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斐和陈家洛交手只是瞬间而已,能够以此来判断出孰高孰低吗?

连载版中陈家洛的独门武学是降龙十八掌!后来修订时,金庸把降龙十八掌改成了丐帮的绝学。由于《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所以陈家洛其实是金庸小说中第一个使用降龙十八掌的书中主角。

所以,在金庸武侠体系中,陈家洛的起点其实是非常高的,在明报连载版《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会使降龙十八掌。到了《飞狐外传》后期,陈家洛的功夫其实已经达到绝顶高手的水平了。他和胡斐对掌是碾压性的。

《飞狐外传》到故事结束时,胡斐的年龄大约不到20岁。功力还没有到后期《雪山飞狐》那种炉火纯青的地步。

不过我估计他就算练到最后,可能也比不上陈家洛。下面我们来分析:

陈家洛对战胡斐,表现出了后发制人的最高境界。

胡斐第一次遇到陈家洛时,把他当成了福康安,一上来就使出了生平绝学,展开了突然袭击。

胡斐更不打话,纵身跃起,左拳便向福康安面门打去。这一拳乃是虚势,不待福康安伸臂挡架,右手五指成虎爪之形,拿向他的胸口……这一拿既快且准,有如星驰电掣,实是他生平武学的力作,料想福康安身旁的卫士本事再高,也决计不及抢上来化解这一招迅雷不及掩耳的虎爪擒拿。

他的这个进攻有虚有实,左虚右实。出手又快又狠,同时非常具有迷惑性。

但是陈家洛一眼就看了出来,并且在电光石火的一瞬间,面对对方凌厉的攻势,立即展开了反攻,化被动为主动,压着对方打。

福康安“噫”的一声,径不理会他的左拳,

右手食指和中指陡然伸出,成剪刀之形,点向他右腕的“会宗穴”和“阳池穴”,出手之快,指法之奇,胡斐生平从所未见。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陈家洛瞬间找到了他虎爪擒拿手的薄弱环节,攻与守瞬间移势。

胡斐心头猛地一震,立即变招。五指一勾,便去抓他两根点穴的手指,只消抓住了一扭,非教他指骨折断不可。

胡斐只好转而攻击对方进攻的点穴手,其实已经开始陷入被动状态。

岂知福康安武功俊极,竟不缩手,其余三根手指一伸,翻成掌形,手臂不动,掌力已吐。

凡是伸拳发掌,必先后缩,才行出击,但福康安这一掌手臂已伸在外,竟不弯臂,掌力便即送出,招数固是奇幻之极,内力亦是雄浑无比。

陈家洛既然已经展开进攻,当然不可能再转为防守,而是立即变招,立即发动了新的进攻。

也就是说:面对胡斐突然袭来的雷霆一击,陈家洛完全没有防守的意思,而是在瞬间抓住对方进攻的薄弱环节,立马展开反击,一上来就让对方陷入被动。

胡斐什么反应呢?

胡斐大骇。

没办法了,对方的进攻实在太厉害。只好硬碰硬了。

这时身当虚空,无法借力,当下左掌急拍,砰的一响,和福康安双掌相交,刹那间只感胸口气血翻腾,借势向后飘出两丈有余。他吸一口气,吐一口气,便在半空之中,气息已然调匀,轻飘飘的落在地下,仍是神完气足,稳稳站定。只听得八九个声音齐声喝彩:“好!”

看那福康安时,但见他身子微微一晃,随即坐稳,脸上闪过一丝惊讶,立时又回复了先前郁郁寡欢的神气。

一个气血翻滚,向后飘出两丈多远,虽然很快就调整过来,但是也很狼狈。

另一个只是身体微微一晃。

这还是在一方突然袭击,另一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

关键是:陈家洛一方面自己郁郁寡欢,没兴趣继续打,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出于爱惜人才,看他身手不错,没有展开新的进攻。

否则,在胡斐气血翻腾之时,如果陈家洛继续进攻,估计就能当场把他拿下。

金庸先生在书中也说得很明白,虽然看起来两个人好像没有分出胜负,但实际上胡斐已经输了:

胡斐自纵身出击至飘身落地,当真只是一霎眼间,可是这中间两人虚招、擒拿、点穴、扭指、吐掌、拚力、跃退、调息,实已交换了七八式最精深的武学变化。相较之下虽是胜败未分,但一个出全力以搏击,一个随手挥送,潇洒自如,胡斐显已输了一筹。

这么一来,胡斐也傻眼了,不得不佩服对方的武功确实比自己高:

胡斐万料不到福康安竟有这等精湛超妙的武功,怔怔的站着,心中又是惊奇,又是佩服。

陈家洛的功夫,起点非常高。

在金庸的武侠体系中,似乎年代越久远,时间越往前,书中人物的武学修为越高。众所公认的武功最高境界,就出现在《天龙八部》中。即便如此,枯荣大师仍说:“当今武学,日渐衰微”,意思就是,在这之前,武学更加厉害。

但是,由于《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第一部作品,金庸写这本书时,可能还没有考虑到之后的作品如何创作,所以一上来就赋予陈家洛非常逆天的功夫。

这个逆天的功夫就是降龙十八掌。金庸小说中,凡是会使用降龙十八掌的,基本上都是绝顶高手。

在连载版中的降龙十八掌,由于在《射雕英雄传》之后的书中大量出现,如果让陈家洛再拥有这门绝学,故事情节上难以交代清楚,所以在修订版中,金庸先生把陈家洛的这一门功夫硬生生给拿掉了。所以给人的感觉好像陈家洛不是太厉害。

其实金庸一开始的设定,陈家洛的武功,是从一开始就很强,然后逐步提高,是往绝顶高手上走的那么一个角色。

即便如此,除去降龙十八掌,陈家洛还是有许多独门武学的。

陈家洛的武器是一种奇怪的盾索,左手持盾,右手持五条长索,既可锁住敌人的兵器,又可以用来伤敌。

不过陈家洛与人交手基本上都是空手。

百花错拳。天池怪侠袁士霄采集百家之长,独创的这一套全法。该拳法无所不包,其妙处尤在于一个“错”字,每一招每一式都和其他各门各派的武功似是而非,能够给敌人以很大的错觉,让敌人防不胜防。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其精微要旨在 于“似是而非,出其不意”八 字。

庖丁解牛掌。陈家洛在养生观所观摩领悟,一半是领悟自前人,一半是自己发明创造,从而掌握了一门非常厉害的武功“庖丁解牛掌”。

这是一门道家武学,讲究的是神游太虚,博大精深。

这又是一门绝不亚于降龙十八掌的高深武学。陈家洛初试牛刀,用这门功夫,只用了100多招,就打败了原来武功比自己高的张召重。

相比较而言,胡斐的武功主要来自于家传胡家刀法和胡家拳法。另外从苗人凤那里学了一点功夫。主要功夫包括:胡家刀、胡家拳、春蚕掌、四象步、八卦掌、西岳华拳等。总体上这些功夫拿降龙十八掌或者庖丁解牛掌那种绝顶武学相比,似乎还差了那么一截。

大家好,我是头条今古讲堂。感谢阅读,对此回答有何看法,敬请评论、点赞、转发。并可免费【关注】,在此谢过。

胡斐和陈家洛交手只是瞬间而已,能够以此来判断出孰高孰低吗?

飞狐外传中胡斐和陈家洛交手一次,不分胜败。在瞬息的交手过程中,展现出了多种武学,像点穴、擒拿等等。虽然交手时间很短,足以体现两人的武功修为。

要知道当时的陈家洛不认识胡斐,遭遇胡斐的偷袭时,他下意识是全力反击,不存在容让的可能。当时胡斐误以为他是福康安,出手也是全力以赴。所以这次的交手,两人都是全力施为,是两人真实武学水平的体现。

论年纪,陈家洛比胡斐大很多,至少也要大出二十岁左右,人已中年,中年正是一个男人最成熟,功力最深湛的年纪。就好像现在的戏曲名家们,真正在艺术上成熟一般是中年,真正成名也是这个年纪。

当时的胡斐则是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年轻力壮,功力要比陈家洛差一些,但他所练的功夫不俗,倚仗年轻以及偷袭,能与陈家洛打个平手,胡斐足以自豪。

这次的交手两人没有分出胜败,并不是说胡斐与陈家洛生死交战也能不相上下。事实上真正生死相搏时,大概率是胡斐输。还是那句话,陈家洛当时正是巅峰期,功力最强,经验最丰富,他所练的功夫有天池怪侠袁士霄的传授,也有自己领悟的庖丁解牛掌,这样的武学配置,也不比胡家的家传武功弱。

说到底,与陈家洛交手时的胡斐,年纪还是太小了。功力不足,实战经验不够。飞狐外传中的胡斐,和雪山飞狐中的胡斐相比,对比很明显。

雪山飞狐时的胡斐,接近三十岁的年纪,武功精湛,跟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苗人凤生死相搏,只弱了一线,最终生死关头,更可以根据苗人凤剑法的破绽,一刀置他死地。这个时候的胡斐,已算得上江湖上的顶尖高手,能够胜过他的人寥寥。

胡斐和陈家洛交手只是瞬间而已,能够以此来判断出孰高孰低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可以。

《飞狐外传》中有个掌门人大会,期间有一些高手的对决。

有意思的是,这些高手上场以后往往交手几招而已,随后就有人退下。

这是因为,高手之间的单挑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使用兵器,搞不好就会死伤。

这些高手并没有冤仇,犯不上拼命。

而且既然是高手,武学修为都很厉害,只要过上几招,就知道谁强谁弱。

弱的一方就及时退出,一来保证自己没有被打败,二来保证自己不会伤亡。

胡斐和陈家洛的交手时间虽然极短,也可以看出武学修为的高低:胡斐自纵身出击至飘身落地,当真只是一霎眼间,可是这中间两人虚招、擒拿、点穴、扭指、吐掌、拚力、跃退、调息,实已交换了七八式最精深的武学变化。相较之下虽是胜败未分,但一个出全力以搏击,一个随手挥送,潇洒自如,胡斐显已输了一筹。

打个比方,就像两个人打斯诺克,一个人每个球都苦苦计算,苦苦准备,另一个人根本想都不想,随手去打,双方尚且打成平手。

可见后者的水平,显然要高出太多了。

这其实也不稀奇,此时陈家洛应该有40岁了,是个中年人。陈家洛在20多岁时武功已经很高,师傅以及身边朋友均是顶级高手,想要提高武功并不困难。

随后差不多20年的练习,陈家洛武功应该是超一流顶尖水平。

相反,当时胡斐才20多岁,功力比陈家洛差了10多年,战斗经验也不丰富,略输一筹也是正常。

胡斐和陈家洛交手只是瞬间而已,能够以此来判断出孰高孰低吗?

胡斐想试试总舵主陈家洛的功夫,交手瞬间,高下立判,胡斐自愧不如。大家都认为武侠小说纯属虚构,不可相信。其实高人过招,电光石火间高下立判,何需蛮人气喘如牛般互搏,甚至有人只需看你一眼或听听声音就能做出准确判断。

一 点到为止

高手比武,差之毫厘,非死即伤。神兵不互搏,英雄多相惜,往往点到为止,无需生死相搏。不光小说中这样做,现实中依然,俗话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信否?

二 一眼中的

大家都知道荆轲刺秦的故事,荆轲是战国四大刺客之一,剑术自是了得,作为剑客,和人比剑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一次和著名剑客盖聂比剑,盖聂根本就没有拔剑,只是深深看了荆轲一眼,荆轲立马认输。要知道名声可是比剑客的生命还重要,没有谁愿意随意认输的,但不行就是不行。有人说荆轲胆小,敢刺秦的人胆小吗?

汉初许负,擅长相人 ,她只看一眼便断定邓通和周亚夫必将饿死的结局,当时无人肯信。汉文帝宠信邓通,更是大怒,任性地把四川铜山赐予邓通,就相当于国家准许你印人民币。汉景帝即位,果然找茬囚禁了邓通,饿死拉到。许负告诉周亚夫将要世袭父亲周勃的爵位,谁都不信,因为周亚夫有兄长,古代是嫡长子继承制,可不久,兄长犯罪下狱,周亚夫承袭爵位,后评定七国之乱立下大功,因得罪皇帝,绝食而死。

三 耳听为实

平时熟人之间,通过说话声或者脚步声甚至咳嗽声能听出是谁,对吧?高人就更不用说了。《论语》里记载,孔子一次于室内击磬,有荷篑者路过,说这个击磬的人不是一般人——说得太对了,当然不是一般人,他是我们的圣人啊!

胡斐和陈家洛交手只是瞬间而已,能够以此来判断出孰高孰低吗?

当然是陈家洛厉害

胡斐和陈家洛交手只是瞬间而已,能够以此来判断出孰高孰低吗?

我是亦文人文,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关于陈家洛和胡斐的武功问题,说实话缺乏必要的参照系,两人交手几招未分胜负,又同时与无尘道长交手,对陈,无尘是故意容让;对胡,则是双方平手。同时,上述两场战斗(或切磋),又有各自不同的背景,似无法等量齐观。故此,对上述两位武功的评价,可以通过轻功、内力、拳脚、兵刃、暗器和实战几个方面,作一分析。

第一项:轻功

陈家洛的轻功少有展示机会,其轻功天花板貌似便是替香香公主采雪中莲,以珠索剑盾攀爬冰崖二十余丈,中间几次遇险,但终究是取到了。

同样的情况,胡斐在和苗人凤决战之际也遇到过,两人以壁虎游墙功爬回悬崖失败,不过作者也说“莫说是人,就当真壁虎到此,只怕也游不上去”,是明显地将两人的环境绝境化,以凸显作品最后的主题。而陈家洛从峭壁下来,也是靠着剑盾增加阻力,此处并无可比性,不过《雪山飞狐》中评价胡斐的武功与苗人凤在“伯仲之间”,可谓相当的了不起,故算是打平。

但同时,《飞狐外传》中说到胡家有门“四象步”武功,仿佛是凌波微步的雏形,陈家洛则没有这种武功配给。

故此,轻功回合胡斐胜。

第二项:内力

两人的内力相比,在题主所问的问题中,已经有了答案:胡斐错把陈家洛当作了福康安,出手攻击,陈家洛反击时“手臂不动,掌力已吐”,实际是优于胡斐的,虽然到《雪山飞狐》中,胡斐的功力大进,但与苗人凤对掌时,仍然没有达到这种身体不动内力发出的境界。

故此,内力回合陈家洛胜。

第三项:拳脚

陈家洛蒙袁士宵传授,学得了百花错拳,同时又受《庄子》的启发,悟得了更高深的武术技法,胡斐的武功更多地倾向于刀法,拳脚上有宝树和尚的升级版武术(名目不详)以及只守不攻的春蚕章法,配置略显寒酸。

故此,拳脚回合陈家洛胜。

第四项:兵刃

与胡斐的多靠刀法取胜相反,陈家洛的珠索剑盾仿佛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其威力较之拳脚远逊,锋利的子母匕首也只是在杀狼和少林寺比武中占据不少便宜。

而胡斐在《飞狐外传》最后时刻得到的冷月宝刀,则使其本就了不起的刀法更加如虎添翼,比之陈家洛得刀的另起炉灶,迭代升级明显具有更大的优势,使之与无尘比拼几百回合不落下风的刀法,更为凌厉。

故此,兵刃回合胡斐胜。

第五项:暗器

陈家洛的暗器是围棋子,在其刚出场时,输给了袁士宵;南少林寺中,又明显不敌大痴(虽然后来以诈取胜),但作为他的常规武器,已可以与江湖上的好手一战。

胡斐的暗器功夫,使用较少,除了以筷子击毙恶犬,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用珠宝击打宝树。要知道宝树和尚的武功,虽然较之殷吉等人为高,但一是比胡斐相差太远(应该也远不如田归农),二是他的招术,完全学自胡家刀法,在某种程度上说,他在躲避胡斐暗器的时候如何纵跳闪躲都无法幸免,不排除胡斐对他的行动路线了如指掌。

综合来说,陈家洛的围棋子出场更多、对手更强,负于顶级高手,并不证明其能力不行,反而是胡斐的暗器,未经高强度环境的检验,上限未知。

故此,暗器回合陈家洛胜。

第六项:实战

在实战的战绩上,陈家洛打败的主要敌人包括周仲英、张召重和白振,少林寺中与三大一天比武,胜大苦,估计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胜大癫,就实力论负大痴;负天镜,不过这一系列的比武,并非各项综合实力的加总,相对吃亏。

胡斐打败的主要对手则是凤天南、田归农,和在继承前人经验加特殊环境下胜苗人凤。平无尘,实力高于赛总管(估计相当于白振的水平)。双方基本持平。

在战斗中智力的运用上,双方都有不俗表现,不过陈家洛的机巧几乎全部用于少林寺,一是双方和平比武,对方无伤人之意;二是利用对手仁慈于先,欺负对手厚道于后,在计谋深度上略显吃亏。胡斐的计谋则是在生死关头,战阵之中,显得含金量更高。

故此,实战回合胡斐胜。

结语

以上的比较,双方打平,但在感性的角度,我更多地倾向于陈家洛获胜。原因无他,环境不同。《书剑恩仇录》是金庸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反思,更多地讲述一个失败英雄的故事,而《飞狐外传》(包括胡一刀为主角的《雪山飞狐》)则是对个人在恩怨情仇下的灵魂拷问,一个面对的是有组织的恶势力集团,光荣地失败于文化;另一个则是面对命运构建的江湖,纠结地挣扎于宿命。仿佛有组织的对手更加难斗,陈家洛所面临的境遇,当然也更苛刻。

但是,就像我们常说的,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两个悲伤复杂的形象,同样浓艳地涂抹着凝重的历史,和悲喜的江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