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华山论剑,黄药师为何推荐周伯通成为五绝之首?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因为周伯通确实是五绝之首。
四十岁的杨过,武功已经登峰造极,后来击败了金轮法王,将其打成重伤。
年老的瑛姑当时也是超一流高手,用尽全力击中杨过,竟然不能将其打伤。
忽必烈手下的尼摩星武功独步天竺,武功比全真七子还要强的多,是一流高手中很强的。
然而杨过用郭襄的玉钗,用弹指神通的武功发射出去,就将这个高手秒杀了。
可见,杨过武功已经深不可测。
但是,杨过并不是周伯通的对手。
书中写:周伯通左手还了一拳,自忖不能占他便宜,右臂垂在腰侧,竟不举起出招。
周伯通虽以单臂应战,然招数神妙无方,杨过仍感应付不易。瞬息间二十余招过去,杨过暗想我虽只一臂,但方当盛年,与这年近百岁的老翁拆到一百余招仍是胜他不得,我这十多年来的功夫练到那里去了?
大家注意,这是周伯通用单臂对杨过的独臂,双方打了个平手。
而周伯通是会左右互搏的,只要用起来就稳操胜券。
书中写:周伯通见自己练了数十年的“空明拳”始终奈何不了杨过,心中暗赞:“好小子,了不起!”突然招式一变,左掌右掌,双手同时进搏,使的正是他独创一格的双手两用之术。这么一来,有如是老顽童摇身一变,化身为二,左右夹击。杨过以单掌对他双手,本就吃亏,这时更感支绌。
看看,周伯通如果真打,是可以击败杨过的,而且不会太费力气。
要知道,杨过四十岁,正是壮年。而周伯通已经九十多岁,风烛残年,根本不应该是年轻人的对手。
由此可见,周伯通的武功是大大强于杨过的。
其实,周伯通的武功一直都很强,只是不如师兄王重阳而已。
在郭靖20多岁的桃花岛上,周伯通练成左右互搏以后,即便不使用九阴真经的武功,也可以打败黄药师、欧阳锋,逼得裘千仞走投无路。
虽然周伯通没有同洪七公、一灯大师交过手,但后者武功同黄药师、欧阳锋是差不多的。
可见,几十年前,其实五六十岁的周伯通,武功就是五绝之首。
后来欧阳锋倒着练习九阴真经,练出一些怪招,打败了洪七公和黄药师,也只是出其不意。本来三人武功就差不多,欧阳锋突然用了一些怪招,他们当然坚持不住。
然而周伯通武功比欧阳锋高出一截,就算当年也未必会失败。
而后来其实欧阳锋、洪七公、一灯大师、周伯通四个人都在练习九阴真经,只有黄药师要面子没有去练。
而周伯通在对杨过的时候,曾用过九阴真经的武功:但觉周伯通发来的拳掌之力中陽刚之气渐盛,与“空明拳”的一味阴柔颇不相同,心念一动,猛地里想起了终南山古墓石壁上所见的【九阴真经】,此刻周伯通所使招数,正是真经中所载的一路“大伏魔拳法”拳力笼罩之下,实是威不可当。
可见,周伯通并没有放弃九阴真经。
大家都在练习,也就都是增强武功了。
杨过20多岁时,周伯通曾经会过金轮法王,曾一抓将金轮法王筷子上的牛肉抢过来。显然,周伯通武功是大大强于金轮法王的。
后来两人在绝情谷相遇,金轮法王使用龙象波若功,威力极强,周伯通一时难以取胜。
但要知道,周伯通的空明拳并不受力,也不消耗自己多少内力。相反,金轮法王龙象波若功则要消耗自己的很多内力。
这样持久战下去,肯定还是内力耗尽的金轮法王被击败,周伯通要强得多。
说来说去,周伯通其实在几十年内,始终都是武林武功第一,五绝之首。
三次华山论剑,黄药师为何推荐周伯通成为五绝之首?
在后五绝之中,周伯通的武功只能排在第三,他被黄药师建议为中顽童,其实和武功的关系不大,而且,第三次华山论剑,得出的五绝,虽然与武功有关系,但是,这其中还夹杂了许多其他的事情,否则,凭借小龙女的实力,也是完全有实力进五绝的。
五、一灯后五绝之中,如果单纯论内力来看,一灯是出类拔萃的,这一点,杨过曾亲口评价。在华山之时,杨过巧遇觉远带着张三丰在悬崖峭壁上行走,看出其内力深厚,认为觉远的内功,几乎可以比得上郭靖和一灯了。
所以,单纯从内力来看,一灯的内功之深厚,的确是无与伦比的。
然而,一灯的内功如此深厚,为何武功却要排在最后,须知,他可是“射雕三部曲”中,为数不多,知晓九阴真经总纲的人。
其武功之所以排在第五,与他出家之后关系很大:
《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掌握了九阳神功和太极拳、乾坤大挪移,依旧被读者认为其战力不行,大多是因为,他在面对比自己弱小太多之对手时,往往没有表现出三招两式间可以取得战斗之胜利。
一灯也是一样,当他出家之后,往日的雄心和争胜之心,早已烟消云散,随风而去了,南帝也就成了一灯,没有了南帝的杀伐果断,只有一个心慈的一灯。
另外,他为了感化裘千仞,将裘千仞收为自己的徒弟,赐名为慈恩,可是,裘千仞往日冷血无情,化作慈恩后,转化了性情,念及过往种种,颇为后悔,总是陷入无尽的悔恨中,影响了心智,入了魔障,因此,慈恩经常会神志不清,胡乱攻击,而他的师父一灯便被要经常被当成一个沙袋。
杨过第一次遇见一灯和慈恩之时,在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便亲眼目睹了慈恩发疯,状若封魔,不住地对一灯进攻,一灯为感化慈恩,更不忍心伤慈恩,便一直受伤挨打。
为此,一灯便经常受伤,一个经常受伤之人,毕竟会影响武功之进境。
再有,《神雕侠侣》原著之中,断肠崖之上,周伯通和一灯两个人与金轮大王都有交手,这一次交手,便能看出一灯和周伯通之间的差距,或者和杨过的差距。
周伯通和金轮大王刚一接触,便发觉对方的掌力十分雄浑,于是,周伯通虽然掌握九阴真经,也会许多刚猛的武学,可是,他却觉得,不能和金轮大王硬碰硬,连忙切换成自创的空明拳。这一战,金轮大王很难受,与周伯通对打,虽然有无穷的力气,但好像都用不上,每次攻击,都像打在了棉花之上。
反观一灯,则不一样,便是用一阳指和金轮硬刚,两个人从近身,由于内力和劲气不断四射,不断碰撞,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也因此原来越远。
襄阳城外,杨过与金轮大王一战之时,起初为了试探对方之功力,硬刚了数次,其后,便开始以掌法之灵活应敌,各种变化,最终导致金轮大王自己心态崩溃,十分清楚,三百招左右,便要败给杨过。
从周伯通,到一灯,再从一灯到杨过,我们可以明显得出一个结论,南帝自从出家,变成一灯后,武功似乎荒废了一些,或者说,他的心态已经变了,因此,与人比武之时,不再讲求变化,而是单一的猛攻。
招式之精妙和力量是相辅相成的,可是一灯却舍弃了精妙。
从各个方面来看,一灯由于性格的改变,又加上经常受伤,武功处于五绝之第五。
四、黄药师武功以内力为基础,招式为之变化,发挥出实力,若是讨论招式,变化和威力皆是不可或缺的,若是单纯论威力,便可成为天下第一,那么,前五绝之中最强者当属洪七公。
因为,论武功之威力,除却降龙十八掌外,谁敢称雄?哪个敢言不败?
黄药师之内力,在五绝之后,属于排在最后的,原因很简单,招式可以自创,内功也可以自创,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一代人两代人可以完成的事情,一个人若想创造出绝世内功,必须要博览众多武功秘籍,厚积薄发。
显然,黄药师虽然是五绝之中最有才华的那个,也博览群书,可武功秘籍并非普通书籍,向来乃是各门各派自有资源,不可能开放给黄药师,以黄药师的孤傲,也不可能却偷看别家的武林秘籍,除非是九阴真经这样的绝世秘籍,才能引起他的兴趣。
因此,黄药师的一生虽然创造出多种武功,其内力一直是短板,这从梅超风的身上就可以看出来,作为黄药师的得意弟子,很多内功专用术语,她竟然看不懂,还需要郭靖去解答,可见桃花岛的内功是一个弱项。
但是,黄药师的武学多来源于自创,落英神剑掌、落英飞花剑和弹指神通等等,特别是弹指神通,其威力也颇大。黄药师可以取得五绝之位,其实多在于其武功之变化莫测。
但其内力是一个短板,当然,也不会比五绝相差太多,只在毫厘之间,完全可以用武功之变化所弥补,因此可位列第四。
三、周伯通周伯通是一个武学天才,与五绝之间的年纪也相差不大,但是,周伯通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这位从来不勤奋的,更不将武学当做一回事,从来都是看这武学好不好玩,“玩心”太重。
所以,除了王重阳外,周伯通和其他四绝之间,年纪相差不大,但是武功却相去甚远,便是这个原因,后来,他前去桃花岛想拿回被黄药师骗走的九阴真经,被黄药师困在洞中十五年时间。
这十五年,断绝了周伯通与外界的接触,黄药师时常还来逼迫他,没有任何可玩的东西,无奈之下,周伯通只好和自己玩,只好练武玩,在十五年的时间里,终于追上了五绝,当然,这个追上,也是仅次于,并不能胜过五绝。
得郭靖之指点,方才领悟,双手互搏术可以用于战斗,在对方猝不及防下,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然则,一旦对手熟悉了他,知道了双手互搏术,便已经不足为惧,毕竟,双手分施两招,其内力也要分开,威力便会大减。
这也是周伯通自己亲口承认的。
周伯通真正实力超越其他四绝,是在修炼了九阴真经之后,无论是欧阳锋,还是黄药师,都承认了周伯通的武功之高。
可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其他四绝都分别得到了九阴真经上面一部分,得到借鉴,各有进展,因此,周伯通并不能对其他四绝形成碾压之势。
所以,他在面对金轮大王时,才会用空明拳,采取守势。
周伯通之所以成为不了江湖第一人,和他的性情有很大关系,他并不能专注武功,只喜欢玩,若是失去了可玩性,他对于武功便不再感兴趣。
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任凭你再聪明绝伦,也是如此。
杨过十分聪慧,学武之时,过目不忘,一边而成,可是,他最终的成就却也绝非一朝一日之功,在东海之滨苦练多年,终成一代神雕大侠。
杨过和郭靖这两个聪明人练武时,还是各种勤奋,周伯通再聪明,再有天赋,也未必能够胜得过二人,何况还荒废了太多时日呢?
因此,我觉得,周伯通应该在郭靖和杨过之下。
二、杨过在《神雕侠侣》原著之中,在那个江湖之上,杨过真正做到了集百家之长于一身,学到了当时武林中几乎所有的顶尖武学,并且融会贯通,创造了专属于自己的“黯然销魂掌”,其武功之高,有目共睹。
一灯曾经夸奖杨过的内力刚猛无比,源源不断,超越了自己,当然,这也是一灯对后辈的欣赏,以及自谦之词,可足以说明杨过内力之深厚,毕竟,他本身就有高深的内功心法,又在东海之滨对抗海浪,那可不是在休闲度假啊。
百花谷一战,他与周伯通打了一个难解难分,周伯通开始用双手互搏术,杨过猝不及防,可是,他后来有了准备,任凭周伯通放开手脚,如何进攻,他都能防御的滴水不漏。
打了整整半个时辰有余,不分胜负,其实,周伯通已经败了,若是再耗下去,周伯通未必能耗得过杨过。
襄阳城外,高台之战,杨过单手应敌,金轮大王以五轮开道,在杨过的掌法之下,金轮大王有兵器之利,还是认为,三百招之内,自己肯定要被杨过所制。
可见,即便是不用黯然销魂掌,杨过之武功也是绝顶,至少金轮大王不是对手。
一、郭靖郭靖武功驳杂,但是,所涉猎的高深武功不多,一个是全真派的内功,一个是丐帮的降龙十八掌,另外一个则是九阴真经。
然而,贵在专注和努力,又加上郭靖本身的天赋,导致了郭靖是唯一一个将降龙十八掌练到刚柔并济的人,其境界已经超越了洪七公和乔峰这样单纯的外功。
从金轮大王自从英雄大会后,再也不敢单独面对郭靖,便知道郭靖那一战,给他留下了多少的心理阴影。
郭靖比之杨过,其内力之深厚,杨过是承认的,恍若招式什么的,郭靖并不差,且郭靖性格敦厚,战斗时,却极为灵活,不受束缚,可以随机应变,这都是郭靖的优点。
当然,郭靖能胜杨过,绝非是因为双手互搏术,这门武功只能打一个猝不及防,绝非正道,更不是常用之招式。
他能够胜过杨过,就在于他比杨过多一只胳膊,这是他的优势,也是杨过的缺陷。
特殊高手小龙女在《神雕侠侣》原著之中,小龙女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她冰雪聪明,自幼就利用寒玉床修炼内功,打下了十分深厚的基础。
后得周伯通传授双剑合璧之术,于重阳宫之中纵横不败,即便是金轮大王,也要暂避其锋。
与杨过分开十六年之中,她没有闲着,而是在断肠崖下,不断地修炼内功,因为,只要思念杨过就会毒发,因此,她在断肠崖下,重修古墓内功,正好符合了古墓少思少念的心境,武功得以突飞猛进。
杨过在还未见到小龙女之前,曾经说过,小龙女的武功也许比之他,要超越多多了。
当然,这只是他的猜测,以及对小龙女的敬和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小龙女心外无物,潜心修炼了整整十六年的时间,就像周伯通在桃花岛的十五年一样,小龙女的武功也会突飞猛进。
换句话说,《神雕侠侣》书中,虽然没有明确写出小龙女的武功最终有多高,但是,无论是周伯通,还是黄蓉,都是认同小龙女武功的。
我个人猜测,她的武功当不输于五绝了。
周伯通成为中顽童的原因华山论剑,三次而终,后五绝便是在第三次华山论剑中确定的。
第一次华山论剑,确定了五绝,第二次华山论剑,潦草收场,没有分出一个所以然来,只是让郭靖彻底成名,也成为最为代表性的后辈高手。
这一次,没有确定五绝名号,因此,一直沿用了之前的名号。
从第一次华山论剑,到第三次华山论剑,这其中有五十年左右的时间,而江湖上也发生了诸多变化,第一次华山论剑数年之后,中神通王重阳去世,第二次华山论剑十数年后,北丐洪七公和西毒欧阳锋在华山绝巅同归于尽。
也就是说,当年的五绝,便只有南帝一灯和东邪黄药师还在。
而北丐,西毒和中神通这三个位置出现了空缺。
而郭靖是北丐的传人,杨过是西毒的义子,因此,顺理成章,这两位便继承了两个人的位置,补上了五绝的空缺,一个成为北侠,一个成为西狂。
因此,中神通便由王重阳的师弟老顽童周伯通继承了,封号中顽童。
青衣客最后有话说当然,老顽童能够成为中顽童,也不完全是因为顺位继承,还在于他的武功的确不凡,足以进入五绝。小龙女眼中只有杨过,自然不会去争,杨过和西毒的感情,郭靖和北丐的感情,都是继承了为好。
南帝一灯早已没有了当年的争胜之心,东邪黄药师对老顽童的武功还是比较服气的。
当然,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老顽童没有名利之心,是一颗赤子之心,他最后成为中顽童,也算是金庸先生为五绝时代的江湖,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吧。
三次华山论剑,黄药师为何推荐周伯通成为五绝之首?
自华山论剑之后,过了三十六年,又进行了第三次华山论剑。只是这一次,众人没有再比武论剑,直接给当世五大高人排了个名号。
东邪还是那个东邪,西毒却已经不在人世,而由神雕大侠杨过继任,名号为西狂。南帝成为了南僧,北丐洪七公也早已不在人间,他的名号则由弟子郭靖继任。郭靖坚守襄阳,名满天下,他的称号由北丐成为了北侠。这天下第一中神通的位置则由老顽童接掌。
论武功,老顽童不一定是第一名,毕竟他年纪大了,精力已衰,在襄阳大战上还受伤了,肯定不是杨过和郭靖的对手。但老顽童不执着于名利的性格得到了黄药师的高度认可。黄药师觉得自己和一灯大师一样是看淡了名利,而老顽童心中则根本没有名利,因此比他俩要高一筹。
黄药师既然这么说了,深受黄药师恩惠的杨过自然没有意见,郭靖看到大哥周伯通精神矍铄也是替他高兴,于是老顽童顺利当选了中神通。
三次华山论剑,黄药师为何推荐周伯通成为五绝之首?
在神雕侠侣的结尾部分,众高手在华山选出了新五绝,分别是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以老顽童为首。五绝中东邪和西狂是最傲的,不过他们都认可老顽童是天下第一,只因为他们都和周伯通打过交道,对他的武功知之甚深。
杨过不必说,他曾经在百花谷与周伯通切磋武功,勉强维持一个不胜不败的局面。虽然没有败,但场面上在下风。如果生死相搏,杨过定然不是周伯通的对手。
东邪跟周伯通早就相识,曾经周伯通遵王重阳遗命藏经,结果被东邪夫妇诓骗了去,从此两人结下仇怨。
当时东邪武功在周伯通之上,靠武力强行把周伯通留在桃花岛上。后来周伯通用十五年的时间,创出了空明拳以及左右互搏的武功,后来又练了九阴真经的功夫,武功便已在东邪之上。
周伯通在离开桃花岛时,凭武功正大光明胜过东邪。从此之后,东邪再没有希望赶超周伯通。
要知道周伯通是个武痴,每天都会不间断练功,反观东邪,固然惊才绝艳,可对武学的痴迷不如周伯通,这就导致他一旦被周伯通赶超,就没有追回来的可能。
东邪是光明磊落之人,既知自己不如周伯通,便大大方方承认。老顽童为新五绝之首,实至名归。
三次华山论剑,黄药师为何推荐周伯通成为五绝之首?
周伯通早就学会九阴真经,已经是五绝之首,但每次周伯通都是让別人来当五绝之首,早就看透了一切名利,黄药师也是看到这点,也知道自己的武功比周伯通差点,所以才叫周伯通当这个五绝之首。真正的大师,是不会看重这个名份的,也不在乎这个名次的。
三次华山论剑,黄药师为何推荐周伯通成为五绝之首?
第三次华山论剑,面对黄蓉的故意调侃,周伯通丝毫不急,更不以为意,对黄蓉推举的人选都极为认同,甚至面对其他人调侃黄蓉也足以排名五绝,周伯通还大表赞成之意,丝毫不在意自己列不进五绝。
面对周伯通的廓达大度,一向心高气傲,从不服人的黄药师也第一次向周伯通低了头:“老顽童啊老顽童,你当真了不起。我黄老邪对‘名’淡泊,一灯大师视‘名’为虚幻,只有你,却是心中空空荡荡,本来便不存‘名’之一念,可又比我们高出一筹了。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五绝之中,以你居首!”
周伯通可以说是王重阳一生唯一看走眼的人。王重阳临终时宁可让自己的招牌绝学先天功失传,也没有传授给周伯通,理由只有一个:周伯通没有济世之胸怀,难以成为真正的高手。后来周伯通虽然提起王重阳,仍然是尊崇有加,但其实周伯通在武功方面的成就是远远超过了王重阳的。在第二次华山论剑时,周伯通其实就有问鼎天下第一的实力。
周伯通实力提升如此之明显,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黄药师。因为遵照王重阳的嘱托,周伯通前往雁荡山埋《九阴真经》,却被黄药师联合他的新婚夫人冯蘅所骗,用过目不忘的本事复制了九阴下卷。等到黑风双煞借此名震天下之时,周伯通才发现上当。但在上岛找黄药师理论时,周伯通口无遮拦得罪了黄药师,被暴怒的黄药师打断了一条腿,二人一个想要上卷九阴,一个拼死遵守师兄嘱托不给,二人就这样耗了十五年。
这十五年幽居的生涯磨砺了周伯通,本来生性跳脱的他无事可干,只有练功以打发时光。有长进时了就找黄药师练练手。打不过就逃进洞中。有黄药师这个五绝级的磨刀石在,周伯通的武功长进极快。
这十五年,周伯通还自创了空明拳和左右互搏,等郭靖前来桃花岛提亲,二人相处了近一个月时,周伯捉弄郭靖,逼迫他背九阴真经全文,却在给郭靖讲解的过程中自己学会了真经上的功夫。再经郭靖点醒左右互搏的妙用,此时的周伯通实力已经在五绝之上。
初出江湖的周伯通果然显露了不凡的实力,不用真经上的功夫,照样凭借左右互搏打败了准五绝级高手裘千仞。再加上金庸曾说过九阴真经上的功夫正胜过邪,如果第二次华山论剑时周伯通没被找上门来的瑛姑吓走,其实周伯通很有可能提前二十五年就坐上五绝之首的位置。
到了神雕时代,周伯通没了束缚,彻底放飞了自我,在江湖上玩得不亦乐乎。周伯通本身是武痴,见到好玩的功夫就想学到手,再加上心思单纯,心无杂念,不管是修炼内功还是其他功夫都是极有好处的。
周伯通的这种心态对他的所学的道家功夫来说更是如虎添翼。道家本身讲究清净无为,万事随心,师法自然,这种随遇而安的性格更适合周伯通学武。神雕原著中曾明确提过,周伯通明明已经年近百岁,但因为内功修为极高,再加上活得通透,活得洒脱,竟然白发返黑,一幅鹤发童颜的样子。
与黄药师等老五绝相比,周伯通的进步无疑是最快的,武功也要胜过他们几个三分,这点骄傲如黄药师也是承认的。
各人听了,都是一怔,说到武功之强,黄药师、一灯等都自知尚逊周伯通三分,所以一直不提他的名字,只是和他开开玩笑,想逗得他发起急来,引为一乐。
后起之秀中,杨过和郭靖年龄比周伯通要年轻得多,但论起实力和境界并不敢说稳胜周伯通。到了他们这个境界,想要分出胜负,恐怕至少也得千招之后,而且极有可能要到拼内力的程度,到时难免会落个欧阳锋和洪七公对决时的下场。绝情谷中周伯通和杨过之战就说明了一切。
以郭靖和杨过的心性,也不可能和周伯通动真格争下高下,如果真比武来决定胜负,周伯通大概率也会成为天下第一。
真正让黄药师对周伯通心服口服的并不是武功,真要比武功,黄药师虽然逊色周伯通过三分,但可能也不会输得这么服气。让黄药师真正佩服的其实是周伯通对名利的态度。周伯通的性格说好听点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说难听点其实是活得没心没肺,但不管怎么说,他确实对名利不看重,活得坦坦荡荡。除了对武功极为痴迷,周伯通可以说是万事不萦于心。
相比起黄药师、一灯等人曾被名利所困,或者说是故作清高或者说是刻意压制自己的名利之心,周伯通在心性修为上无疑要高出一筹,这也是黄药师愿意服周伯通,心甘情愿地推举他为五绝之首的原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