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中慕容家的四大家将作为汉人为何要效忠慕容复?他们是如何投入慕容家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四大家将都是慕容博招募的手下。
大家注意,包不同回忆过去这么说:那是在一家瓷器店中。我小时候在这店中做学徒,老板欺侮虐待,日日打骂。有一日我狂性大发,将瓷器店中的碗碟茶壶、花瓶人像,一古脑儿打得乒乒乓乓、稀巴粉碎。生平最痛快的便是此事。
看看,包不同在十几岁时候,还在给人做学徒,被老板欺负。
当时他显然不会武功,只是个普通的少年。
然而,四十岁的包不同不但成为高手,还自称跟随30岁出头的慕容复十多年。
那么问题来了,包不同怎么突然学会武功,又在20多岁开始跟随慕容复吗?
他们说,在慕容复还是孩子时候,四大家将就同他很熟悉。
那么,慕容复现在已经30多岁,那么四大家将应该跟随他20多年,怎么才十多年?
很简单,他们应该都是江南的普通人,都有比较好的学武资质,但出身都很贫贱。
慕容博物色了这四个人以后,恩威并施将他们纳入自己麾下,教授武功,给与很高的待遇,成为四大家将。
四大家将本来是跟随慕容博,几年后慕容博假死,就转而跟随慕容复。
所以,他们虽然看着慕容复长大,但成为他的手下只有十多年。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四大家将都是讲究忠义的人。
风波恶、包不同、公治乾都是大丈夫,邓百川出场较少,也应该是光明磊落的豪杰。
他们既然受到慕容博的恩惠,自然要权力效忠。
不过,这四人应该都是汉人,而慕容家要恢复的,应该是最接近宋代的后燕。
后燕的领土很大,其中四分之一是北宋淮河以北地区。
也就是说,这四人支持后燕复国,等于危害了祖国北宋的利益。
再说通俗点,这四个人都是为虎作伥的汉奸。
要知道,人品低劣的昆仑派掌门人何太冲,宁可被切断手指,也坚决不为蒙古人效力。
四大家将因为一些小恩小惠,就不顾祖国,连何太冲这种小人都不如。
《天龙八部》中慕容家的四大家将作为汉人为何要效忠慕容复?他们是如何投入慕容家的?
《天龙八部》作为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的巨作,成功地刻画出了一系列形象鲜明,深入人心的角色。
侠肝义胆、豪气干云的萧峰,至情至性、呆气十足的段誉,一心向佛、全无心机的虚竹都让人印象深刻,甚至是反面人物"四大恶人"、丁春秋等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其中"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姑苏慕容复更是让人难忘。小说中的慕容复英俊潇洒,武功卓绝,是和"北乔峰"齐名的"南慕容",他一心想要光复燕国,甚至不择手段,认四大恶人之首段延迟为义父,最终以失败告终,疯癫收场。
历史上真实的慕容复是鲜卑皇族后燕的后裔,原本是辽东鲜卑族的一支,三国时,其首领莫护跋因协助司马懿讨伐公孙渊有功而被封为率义王,莫护跋因为常戴当时汉人流行的"步摇冠"而被讹传成慕容,莫护跋也就以慕容为姓。
公元337年,慕容皝称燕王,建立前燕政权,又与中原的后赵联合消灭了段氏鲜卑,迁都龙城后,又大败高句丽,消灭宇文鲜卑,统一了辽东。继前燕之后,燕国政权又有后燕、西燕、南燕、北燕。公元395年,慕容垂派太子慕容宝率军北伐北魏,却在参合坡之战中大败,最终为北魏所取代,后燕政权从此没落,分裂为南燕和北燕,数十年后分别为东晋刘裕和北魏太武帝所消灭。《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的住的地方名为"参合庄",慕容家还有一项绝学"参合指",当是指参合坡之战。
《天龙八部》中段一灯大师手下有"渔樵耕读"四大护卫,慕容复手下则有四大家将,他们对慕容复忠心耿耿,为慕容氏的复国梦鞠躬尽瘁,这四大家将虽然都是汉姓,但他们的先祖在五胡时期就已经跟随大燕皇权南征北战了,后来大燕被灭,他们仍遵祖训跟随着慕容家族。这四大家将分别是邓百川、公治乾、包不同、风波恶四人,他们侠肝义胆,个性十足,并且武艺非凡,辅佐着慕容复伺机光复燕国。
位居四大家将之首的是青云庄庄主邓百川,小说中的他武艺超群,内力雄浑 ,在江湖上为人所敬重。邓百川虽是汉人,其祖上却是后燕大将,在参合坡之中战死,后世子孙因反对后燕大将冯跋专权,遭到迫害。后来冯跋篡位,邓氏一族便保着慕容氏来到了姑苏。
老二公冶乾是赤霞庄庄主,号称掌法"江南第二",小说中的他和丐帮帮主乔峰快意喝酒,豪情对掌,虽然落败,却豪气不改。公冶乾的祖上原是后周将军,对后周皇族柴氏忠心耿耿,后周亡后,被赵匡胤所迫害,为慕容氏所救,后来便追随了慕容一族。
包不同是金风庄庄主,小说中的他喜欢和人斗嘴抬杠,他的一句口头禅"非也非也"让人印象深刻,文中的他虽然好与人斗嘴,却是善恶分明,铁骨铮铮的汉子,最终为慕容复所杀。包不同的祖上原是南唐大将,南唐亡国后,包不同先祖被杀,包氏一族也就沦为贫民了,后来为慕容氏所收,做了复国的先锋。
风波恶是玄霜庄庄主,人称"江南一阵风",他的名字出自李白诗中"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文中的他好勇斗狠,喜欢打架,但却不恃强凌弱,风波恶原是燕云之地的汉人,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后,风波恶便成了遗民,后来逃到大宋,为慕容氏所收容。
小说中慕容复的四大家将武艺不凡,且忠心耿耿,为了慕容家的复国大业立下了不少功劳。但包不同最终被慕容复所杀,风波恶等三大家将对慕容复失望之极,最终和慕容复决裂,带着包不同的遗体离开了慕容家,慕容复的复国大业也以失败告终。
《天龙八部》中慕容家的四大家将作为汉人为何要效忠慕容复?他们是如何投入慕容家的?
生死情仇、爱恨别离、民族大义,因共同的追求。我们常说,人跟人之间,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
《天龙八部》中慕容家的四大家将作为汉人为何要效忠慕容复?他们是如何投入慕容家的?
欢迎阅读《梦露居士续金庸第11期:慕容氏四大家将的来历》。
《天龙八部》中慕容复身边总是跟着忠心耿耿的四大家将,他们四人是慕容博装死隐居时的托孤之人,为慕容氏的复国梦鞠躬尽瘁。这四大家将皆为汉姓,为何要帮助鲜卑人慕容复复国呢?
原来这四人各有各的理由。
一、后燕旧将
公元384年,一代枭雄慕容垂建立后燕,他定都中山,后迁都至龙城。慕容垂兵强马壮,东征西讨,盛极一时。公元395年,后燕大军征伐北魏,却是骄兵必败,在参合陂被北魏以弱胜强,全军覆没。因这参合陂大败,慕容垂又愧又怒,一病不起,后燕遂从此衰落,内乱不断,于公元409年灭亡,享国二十四年。
后燕灭亡后数年,北魏崛起,一统北方。慕容垂的后代为避战乱,东渡江左,在姑苏城定居下来。
随慕容氏一同定居姑苏的,还有邓氏一族。邓氏虽是汉人,却是后燕大将,对慕容氏忠心不二。其父祖在参合陂战死,子孙因反对后燕大将冯跋专权,遭到迫害。后来冯跋篡位,邓氏一族保着慕容氏逃离北方,来到姑苏。
因此慕容氏一直将邓氏视为族人,互有嫁娶。邓氏念着祖先遗训,一直以慕容氏家臣自居,数百年来对慕容氏从无二心。
残唐五代时,慕容氏出了一位武学天才慕容龙城,自创“斗转星移”的神技,成为笑傲天下的武林高手。慕容龙城将自己领悟的内功心法授予邓氏族人,培养出几位高手。
慕容博之时,邓氏的佼佼者名叫邓东海,他的武功仅在慕容博之下,与慕容博从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弟兄。
后来慕容博远赴西夏,为西夏皇帝李谅祚创建一品堂。他让邓东海也加入一品堂,为自己全面掌控一品堂埋下伏笔。不料慕容博的伎俩被西夏皇太妃李秋水看破,她趁慕容博不在,调邓东海前去探查缥缈峰灵鹫宫,借天山童姥之手除掉了邓东海,夺取了一品堂。(此事见《梦露居士续金庸第9期:西夏一品堂创始人之谜》:https://www.toutiao.com/i6600680071793476103/)
邓东海即是邓百川之父,后来慕容复一行人攻上灵鹫宫,不仅为了招揽三十六洞七十二岛,也是为了给邓东海报仇。
邓百川因父祖代代侍奉慕容氏,所以跟随慕容复,忠心耿耿。
二、柴周忠臣
再说回慕容龙城。此人天赋极高,不论什么武学,一点变通,一学便精。慕容氏本想将此子培养为武林至尊,不料龙城志向远大,并未将称霸武林这一目标放在眼中。
原来慕容龙城一直以后燕皇族的身份自傲,他见当时各路军阀割据,天下混战,便有了逐鹿中原之志,欲光复燕国。他游历天下九州,考察山川形胜,联络四方群雄,结交奇人异士。
可惜天命不在慕容氏,另有一位英雄赵匡胤在逍遥派两代掌门陈抟、苗训的辅佐下,平定天下,最后取代后周,黄袍加身。慕容龙城因此郁郁而终。(此事见《士常斋主续金庸第5期:慕容龙城生平之谜》:https://www.toutiao.com/i6599432625813717512/)
当时后周有一位公冶将军,对后周皇族柴氏忠心耿耿。公冶将军看破了赵匡胤的野心,屡次向皇帝劝谏,遭到赵匡胤忌恨。
后周亡后,公冶将军心念旧主,赵匡胤抓住一个小错便将公冶一族流放到烟瘴之地。此事被慕容龙城得知,他救下公冶一族,带回姑苏。从此公冶一族便死心塌地地跟着慕容龙城。
公冶一族有一项绝技,擅长养鸟驯鸟,他们为慕容氏养驯鸽子,传递消息,刺探情报。公冶乾便是公冶将军后人,因为祖上与赵匡胤有仇,因此跟着慕容复干这谋反之事。
三、燕云侨客
到了慕容博这一代,他感觉只有两大家将,人手不足。因此他在闯荡江湖之时,四处探寻能为自己所用之人。由于慕容博所图谋之事迹近谋反,因此必须找寻绝对忠诚之人。
一日在黄河渡口,慕容博见到一家老小,背着大小包裹,乘渡船过河。一家人行色匆匆,疲惫不堪,尤其是其中一女子抱着一个婴孩。
此时河上突起变故,风高浪急,渡船颠簸。女子一个不小心,没有抱稳,孩子被颠出船舱,向河中落去。
慕容博突发善念,未及思索,飞身去抓孩子。在空中慕容博左手解下衣带,手腕微抖,缠住了船上绳索,右手已抓住了婴儿。他微一借力,飞回了船舱中,将孩子还给了女子。
一家人惊魂甫定,忙不迭地向慕容博道谢。慕容博与一家人攀谈,得知他们姓风,乃是燕云之地的汉人。五代时大汉奸石敬瑭建立后晋,将燕云十六州割给辽国,换取辽人支持。自此燕云成为辽国领土,此时辽人与宋朝相持不下,敌视汉人,风家受到辽人欺辱,不得已背井离乡,携带细软逃往大宋。
慕容博心中暗忖,这一家思念故土,必然能为我收复燕云光复大燕出力,因此极力笼络,邀他们来到姑苏定居。差点丧命黄河的婴孩,被慕容博起名“风波恶”,出自李白诗句“横江欲渡风波恶 ,一水牵愁万里长。”以纪念黄河上的这场风波。
因此风波恶追随慕容博,希望有一天能带着父母回到燕云十六州。
四、南唐遗民
一日慕容博在姑苏城内,见到几名大汉殴打一位少年。少年虽然未习武功,却是身体天生健壮,任凭壮汉殴打,不发一言。
慕容博心中颇为暂时少年的光棍气派,他制住几名大汉,问他们为何欺凌一个少年。几名大汉说自己皆为一家瓷器店的工人,此名少年本是店中学徒,不知因何突发狂性,将店中碗碟茶壶、花瓶人像等物事砸了个稀巴烂。老板损失惨重,心中愤恨,因此令他们殴打此少年泄愤。
慕容博道此乃小事一桩,拿出银子陪给老板,救下少年。不料少年颇为倔强,称自己没让慕容博替自己赔偿,绝不领慕容博的情。慕容博心中暗暗好笑,温言相慰,得知了少年身世及他打砸瓷器店的缘由。
这少年姓包名不同,祖上乃是南唐大将。宋太宗赵光义灭南唐,杀死包不同先祖,包氏一族从此沦为贫民。到了包不同,家中愈发贫困,将他送入瓷器店做学徒。不料这包不同天生爱与人抬杠,性格执拗,多次顶撞老板。老板因此对他欺侮虐待,日日打骂。这一日包不同又遭老板辱骂,他狂性大发,将瓷器店中的碗碟茶壶、花瓶人像,一古脑儿打得乒乒乓乓、稀巴粉碎,心中大快。
慕容博一听,心想此人正好为己所用,他掏出银钱给包不同养家,将包不同收为家将,教授武学。慕容博日日向包不同灌输,他家族之所以沦落为贫民,皆因宋朝灭了南唐,包不同头脑固执,久而久之深恨大宋朝廷,甘心为慕容氏做复国的先锋。
不料慕容博算错一招,这包不同虽然极为忠心,但是脾气极坏,心直口快,好与人辩论。因此《天龙八部》中包不同将慕容复的潜在盟友全部得罪干净,如大理国世子段誉迷恋慕容复表妹王语嫣,本可成为慕容复的有力奥援,却屡遭包不同嘲讽,成为慕容复的劲敌。慕容复屡遭挫败,倒有一半要怪这位爱说“非也非也”的包不同。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回复关键词“金庸”,阅读更多有趣文章。
《天龙八部》中慕容家的四大家将作为汉人为何要效忠慕容复?他们是如何投入慕容家的?
先谈一下怎么来的,再谈一下效忠的问题吧。
慕容复手下四大家将,这可不是一般人,他们是从五胡乱华时代,祖先就跟着慕容家了,当年五胡乱华,慕容家在北方建立了后燕政权,四大家将的祖先就是当时的慕容家的臣子,后来慕容家亡国,四人的先祖继续做慕容家的家将,伺机复国。
从来源看这四大家将原本就是慕容家的家臣,再者说了,纵使是汉人,可从他祖先开始这四大家将的人就与慕容家相互依存,关系自然就是非同一般了,那与他们是汉人或非汉人关系并不大。
《天龙八部》中慕容家的四大家将作为汉人为何要效忠慕容复?他们是如何投入慕容家的?
慕容家的四家将本来就没什么忠君爱国之心,慕容家在他们心中,就是哥哥“宋江”式的人物,皇帝不过是个鸟人,不如哥哥去做。
包家的脱贫致富史四大家将中,身世最为明确的就是包不同了。包不同小时候非常贫寒,要到瓷器店里做学徒。但要注意的是,他并非是在离开瓷器店后才投靠的慕容家。
是在一家瓷器店中。我小时候在这店中做学徒,老板欺侮虐待,日日打骂。有一日我狂性大发,将瓷器店中的碗碟茶壶、花瓶人像,一古脑儿打得乒乒乓乓、稀巴粉碎。生平最痛快的便是此事。
原著中有提到“包不同数代跟随慕容氏,是他家忠心耿耿的部曲”,所以跟随慕容家,不是在包不同这一代上发生的事儿,既然是数代,至少是从包不同的爷爷开始,而跟着慕容家似乎并没给他家带来荣华富贵,连孩子都还要送去做学徒,论家境肯定是穷苦人家了。
不过,后来包家的待遇得到了非常大的改观,不仅当上了“庄主”,而且“有妻有妾”还有个女儿包不靓,这个条件,至少是中产以上了吧。所以,慕容家咋就给他待遇提高得这么快,实现了阶级的跨越?
慕容发家史黄眉僧回忆他见到刚刚丧父,还是少年的慕容博,相遇时,黄眉僧骑的是马,而慕容博母子骑的都是驴。作为江湖上鼎鼎大名的武林世家,竟然连一匹马都买不起,可见当时慕容家颇为潦倒。
我转头看去,见一匹驴上坐的是个三十六七岁的妇人,另一匹驴上则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眉清目秀,甚是俊雅,两人都全身缟素,服着重孝。
那么这么穷的慕容家,养的所谓“家将”,自然就只能去把自家的孩子送去做学徒了。然而,不甘平庸的慕容博,最终做起了“吃大户”的生意,直接把武林中的有钱人家给劫了,于是姑苏的燕子坞修起了亭台水榭,“家将”的子嗣们,终于也过上了有庄子、有妻子的好日子。
玄慈道:“那柯施主家财豪富,行事向来小心谨慎。嗯,你招兵买马,积财贮粮,看中了柯施主的家产,想将他收为己用。柯施主不允,说不定还想禀报官府。”
四位家将两个半文盲四名家将之中,公冶乾文化水平最高,从姓上面看,似乎跟孔子的弟子公冶长有些渊源。邓百川和风波恶基本上就属于文盲了。包不同牙尖嘴利,但是文化程度也不高,从起名上来看,他和他爹似乎都是敷衍了事。
吃了文化的亏,自然对于汉族的民族认同感自然就不高,再加上当时政治昏暗,对于慕容家所产生的情感,自然是基于私人恩惠的江湖义气了,而在国家民族这样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反而模糊得很。就像水浒中的李逵,皇帝是什么鸟人,只要是哥哥说的,都去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