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蒲松龄的《花姑子》,是对封建女性的幻想之作?
陕西有一个姓安的书生,为人讲义气,性格也颇好,可对钱财却没有什么概念,好挥霍,喜欢放生。
有一次,安生的舅家有丧事。安生前往吊唁。返回时,天已黑,不小心进入了深山老林中。正害怕之间,突然看到远处一箭之地有火光闪烁,安生觉得可能有人家,正好前去问一问。
安生追寻着火光,一直走,半路突然遇到一个拄着拐杖的驼背老头。安生还未说话,那老头便问道:“你是何人,为何会在此?”
安生说自己迷了路,误入此地,看到前方有火光,于是便想借宿,那老头便说:“那可不是什么好去处,你跟我走。我家里的茅草屋虽然不宽敞,但好遮风挡雨。”安生听了非常高兴,于是跟着老头回了家。
安生跟随老头进了茅草屋,这茅草屋只有三间小房,并不宽敞。老头进了房门,叫来自己的老伴,说道:“客人来了,赶忙招呼一下。”又说:“你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进去叫花姑子前来给客人斟酒。”那老妇人进去唤花姑子。
不一会儿,安生看到一个16岁左右的女郎从内房里走出,容貌俏丽,好似天上的仙女,安生看的眼睛都发直了。老头见花姑子出来,忙叫她去烫酒。
西边儿屋的角落有一个煤火炉子,花姑子便在那生起火来,开始给安生烫酒。
安生和老头聊起了天,这才得知,老头今年已经70多岁了,家里并无其他人,只有他和妻子以及一个女儿。这女儿唤作花姑子。安生又忙问道:“花姑子的婆家住在何处?”
老头回答道:“我这姑娘还并未婚配。”安生听了大喜。称赞花姑子漂亮,为人懂事,对她赞不绝口。老头正谦虚着,突然听到西屋内花姑子的叫喊,二人连忙进去看。
原来花姑子将酒烫开了,安生上前帮忙收拾,老头则气得跳脚,大骂道:“承蒙人家夸奖你,你连这点事都做不好,真是羞煞人也。”花姑子被骂得低下了头,眼圈红红的,也不敢说话。
老头又看到煤炉旁是一个用高粱秸扎成的紫姑神,还没完成。老头气不打一处来又说道:“为了这么一个活计,竟然差点耽误了客人喝酒,你真是该死。”
安生见此连忙从旁劝道:“这紫姑神扎的神似,可见姑娘也是一个心灵手巧之人。不碍事,不碍事,酒慢慢烫便好。”随后老头便吩咐花姑子重新给安生烫酒,二人出了西屋。
客厅上,老头和安生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安生此刻心中全是那姑娘的模样,哪还有心思和老头聊天。
就在这时,屋内的老妇人突然喊老头,老头忙向安生告罪,说要进去一下。安生点了点头,示意他不用管自己。只管去忙好了。
老头一进门,安生的心思活泛了起来。便对着西屋说道:“不知姑娘是否有意中人?我自打见了你,就情牵于你身,我想托媒向你求婚,不知姑娘意向如何?”那姑娘不说话,只是不停的在煽动着煤炉火,做烫酒的事。
安生见姑娘不答应。便冲动地跑进了西屋中,又将此话说了一遍,那姑娘惊问:“你怎么进来了?赶紧出去啊,被我爹爹看到不好。”
安生此时仿佛着了魔一样,嘴里不停的念叨着提亲说媒之事。姑娘手足无措,安生见姑娘无动于衷,竟然跪了下来,抱着姑娘的大腿。
姑娘更慌乱了,往后不停的靠,最后靠到了墙边之上,安生站了起来,一把抱住姑娘,姑娘吓得大叫了一声,惊动了内房的老头和老妇人连忙出来看,安生顿觉的脸羞红一片,赶忙放开。
老头问:“怎么了?”那姑娘整理了一下衣服说道:“幸亏有安生来看,不然这酒又烫开了。”
此时的安生已经羞红的脸,对自己刚才所做的事后悔不已,心道:这姑娘真是一个通情达理之人,没有揭穿我刚才的所作所为。
酒烫好后,安生只是胡乱的吃了几口,便说要休息。老头和老妇人连忙为安生铺好了床铺,安生便休息了,可是此时的他哪还有心思睡觉啊,整个人的心全飞到了那姑娘的身上了。
就这样过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安生赶忙告辞离开,回到家后心中仍旧惦念着姑娘,于是便请媒人去老头家提亲,然而媒人到了地方却发现,那地方根本没有人家居住,乃是一处悬崖峭壁,回来将此事告诉了安生,安生心里更加疑惑了。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安生思念着那花姑子,不知不觉得了相思病,整天吃不下睡不着,每天只能喝一两口粥,勉强维持生计,躺在床上甚至连动也不能动。家里人忙前忙后的照顾,可不管请来什么郎中,就是瞧不出安生的病。
这一天,安生的家里人照顾了安生后,全都睡着了,安生一个人在房间内,迷迷糊糊间突然觉得有人在揉捏他,睁眼看竟是花姑子,泪流满面,话都说不出来了。花姑子笑着对他说:“真是个痴心的人啊,怎么变成这样了呢?随后便脱了鞋子,上了他的床铺,用手替他按压着太阳穴。
安生看到花姑子,整个人轻松了不少。此时的安生满眼都是花姑子的模样,都不敢眨眼,生怕眼前人突然消失了。忽然,安生鼻尖嗅到了一股浓烈的麝香味,那香味儿透过他的鼻子进入到四肢百骸,安生闻到这香味便开始出汗,逐渐轻松了不少。
过了一会儿,花姑子对安生说:“你家人颇多,我不便停留,三天后我会再来。”然后从随身的布袋中掏出几块蒸饼,放到安生的枕头下,便向安生告辞离开。
花姑子的到来,让安生的病好了不少,后半夜间,安生出了一身大汗,整个人也能动了。便觉得腹中饥饿,想起花姑子临走前放在枕头下的蒸饼,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安生吃着蒸饼,只觉得以前从来没有吃过如此好吃的东西,不知不觉就吃了两三个,下床倒了些水,喝完后又躺到了床上,想起花姑子临走前说三天后还会再来,内心不禁期盼起来。
三天后,蒸饼也吃完了,想起花姑子今晚就会来,于是安生早早的打发了家人,说自己病已经好了,不用再照顾自己了,又想花姑子可能没办法进来,于是便拔掉了所有房门的门栓。
过了片刻,花姑子果然来了。巧笑倩兮的对他说道:“怎么?不感谢你的医生吗?”
安生听了大喜,忙上前抓住花姑子的手,两个人亲密无间,恩爱到了极点。
过了片刻,花姑子对安生说:“我之所以冒着蒙羞的风险前来和你相见,是因你对我有大恩,但我并不能和你结成伴侣,你还是尽快找一名配偶吧。”
安生沉默了片刻,说道:“我并不知何时对你有大恩,但是我知道,自从遇到你后便喜欢上了你,再也不想和你分开,这一辈子也只爱你一个人。”
花姑子听了心里甜蜜,可随后苦笑道:“我们在一起困难重重,如果你非要在一起,明天和我一起回家吧,这几日我住在村东头的姨娘家,来你家也多有不便。明日傍晚时分,我在村口等你,你和我一起去家里。”
安生听了很高兴,盼望着明天赶紧到来。安生和花姑子躺在一起,只觉得他的身上有一股奇异的香味,煞是好闻,而且花姑子的皮肤也异常柔软,表面有一层细密的毛,便问她用什么熏饰?为何如此好闻,花姑子答道:“我天生如此。”
第二天傍晚,安生收拾了东西,往村口走去,到了村口,果然见花姑子在等自己,便和她一路小跑,前往花姑子的家。
二人来到花姑子家,那老头儿和老妇人见到安生,非常高兴,连忙准备酒菜招待,可是家中并没有什么珍馐,只好将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野菜,即使如此,安生也吃得异常香甜。可不知为何,花姑子却不怎么搭理安生,这让安生很奇怪。
安生吃完饭后,又住在他以前住的那间房中。到了深夜,忽然听到门有响动,去开,原来是花姑子来了,对他说道:“我父母亲一直不睡,这会儿终于歇息下了。我赶忙与你来相见。二人又甜蜜地过了一夜。
事后,花姑子对安生说:“我母亲觉得此地并不好,可能不久后就要搬离了,你我二人以后也很难有相见的机会。”安生听后嚎啕大哭,抱着花姑子不松手,说不想和他分离,花姑子安慰了许久,安生这才不悲伤了。
第二天一早,花姑子和安生未起,门却突然被那老头打开了,老头冲进来大骂道:“你这不知羞耻的丫头,真是败坏我家的门风。”随后拿起东西便要打花姑子,花姑子穿起衣服就往外头跑,安生惊慌失措,不知该往哪里去,只好穿着衣服偷偷的回到家中。
回家之后,安生内心惦念,始终放心不下花姑子。心想着:既然自己对她有恩,他的父母应该不会把我怎么样,不如去看看。说行就行,此时已到深夜,但安生翻身下床收拾行囊,便朝着记忆中的方位摸索而去。
可是山里天黑路远,安生不知不觉便迷了路,正在辨认方向间,忽然觉得前方有火光,便想着那里应该便是花姑子的家吧,于是就摸索着前行,渐渐离火光近了。
又走了片刻,安生终于看到了一座大宅院,但却不是花姑子的家,因为花姑子住的是茅草房屋,这大宅院和花姑子的家天壤之别,于是安生便想着在此地借宿一晚,明日好继续寻找,于是便上前敲门询问。
开门的是一个侍女,听说他在打听花姑子,于是便说:“花姑子的是我亲戚,这里是花姑子的舅舅家,你赶紧进来吧,她正在房内呢。”
安生被招呼进去,坐在大厅里喝着茶,过一会儿,花姑子便来和安生相见了,夫妻二人小别胜新婚,情意绵绵。
花姑子对他说:“安郎走了如此远,肯定乏了,不如我伺候你就寝吧,于是二人便手拉着手就寝。安生和花姑子正亲热之间,忽然闻到一股腥臭之味,正想说话,突然花姑子用舌头舔了他的鼻孔,安生仿佛被针刺了一下,顿时疼痛难忍,想要逃脱,可身体好像被捆住一样,怎么也跑不掉。
安生出门未归,安生家里人派人到山上找寻,听到有人说昨天傍晚时分,曾见过他一个人上了山,好像是赤裸裸的死在了山崖下。亲戚们非常诧异,连忙去寻找,果然在山脚之下发现了安生的尸体。
安生的父母抱着尸体大哭:“我的儿啊,你为何如此苦命。”于是收殓了安生的尸体,拿回去准备埋葬。
安生的葬礼上,安生的父母哭的都快晕厥了过去,这时,突然从门外进来一女子,见到安生的尸体便抱着不停的哭,说道:“天哪,你为何如此糊涂。”
亲戚们皆没见过这女子,父母便问她是何人。那姑娘并未说话,只是说:“七天之内,不要入土。”说完就走了。
众人不知她是谁,听她的话语如此傲慢,不敢反驳,有人小心翼翼的跟着她,可是却一眨眼不见了踪影。便有人说她是神仙,于是便听从了她的指教,没有埋葬安生的尸体。
第二天晚上,那姑娘依旧来到安生的灵堂前大哭,亲戚们发现,安生开始逐渐有了呼吸,到了第七天晚上,安生突然醒了过来,随后挥了挥手让亲戚们出去,
亲戚们出去后,安生对那姑娘说:“害我死的人是你,如今救我活的人也是你,你到底要干什么?”安生说这话时面无表情,冷冷地盯着这姑娘,原来这姑娘就是那花姑子。
花姑子哭着说道:“你那天晚上遇到的人并不是我,而是蛇精假扮,第一次晚上迷路时,看到一箭之外的灯光,其实就是这蛇精的居所,他专靠吸食人的魂魄修行,我这几天,忙前忙后便是下了地府,找到了你的魂魄,你这才能够醒来。”
安生又问:“你为何会为我做这些事?”
花姑子说:“你还记得当年你曾放生过一个獐子吗?那獐子便是我的父亲,我父亲说你对他的大恩大德我们不能忘,我所做的这一切便是为了报恩。”
随后花姑子又说:“你中了那蛇精的毒,如今下体没有知觉,必须要用那蛇精的血做成解药,才可以解毒。”
安生说:“那蛇精道行高深,这辈子恐是没有办法了。”
花姑子说:“我这几日为你奔波,道行损失了十分之七,不然,她根本无法打败我。不过,你是因我而中的毒,我一定会帮你恢复的。”
于是花姑子招了附近的很多猎人和她一同上山去找那蛇精,花姑子和众猎人寻到那蛇精的老巢,花姑子让猎人们在洞外撑开强弓劲弩,她则只身一人去引那蛇精出来。
片刻后,众人只觉得山崩地裂,一个巨大的蟒蛇冲出洞外,紧紧追着在前狂奔的花姑子,那蟒蛇在身后,猎人们见此赶忙放箭,那蛇精身中数箭,不久便毙命了。
花姑子拿到蛇精的血以后,便做成药,喂安生服下,随后对他说:“我近日觉得腹中有胎动,应该是怀了你的孩子,但你我之间缘分已尽,恐怕我以后再也无法服侍你了。不过这孩子我会生下。”
随后向安生告别,一眨眼不见了踪影。安身服下蛇精的血,半年之后终于能够下地走路了。
安生恢复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去那山林之中寻找花姑子,可怎么也没有找到,就在他绝望时,忽然碰到了那个老妇人,那老妇人说:“我女儿让我把孩子交给你,”安生还想说什么,那老妇人一转眼便不见了踪影。
安生打开襁褓发现,里面内酣睡着一个男孩,眉目之间和花姑子颇有些相似,安生将婴儿拿回家抚养长大,一辈子也没有娶过妻。
暮有话说蒲松龄的这篇文章虽然没有跳出美人报恩的基本模式,可是却在很多细节描写上,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比如说,老头在深山老林中苦苦等候安生的到来,就是为了不让他进入蛇窝,可最后安生出事却因为那蛇精等。在很多细节描写上,蒲松龄也煞费笔墨的描写花姑子,顿时一个有情有义的香獐精灵的形象跃然纸上。
花姑子是聊斋系列小说中,为数不多的,蒲松龄浓墨描写的女性形象。和很多女性不同,蒲松龄所描写的花姑子,是一个为了报恩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她有主见,有情有义,敢于追求自己的真爱。
也许在蒲松龄眼中,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并不应该是被禁锢在家中,只懂得相夫教子,墨守成规的模样,而应该是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浪漫的香獐精灵。她们拥有自己的主见,懂得知恩图报,懂得去做一些自己所认为正确的事。
对于本文,你是怎么看的?欢迎评论区留言!
我是北暮,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关注吧!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花姑子》,是对封建女性的幻想之作?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花姑子》这一篇,在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第十卷。我们都知道,聊斋是一本写鬼魅妖狐之类的小说,《花姑子》也不例外,是一篇写一个书生与獐子精以及蛇精的故事。
一个叫安幼舆书生,因为五年前救了一只獐子,这只獐子最后成了精,恰巧又在华山附近遇到了这个书生,因此演绎出一场爱情故事。书生看上了貌美贤惠的花姑子(也就是被救的獐子的女儿),但是人妖殊途,这场爱情经历了很多磨难,最终书生靠着自己的痴情,获得了花姑子的青睐。中间又有蛇精作乱,差点害了书生安幼舆的姓名,花姑子又舍己救人,不惜自己的道行甚至生命,去救书生。最后还怀了书生的孩子,最终花姑子将孩子生了下来,并托母亲将孩子交给书生。
详细的故事,回答里面都有,就不再重复了。这里要说的是,这种知恩图报,幻想得美女孩子的想法,真的是典型的书生之臆想。
蒲松龄这个失意的书生,现实中过的很凄惨,于是就想象中把书生的命运写的无限好,其实也是自己的一种希望。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花姑子》,是对封建女性的幻想之作?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花姑子》同普通聊斋故事,是有很多不同的。
一般狐狸精报恩的故事,是书生救了狐狸精,后者就来报恩。
但花姑子不是这样,书生安生救下的是花姑子的父亲,一只香獐精。
本来安生深夜迷路在深山中,这里野兽众多、妖怪也多,安生可能有生命危险。
这种情况下,花姑子的父亲为了报恩,将洞穴变为一个家,收留安生过夜,并且第二天为他指明归路。
而花姑子和安生,完全是自由恋爱。安生对花姑子一见钟情,花姑子对安生也有好感。
在离开花姑子家的第二天,安生就托人来求婚,却找不到村子。
安生为此得了相思病,差点病死。
花姑子因为爱情而不是报恩,不但来为安生治病,还同他同床共枕,成为了夫妻,还因此怀孕。
只是一个是人,一个是妖,安生要求公开成婚是不可能的。
然而安生恢复健康以后,两人却被迫分别。安生第二次拜访花姑子家时,他的父亲却不太高兴,认为两人私下怀孕是败坏了门风:两人正依依难舍,天透亮了,老汉忽然闯进来骂道:“臭丫头,清白门庭,全被你玷污了!真叫人没脸见人!”花姑子大惊失色,慌忙逃了出去。老汉也退出去,边走边骂不绝口。安生又羞又怕,无地自容,赶紧偷偷溜回。
可见,虽然安生救了花姑子的父亲,但他们也两次救了安生,早就报恩了。
而花姑子以身相许,甚至怀孕,完全是出于爱情,花姑子父亲认为这太过分了,属于自由恋爱,在当年是绝对不被许可的,都是父母包办结婚。
两人因此分手,没想到安生对花姑子用情很深,再次犯了相思病,又去山里寻找。
结果,他遇到了蛇精变成花姑子,将安生阳气吸光而死。
这种时候,花姑子的父亲为了救恩人安生,跑到阎王那里告状,愿意以毕生的修行换取安生复活。
最终阎王同意了这个要求,安生得以还魂,但花姑子的父亲又变为了香獐,失去了修行多年的法力。
随后花姑子让安生带人杀死了蛇精,喝了她的血才彻底治好了疾病。
而花姑子因为同安生的爱恋以及怀孕,也损失了七成的修行,本来他们全家再修行下去就可以得道成仙的。
况且花姑子是妖,长期同安生在一起只会害死他,于是两人彻底分手。
一年后,花姑子的母亲将出生的婴儿交给安生,安生精心抚养儿子,终生未婚。
花姑子在今天来看,也是挺了不起的新女性。
她追求自己的爱情,顶住了家庭的压力、身份的压力、世俗的压力,冒着自己损失巨大的危险,同安生结合还怀孕。
在爱人安生出现生命危险后,花姑子父女几次营救他,可见女儿感情深重,父亲很懂得报恩,都很正直。
而在古代,女孩成婚不存在自由恋爱,甚至大部分同丈夫不认识,都是父母决定的。
自由恋爱是绝对不可以想象的,私下为了爱情同男人相好,在古代是大逆不道的,甚至可以处死。
所以,花姑子在古代来说,是很了不起的。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花姑子》,是对封建女性的幻想之作?
《花姑子》出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聊斋志异》。主要讲述,喜做善事好放生的安幼舆,偶遇花姑子,对花姑子一见钟情,向花姑子表白,欲娶她为妻。花姑子不同意,安幼舆患相思病。花姑子感其深情,来救他,两人欢好过夜,安幼舆再次想娶花姑子为妻,花姑子让他来家中相会,诉说父母要搬家,向他道别。安幼舆思念花姑子,半夜去寻她,被蛇妖害死。花姑子救他还阳,并道:“安幼舆曾经救过一只獐子,那是花姑子父亲,是我父亲提出情愿毁了自己多年修炼的道业替你去死。”花姑子坦言,为救安幼舆折损七成道行,现腹中有他骨肉,异日将孩子送还他。后来,花姑子母亲将孩子送还他,安幼與终身不娶。
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一生醉心仕途,屡次不中,转攻文学,以谈狐说鬼来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封建科举与礼教对人民的伤害。
《花姑子》是对封建女性的幻想之作,主要表现在:
花姑子为人善良,痴情。高幼舆对花姑子一见钟情,欲娶花姑子为妻。花姑子不同意,高幼舆患相思病。病危时,花姑子为高幼舆的深情所感动,救下高幼舆。两人欢好过夜。封建社会礼教森严,女人三从四德,男女没有恋爱自由,男女婚姻是由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决定,像花姑子,为救爱人,半夜私会,自动欢好过夜,己经赤裸裸打破封建社会礼教的约束,符合作者写作主旨。是作者对封建社会女性最好的幻想。
花姑子知恩图报。花姑子知道高幼舆为寻她,被蛇妖害死。花姑子的父亲为报高幼舆的救命之恩,舍弃自身道行,去阴司救高幼舆,花姑子为救高幼舆折损七成道行,并为他生下一个孩子。花姑子知恩图报,因为与高幼舆没有夫妻缘份,救下他后,只能为他生下孩子。花姑子这种知恩图报高贵的品性符合作者对新时代女性的最好幻想。
花姑子为人善良,痴情,知恩图报的品性是作者对封建社会女性最好的幻想。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花姑子》,是对封建女性的幻想之作?
说实话,蒲松龄这篇《花姑子》,有点像现在的网络小说。算是作者的一个梦吧。主人公安幼舆和作者一样,都算是贡生。不过,蒲松龄得到这个贡生时已经72岁了,也就是文中花姑父亲的年龄。他有一个梦想。
花姑子剧照
人总是要有点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就算实现不了,也要想想,万一因此走上文学道路呢?作者就走了这样一条路。
《花姑子》故事梗概如下:
安幼舆仗义疏财,爱好放生,看见猎人的猎物,就要买下放生,不惜重金。这是个由头。没有这个,后面的故事就不能展开。因为放生一头香獐,得到一段好报。那就是在山里迷路,差点葬身蛇口,被老人救下。很明显,老人就是被放生的香獐,这是蒲老常见的套路。
安生与丈人
老人带安生回家,安顿食宿,遇到老人的女儿花姑,花姑很漂亮,芳容韶齿,殆类天仙。花姑倒酒是面含微笑。这种纯天然、没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美女安生还没有见过,男人的本性自然就暴露出来,先是眉目传情,随后用语言挑逗,然后就上嘴。安生这种行为,就是现在也是很过分的。意外的是,花姑竟然替他掩饰了。
花姑不但美貌,而且对他很包容。安生自然心动,魂牵梦绕。于是回来之后第二天,安生带上几个朋友去找。自然没找到。因为他们搬家了。原因是老人觉得花姑嫁给安生,安生会折寿。毕竟人兽殊途,基因容易紊乱。
安生不明白,犯了花痴,要死要活。有点像风月宝鉴外的贾瑞,不同的是,安生喊的是花姑子。心到神知,安生睁开眼,花姑已经站在床前。一顿推拿,安生病好了一大半,花姑留下药食一体的蒸饼,给安生去了病根儿。
颠倒衣裳
三天之后,花姑如约而至,一夜之后,花姑说这是最后一次,要想再见,那得去我家。安生自然如约而至。一夜温存之后,老丈发现,骂走了女儿。安生臊眉耷眼回了家。
这种事儿就像吸毒,很难根治。安生又踏上了寻找快乐的征程。然而,花姑一家搬走了。安生在山里转来转去,不小心转到了花姑的妗子家。你说巧不巧,妗子出门,花姑在家。于是又是一番龙争虎斗,不过这次花姑的味道不对,似乎力气也大了许多。竟然把安生给勒死了。
家人在悬崖下找到一思不挂的安生,带回家准备安葬。花姑哭着就来了。先别下葬,等我七天。花姑说。
七天后,花姑回来,救活了安生,说明了原委。原来是老獐报恩,从阎王那换回了安生。活是活了,但是下半身不能动,那时种了蛇毒的原因。需要用那条蛇精的血才能治好。家人用花姑的方法捕蛇取药,治好了安生。而花姑为了救安生,功力大损。半年之后,安生痊愈,又到山里去找花姑。只见到了花姑的妈妈,抱着他的孩子。花姑却再也没见到。
安生也是专情,一辈子没再娶。
送子
花姑是完美的,对一个男人来说,不管他是什么时代的人。而完美的是不存在的,所以花姑是一个理想的人。作者虽然说到了结草衔环,但这层烟雾之下,遮盖的是一个男人的理想。食色性也,孔子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既然是想象,为什么不想个完美的?蒲松龄照着孔子指明的方向,给出了具体目标。
但目标毕竟只是目标,需要自己的努力。没有努力,目标就永远只是幻想。什么时候都一样。
放下手机,奋斗一把。万一实现了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花姑子》,是对封建女性的幻想之作?
蒲松龄的短篇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里的名篇《婴宁》,塑造了爱花爱笑的烂漫少女婴宁,蒲松龄对婴宁给予很高的评价,包含他对封建女性的所有幻想,但这种幻想恰恰扼杀了婴宁的纯真浪漫,使婴宁式的少女逃不开沦为“工具人”的命运。
01、蒲松龄笔下的“婴宁”的背后,是对封建社会对待女性不平等的讽刺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生在明清易代的乱世,又有一个逐渐败落小地主家庭的背景,根本无力抵御当时黑暗的政治,也痛恨周围人人自保的人情世故。
当时的女子更是难以处事生存,所以,他舌耕笔耘,写了为当代女子抱不平,讽刺黑暗的一系列古代讽刺小说。
02、女子:虽不能决定什么身份出生,但能决定什么方式生活
女子可以“大笑”,轻松做自己,不能把“笑不露齿”过分解读成枷锁。
蒲松龄在《婴宁》中以“爱笑”的婴宁为女主人公围绕展开的一个传奇唯美的爱情故事,婴宁的笑不但没有受到众人的排斥和憎恶,相反得到了周围的喜欢和亲切,鬼婆婆的宠爱,婆婆的包容,老公的疼爱,还有街坊邻居的接纳,让爱笑的婴宁有了一个完美的归宿。
婴宁是狐妖,她是知道的,她也知道人们会惧怕反感他们,所以她用了笑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全感,直到最后,她感受到了婆婆和老公的疼爱,才敢开口说明实情,婴宁是幸运的,她得到了家人的体谅和包容,再也不用因为出身的不同,身份的区别而被看低或是出现不公平的差别对待。
正是用了这样的反讽,蒲松龄借此来讽刺当代社会对女子的局限和桎梏,期望所有女子可以轻松做自己,而没有太多不公平的礼教限制。
03、人妖后代婴宁,天真爱花爱笑,爱情中却似“工具人”
婴宁成婚后爱花成癖,爬上墙头去,被西邻子注视,婴宁没有回避,让西邻子误会,以为婴宁约他私会。西邻子晚上赶去看到婴宁急忙抱上,却是被蝎子蛰死。西邻把婴宁告到官府妖异,被判诬告。婴宁被婆婆责怪差点给王生丢脸,婴宁发誓不再笑,果然不再笑,也不悲伤。
“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
蒲松龄将婴宁的笑比作一种叫“笑矣乎”的毒草,笑个不止在他看来过头,就如同王母的那句话:“人罔不笑,但须有时。”没有人不笑,但要有一定时候。蒲松龄认为应在什么时候呢?“房中植此一种”,在房中,在家中的时候,只能展示给丈夫一个人看。
虽然蒲松龄盛赞婴宁这种娇憨的笑使合欢草、忘忧草都相形见绌,可也不过只是供丈夫一个人观赏的“工具人”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