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进入太空中为什么要带枪?

杨利伟在进入太空时,就携带了一把64式手枪。带枪上太空其实是航天领域的一项国际惯例,全世界所有进入太空的航天员都必须配枪。它到底用来做啥嘞?莫非是用来抵御外星生物,准备跟外星人枪战的吗?

枪支自然是用来求生,保护自己用的。但是在太空中并没有威胁人类生命的生物,似乎没有任何需要防备的,根本就没有枪的用武之地。

那如果在太空中开一枪,是一种什么样的操作?是否有意义?

众所周知,太空中几乎是真空的,不会产生阻力。假如发射的子弹没有被其他星球巨大的引力捕获,它将一直飞行下去,直到撞上某个天体。而且开枪的后坐力,轻易地会让宇航员往反方向高速飞去,移出很远的一段距离,十分危险。在太空中可是不能开枪的,没有宇航员在太空做过类似实验。毕竟,很多动作在太空中都变得非常难以控制,搞不好发生意外事故。

很显然,宇航员携带的枪支,并不是为了在太空中使用的,而是在返回地球的时候,万一降落在偏离预定降落地点的高危险区域,宇航员可以用它来自保。

宇航员返回地球途中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按照原计划完美安全返回地面,一旦稍有差错,可能造成结果的偏差往往十分巨大。可能出现脱离计划航线,返回舱降落在哪里都是未知。万一落入荒郊野外,野兽横行或有敌人的危险地带,这时候枪支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可以用它来对付猛兽和敌人的攻击,发信号弹方便救援,还可以用来狩猎,生火,有利于荒野生存等等。

这样的事件是有先例的,真实发生过。那是在前苏联时期,那时的航天定位技术还不是很发达。1965年,前苏联的两名宇航员在执行完太空任务,返航的过程中,飞船的自动导航系统出现了故障,降落点造成了很大的偏差,不幸落到了西伯利亚茫茫的原始森林之中。这个地方荒无人烟,野兽众多,危机四伏。救援队搜寻了很久也没找到他们,两名航天员不得不出舱自救,发求救信号。这期间,两名宇航员曾遭到黑熊等猛兽的多次袭击,多亏当时随着携带着一把枪,才从险境中逃生。

从那以后,各国宇航员上天时纷纷效仿。

所以枪是宇航员救生包的必备装备。除了带枪,他们还会携带刀具,帐篷,救生艇,驱蛇驱蚊驱赶鲨鱼的药品等等,同样是在返回地球时,以备不时之需。

而且,世界各国的军机飞行员,也有带枪的传统,道理也是一样的。

所以携带枪支,是宇航员返回地面时防身求生,以及敌后求生必不可少的的重要武器。

1965年那次意外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事件了,不过宇航员配枪的传统一直保留至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飞船的制造和回收技术均获得很大的提高,也能更好地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宇航员进入太空中为什么要带枪?

宇航员在上太空的时候为什么要带枪呢?是怕遇到外星人吗?虽然我们都知道执行太空任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实在想不起哪里要用枪。

杨利伟在2003年乘坐神舟五号登上太空的时候行李箱里就有一把六四式的手枪,这手枪的体积小,非常方便携带,但是威力不是很大,足够用来自保。

在太空里打一枪是会怎样?

虽然宇航员基本上都不会用到枪,但是你有想过如果在太空中打一枪会发生什么事吗?

宇宙的密度是非常小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真空,如果你真的在宇宙中打一枪,那么被发射出去的子弹基本上不会遇到任何障碍物,不会产生摩擦力。也就是说,这个子弹在宇宙中相当于处在一个永动的状态。

但其实我们的宇宙是是不断地在膨胀的,其膨胀的速度比子弹还慢。假设一颗子弹在每立方的真空中可以遇到1-5个原子,它依然可以运动1000万光年。

所以在宇宙中瞄准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宇航员为什么要带枪呢?

跑完题之后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问题,反正在太空中枪也用不上,那么带枪有什么用呢?

其实,带枪上天空还是一个国际惯例,全世界所有上太空的宇航员都必须要携带一定的枪支来自保。其实这种传统来源于飞行员配枪,在世界大战的时候有很多飞行员,那时候的飞机技术还不是很发达,一旦飞机被击落很多飞行员就面临着非常痛苦的死亡,一把枪至少让一切都来得痛快一些。

大家都知道毛子吧,现在的俄罗斯人,以前的苏联人,出了名的强悍。在美苏军备竞赛时期,苏联的航天航空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批的宇航员登上了太空。沿袭着这个传统,毛子就把手枪带上了太空。

没想到后来还真的用上了。

惊险逃生

在比较早年的时候,由于定位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宇航员在降落的时候会被不小心送到荒郊野外去。一旦返回舱角落到了比较危险的地方,那么宇航员的人身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前苏联就有两位宇航员在60年代执行完太空任务之后,飞船的定位系统出现了故障,不幸降落到了一个原始森林里面。当出现这种意外的时候,枪的用途就显现出来了。

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在飞船的制作上也更加精细了,技术也更加先进了,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都被避免了。

那些不能说的秘密

苏联的宇航员卡马诺夫,在完成了“联盟一号”的太空任务之后,在地球的降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返回舱失灵,直接开始向地面降落,这位宇航员在无比的痛苦之中选择了用自己地配枪送走了自己。

阿波罗1号的失火事故中,宇航员也是很快地接受了模拟仓内失火的现实,用配枪让自己免于更痛苦的死亡。

太空任务的责任是艰巨的,风险也是巨大的,一旦出事了,死亡的过程就是非常难熬的。比如前苏联“联盟11号”的三位宇航员就在返回舱内被活活窒息而死,回到地球后已经是三具冰冷的尸体了。

或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自保吧,至少让自己免受了很多无谓的痛苦。听起来很残忍,但是其实很真实。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在选择宇航员的时候要做出非常全面的考虑,尤其是他们的心理素质条件要非常好。

小结:

杨利伟在2003年的时候乘坐神舟五号上空的时候在行李里佩戴了一把手枪,这把手枪的用途是什么呢?反正不是用来打外星人的。

宇航员带枪是一种国际惯例,是从战争时期飞行员配枪所沿袭下来的。主要的用途其实有两个,一个避免出现意外,降落在危险的地方,手枪可以用来自保;二是出现了真正的危机,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可以用其来减轻自己的痛苦。

关注麦克斯韦妖妖灵,带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学动态。

宇航员进入太空中为什么要带枪?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作者必须做一个声明:本文内容过于现实且残酷,请谨慎阅读!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对从事航天器操作人员的职业称呼为“航天员”,而不是宇航员。在各类宣传和媒体的报道中,关于航天员配枪的作用大多是这样解释的:野外降落时做为自卫、求生使用~~~

为了让这样的解释显得更合理,还特意例举了“前苏联航天员在原始森林降落后遇到熊”这样的惊悚情节故事,似乎航天员的配枪真的能在遇到熊这样的大型凶猛时能起到自卫作用,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答案是否定的,这样的解释只是为了减轻广大民众降低航天事业高风险的担忧,更重要的是绝对不允许航天配枪的真实用途来打击民众的民族热情和民族自信,因为航天配枪的真实用途是——自裁!

但凡对枪械知识稍有研究的读者都知道,航天员的配枪多是小巧玲珑的小威力手枪,根本不可能具备在紧急情况下击毙大型凶猛动物的能力,比如说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少将在执行“神州五号”空间飞行任务时(即我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就配备了一支64式手枪。

该型手枪口径7.62mm,发射7.62×17mm手枪弹,有效射程50米,枪口动能为220焦耳,弹丸初速为320米/秒。该型手枪在列装公安部门近40年中多次出现命中罪犯数枪却未能击毙的情况,可见威力十分有限,试想:如果航天员用它来射击诸如熊这样的大型凶猛动物时,能否起到自卫作用呢?

所以航天员配备手枪的主要用途并不是针对所谓的“野外生存”需要,而是在发生不可逆转的紧急状况时用来自裁的。也许很多读者于情感上难以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但是做为高风险职业,任何处置措施都要尽可能的从最糟糕的角度去看待,试问:当遇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境时,还有什么比一颗子弹带来的痛快更能将航天员的痛苦降至最低呢?

下图为国产64式手枪,我国航天员的配枪就是这款手枪,它造型优美,尺寸小巧玲珑,当年研发该枪主要是用来为师级首长做配和或礼仪赠品,其实师级首长这样的高级军官已经没有配枪必要,而这样的配枪威力过小,用来战斗的意义并不大,所以它的作用无非就是执行战场纪律,包括战败时对自己的交代,而对于航天员来说,在面对绝境时也是需要给自己一个痛快交代的,至少能少承受些痛苦。

航天员配枪的做法源自于飞行员的配枪传统

飞行员配枪传统源自于飞机首次应用到战争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当时还未研发出降落伞,当飞行员驾机升空后飞机被击毁或发生故障导致不能安全降落时,飞行员别无选择,只能同飞机一起坠毁。

各位读者可以尽情发挥想象,从几百米的空中随飞机坠毁将会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经历

——飞行员必然是在极度绝望、极度恐惧、极度无助中度过人生最后的几分钟!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经历更让人痛苦呢?

因此飞行员们开始养成了随身携带左轮手枪的习惯,这支配枪并不是用来战斗的,更不是用来“野外求生”的,而是在遇到绝境时对着自己的太阳穴来上一枪,正在都是一个死,与其在惊恐中倍感折磨地看着自己随飞机坠毁痛苦地死去,倒不如索性来个痛快。

久而久之,这样的习惯就成为空军飞行员的传统,在某种层度上来讲,配枪的可靠性远比降落伞来得重要!因为即便配备了降落伞也不能保证在出现险情时100%成功逃生。

比如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陆军航空队战略轰炸机大队(二战结束前美国没有空军),从1941年参战到1945年二战结束,仅轰炸机空勤人员就阵亡80000余人,这些人都是在飞机被击毁后没有跳伞逃生造成的阵亡。

至少在美军做到战斗机全程护航之前,战略轰炸机大队平均57%的轰炸机空勤人员的寿命不超过13次任务,而英国空军轰炸机部队阵亡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0%!要知道同时期英国潜艇部队阵亡率不过30% ,地面步兵部队阵亡率也才20%。

可见飞行员以及飞行从事人员的阵亡率与降落伞配备与否并无太大关系,因为在有大多数急情况下空勤人员根本就没有跳伞逃生的机会,这一点与飞机在高速下坠时产生的失重有很大关系,当飞机以近乎于垂直的姿态自由下坠时,载员将会出现失重现象。

在失重状态下的人员根本不可能有自由行动能力,而轰炸机在投弹时的飞行高度通常在3000米~5000米,在被击毁瞬间的下坠相对速度为0,当下坠超过10秒后下坠速度加上重力加速度9.8米/秒后,下坠速度达到400米/秒;随后10秒下坠的重力加速度会增加至98米/秒,相当于下坠速度达到498米/秒;当下坠持续到20秒时,重力加速度会增加至196米/秒,即498+196=694米/秒,以此类推。

假设轰炸机的飞行高度为5000米,那么在不到30秒的时间内飞机就会触地坠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机组成员们能做什么呢?除了那些被抛出飞机外面并且伤势不重的人拥有开伞逃生的一定概率以外,在机内的人能做的只有默默祈祷,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又或者拿出配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

这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空勤人员身上,坦克车组成员也面对着同样的残酷,因为二战时期的美军坦克发动机是汽油机,一旦油箱部位、油路部位、发动机部位的装甲被击穿,那么5位车组成员就会被活活烧死,其中惨状简直不堪入目甚至不敢想象,所以坦克车组成员也有配备手枪的习惯,当全身被燃烧的汽油烧着时,没有什么比一发子弹能减轻痛苦了。

下图为正在为苏-25攻击机飞行员举行国葬的俄罗斯军队,这名飞行员在叙利亚战场上驾驶飞机参战时被击落并弹射跳伞成功逃生,但是降落地面后遭到武装分子的围攻,在使用配枪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发子弹时,这位飞行员使用无线电向部队说完遗言后就举枪自尽了。航天员配枪的意义与飞行员基本相同——在最后时刻有所选择。

史上那些用配枪自裁的航天员

航天飞行的风险丝毫不比轰炸机飞行员、坦克车组成员低,比如说当航天器因故障再也无法返回地球时、出舱活动发生意外飘入太空时、航天器在降落过程中发生意外无法正常着陆时、火箭升空阶段发生意外时等等。

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对于航天员来说都是绝境,尤其是出现“出舱活动发生意外飘入太空时”这类险情时最让人绝望和痛苦,因为航天服的最大持续供氧时间仅为40分钟~60分钟,一旦氧气耗尽,航天员将会在缺氧中慢慢窒息死亡,而这个过程对于航天员来说却是一个多么绝望、多么痛苦不堪。

在人类航天史上就出现过多起航天事故,航天员大都选择了使用配枪解决问题,而不是在绝望、痛苦中受尽折磨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

比如说人类史上首位为航天事业献身的航天员——卡马诺夫,1967年4月在“联盟1号”宇宙飞船返回地球时因降落伞系统失灵(在降落前降落伞未能正常开伞),飞船以接近20倍音速的速度砸向地面,在坠毁前卡马诺夫说完遗言后用配枪送了自己最后一程(说是遗言,实际上是咆哮式的怒骂)。

同年,美国也发生了类似的灾难——阿波罗1号失火事故,当时三名航天员在飞船舱内进行模拟训练,意想不到的是飞船突发火情,在火情警报发出的短短17秒内,火灾就发展到不可扑救的程度,三名航天员在做出各种努力均不凑效后选择了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用配枪解决了问题。

假如航天员没有配枪,那么在发生这些不可逆装的灾难时航天员将会面对怎样的绝境呢?前苏联的“联盟11号”宇宙飞船失压事故就用活生生的例子为我们做了一次展示:

1971年6月30日,完成了长达3个多星期的工作后,三位苏联宇航员维克托·L·帕塔萨耶夫,弗拉季斯拉夫·N·沃尔科尔和格奥尔基·T·多布罗沃尔斯基进入“联盟-11”运载飞船准备返回地球。

就在接近大气层时飞船突然出现漏气现象,船内的气压在20秒钟内从900毫米汞柱一下子降到了500毫米汞柱,1分钟之后气压表上的水银柱低至170毫米!在飞船出现漏气现象4秒之后,宇航员每分钟的吸气次数就达到了48次,而正常人应为16次,这就意味着三位航天员在意识到自己即将濒临死亡时是非常惊恐、非常绝望的。

1分钟后飞船内完全失压,三名航天员几乎同时失去生命体征,当飞船回到地面后人们打开舱门看到的是三具结成冰棒的尸体,大家可以想象以下这三位烈士在面对死亡即将来临是承受的是何种层度的痛苦和折磨。

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视死如归,只是再没有选择余地罢了,在面对最后时刻濒临时还能做些什么呢?所以航天员配枪是十分必要的,它不是用来狩猎的,而是用来渡劫的。

下图为1967年4月在执行“联盟1号”宇宙飞船航天任务中牺牲的苏联航天员马卡诺夫遗骸,由于从太空以接近20倍音速的速度返回大气层,他所驾驶的宇宙飞船几乎全部被烧焦,自己也成了一块焦炭,可以想象他所面对的灾难的恐怖程度,如果没有配枪,那么他在濒临最可怕、最绝望的绝境时无疑是极度痛苦的,连一点选择余地都没有的那种痛苦。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第一、宇航员进入太空中带枪的原因不是为了与外星人战斗,也不是在降落荒野时用来自卫,而是在面对绝境时用来自裁的,因为航天员的配枪都是小巧玲珑的小威力手枪,它的威力是不足以击毙大型凶猛野兽的,仅能满足击穿太阳穴,送自己一程的需求。

第二、航天员配枪源自于飞行员的配枪传统,在还没发明降落伞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一旦在空中发生意外,飞行员是没有逃生机会的,为了不让自己受尽折磨,在承受极大痛苦中死去,飞行员会选择用自己的配枪自行解决问题。

第三、航天员配枪是一件不可言传,却又十分现实的事,所以才有了各种版本的“宇航员降落原始森林用配枪求生”的曲折离奇故事,这种事看似残酷,但是在航天这样的高风险职业里,它又显得多么的实用——当最后时刻濒临时,好让航天员有所选择。

结语

关于航天员配枪的话题对于咱们这些吃瓜群众来说顶多是个茶余饭后的话题,然而对于从事航天事业的人来说却是一个十分避讳却又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在充满各种高风险的实验、活动中,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和应对措施都要面面俱到,然而谁又能保证风险不会出现在哪些意想得到或者意想不到的地方的呢?

所以为航天员配枪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当然是希望那支被航天员一直带在身上的配枪永远都没有发挥作用的时候,但是从实事求是的客观角度出发,为其配枪至少能在那一刻来临时能给予一个选择的余地。

相信这也是航天员都是从军队飞行员里选拔的原因所在,执行飞行任务时配枪是空军飞行员一种传统,他们比谁都清楚配枪的意义何在,所以说飞行员、航天员这样的职业是伟大的,他们的伟大之处除了对国家、对民族做出的特殊贡献以外,应该还表现在不为人知的“配枪”意义上!谨以此文向伟大的航天员致敬。

下图为顺利执行“神州10号”航天飞行任务成功返回着陆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王亚平,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宇航员进入太空中为什么要带枪?

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进入太空时,除了携带了太空必备物品之外,还额外携带了枪支、刀等工具。而这并不是我国宇航员的专利,国际上大多数宇航员在进入太空时,都会像杨利伟一样携带着枪支。这是为什么呢?

前苏联的教训

宇航员在执行太空任务时,之所以要携带枪支,是因为宇航员不仅要飞向太空,还要返回地面。其中返回舱在返回地面时,由于风速影响,突发事件影响等,使得降落地点很容易出现偏差,而宇航员的降落地点,在设计时就会选择比较偏僻、人烟稀少的地方,一旦宇航员降落在危险地带,那么枪支的出现可以提高他们的生存概率。

宇航员携带枪支的习惯由来已久,但前苏联两位宇航员确实遇到了需要枪支的紧急时刻。

前苏联宇航员别利亚耶夫和列昂诺夫,在上个世纪60年代执行完太空任务后,返回地球。原本一切都很顺利,但在返航途中,飞船的定位系统出现了故障,使得地面救援人员无法准确判断它们的位置。而这两位宇航员又非常不幸的降落在前苏联的一个原始森林之中。

在当时,地球上还生活着非常多的熊,他们就在这里遇到了一只出来觅食的熊。但幸好他们学习过野外生存经验,躲过了这只熊,并且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两人在原始森林中生存了一夜。

救援队在第二天就找到了他们,并保护着他们离开原始森林, 最终他们有惊无险地离开了这里。不过这个事件也给人们提了个醒,如何保护宇航员返回地球之后的安全。

由于执行太空任务充满了危险性,而且任何一个危险都有可能导致宇航员丧命,所以人们在返回舱里为宇航员放置了一些求生物品,比如:枪支,刀子。我国宇航员杨利伟的返回舱中还有帐篷等物资。

宇航员的返回舱

其实,宇航员的返回舱也是经过特别设计的。宇航员在执行完太空任务后,面临的最后一个难题就是安全返航的问题,这是因为地球上有大气层,而且大气层较为浓密,当宇航员乘坐返回舱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会因与空气摩擦而产生高温,很容易导致宇航员因此而丧生。

最开始,美国设计了航天飞机,宇航员执行完太空任务后乘坐航天飞机返回地球。但很不幸的是,航天飞机的事故率非常高,在美国历史上,一共有2架航天飞机机毁人亡,导致14名宇航员因此遇难。

除此之外,航天飞机的飞行成本非常高,飞行一次大约会耗费5亿美元,远超设计成本。还有航天飞机的老化速度非常快。

所以太空飞机在后来被取消了,转而使用返回舱作为宇航员返回地球的装置。

返回舱又被称为航天员的驾驶室,当航天员执行外太空任务后,会乘坐返回舱进入地球。返回舱表面有隔热层,即使返回舱与空气摩擦产生高温,也能够保证舱内温度。返回舱在进入地球大气层之后,会打开降落伞,降落伞至少有三把,分别是:引导伞,减速伞以及主伞,第四把伞是备用伞。

这些降落伞会让返回舱的速度降低,最终降落在地球表面。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会使用返回舱作为宇航员返回地球的装置。如果返回舱降落在海洋上,如无必要,宇航员不得离开返回舱。如果降落在陆地上,那么宇航员可以利用返回舱作为掩体,并且可以使用返回舱中的枪支或者其他生活用品生存下去。

而枪支,不仅可以防止野兽的侵袭,还可以取火,打猎以及发射信号等,所以枪支是宇航员必备物品之一。

总结

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之所以在执行太空任务时携带枪支,并不是为了要对付外星人,而是为了应对地球上不确定的降落地点。

有一些国家制作出了太空专用枪,但在我国,宇航员一般会使用小型自动手枪。

宇航员进入太空中为什么要带枪?

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进入太空的宇航员跟空军的飞行员一样,也是配有手枪的。不管是国内的宇航员还是国外的宇航员进入太空是都会配有手枪的,那为什么宇航员要带手枪呢?难道是用来放外星人的吗?

1、宇航员配手枪是空军飞行员配枪的传承

飞行员确实是配枪的,而且这是国际惯例,尤其是世界各国的军用飞机的飞行员,是必须配备防卫武器的。

飞行员之所以装备枪支,主要是应对地面威胁,当飞行员战机被敌方击落或者事故坠毁后,飞行员弹射跳伞经常会落入陌生地域甚至是敌方控制区,这个时候如果身上没有一点自卫武器,即使不被敌军击杀,面对山林野兽都难以保命。

不过飞行员想用手枪对敌军反击的意义并不大,因为面对地面部队的高强度火力,无疑是自寻死路,所以还不如就地投降,如果敌人过于残暴,投降还不如死去,所以手枪是飞行员在面临最危急的时刻用来结束自己生命的。

在第一、二世界大战中经常有战斗力、轰炸机被击落,但是飞行员还成功生还的情况,再加上培养一名优秀的飞行员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个金钱的,所以给飞行员配枪也成为了国际惯例,至少这样能能增加一点生还的希望。

2、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进去太空时也是配有手枪的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也正是因为执行了这次任务,杨利伟被称为我国“太空第一人”。

杨利伟在进入太空时,就携带了一把64式手枪。一把手枪真的的能抵御外星生物吗?国产的64式手枪威力到底有多大?

64式手枪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手枪,1964年设计定型,1980年生产定型。配备于部队中高级指挥员及公安干警,是较理想的单兵自卫武器。

64式手枪弹的停止作用不是很明显,在多个案例中,都曾出现过罪犯被连续击中数枪仍然能反抗的结果。口径7.62毫米,全枪长155毫米,枪管长86.5毫米,空枪重0.56千克,发射1964年式7.62毫米手枪弹,弹匣容弹量7发,初速310米/秒,战斗射速30发/分,有效射程50米。

该枪以其小巧轻便、外形美观、便于隐蔽携带、易于维护保养、射击可靠性好和精度高等优点而广受青睐。因该枪曾作为礼品赠送国外要人,故爱称其为“将军手枪”。

所以杨利伟想用64手枪来对抗外星生物用处不大,那么既然打不了外星人那又能拿来干嘛呢?其实真实的答案往往让人难以接受的。

3、在太空中是没有氧气的,那离开氧气枪还能打响吗?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子弹击发的原理是撞针撞击底火引燃弹壳内的火药,火药燃烧产生火药燃气将弹头从枪管中发射出去。所以就有人认为,既然火药要燃烧,那自然离不开氧气,因此在太空中就发射不了子弹了。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真的是这样吗?

在真空的情况下枪还真能打响,美国专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真空的环境中,设置了一个遥控台,台上固定了一把史密斯韦森左轮手枪。而实验结果证明了这一结论,在密封箱被抽成真空后,手枪依然可以发射子弹,火药燃气推动子弹打在了对面的一块靶板上。

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在科技的推动下,发射药已经发展成熟,发射药已经不是用由木炭、硝石、硫磺做成的黑火药了,而是由氧化剂、可燃剂或爆炸性混合物等组成,发射药是自带氧化剂的,根本无需空气中的氧气,因此子弹在太空的无氧环境是完全可以发射的。

虽然枪可以在太空中击发,但是我们人类探索太空也有这个多世纪了,人类所能到达的星球上没有发现有任何的生命迹象,也没见那个宇航员碰到过太空生物,所以拿枪来对付太空生物纯属无稽之谈。

4、既然在太空中没有外星人,那么宇航员佩戴手枪有没有必要?

在太空中并没有威胁人类生命的生物,似乎没有任何需要防备的,根本就没有枪的用武之地。所以很显然宇航员携带的枪支,并不是为了在太空中对抗外星生物使用的,而是在返回地球的时候,万一降落在偏离预定降落地点的高危险区域,宇航员可以用它来自保。

在比较早年的时候,由于定位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宇航员在降落的时候会被不小心送到荒郊野外去。一旦返回舱角落到了比较危险的地方,那么宇航员的人身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宇航员返回地球途中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按照原计划完美安全返回地面,一旦稍有差错,可能造成结果的偏差往往十分巨大。

在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就有两位宇航员执行完太空任务之后,在返回的过程中飞船的定位系统出现了故障,不幸落到了西伯利亚茫茫的原始森林之中。救援队搜寻了很久也没找到他们,被困多时的两名航天员不得不出舱自救。

这期间,两名宇航员曾遭到黑熊等猛兽的多次袭击,多亏当时随着携带着一把枪,才从险境中逃生。当出现这种意外的时候,枪的用途就显现出来了。所以宇航员佩戴手枪是很有有必要的,枪支自然是用来求生,保护自己用的。

5、其实给宇航员配枪还有更深层的考虑

太空任务的责任是艰巨的,风险也是巨大的,一旦出事了,死亡的过程就是非常难熬的。这是宇航员手机的手枪就发挥了重要作用,能让宇航员快速的结束生命,免受死亡煎熬。

苏联的宇航员卡马诺夫,在完成了“联盟一号”太空任务后,在地球的降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需要打开降落伞减慢飞船速度时,科马洛夫突然发现怎么也打不开降落伞。地面指挥中心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救助措施帮助排除故障,但都无济于事。卡马诺夫在无比的痛苦之中选择了用自己地配枪送走了自己。

1967年1月27日北美航空公司交付的阿波罗1号飞船等待第一次实战检验。太空舱被置于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顶上。三名宇航员将开启模拟飞行。但厄运却悄然而至,由于太空舱的设计缺陷,太空舱突发大火,在舱内的三名宇航员面对窒息的煎熬,选择了用配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现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给宇航员配枪拿来自卫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因为现在拥有强大的卫星系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确认返回舱降落的地点并实施救援,宇航员基本上没有拿枪来自卫的机会。所以给宇航员配枪,只是在航天员在面临危难时刻时,可以用其来减轻自己的痛苦,多一个死法罢了。

写到最后:宇航员带枪是一种国际惯例,是从战争时期飞行员配枪所沿袭下来的。枪的主要的用途其实有两个,一个避免出现意外,降落在危险的地方,手枪可以用来自保;二是出现了真正的危机,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可以用其来减轻自己的痛苦。同时也希望,宇航员们用远用不到自己的配枪。

宇航员进入太空中为什么要带枪?

答🌾🌾

返回舱的降落地点是不固定的,万一在降落的第一时间没有被地面人员找到,宇航员碰到其他危险,可以防身!

带枪🔫之前看过杨利伟报道就提到过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降落的时候,因为各种意外偏离了预定地点,一把手枪可以让宇航员有一定的自保能力,就这样不复杂。

万一计算偏了一点,或者有异常掉落人迹稀少的地方,比如西伯利亚,遇到大型的食肉动物,比如熊,打是打不过的,只要配个手枪,至少防身,等到救援人员过来。

总的来说也就是,以备不时之需吧 ,不管怎么样,凡事总有意外!安全第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