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为何李逵母亲死于虎口,众好汉却并不在意?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文是这样:李逵拜了宋江,给还了两把板斧,诉说取娘至沂岭,被虎吃了,因此杀了四虎。又说假李逵剪径被杀一事,众人大笑。 晁、宋二人笑道:“被你杀了四个猛虎,今日山寨里又添得两个活虎,正宜作庆。” 众多好汉大喜,便教杀羊宰马,做筵席庆贺两个新到头领。晁盖便叫去左边白胜上 首坐定。

大家注意,李逵说他娘被老虎吃了,梁山好汉倒是也没有笑。说杀了李鬼,所有人大笑,随后还笑着夸奖李逵拉了两个好汉上山,还摆宴席。

大家今天来看,可能不觉得什么。

其实,古代尤其是宋明清三朝,最强调孝道。

当官的如果父母死了,就必须辞官回家守孝三年。

科举考试的学生即便已经考中举人,如果父母死了,也要停止考试三年。

普通人家父母死了以后,原则上三年内自己是不能婚娶做寿的,自己还要脱产去守孝。

自然,普通人家经济实力有效,一般守孝不太长时间。

但有钱人家,往往需要守孝一段时间,很多也是一年到三年,这是常态。

李逵的娘被老虎吃了,自己伤心流泪。其他好汉原则上是李逵结拜兄弟,也就如同亲兄弟,应该一起哀悼。

但这些人虽然听到李逵娘惨死的时候没笑,随后就嘻嘻哈哈,还设宴办酒席,说明根本没有把这当回事。

这说明两个事情:

第一,李逵在梁山的地位低下。

李逵的地位很低下,其实就是宋江的打手,而不是梁山的打手。

宋江自己装仁义,经常让李逵做一些坏事。

比如李逵杀了儿童小衙内,就是宋江和吴用的命令。

而梁山好汉虽凶恶,除非是报仇灭门,一般不会无辜杀儿童,李逵此举是让人不齿的。

另外,李逵没什么头脑,就是宋江一条狗,让他杀人就杀人,让他放火就放火。

宋江被黄文炳陷害,结果让李逵出面将黄文炳活剐了烧烤。

所以,梁山上根本没人瞧得起李逵,认为此人是个变态杀人狂。

这种人的娘遭遇不测死了,谁也不会关心。

第二,梁山上大部分不是好人。

梁山上正义之士很少,只有鲁智深等寥寥数人。

大部分梁山好汉,放在今天都是打黑除恶、全国通缉的对象。

以宋江为例,为了灭口不让外界知道自己私通梁山的事情,不惜杀死二奶阎婆惜灭口。

随后为了逼迫秦明入伙,竟然让土匪伪装成秦明杀死了很多青州无辜老百姓。

武松相比这伙人已经算很好的了,但在张都监家报仇,除了杀死蒋门神、张都监一伙,还杀死了几个无辜妇女。

至于张青、孙二娘一伙,杀人卖肉,属于丧心病狂的犯罪集团。

这伙人哪里有什么普通人的仁义道德观念,自己亲娘死了未必会很伤心,更别说李逵的娘。

作者这么写,其实是描述了这伙人的土匪本质,不但凶狠残忍,而且没有普通人的伦常观念。这样的人,才会上山做土匪。

《水浒传》中为何李逵母亲死于虎口,众好汉却并不在意?

李逵已经把吃他妈的老虎都打死了,众兄弟觉得仇已经报了,所以只能怪李逵不小心把他妈放在老虎嘴里,众好汉也就不管了。

《水浒传》中为何李逵母亲死于虎口,众好汉却并不在意?

这就是《水浒传》的高明之处。

这节内容深刻反映了宋江的腹黑,因为李逵是宋江的金牌打手,对宋江一味的愚忠,很多宋江不方便做的事,不方便说的话,都可以通过李逵来实现,这样的人是宋江身边时刻不能少的。

但是李逵有老母在家,牵肠挂肚,所以才要下山寻母,即使带上山,以后也少不得照料牵挂,叮咛嘱咐,这样的话,李逵就成不了一名真正的“古惑仔”,也就不能放开手脚为宋江效劳。

现在李逵老母死了,李逵从此再无牵挂,人生也再无照明灯,只有宋江这一盏贼灯,也就只能一心一意跟着宋江走到黑了,宋江自然开怀大笑。

《水浒传》中为何李逵母亲死于虎口,众好汉却并不在意?

《水浒传》中为何李逵母亲死于虎口,众好汉却并不在意?李逵从江州结识宋江,又参与梁山好汉劫江州法埸救了宋江、代宗,并一起上了梁山落草。见宋江等头领将家中父母接上山,李逵一下想起家中老母,经晁盖、宋江同意李逵就回家接老母上山。可归来途中其母被老虎吃了,上山说起此事,宋江等头领不但表示惋惜同情,还轻松好笑,这种情况确实很反常和令人不解。但细想起来可能是李逵出身卑微,且品行低劣、残忍,在梁山头领里包括宋江在内,都没什么人从内心看得起他,还有梁山所宣扬的什么义气、兄弟感情都虚伪和假的。所以李逵母亲被老虎吃了,大家没有同情心,对李逵这号人也犯不着演戏表示悲痛了,直接暴露真实情感。李逵是粗俗之人,显然不懂得这些问题。

《水浒传》中为何李逵母亲死于虎口,众好汉却并不在意?

《宜尔杂谈》:

很现实的一句话,小时候别人对你好不好取决于你父母有没有实力,老了以后别人对你好不好取决于你儿子有没有实力。

李逵的母亲死于虎口,众好汉并不在意,这从李逵在众好汉心目中的位置所决定。

第一,李逵的地位。李逵在水浒中说白了就是宋江的打手狗腿子,专替宋江摆平见不得人的事。和现在领导身边的司机一样的角色,没什么地位没什么水平,但因为是领导身边的人,别人都要给几分面子。李逵一个是仗着宋江的势,一个是借着自己有几分蛮力,所以天不怕地不怕,其实大家内心比较反感他。

第二,李逵的品德。李逵出场的时候,可以看出来就是一个恃强凌弱的狱霸牢头,所作所为和牛二、镇关西、蒋门神之流有什么区别呢?他还干了一件在整个水浒中最被人不齿的一件事,劈死四岁的小衙内,虽然主谋是吴用,但直接凶手是李逵。江洲劫法场,李逵两把板斧,不问青红皂白,不管官兵老百姓,见人就砍。所谓盗亦有道,这样一个杀人如麻的魔头,在水浒中怎么可能被自诩为好汉的梁山众人赞许。

第三,李逵的能力。李逵在水浒中的特点就是以强欺弱,武功平平,性格软弱,没有靠山的,经常挨李逵揍,对武艺高超的像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何曾见过有冲突,也不见他鲁莽冲动,要说武艺吧,连排名98位的焦挺都干不过。

所以说李逵充其量就是一个土混混,登不了大雅之堂,酗酒斗殴,道德没底线,如果没有宋江罩着他,他很难在梁山立足,更不用说得到众人的尊敬和重视。

《水浒传》中为何李逵母亲死于虎口,众好汉却并不在意?

如果按照题目所指,当听说李逵母亲死于虎口,梁山众好汉应该怎么表现呢?

一是放声大哭。这个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儿。李逵本人都没放声大哭,别人大哭岂不成了虚情假意。

二是集体吊唁悲伤。但人家李逵都没表现悲伤,别人怎么可能跟着悲伤。其实,之所以出现李逵母亲死于虎口,众好汉并不在意的情节,皆缘于事出有因。对这个过程,《水浒传》原著介绍得比较详细。

李逵和朱贵朱富加李云四人回到山寨,李逵向众好汉诉说了路遇李鬼假扮李逵劫道被他杀掉。母亲死于虎口后,他杀掉了四只老虎。杀虎后却被李鬼媳妇告发,沂水知县把他抓了起来,是朱贵朱富兄弟搭救,反倒把沂水县都头李云一并带上了梁山。当说到青眼虎李云和笔面虎朱富这两只虎的入伙,宋江和晁盖自然接着话头说,你杀了四虎,又带了两只活虎上山,好事啊,于是大家便哈哈大笑。

由此可见,从李逵叙述的整个过程来看,犹如拍电影一般精彩。众好汉哈哈大笑是合情合理的。因此才没有悲伤。

除此之外,李逵母亲死于虎口,梁山好汉们没有在意还有以下客观原因:

一、人既已去,虎已杀掉,大仇已报,对其他好汉来说,这就可以算作老人入土为安了。

二、杀掉四只老虎,梁山又增加了两只活虎(青眼虎李云,笑面虎朱富),理应庆贺。

三、李鬼假扮李逵反被真李逵杀掉,这本身就是一件搞笑的事。好汉们听说后不可能不笑。

四、毕竟都是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早把生死看得很淡。别说是死了一个风烛残年的瞎眼老人,既使青年人死去,对这些好汉来说也是家常便饭,不会太过在意的。

五、李逵的身份在梁山好汉中是无足轻重的一个小人物。因此在这件事上肯定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动静。

六、水泊梁山就是打打杀杀粗人莽汉的聚集场所,遇事不可能都细致入微的面面俱到。如果过细的描写,就不是《水浒传》,而是言情小说了。

结语:

综上可以认定,众好汉对李逵母亲死于虎口并没在意,应属于正常情况,不足为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