中国邮政以来,发行了近两百亿张邮票,除去以前的消耗和少量的销毁,大部分都套落在普通邮民手中,看到手中无去处的邮票,人们的心如鲠在喉,对邮票避之不及。

这两年,邮政部门采取减量发行的措施,但效果甚微,因为现在的收藏者不是以前单纯的邮民,而是以效益为前提的,只要邮政部门出台强有力政策和采取釜底抽薪的措施,为邮民保驾护航,降低风险,不与邮民争利,让邮民看到曙光,才有复苏的可能。

大厦倒了就扶不起来的,只能以崭新的面貌去重建它,大厦的建成是时间的积累和质量的保证,所以发行几次700万发行量就能挽回局势,就是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我是曹流青,希望我的回答使您满意,欢迎阅读点赞和评论并加以关注。谢谢!

邮市怪圈——发行量都降到700多万了,为何还打折?

邮就是递东西包裹信件,现在困为不好邮了,所以没有前途了,国家邮政总局立法,二十以下不论什么邮件包裹都要贴上邮票,邮市立马就上去了

邮市怪圈——发行量都降到700多万了,为何还打折?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来说说邮票市场为什么不劲气了?首先要搞明白发行邮票是干什么的?以前是通过寄信用,寄包裹用的,现在已经不寄信了,寄包裹也不用邮票了。所以说邮票已经失去了功能价值。至于说投资价值,很多人还是在老脑筋不转弯,还是在一门心思想发财致富,竟然是邮票已经失去了功能价值就不应该再发行了。但是发行部门为了收入还是要发行邮票来发工资发奖金。

现在虽然邮票发行只有700万套了还是没有行情,甚至还在打折?是因为集邮的人确实很少了,想当年我是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员,也是南京收藏协会会员。我已经好几年没有买邮票了,你如果想买邮票到邮票市场可以打折买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