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为什么不直接杀死高衙内,再带娇妻远走高飞呢?

在《水浒传》里面林冲空有一身本领,却活得最压抑,他的悲剧从高衙内调戏自己的妻子开始,若他当时直接杀死高衙内,再带着妻子远走高飞,隐姓埋名,岂不是更好些吗?

林冲要是敢动手,他就不是林冲了。林冲的武功,不在武松和鲁智深之下,但他之所以活得那么憋屈,最后郁郁而终,就是因为他不敢。

林冲和武松鲁智深不一样,武松和鲁智深是江湖中人,而林冲却是体制中人。这也就注定林冲所接受的思想,要比武松和鲁智深束缚要多。

林冲出生于军官世家,有着家传的武艺,并且凭借着父辈的人脉,成为东京80万禁军教头。

教头职位不是太高,但是好在名声在外。,毕竟顶着一个禁军教头的名号。虽然在东京汴梁地界上,林冲不算什么人物。但是出了汴梁,他这个身份,足以让绝大多数人望尘莫及。

林冲的小日子过得也还算不错,工作稳定,还有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林冲也打算就这样悠闲的过一生。

但是,有些事情,总会无缘无故的落到你的头上。这一天,林冲的娘子在逛街的时候,就遇到了东京的最大的泼皮无赖高衙内。高衙内的干爹,就是那个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高俅。

高俅身为太尉,属于武官中最高职位。虽然宋朝重文轻武,但是能做到武将中第1人,在朝廷中还是有一定分量的。

于是,高压内才能借助高球的虎威,在东京街头肆无忌惮。

林冲听说自己娘子在街头被人调戏之时,正在和鲁智深,探讨武术方面的问题。

一听到自己娘子有难,林冲立刻前往事发地救援。林冲抡起拳头,就要暴揍调戏自己娘子的人,林冲却发现这个人,居然是自己的顶头上司,高俅的干儿子。

这时,林冲的手立刻就软了,只是怒目圆睁,瞪着高衙内。来表示自己心中的不满。高衙内见状,知道打不过林冲,就和一帮泼皮无赖离开了。

而鲁智深却大吼着要为林冲报仇,他可不管是谁的儿子。大叫着要打他300禅杖。

这是林冲说了一句话,不怕官,就怕管。这点明了林冲的真实心态。他就是想委曲求全,把这件事忍了。不能因为这点小事,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同时,林冲也认为,既然高衙内已经知道这是他临终的妻子了。以后自然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谁知高衙内见了林冲娘子之后,惊为天人,一心想得到手。 高衙内就让林冲的好友陆谦,请林冲去酒楼喝酒。而高衙内却安排下人去找林冲娘子,告诉她,林冲在陆谦醉酒,让她去看一下。

随着林冲娘子到了陆谦家,并没有见到林冲,等来的全却是高衙内。

林冲得到自己的丫鬟锦儿的报告,来到陆谦的家中。但接下来林冲的举动,却让人大失所望。

林冲赶到陆谦家门口。,并没有像我们想象中那样,直接踹开大门,去营救自己的妻子。反而,他站在大门外,高声叫喊,“大嫂开门。”

高衙内听到了林冲的声音,感到害怕,也是心虚,就爬窗户跑了,林冲娘子这才给林冲打开门。

林冲只是问了娘子是否被玷污。林娘子回答没有,于是林冲将陆虞侯家中乱砸了一番,然后带着妻子回家。

林冲之所以没有直接踹开房门,一方面是不想看到妻子的尴尬场面。但最主要的还是不想得罪高衙内。林冲在屋外一喊,也就是告诉高衙内,我林冲已经来了,你赶紧走。

这是给高衙内的台阶下,也是给高球面的。但是林冲这样的忍让,并没有让高俅父子就此放过他,反而对他变本加厉的陷害。

高衙内两次没有得到林娘子,竟然患上了相思之病。一度卧床不起。这样高球感到很心痛,于是就找来陆谦,一桶同设计陷害林冲。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陆谦是个两面三刀,卖友求荣的小人。但更可疑的是,陆谦竟然是林冲的好友。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陆谦这样的人能成为林冲的好友。也从侧面反映出,林冲并不是一个特别正气的人。

而陆谦三番两次的伙同高衙内,陷害自己的好友。一方面是利益驱使,另一方面也是摸准了林冲的脾气。要知道像林冲这样的低级军官是不敢得罪,高高在上的高太尉。所以,无论陆谦他们怎么来,林冲都不可能翻脸。

事实也是如此,林冲后来误入白虎堂,都快被高俅父子玩死了,都没想过要反抗。林冲此时,第一反应就是,感觉妻子才是罪魁祸首。于是,林冲就主动休妻,希望能够缓和,与高俅父子之间的矛盾。

高俅虽然身为太尉,但在北宋朝堂之上,也不是特别的强势。欺负一下平头百姓是没有问题,但是朝中还有很多官员,对高俅并不是很满意。

如果林冲不休妻,那么高衙内,能够得到林娘子的可能性就很小。宋朝毕竟还是一个讲究礼数的年代,这种强行夺人妻子的行为还是不被认同。

就像那个顶住高俅的压力,坚持将林冲轻判的那个滕京兆。这就是北宋朝中比较正直的大臣的代表。他既然敢这么做,就证明他根本就不怕高俅。 可以说,如果林冲不休妻,林冲妻子的安危,在当时还是有保障的。

结果林冲还是选择了休妻。随后,高衙内便玷污了林娘子,林娘子在半年之后,自杀身亡。

而林冲选择休妻,其实也就反映出,他心中还是想寻求高俅谅解的心思。他并不认为整件事错在高衙内,他反而认为,所有的罪魁祸首是他的妻子。林冲认为只要休妻,让高衙内得到林娘子,就能保证自己的前途。

但是林冲这一打算还是破灭了,高球还是想将林冲置于死地,于是,高俅就收买了押解林冲的两个差人,董超和薛霸,让他们在途中,结果林冲。

但是,此时林冲还没有完全死心,他依然觉得,自己和高球之间的矛盾,还是可以化解。在遭到董超薛霸这刁难之时,林冲还是选择了忍让。就在生死关头,林冲都没有奋起反抗,只是一味的求饶。

以林冲的本事,当时挣脱绳索,甚至将董超薛霸杀死,都不是什么问题。但林冲却不敢这么做,要不是鲁智深及时赶到。可能林冲就已经命丧董超薛霸的棍下。

但救了林冲的鲁智深,并没有落到什么好处,反而被林冲摆了一道。因为林冲将他的救命恩人鲁智深的身份,告诉了董超和薛霸。这也导致鲁智深在大相国寺待不下去,开始落草为寇。

在林冲心中,鲁智深可能根本算不上朋友,仅仅是一个能够和他谈论武术的人罢了。再加上林冲这个人,自认为是体制内的人,天然的看不起江湖中人。他觉得出卖一个江湖中人,他是没有心理负担的。

经此一事之后,鲁智深对林冲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之前,鲁智深见到林冲都是张嘴就喊“兄弟”。但经此一事之后,鲁智深在梁山再见到林冲的时候,嘴里喊的却是“林教头”。这也就说明,鲁智深也不再认为林冲是兄弟了,林冲也彻底伤了鲁智深的心。

林冲之所以让我们感觉他比较惨,是因为林冲身上的性格,多多少少我们都有。我们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会从林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在感慨,林冲遭遇不公的时候,其实我们心中想的,却是自己的处境。因此,林冲也是梁山好汉中,最接近我们真实生活状态的一个。

我们反观武松和鲁智深的复仇,就感觉畅快淋漓,感觉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模样。像武松怒杀西门庆,复仇张都监,血溅鸳鸯楼等等!

虽然武松杀戮重重,但是却让我们感觉这个人非常可爱。因为,这是我们理想中的生活状态,现实中几乎没有人能做到。

在《水浒传》原著中,林冲跟随宋江等人接受诏安,参加了征讨方蜡的战争。最终,林冲身患重病,留在杭州六和寺,由武松照顾。半年之后,林冲去世。

但是在电视剧中,林冲是被活活气死,这更加凸显了林冲的悲剧色彩。但是从原著的一些细节中,我们可以发现,林冲其实并不是特别很高球。

在宋江宣布诏安的时候,像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都是明确反对的。但是林冲却显得毫不在意。一方面,确实林冲是感到心灰意冷。另一方面,林冲还是希望能够回归体质,做一个朝9晚5,人上人的生活。

水浒传大多数的梁山好汉,最终下场都不是很好,其中最主要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毒害。儒家那一套忠君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儒家思想只是统治者利用的工具。统治者用这一套思想,束缚了所有人的思维,让他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绕不开忠君的概念。

因此,这才有了宋江等人,一心想招安的结果。林冲也是受到儒家思想毒害的青年。林冲至始至终,都没有彻底的觉醒,都没有进行彻底的反抗。

如果梁山好汉,能够冲“忠君”这一层枷锁,可能结局要好的多。同时,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在乱世之中,这种束缚思想的保守观念,几乎没有任何用处。

林冲为什么不直接杀死高衙内,再带娇妻远走高飞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林冲是大部分中国人的真实写照。

就是因为林冲太真实了,所以大部分读者不喜欢林冲。

很多时候,我们看林冲就像看一面镜子,看到的是自己的的懦弱、自私和委曲求全。

为什么不杀死高衙内,带着娇妻逃走呢?

原因如下:

第一,杀死高衙内和误闯白虎节堂是完全不同的性质。

误闯白虎堂并非就是死罪。

白虎堂虽然是军政要地,但也不是说进入就是要杀头,前提是证明林冲有不轨的动机才会杀头。

按照林冲的罪名,误闯白虎堂最多也就是发配到沧州劳改几年,刑期满了或者遇到皇帝大赦天下,就可以释放。

而林冲虽职位不高,但好几代居住在开封,家境颇为优越。

林冲能够花费1000贯购买一把宝刀。

大家知道1000贯什么概念,相当于1000两银子或者略少一些。

1000两银子,大家知道又是什么概念?

宋江如此阔绰,给李逵、武松等人动辄不过是区区几两银子而已,已经让他们非常高兴了。

而林冲能够随便拿出这么多银子,去买一把奢侈品,可见家里最少也有数千两银子的根基,相当阔绰的。

林冲犯罪不会被抄家,一旦服刑结束,还可以回来继续过日子,享受财富。

但是,如果杀了高衙内,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大家注意,杨志被无赖牛二殴打、抢劫,出于自卫将其杀死。而牛二本来就是毫无背景的地痞,加上林冲罪行似乎并不严重,仍然需要坐牢很多年。

现在杀了高太尉的养子高衙内,林冲绝对是死刑,斩立决,不用多说。

林冲是个委曲求全的人,无论如何不会让自己走到这种绝境。

第二,杀了高衙内,林冲也无路可逃。

教头王进,仅仅是因为父亲比武时,曾经一棍子将高俅打伤,修养了几个月才恢复。

随后,高俅把王进往死里整。

王进迫于无奈,放弃军职逃走,被全国通缉。好在当时北宋和西夏打仗,边关土皇帝经略相公需要用人,才收留了王进。

高俅虽权势极大,也不能因为些许小问题,去强行将经略相公将身边的军官交出来,这等于完全不给面子。

要知道,这两个父子土皇帝,连皇上也畏惧三分。

但前提是,王进本人并没有大罪,最多是随便放弃军职不干了。但王进只是教头,又不是临阵脱逃,罪行轻微。所以经略相公敢于保住他,高俅也不便于翻脸。

但如果林冲杀了高衙内,试问天下之大,谁敢罩着他?林冲除了投靠土匪以外,是走投无路的。

而北宋有百万大军,即便方腊这种二三十万规模的大土匪,最终也被剿灭。

所以,林冲就算带着妻子投靠土匪,也不过是迟几年死而已。

说来说去,林冲如果杀死高衙内,带着妻子逃走,基本就是死路一条。

这种情况下,干脆舍弃妻子,自己先保住性命再说。

林冲为什么休妻?其实就是告诉高太尉,这个老婆我不敢要了,你们以后别来害我。

此举非常卑鄙,等于将所有压力推给了自己的老婆,最终造成老婆上吊自杀。

可以说,林冲老婆宁可选择死亡,也不嫁给高衙内这种畜生。

就骨头来说,林冲老婆虽是不会武功的女人,骨头却比林冲要硬千百倍。

林冲为什么不直接杀死高衙内,再带娇妻远走高飞呢?

林冲八十万京城禁军教头,能在京城混到这地位,是有一定的修养,忠臣良将的作风,也有一定当时封建城府的影响,没有不得已,是不被逼上梁山。

林冲为什么不直接杀死高衙内,再带娇妻远走高飞呢?

林冲要是想带着娇妻远走高飞的话,是没有必要杀死高衙内的,造成林冲后半生悲剧的关键原因,并不是什么高衙内,而是林冲性格中的懦弱。

就小说中描写的高俅的权势来说,这个高衙内要是找人把林娘子捉到了家里藏起来的话,林冲也是没有什么办法的,最多也只能是去告官了,可即使是林冲的手里有证据,估计也没谁敢去搜查高太尉的住所的。

如果林冲非得要杀一个人的话,与其去杀高衙内,他还不如去杀陆谦,这厮作为林冲的好友,居然帮着别人一起来欺骗林冲,而且在后来,他还对林冲下了死手,所以陆谦比高衙内坏的更具有隐蔽性,更加的可恶。

林冲要是想远走高飞的话,根本用不到隐姓埋名

林冲的父亲是东京的一个提辖官,可见林冲是武术世家出身,他的岳父也是一个教头,而他自己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就林冲的名望和本领来说,他在江湖上还是有一些知名度的。

如果林冲能够断然舍弃自己微薄的俸禄和安稳的生活,像王进一样,带着自己的妻子去投奔镇守边疆的老种、或者是小种经略相公的话,他也是可以活得很潇洒的。

小说中的高俅,在朝廷上是一个大坏蛋的样子,但他也是不敢动那些镇守边疆的种家军的,王进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逃走了,而且应该是到了老种经略相公那里去供职的,高俅不是也没有拿他怎么样么?

对于林冲后半生的悲剧来说,什么高衙内或者是高俅,只是一个外因而已,更主要的内因,就在于林冲本身性格中的懦弱。

鲁智深想要投奔二龙山,因为不被容纳,所以他就杀了邓龙,自己占山为王了,林冲初上梁山的时候,也是不被王伦容纳的,可林冲就忍了下来。

所以说,性格决定命运,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林冲为什么不直接杀死高衙内,再带娇妻远走高飞呢?

如果说水浒传里的一百单八将,谁是真正被逼上梁山的,只有林冲。

林冲是典型的小公务员性格。活在体制内,是基层第一线,头上有无数的婆婆,数不完的规矩,每天都要谨小慎微,循规蹈矩,只求换来生活稳定,家庭和睦。他对自己的背景和能力有清醒的认识,他知道自己的天花板在哪里,所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上班就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回家有如花美眷笑脸相迎,这就是最大的幸福,没有高衙内骚扰之前,林冲就是这个生活状态。

高衙内调戏林夫人之初,后果不算太严重,并没有真正侵犯,恶作剧的意味更浓,所以谈不上杀父之仇和夺妻之恨这样的血海深仇,当时的林冲,还是珍惜自己的美好生活,妻子虽然被骚扰,可是骚扰者是顶头上司的儿子,是自己根本无法抗衡的人,如果强烈出手,可能会因此得罪上司,此后饭碗不保不说,可能再无容身之处。两害相权取其轻,在此时,绝大多数的人,可能都会选择息事宁人,何况林冲当时的处境。有一部小说,叫小公务员之死,是契科夫写的,就深刻揭示了那个阶层的人的心理活动和生活状态,虽然是写的外国,可是理念是相同的。

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对他造成的影响非常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千古不易的道理。林冲生活在东京,身边都是勤勤恳恳的小公务员阶层,唯命是从是他们的共性,谨小慎微是他们的规则,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后果,要关心背后的人和事,他们和江湖草莽的处事截然不同。如果此事发生在托塔天王晁盖和阮氏三雄等人身上,他们无法无天,管他是谁,干了再说,就随时会出现腥风血雨的事情。所以林冲这样的人能在体制内生存,而阮氏三雄注定得在江湖拼命,这是社会的正反两面,两套生存规则。

林冲主观上没有杀人的想法,客观上也没有杀人的环境。东京汴梁,物华天宝,是文明之所,天子脚下,社会治安是第一要务,每个人都有受这种环境影响,轻易不会有杀人的念头,高衙内为什么敢于做出格的事情呢?因为负责治安的禁军,是他们家的,别人没人敢惹,才造成他的行为,没有人敢约束,也反证出汴梁人的顺从,否则就没有后来的首都被攻陷,徽钦二帝被捉了。

有句话叫温水煮青蛙,如果当初就是热水,青蛙也不会进去,也会拼命往出跳,可是温水煮青蛙,就是慢慢的等死了。林冲也遇到了这种境遇,他一步步的退让,一直一直的忍耐,可是没有换来和平,反而中了奸计。误入白虎堂,被刺配沧州,一下子打碎了他生存的环境和条件,从体制内的公务员,变成了阶下囚。当他披枷带锁被赶出汴梁时,他已经和这个世界说了拜拜,阳光大道上已经没有了他的位置。

都已经沦落到这个地步,他们还一步步的紧逼,彻底突破了他的心理最低线,他彻底崩溃,他已经没有任何可以值得留恋的地方,才有了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才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所以说梁山这些人,只有林冲是被一步步逼上梁山的,他本无一丝一毫上山之意,是这些推手合力,把他生生送上山了。

林冲这种性格因素,造成了悲剧后果,如果他当时就果断制止,给高衙内适当的教训,露出一点抗争的意图,高衙内和高俅,都会有所顾忌,他们的行事可能会有所收敛,林冲也不会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比如现在地铁上的咸猪手,如果被骚扰的女孩不忍耐,敢于抗争,只要你表现出抗争的态度,咸猪手首先就会害怕,旁观者也会出手相助,这样就不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自己也得到保护。所以学会拒绝,可能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保护。

林冲如果当时就拔刀伤人,带领妻子上梁山,那就不是林冲了,他也早就被汴梁赶出去,那个环境就容不下这样的人。所以只要给人留条后路,别把人欺负急了,基本都能忍一时风平浪静,所以我们都要学会得饶人处且饶人。

林冲当时不杀高衙内,是因为没有把他逼到那个地步。

林冲为什么不直接杀死高衙内,再带娇妻远走高飞呢?

性格决定命运

首先感谢邀请!这个问题正是林冲的痛点,也是林冲本人自责一生的心结和遗憾,同时也是被人最为诟病的地方。林冲的形象正是因为自己面对高衙内调戏自己妻子的时候没有担负起作为丈夫的责任而大打折扣。

林冲之所以选择了隐忍我觉得跟他的性格有关,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他能像自己的前任同样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的王进那样果敢决绝的话,命运也许会发生翻转。但是人生没有假设,林冲这个人物确实是让人又爱又恨又怜,令人纠结不已!

林冲渴望能给妻子一个温暖安定的家

林冲与自己的妻子林娘子感情很深,他太希望能给自己最爱的人提供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安乐窝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职位是可以实现这种理想的。如果不是碰到高衙内,林冲夫妻俩就会像京城普通的家庭一样夫唱妇随,其乐融融的,这就是林冲最喜欢的生活方式。

因此,当林冲亲眼目睹高衙内光天化日之下调戏自己的妻子时他原本高高举起的铁拳又无奈放下,那是因为高衙内正是自己顶头上司殿帅府太尉高俅的干儿子,林冲得罪不起。从某种程度上说林冲这种安逸富足的生活是拜高俅所赐!因为凭借高俅的地位以及与当朝皇帝宋徽宗的密切关系,高俅一句话就可以把林冲的饭碗砸掉,这正是林冲最为忌惮的地方。自己再苦再累无所谓,可是自己的妻子林娘子呢?林冲不愿意爱妻跟自己受苦,于是林冲咬碎钢牙把耻辱硬硬的咽了下去,他用这种屈辱的方式来换取目前拥有的职位。

林冲单纯幼稚,屈辱换不来和平

大概林冲常年忙于校场,却对社会的人心险恶估计不足。面对受辱的妻子林冲选择了隐忍,希望用这种方式换来和平。但是林冲从未想过高俅父子是披着人皮的狼,是根本就没有人性的畜生。

跟禽兽讲道理,谈条件是行不通的。自己的忍让只能让禽兽更加嚣张,更加得寸进尺,这是林冲所犯的致命错误。林冲的隐忍给高衙内传递了错误的信号,在高衙内眼里林冲的行为就是软弱。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果然高衙内更加疯狂的骚扰林娘子,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势头。最终的结果已经很清楚了,林娘子不愿受辱饮恨上吊自杀,林冲又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在发配的路上林冲依然执迷不悟,这时候他尚未知道自己的妻子已死的消息。他依然希望自己刑满释放后能跟自己的妻子团聚,因此受尽了薛超董霸的欺凌而没有任何的反抗,要不是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下林冲,林冲早已命丧他乡。

直到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之时,林冲才如梦方醒,他才终于清醒过来,意识到跟豺狼讲善良是自己太愚蠢。于是真正成为男人的林冲这才拿起了反抗的武器怒杀陆虞侯,雪夜上梁山。结语:林冲一生命运多舛,他的悲惨遭遇给我们的警示就是面对禽兽需要强硬,需要进攻,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摇尾乞怜换不来同情换不来尊严,只能死得更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