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暴雨梨花针:斯捷奇金手枪,曾是普京总统的最爱,究竟是怎样一款手枪呢?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暴雨梨花针?这个名字起得不错,其实斯捷奇金手枪说到底就是一款冲锋手枪。

世界上的冲锋手枪可不止它这一款,至于为什么喜欢这款手枪,一个原因是本国生产设计的手枪,另一个是斯捷奇金手枪曾经作为一款制式武器,装备到苏联军队当中。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从斯捷奇金手枪的设计者——斯捷奇金说起,顺道就把题主的问题回答了。

斯捷奇金。

说起斯捷奇金很多人不了解,他其实是苏联和俄罗斯最为出名的一个枪械专家,供职的单位是图拉运动枪械——猎枪中央设计研究局。

小时候的斯捷奇金就很喜欢舞刀弄枪,他整个人就是一个孩子王,身边聚集着一堆小伙伴,所以斯捷奇金也很调皮,动手能力也很强。

斯捷奇金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痴迷枪械了,他自己还制作过一把使用火柴头作为发射药射击弹丸的简易火枪。

就这样,他还觉得不过瘾,后来还趁着父亲没注意,把父亲珍藏的一把带螺旋枪筒燧石枪给拆了,而且还没有给装回去。

至于有没有因为这个原因,而有了一次美好童年的记忆就不得而知了。

当斯捷奇金开始步入社会的时候,苏联的卫国战争开始了,就此斯捷奇金就步入了战场,直到1943年的时候,斯捷奇金才回到了家乡,和同班同学结的婚。

在这之前斯捷奇金就没有在设计枪械领域做过事,直到他进入到图拉机械学院,这才开始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1948年斯捷奇金从学校毕业之后,就被分配到了第十四中央设计局,这其实就是文章开头说的图拉运动枪械猎枪中央设计研究局。

根据斯捷奇金自己的回忆,进入单位之后,他的领导就给他发了一块带有支架的画板,三角板,铅笔,圆规之类的东西。

然后斯捷奇金就开始了他的设计工作,而工作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设计手枪。

说到这里,我们就得介绍一下冲锋手枪的来历。

话说手枪的特点是个小灵活,便于在身上隐藏,而冲锋枪相对于手枪来说,火力毕竟猛,射击精度也比手枪好。

本来这两款武器就没有交叉的,各有各的功能,但架不住军工们发达头脑的一个个的脑洞。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很多国家的军工,就开始琢磨能不能把手枪和冲锋枪的特点合到一块,创造出一款冲锋手枪来呢?

有了想法就不缺乏动力,有了资金的投入,相应地就会有产品输出。

那么第一款以冲锋手枪命名的手枪,是西班牙的BH公司,名字叫做MM31冲锋手枪,产品是在1926年设计完成并生产出来的。

你要看到实物的时候,会吓一跳,这枪看起来就像我们在抗战影视剧中看到的盒子炮(毛瑟C96)一样,就是在后半截加了一个木制枪托。

这把MM31冲锋手枪其实就是加了一个快慢机的调节功能,再有就是增大了火力的持续性,将原本毛瑟C96的固定弹仓改成了可拆卸的大容量弹匣而已。

别看就这么两个改动,也就成为了日后冲锋手枪的两个特点。

这种枪出来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没多少年也就爆发了,冲锋手枪首先就迎来了一波辉煌时刻。

但因为本身就是手枪,再加上连发效果,就直接导致枪口容易上跳,弹道不稳定,影响了精度。

所以当时有关冲锋手枪的采购,就基本上只有零星采购而已,谈不上大规模的。

再往后就是毛瑟M1932的出现,这款枪其实就是毛瑟C96的冲锋手枪的衍生型号。

这把毛瑟M1923冲锋手枪依然没有被西方国家看上眼,后来就大规模的出口到了我们这里。

所以在整个二战的过程中,欧洲战场基本上就没有冲锋手枪的地位,就算是有也都是小规模的使用而已。

那么到了二战后期,冲锋手枪迎来了新生。

怎么回事呢?特种部队在室内作战,或者是营救人质的时候,他们的作战环境都是一些狭小的空间,那么枪太大了不好用,就算是冲锋枪也有点大,如果使用手枪的话,持续火力根本就做不到,所以冲锋手枪就上线了。

不过很快冲锋手枪就遭遇了天花板,到了上个世纪末的时候,凯夫拉防弹衣开始大行其道,而冲锋手枪就算是装备了九毫米的口径,面对防弹衣也只能饮恨西北了。

如今的冲锋手枪就流入到了民间市场,成为枪械爱好者的收藏品了。

这就是冲锋手枪的一个发展过程,因为突发奇想的一个脑洞出现在了舞台上,然后一直怀才不遇,最终退出军事装备序列,成为了民间枪械爱好者的藏品。

话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冲锋手枪既然有很多国家都不喜欢,那么苏联为什么将冲锋手枪作为了他们的制式装备呢?

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斯捷奇金手枪。

我们都知道,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红军使用的冲锋枪有很多,比如PPD,PPSH—41,PPS—43等等

我们最熟悉的就是PPSH—41,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波波沙冲锋枪。

那么在战场实践中,苏联军方感觉在一些狭小的环境中,比如战壕中,冲锋手枪要比冲锋枪好用,就希望枪械设计师研发一款冲锋手枪,用来代替TT—33手枪。

怎么说呢?TT—33手枪性能并不好,不论火力还是精度和德国了鲁格手枪比起来还是差了很多。

其实这个时间段上,冲锋手枪虽然在二战中被很多国家否定了,但二战结束之后,还有很多国家对冲锋手枪寄予期望。

比如捷克斯洛伐克的Vz—23,丹麦的麦德森,比利时的M—2等等,都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期出现的武器。

所以当时苏联有这个想法,也是很正常的。

那么在1948年的时候,斯捷奇金刚刚步入工作岗位,就接受了派发给他的任务,设计一款冲锋手枪。

当时给出的要求是,冲锋手枪要使用9毫米×18毫米的玛克洛夫手枪弹;射击的时候可以在半自动和全自动之间进行调节;在全自动射击的时候还要容易操作等等。

其实这款手枪从设计到生产,再到列装部队,没有用多长时间。

在1951年的时候就被装备到了部队里,当时这款枪的名字就叫斯捷奇金自动手枪,缩写“APS”。

这款斯捷奇金自动手枪,被装备到了炮兵,装甲兵,后勤部队的军官身上了。

在这里必须说一句,到目前为止,将冲锋手枪作为制式装备苏联是唯一一个国家。

那么斯捷奇金自动手枪,它好在哪里呢?

斯捷奇金自动手枪,它采用的是自由后坐式工作原理,全钢结构(套筒都是钢制的),双动扳机以及双排双进弹匣。

为了实现军方的快慢机的调节,在套筒左后方就一个调节机柄。

我们都知道,作为手枪,要实现连发,最麻烦的问题就是枪口上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斯捷奇金在手枪的握把里装了一根弹簧缓冲器,用来缓冲后坐力带来的麻烦。

当然一条弹簧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还得从根本上去解决。

其实冲锋手枪枪口上跳,更多的原因是子弹的射速太快,以至于后坐力不断地作用在枪体上,那么减小冲锋手枪的射速,也是一个解决枪口上跳的好办法。

所以斯捷奇金就将套筒的后坐行程进行了延长,长度大概是子弹的两倍,最终将冲锋手枪的射速降低到了一分钟六百发的程度,当然这个数据是理论上的射速,毕竟弹匣就有限制。

那么作为一款冲锋手枪,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火力的持续性,如果弹匣的容量太小,就发挥不了冲锋手枪的特点。

所以斯捷奇金就将冲锋手枪的弹匣内部,就设计成了两个并排槽,每个槽可以放置十发玛克洛夫手枪弹。

如果在正常情况下,使用单发射击的时候,一分钟可以打出四十发子弹,如果连发的情况下,一分钟可以射击九十发。

再有就是斯捷奇金自动手枪的射程也比较远,在它的标尺上最远是二百米。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解决冲锋手枪的精度问题,像其他冲锋枪那样,斯捷奇金自动手枪可以外接一个硬壳式的枪套,进行抵肩射击。

那么生产出来的斯捷奇金自动手枪,和苏联之前给部队广泛装备的玛克洛夫M手枪相比,精度提高了。

所以当时对于苏联的军方来说,斯捷奇金自动手枪要比现役的手枪好使,不仅如此超强的火力输入,以及那个大的出奇的弹匣,就更加的让苏联军方喜欢上了。

那么对于外界来说,斯捷奇金最为出名的作品,只有一个就是题主说的这款斯捷奇金手枪,其实不是的。

比如,后来斯捷奇金又研发一款替代斯捷奇金自动手枪的换代产品——OZ—33。

OZ—33用的也是九毫米口径,弹匣的容量有两款,一款十八发,另一款是二十七发。

二十七发子弹,量大管饱。

而这款冲锋手枪的枪托,并没有采用传统木质枪套,而是使用了金属枪托。

再往后还研发了一款OZ—27手枪。

后来苏联的内务部对手枪也有了要求,想要一款转轮手枪,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左轮手枪。

而这款转轮手枪,斯捷奇金仅仅用了十八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设计,名字叫钴,代号OZ—1。

别看这款转轮手枪设计的时间很短,但在当时这款OZ—1转轮手枪却是同类手枪中最先进的一支。

看起来斯捷奇金就一直在研发手枪,其实不然,他还有其他的作品。

在斯捷奇金自动手枪的成功之后,苏联的在九毫米口径上就开始重视起来。

那么九毫米口径的枪械,不仅有手枪,还有冲锋枪。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斯捷奇金又设计出了一款冲锋枪,代号是TKB—486,长度只有六百一十二毫米,重量只有一点三公斤。

就这个长度和重量,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当手枪一样单手使用,为了便于携带,整个弹匣还可以成九十度折叠和枪管平行。

这款冲锋枪一分钟可以射击五百五十发子弹,在二十五米的距离中,五百五十发子弹,可以全部命中在一个直径为五百毫米的圆里,所以精度还是很高的。

这款枪仅仅是初级版本,按照斯捷奇金的说法,今后的改进空间还是很大的。

当时恰逢朱可夫开始组建特殊使命部队,就看上了这款冲锋枪,打算作为特殊使命部队的专用枪械。

但后来因为一些其他原因,朱可夫的改革没有继续下去,那么TKB—486冲锋枪也就一同被冷落了。

这款冲锋枪很不错,但最终蒙尘,并没能完全展现出他的威力。

后来斯捷奇金又研发了一款微声手枪。

再往后,斯捷奇金还接到过克格勃的研发要求,设计一款特工专用武器,要求是外观看起来像是一个男士使用的日常用品。

最终斯捷奇金想到了金属烟盒,他将三根枪管塞进了金属烟盒里,枪管的长度只有二十五毫米。

这还不算,为了不让人发现这是一把枪,打开之后是很难发现击发装置的。

别看这把枪比较小,但他的弹药口径可不小,使用12.7口径的枪弹。

研发完成之后,克格勃表示很满意,最终枪械被命名为TKB—506A。

因为使用效果很不错,所以当时的苏联特工都很喜欢使用。

以至于很多拍摄这个时期的特工电影,都会有这款枪械的亮相。

话说,斯捷奇金在手枪领域中的设计是出类拔萃的,他在步枪和冲锋枪领域中也是的。

但他设计的冲锋枪遭遇到了冷藏,后来设计的突击步枪遭遇到了冷遇,没有凸显出来。

首先是TKB—0116,这款突击步枪很不错,但没有继承性,所以当时苏联的军方选择了AK—74。

而TKB—0116因为技术很不错,采用了特殊的生产工艺,被作为技术储备收藏了起来。

后来斯捷奇金又在TKB—116的基础上,研发出了TKB—0146突击步枪,这款枪的精度非常高,点射的时候,可以做到两发子弹从一个弹孔里钻入。

不可很可惜,直到斯捷奇金退休,这款枪也没能列装。

这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没钱的问题。

2001年的时候,斯捷奇金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现代的暴雨梨花针:斯捷奇金手枪,曾是普京总统的最爱,究竟是怎样一款手枪呢?

斯捷奇金自动手枪在自动射击状态就是这个样子,枪托可以安装在枪柄上面抵肩,当枪托使用,这与早年间的德国C96战斗手枪一样,同时它们的弹匣容量都是20发子弹,只不过C96是7.63毫米口径,斯捷奇金是9毫米口径...所以,斯捷奇金手枪也可以理解为现代版的“盒子炮”!

斯捷奇金子弹手枪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在使用的大型自动手枪,苏联1950年代研制它的目的就是要给飞行员、其他三线部队或者是执法部门配置的专用配枪,比如说:战机被击落之后飞行员伞降到敌占区后需要有自卫能力,但二战期间包括苏联在内的飞行员都配置的是半自动手枪,苏联配备“托卡列夫ТТ33”、美军配备M1911...手枪用于自卫防身还行,甚至有个些许猛兽也能应付,但是遇到的敌人的搜索队就不行了!手枪与敌人的步枪对打是根本还手余地的,只能是束手就擒...这些都是血的教训总结出来,所以二战以后为了提高飞行员的防卫能力,苏联才研制出斯捷奇金这种大型自动手枪。但是自动手枪也是手枪,对于飞行员安全性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就拿斯捷奇金手枪来说,它的射速虽然达到了600发/分钟(战斗射速80发/分钟),但所发射的9×19毫米子弹初速太低了只有340米/秒,低于托卡列夫ТТ33手枪的7.62×25毫米子弹420米/秒,也就是说:子弹越往后飞行越没劲儿了,连带的射程就会较近,说是可以发射到200米远,可问题是200米外已经不可能击中人体大小的目标了!去年初俄罗斯苏–25攻击机被叙利亚叛军击落后,飞行员配置的就是斯捷奇金手枪,但在与叛军交火时并没有发挥出太大的作用,最后俄军飞行员引爆手雷牺牲!所以,该枪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强大。苏联在侵略阿富汗的时候,通过几次飞机被击落和飞行员对抗“搜索队”的战例研究后,认为:手枪是没用的,随即给直升机飞行员配备了AKM/AK74突击步枪,给固定翼飞机飞行员配备了AK74U短突击步枪,虽然AK74U体积较大,甚至有碍飞行员操纵飞机,但是它的火力和压制能力都要比包括“斯捷奇金”在内的所有手枪管用的多,与敌方少量搜索队交火过程中也许还能将对手反杀,对于飞行员的安全有了显著的提高。《真实的谎言》剧照,恐怖分子使用的就是AK74U。

总之,斯捷帕金手枪并不适合军用,内卫部队和其他执法部门用着还行,毕竟国内矛盾的处理要简单的多,普通手枪的威慑作用已经足够了,何况是自动手枪?

现代的暴雨梨花针:斯捷奇金手枪,曾是普京总统的最爱,究竟是怎样一款手枪呢?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暴雨梨花?听着就够意思,给一般人感觉拿这玩意突突去,一定带劲!想象中吐口吐沫的功夫,就能把对方怼成筛子。

但要俺说,您哪,真心想多了,就这东西,就是一条鸡肋,用嘴嘬两口有点味道,再嘬两口完了,指不定就把牙给蹦了。

咋说呢?斯捷奇金手枪这家伙您可以看做是盒子炮的翻版,但比盒子炮好看一点。

就这手枪的理念在1920年的时候就被苏联人给提了出来,准备做军用手枪来使唤,结果没戏,没弄出来。

这不二战结束了,这东西又被提溜了出来,1948年任务下达,一个叫斯捷奇金老爷子接了这活,这不后来就结了果子,这枪就出来了。

实战效果不是很好。

因为手枪这东西是一件防御性的武器,您要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吓唬人的玩意,不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三米内打一个人这都得看天意,二十米之外,就是一个大象把人家那美妙的身段搁您眼跟前,要想打中了,这就跟开玩笑一样。

一枪下去,您就瞅着大象急吼吼的朝你冲过来。当然这是题外话。

而苏联人呢?对着手枪还有要求,要把这东西干成冲锋手枪。听见吗?冲锋手枪,要不他的外号叫暴雨梨花呢?一秒钟之内怼出的子弹相当的多。

这就注定了这家伙的后坐力相当的强劲,也注定了这货要比一般的手枪要重,但又因为是手枪,他又比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还轻,就这么个四不像。

那么为了解决这玩意后坐力强劲,使得枪口老是上跳,他们就给这东西准备了一个可以拆卸的枪托,把这枪托顶在这枪的后边,然后再顶在肩膀上,用来增加这货的稳定性。

您品品,这味道是不是和盒子炮有的一拼。

当年咱是啥都缺,有好枪谁还用盒子炮呀,一挺轻机枪咋也比盒子炮的火力持续要好的多,不是咱没有嘛?用这玩意代替轻机枪,不然咱也不会有啥手枪班,手枪排,甚至于手枪团,手枪旅出现了。

欧洲人当年为嘛盒子炮没有普及,还不是因为这盒子炮个大,手沉,枪口跳吗?

而这斯捷奇金手枪,完美的继承了盒子炮的所有缺点,当然因为工艺的改进,他可没有盒子炮那么沉了,但缺点是一样一样的,还是沉!

苏联人还就把这玩意当成了冲锋枪的使唤,最终弄的挺尴尬的。

最终生产出来之后,苏联人就把这些枪配给了炮兵,坦克兵以及装甲运输车组,或者扛着RPG的射手。

尤其要提醒的是,这是一款唯一被列入军事装备的冲锋手枪,其他手枪可没这份待遇。

听见吗?是唯一,所以这枪的局限性是很大的。后来上边这波人都不用了,嫌弃,就丢给了飞行员。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当年苏联搁阿富汗打战,有飞机被人家打下来,他们的飞行员拿的就是这玩意,事实证明毛线用的没有,只是个心里安慰。

最终这货的位置被AK74U短突击步枪给代替了,虽然这枪相比较冲锋手枪的体积要大,但在实践中要很靠谱,反杀对方也是可以的。

前几年俄罗斯苏25被叙利亚叛军打下来,这飞行员配备的依然是这斯捷奇金手枪,结果用处不大,飞行员最终还是引爆了手雷牺牲了。

所以这枪在执行特殊任务的时候,需要火力掩护,但还得对枪支进行隐蔽,这才有点用,一般没人喜欢他的。

当然作为喜欢密集速射的糙汉子们,还是愿意享受那种扣动扳机,撞击肩膀的带劲感,这就另当别论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现代的暴雨梨花针:斯捷奇金手枪,曾是普京总统的最爱,究竟是怎样一款手枪呢?

斯捷奇金自动手枪简称APS,是苏联/俄罗斯军队所使用的一种全自动手枪,于1951被军队所采用,时至今日在俄罗斯军队中仍有较大装备。之所以说他是“暴雨梨花针”,就是因为他能够全自动射击。一般的自动手枪只具备半自动射击功能,即扣一次扳机打一发子弹,再扣着也不会打出第二发。而全自动手枪一直扣着扳机就一直能射击。

包括APS自动手枪在内,目前全世界装备部队并投入实战的全自动手枪屈指可数,因为全自动手枪的实际效用并不好。以APS自动手枪为例,作为一款手枪它的体积是比较小的,并且能够全自动设计,看似火力强大,但是命中率却并不高。为了提高命中率只能假装一个枪托(可兼用枪套),这样一来又破坏了手枪的便携性。而且APS自动手枪发射的9x18mm PM弹,其虽然后坐力小,但是性能贫弱,几乎没有穿甲能力可言。

APS在这方面已经比格洛克18等其他手枪做得更好了,他的套筒行程很长,几乎达到了三倍弹药长度,并且还有一个击锤减速器,把手枪的全自动射速控制到了每分钟750发左右。即便如此,目前APS自动手枪的主要用户也只剩下了飞行员。原先使用过APS的坦克乘员等兵种全换了AKS-74U短突击步枪,关键时刻还是要靠步枪。在小编看来,飞行员携带自动手枪也只是一个心理安慰的作用,真正要命的时候自动手枪也只能拉几个垫背的了。

我是轻兵器爱好者,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关注公众号 轻兵器爱好者,发现更多轻武器干货、大图和精彩视频。

现代的暴雨梨花针:斯捷奇金手枪,曾是普京总统的最爱,究竟是怎样一款手枪呢?

就是一把全自动手枪,从结构上来说并没有啥特别突出的地方,就是个自由枪机。而且50年代那会也是装备给炮兵、司机这类二线部队为主。

子弹用的9x18mm马卡洛夫弹,这种弹的动能也就这么回事儿,略低于9x19mm帕弹

如果不带枪托的话,这种750射速的手枪后坐力完全hold不住,基本就是打鸟的节奏。而带着枪托,它又失去了手枪小巧便携的意义。

所以说这种虽然火力强大,但威力不咋地,而且还重的要死的玩意到了70年代就从苏联的二线部队中撤装。想想也是,真遇到个紧急情况,让你从枪套里抽枪,再把枪套安装到手枪握把上当枪托也是够烦。还不如直接丢一把AKS74U当做自卫武器好。

不过在俄罗斯的特种部队里边尚有装备,毕竟作为一款能隐蔽携带的全自动火力,在室内作战或者保护政要这些不需要精度、只需要泼水的场合还有一席之地。

现代的暴雨梨花针:斯捷奇金手枪,曾是普京总统的最爱,究竟是怎样一款手枪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10118条回答。

斯捷奇金自动手枪是苏联历史上的传奇手枪之一。

在二战期间,苏联的制式军用手枪是TT,也就是中国的54式手枪。

该枪在二战还是称职的,但很快就被发现了很多缺点。

其一是TT发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除了穿透力较强以外,并没有什么优点。

苏联希望新一代手枪,采用综合性能更强的9×18毫米马卡洛夫枪弹。

其二是TT设计不合理,尤其是人机功效不合理,对于射击训练很不好。很多枪手长期使用TT养成了不好的射击习惯,换成其他手枪就打不准。

其三TT手枪安全性不佳,是一种比较容易走火的手枪,不符合世界潮流。

在这种基础上,在1951年苏联研究了两种手枪:斯捷奇金自动手枪与马卡洛夫手枪,从此彻底淘汰TT33手枪。

这两支手枪中,马卡洛夫是小型自卫手枪,一般配备高级军官或者不需要开枪的人,只有最基本的自卫作用,也就是不让自己赤手空拳。

斯捷奇金自动手枪则是作为军用手枪射击,需要能够同敌人正面进行枪战,具有一定作战能力。

所以斯捷奇金自动手枪有1公斤多的重量,长200多毫米,枪管就有140毫米。

它的结构简单,采用反冲作用机制运作,是一种可靠性很高的手枪。

斯捷奇金很有趣的可以半自动射击,也可以全自动射击,甚至可以装弹20发。

不过,斯捷奇金全自动射击时,枪身跳动太快,普通军人根本控制不住,需要加装一个木制枪托。这种设计,同中国著名的盒子炮基本一样。

没想到装备部队以后,苏军对斯捷奇金很不满意。

斯捷奇金的体积偏大,如果使用枪托就非常重。

作为自卫武器来说,斯捷奇金不合适,马卡洛夫手枪重量仅有700多克,长度为100多毫米,这才是自卫手枪。

作为进攻手枪,斯捷奇金虽射程较远,但全自动射击的意义不大,半自动射击精度和威力不错,但毕竟发射手枪弹,同真正的卡宾枪、冲锋枪、短自动步枪是无法相比。

而苏军的各种枪械都很多,真正需要短武器自卫的,可以装备AKS-74U短管突击步枪、冲锋枪等武器,没必要使用斯捷奇金。

所以,斯捷奇金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地位,非常尴尬,在1975年就停产了,同一时期从苏军退役。

有意思的是,苏联的特工、特警和特种部队,却对斯捷奇金有好感。他们很多时候需要使用手枪,却不能使用传统的自卫手枪。斯捷奇金的精度和火力都强于普通手枪,符合这些军人的需要。

所以,直到今天,仍然有一部分俄罗斯军警使用这种手枪。

普京为什么喜欢斯捷奇金?

因为普京当年是克格勃,需要接受手枪射击训练,斯捷奇金手枪是他必须掌握的武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