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讲述一个在古玩收藏过程中遇到的本想套路你却被你识破没套路成的经历?对方尴尬吗?
我只被套路一次,而且是以后我发现东西不对,350买的瓶子.只要玩这个,都会遇到这样的事,识破的经历还没有。
能否讲述一个在古玩收藏过程中遇到的本想套路你却被你识破没套路成的经历?对方尴尬吗?
我是大雄钱币,我来回答,持续更新收藏心得,喜欢请关注,欢迎讨论!
说一个我老爸的事情吧!我大概13-14岁的时候,那时候我爸是个小老板,倒腾木材,包了几十亩林地养林蛙。
雇了一个老头帮着看林地。有一天,老头很神秘的把老爸叫到他房间,说请老爸喝酒。我爸去了,酒至半酣老头就聊,“有一天他在老家放牛,结果地面突然下陷,牛掉进去了,他拿着手电下去找牛。结果下到地下一看是个古墓,给他吓坏了,摸了一件宝贝就跑出来了,牛也不要了。”说着神秘兮兮的从床底下拉出了个破箱子,打开是一大团旧报纸包着的东西,老头一层一层的打开旧报纸,里边是个铜制的财神像。给我老爸激动的啊,自认为找到了稀世珍宝,问老头卖不卖,老头说给一千就卖。(1997-1998年的样子老爸给他工资一个月一百)老爸当场给了七百,又答应给一台彩电(80年代中期买的牡丹牌小彩电当时给亲戚家了,家里已经换大的了)。老爸抱着“宝贝”回家了,又二话不说把彩电给送去了。完后老爸就抱着“宝贝”给人看,我看了看,很粗糙,没有底座,膛里是空的,缝隙里满满的石膏残渣,白花花的透着新鲜。我跟老爸说这明明是个工艺品。老爸说你个小屁孩懂啥,结果看了一大圈。最终一个老师傅拿着放大镜看了看,说,出厂半个月,半成品,表面砂轮打完还没抛光呢。
于是老爸风风火火的拿着“宝贝”跑到老头家,把宝贝往桌上一放,老头脸就红了,主动把钱掏出来,电视还回来了[呲牙][呲牙][呲牙]
能否讲述一个在古玩收藏过程中遇到的本想套路你却被你识破没套路成的经历?对方尴尬吗?
这个问题问的好。
针对收藏领域中所遇到的小套大套等套路问题,本人认知是怎么识别其中的圈套,来减少经济的损失,及时抽身止损。是每个收藏爱好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首先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有冷靜的思维能力,不激动,静观整个操作过程,发现疑点不必声张与揭穿,不要得罪任何人,这是整个过程非常重要的,掌握主动权,用自己的收藏知识正确识别真伪,做到心中有数。从言谈交往中多听少说或不说,不给对方掌握自己真实想法的机会。戒骄戒躁,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下面说一件难以忘记的收藏小插曲。与题意无关,权作与朋友共享收藏中的乐趣。
新千年前。有朋友介绍(不是圈中人)说在江苏吴江某农村一户人家,有许多古钱币,去他家收购的人不知其数,但都是空手而归。不是说不卖,就是说早就卖掉了。
按图索骥总算找到该户人家。主人也不是其他人所说的那么不近情泼水不进。观其屋内,可以看出家境比较殷实,何况是苏州腹地。我敬烟,他泡茶。我单刀直入主题,主人笑的很灿烂,他说为这点东西烦都烦死了,三天二头有人登门来收,这消息不知从那儿得到的。并且告诉我,他家原先是资本家成分,过去在吴江和苏州都有商店,全是丝绸店,并且在农村也购置了田地,文革期间遭到很大冲击,个中经历就不细说了。主人与我仿佛有缘分,聊了许久,时间正指十一点。
我想吃饭时间到了,就暂且不提正事。我盛情邀请主人一起去用午餐,稍作推辞后,与我们二人(带去一个朋友,不是圈中人)来到一家相对来说比较高档的酒店,点了七八个菜,要了二瓶杏花村,席间我与主人聊了很多很多,双方均有相见恨晚之意。主人酒量可以,我不会喝酒,朋友也不会,一并白酒几乎是他一人喝的,而且一点不显醉意。
离席。到他家里,又叙叨了一些家常话。主人告诉我有三个小孩,二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孑在北京巳成家不久。大女儿也在北京工作,小女儿在美国读书,其太太二月前去北京带孙子,而今只有他一人在家也无所事事。五十六岁,幸福家庭啊。(其间我吩咐朋友去买一条中华,五瓶杏花村,加上饭店多下一瓶)。
言归正传,必入正题。主人告诉我,文革中,家中被抄去许多东西,金条银子等等。钱币和铜板是埋在离家几里地的菜园里的,很重的一大袋有六七十斤,革命风暴过去很久才拿回来,随着开放,社会上对这些古钱币也不稀奇了。早先,还用这些钱币请铜匠加工家里的生活用品,如铜铲子和汤婆子等。也被左邻右舍讨去很多。九十年代初期,报纸上铺天盖地的广告,如一个乾隆通宝价值几千几万,主人也曾经带几百个去上海出售,现实中均与报纸上的广告不符,当然也有人告诉他真实的一面。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收藏大军横扫农村,一传十,十传百,他家也被列入"黑名单",收藏者经常光顾主人家,有的收藏者紧盯不放,惹他烦恼,所以一概拒绝。
主人从杂物间拿出一袋用蛇皮袋装的钱币,足足还有四十多斤,打开袋子,我用手抄底速度扫了一眼,有铜元和铜钱大小各异,随即用绳子结好。漫不经心半开玩笑地说,全部卖给我吗?主人稍作沉思说,你如果全要,今天全给你吧,省的再有人来烦了。我闻言,心底暗喜,平靜的说,好!那你开个价吧,主人想了想说,今天与你相识,很开心,你给多少就多少。我估摸半袋子至少不低于四十斤,我说,这样吧,朋友归朋友,亲兄弟还需明算账,我以铜价的一倍买你的行吗?可以啊。称下来四十七斤。我给了他一千五百元,他只肯收一千元,经过反复推让,他执意只收一千元。到底以前是大户人家,大方慷慨。
临走前,我将六瓶酒一条中华烟留下,经我再三劝阻,主人收下了,并且将我们送出好长一段路。而今,我们仍在来往,主人年事巳高,去年我曾去探望他一次,身体还算硬朗,,,,,,
小故事讲完了。什么事仿佛都讲一个缘分,缘分到了,水到渠成。否则,难以实现。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谢谢您的阅读。
能否讲述一个在古玩收藏过程中遇到的本想套路你却被你识破没套路成的经历?对方尴尬吗?
玩收藏,被套路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尴尬是不可能存在的,能够下套的都是职业下套人,他们的工作就是下套,你还指望他们会不好意思,被识破了,他们只会觉得自己手艺不精,说一下我亲身经历的事情。 好多年前,由于工作关系常驻西部古城,正赶上当地高铁站修建,经常在当地朋友带领下去当时的工地在筛土的工人手里淘点东西,不客气的说古城真是个好地方,东西也真多,最起码刚入行的我那时候物美价廉的买到了很多东西,以古钱币居多,不自觉的也就开始膨胀了,看了几本书后就把王莽的六泉十布作为收藏目标,现在想来真的不知道天高地厚,但在当时却玩的不亦乐乎,故事也就由此展开! 工地跑多了,又加上比较喜欢聊天,所以认识了形形色色的很多人,这不就认识了当地的一个铲地皮的老高,一来二去抽烟的交情,慢慢的也就熟了起来,早期也在他手里买了几枚货布,大布黄千也算是物美价廉,作为回报他来市里赶个早市我也就工作之便,请他喝过两顿酒,酒过三巡,交情也自然加深,自然也开始称兄道弟了,经过两个月的交流,关系自然又升华了一些,这不主动邀请我和他一起下去收货。 话不多说,约好周末一早出发,说是一早其实是凌晨,开着他那辆破车一路颠簸,说实话当时心是真大,一点都没担心,现在想起来却是有点后怕,就在经过一处庄稼地的时候,隐隐约约看到灯光,这哥们打了个电话就从地里走出一个人,接了我们进去,果不其然几个人围着一个大坑正在忙的热火朝天,就在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刚靠近大坑的时候,就听见他们说出货了,坑里爬出一人捧着一个罐子,我凑近一看,满满的一个钱罐,有人接过来掏出一坨货布,没错,就是一坨货布,我估算了一下这一罐不得个几百枚呀,心里不禁也有点小激动,在老高的介绍下,我自然成了他口中南方来的大老板,说实话,我当时也想着便宜点一枪打了,也算个踏入收藏领域的第一次捡漏,这个牛足够我吹一年了,可是我也知道当时货布的市场价已经三四百一枚了,这一罐自然价格不菲,但是我还故作镇定的让他们出个价,合适我直接都要了,他们也不含糊开价三万,直接拿走这个钱罐,我一看这可以呀,以拿出来的一坨货布看绝对是大漏,不用出大布黄千,就是纯货布都合算,再说万一出点其他的稀罕玩意,这可就赚大了,我这初入行的菜鸟就凭这一罐子货布来到我们当地的收藏圈也能有一席之地呀! 就在我要笑出声的时候,我的理智告诉我要冷静,我默默的抽了根烟,回忆了一下剧情,突然感觉这一切导演的痕迹太重,于是我就直接告诉他们,我需要先买走两枚去鉴定,要是没问题剩下的我按照三百一枚全收,果不其然,他直接拒绝了我,这时候大家心里都清楚发生了什么,按照礼貌我还是发了一圈烟,并且委婉的告诉他们以后遇到好东西想着点我! 所以说,对于职业下套人,尴尬是什么,他们根本不知道!也不在乎!
能否讲述一个在古玩收藏过程中遇到的本想套路你却被你识破没套路成的经历?对方尴尬吗?
玩古董是从1990年开始的。那时村里的古董真多,人们的意识还停留在“破四旧”,“变废为宝”的毛泽东思想年代。当时整个地区没几个玩古董的。所以,我每到一个村,村里人都把我当财神爷一样看待。张三家的古董还没看完,李四家又过来说他家还有个什么好东西。用不了一上午,就能收下满满一大篮。啧啧[呲牙]
可是有一件事情,我至今难忘,有次去了一个山村,无意中碰到一个刚从地里干完活,正扛着镢头回村的人。
我问“老伙计,家里有点古董没?”
大叔很和气地说:“看你收什么古董哩?”
我说“什么都收,只要是老的。”
大叔接着说“有是有了,怕你收不起了。”
我赶忙递烟打火“你不要怕钱,关键东西好就行”
大叔笑嘻嘻地说“小伙子,走,回家谈”
我跟着大叔回了他家。他住在很矮小的南房里。
我呀,正迫不及待的想看看是什么古董。大叔呢,慢悠悠坐在炕沿上给我讲:他们村在元代出了个申万侯,很受朝廷重用,申万侯家的地盘很大,东至东山、西至西山、北到云河,南到关口。申万侯死了后,皇帝还给他盖了座庙观,表彰他的功绩。……后来,文化大革命时期,摊坟造地,“申万侯”的坟也被摊了。那个坟很大,里面有一间房大,内呈八角,还挂着白灰,画着壁画。里面尘土已经将墓穴淹没了一半。
此时我给大叔递上烟,好奇的问“那你们摊出东西没?”
大叔神秘地说“有啊,都是些瓷器。”
我心急地问“在哪儿,我看看。”
大叔小声地说,“你明天来哇,多带点钱。”
当天我回家后,查了一下县志,那个村的确在元代有个“申万侯”,皇帝也的确给他建过一个庙观。他讲的那些东西也的确符合那个年代。
第二天,我就早早去了。
正着深秋,天气渐凉。
大叔正着吃饭,满家气腾波浪。
大叔招呼我坐下等等。
大叔边吃边告诉我说“东西就在炕洞里,吃了饭,咱们一起刨炕”
大叔吃了饭,我们俩一起把他炕上的铺盖等搬到院里。然后按他指定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把那炕板刨起。
哇,一堆宋元时期的瓷器静静地躺在那儿。其实我没真正见过那个时期的瓷器,只是在书本上见过。这跟书本上的只是大同小异。我的心“咚咚咚”地跳着。
我跟大叔非常小心地把那些宝贝取出来,摆在了土炕的另一边。
我问大叔“估计卖多少钱?”
大叔客气地说“你给哇。”
我一件件细看着那些瓷器,突然一个疑问出现在我的脑海:怎么都这么完整,没有一点磕碰和磨痕。可能不对!
我得咋呼一下大叔:“唉,这东西怎么都是新的。”
大叔说“不可能哇。”
我说“过去陪葬的东西都要打碎,完整的很少,你这怎么都是完整的?”
大叔的脸渐渐红了,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到:“小后生,你有眼。其实这些东西是南蛮人骗了我的。文革时期,生产队里组织摊过申万侯的坟,就是我讲得那个样子,不过那个时候,瓷器全部用锹拍碎了,铜器、银器全部拿到供销社卖了废品,然后男人们的纸烟、女人们的糖蛋蛋。”
发生这件事后,我跟大叔还成了朋友,有时路过他家还要进去坐坐[笑哭]
(文章为原创,请尊重版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