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九阴真经》里黄药师与冯蘅的爱情?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有人说,黄药师是年老版的杨过,这有几分道理。
其实,无论是杨过还是黄药师的妻子、情人,都是很辛苦的。
黄药师和冯衡的爱情,其实也是很要命的。
第一,冯衡很有可能是跟随黄药师私奔的。
黄蓉长大以后,曾经不止一次说,自己不知道外公是谁。
正常来说,当时婚姻都是明媒正娶,就算是男女私下看中,也要正式提亲娶亲拜堂之类。
那么,即便冯衡死了,外公家里一定会有人来看黄蓉,甚至学红楼梦贾府一样将黄蓉接走生活。
要知道,舅舅在古代是很亲的,也很重要,断然没有不来往的道理。
而黄蓉根本没有见过外公一家,也没听说过,唯一解释,黄药师和冯衡根本不是明媒正娶,是私奔的。
大家知道在当年,私奔是什么概念?
《碧血剑》中,金蛇郎君本来是叛逆之人,又和温家有不共戴天的大仇。
他明知道温家嫁女儿十有八九是诡计,但仍然留下来正式和温仪拜堂成亲。
为什么这么做?
温仪的父亲说的很好:阿仪是我独生爱女,我不能让她和别人私奔,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在那个时代,私奔的女人自然就是淫妇,甚至连淫妇都不如。
女孩无论什么原因同男人私奔了,这辈子等于社会性死亡,谁也不会瞧得起你。
那么,冯衡如此美貌、聪明,找个丈夫当然不困难,为什么要私奔?
唯一解释,冯家根本瞧不起黄药师,认为他行为怪异,性格很烂,女儿不能嫁给这种人。
冯衡因为爱黄药师,咬牙同她私奔了。
可见,冯衡为了丈夫做出巨大牺牲。
第二,冯衡是个好人,同黄药师有差别。
冯衡不会武功,又极度聪明,显然不可能是贫家女。
正常来说,冯衡应该是大家闺秀,家族很可能是读书人,而且地位很高。
大家知道,女儿相貌和母亲不会相差太远,冯衡的母亲肯定是美人,应该也是上流社会的小姐。
冯衡一生不到20岁就死了,但并没有做过什么坏事。
除了戏弄老顽童骗取九阴真经以外,黄药师打断徒弟双腿,冯衡出来劝阻。
黄药师丢了九阴真经非常郁闷,冯衡怀孕六七个月,为了安慰丈夫仍然强行去默写。
随后,冯衡就流产死了,可见她医生没做过坏事,也没伤害过什么人。
至于骗老顽童的经书,只是使用计谋,而周伯通撕毁经书也不是冯衡的注意。
相反,黄药师则做了不少坏事,他的徒弟给他整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在外面也乱杀人,江南七怪全家差点就被他杀了。
这样两个人,其实很不一样,如果长期相处是很容易合不来的。
第三,冯衡容忍了丈夫的师生恋。
其实黄药师一直喜欢女徒弟梅超风,只后者喜欢陈玄风。
黄药师是后来才遇到冯衡,和她结婚的。
而梅超风之所以不敢让陈玄风向师傅求情,允许他们结婚,就是知道黄药师对她有意思。
而以冯衡如此聪明,当然不会看不出来这种事。
大家想想,冯衡死的时候距离认识黄药师最多不过一二年,新婚就发现丈夫三心二意,心情会如何?
幸好梅超风逃走了,不然就是冯衡心中的刺,夫妻感情很容易完了。
第四,冯衡是凄凉版的黄蓉。
试问,如果是郭靖,会不会让怀孕六七个月的妻子,辛苦的默写经书呢?
当然不会。
郭靖会认为黄蓉最重要,经书是身外之物。
但是,虽冯衡主要默写经书,黄药师却没有阻止,也就是默许了。
而且冯衡默写绝对不是一两天的事,最终因操劳过度,突然流产而死。
可以说,黄药师认为经书很重要,变相导致了妻子才十几岁就死了。
其实,说来说去,黄药师压根不是什么好丈夫,冯衡跟了他也是倒了大霉。
如何评价《九阴真经》里黄药师与冯蘅的爱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终至生死相许。
黄药师初入江湖时,一次身受重伤,全靠冯蘅的琴音,才不至于走火入魔。黄冯二人两人以音律结识,经历几度生死,始终不离不弃,成为神仙眷侣。奈何冯蘅身体孱弱,又在怀孕时强记《九阴真经》,导致在生黄蓉时难产而死,成为黄药师平生憾事。
黄药师二十岁踏入江湖,三年间转战大江南北,历经大小一百七十一战,未尝一败,创下了赫赫威名,也因为木秀于林,树下不少敌人,并被很多人当作挑战的目标。
这一日,黄药师在长安城郊遇到三位红衣番僧,自称是青海大雪山弟子,要向黄药师挑战。黄药师施展落英剑法,只用了十一招,便将三名番僧手中的金钹击落。没想到番僧并不认输,反而由一人出双掌对住黄药师的右掌,后面两人都搭在前面一人的肩上,以三对一,和黄药师比拼起了内力。
三名番僧通过某种功法,使后面两人的功力都能够传输到第三个人身上,使其兼有三人之力。虽是如此,黄药师仍是气定神闲,游刃有余,只是为了摸清这门功法的奥妙,才迟迟不肯出手败敌。
就在黄药师达到了目的,准备猛催内力之时,异变突生!他脚下泥土忽然炸开,一人从灰尘中蹿出,双掌向他的丹田气海丹田处猛推过去。黄药师反应神速,急忙用左掌迎敌。只是那人也非常了得,他用右掌抵住黄药师的左掌,右掌犹自重重击在黄药师的气海之上。
黄药师刚才对付三名番僧,已经施展出了七成功力,左掌匆忙击出,又用去近两成功力,气海内的功力已所剩无几,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防御,于是在敌人一掌之下,一身真气溃散,已是受了极重的内伤。好在黄药师对此已有准备,已借敌人这一掌之力,退后了三四丈,离开了敌人的攻击范围。
黄药师单膝跪地,吐出了一大口鲜血,一边怒问敌人为何以多欺少,还暗中偷袭,一边调理体内紊乱的真气。埋伏在土中的那人,也和番僧一般打扮,他一阵大笑之后,说黄药师你太狂妄了,不但任我们选择交战的地点,还以一对多,我不过施展龟息之法,便骗过了你,合该我雪山四圣,扬名中原。
那人显然是所谓雪山四圣中的领头之人,他说完手一挥,便要上前继续攻击,了结了黄药师的性命。却见黄药师转身就跑,退入一片乱石之中。这些乱石每个大约三四个成人大小,看似杂乱无章,却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
但石阵其中的奥妙,实在不是域外番僧所能领悟。他们紧跟着黄药师进了石阵,转了足有小半个时辰,非但没有发现黄药师的踪影,反而一个个被分隔开来,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番僧的头目心机深沉,知道这应该是黄药师早就布置好的石阵,他正准备提醒其他人,便接连听到三声惨叫,显然是另外三人,已经遭了黄药师的毒手。正惊慌间,一枚小小的石子破空飞来,正击中了他的檀中穴,他感到内息一窒,跌坐在地,下一刻,一道银色剑光飞来,脖颈一凉,已经是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个念头。
刚才,黄药师用石阵困住敌人,再将其各个击杀,已经耗尽了他最后一分力气。刚才他被击中气海,感觉到有一股炽热的真气进入了体内,在经脉中四处肆虐。他杀敌之时将这股真气暂时压制住,如今又被它逃脱出来,继续冲击着气海和经脉。
黄药师急忙回到长安,来到一处久无人住的荒园之内,调息内伤。此时正值炎夏,虽是到了晚上,仍是酷热难当。本来,黄药师一身内功异常深厚,早已是寒暑不侵,可是他如今受了炽热真气之伤,反而比常人更受不得这炎热了。无奈之下,黄药师跳入了一个水缸之中疗伤,但不一会儿水缸中的水就渐渐升温,不复清凉。
黄药师出道以来,还没受过如此严重的内伤,心想自己被几个无名的番僧暗算,若是因此而死,岂不是贻笑天下,一时间心烦意燥,体内真气本已渐渐凝聚,用来对付那一股炽热掌力,但此时竟然丝毫不听使唤,如发了疯的老鼠一般在经脉中乱窜,瞬间已到了走火入魔的边缘!
就在此时,一声琴音在不远处响起,使黄药师的心神恢复了一分清明。黄药师本就喜欢音律,此时听这琴音袅袅,如天籁一般,融入天地之中,充满了和谐之美。再听了片刻,黄药师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天地:空山寂寂,秋雨初霁。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山流。
这一首《碧涧流泉》,正是来自于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弹琴之人琴技高超,已入道境。黄药师心神全部沉浸入了琴声的美妙意境之中,并在无意之中,将其中一道清凉之意引入体内,终于不复心烦意燥,真气也慢慢平复下来。
黄药师修炼的内功大有来头,乃是当年逍遥派的三大神功之一的“小无相功”。“小无相功”本就有千变万化、兼容并蓄的奇效,此时真气得以平复,所以也能压制住那股炽热的真气,并将其渐渐同化,直至不分彼此。
黄药师调息完毕,发现内伤已经全部恢复,而且更近一层,不由心中大喜,对那弹琴之人,也生出了无穷的感激之心。那人虽然是无心为善,但黄药师一生,从不白白受人恩惠。正当他想着该如何报答恩人,却听得琴声又响了起来,这次却是一曲《短歌行》。
这首曲子,与前一首《碧涧流泉》大异其趣,说的是曹操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情怀。只是弹琴者将其中一段,弹了又弹,显然是这一段更符合自己的心境。黄药师是音律大家,当然听得出那段曲子中的凄苦和无助之感,仿佛在反复吟诵那几个句子: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听到这里,黄药师打定主意,无论弹琴者遇到了什么困难,自己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助他一臂之力。此时,他并没想到,自己的救命恩人,是她而不是他。
第二日,黄药师到隔壁登门拜访。那家主人是一个中年男子,满脸市侩之色。黄药师说明来意,那男子说他肯定是听错了,他家并没有会弹琴之人。黄药师见他眼神闪烁,知道必有蹊跷,于是也不争辩,而是拿出玉箫,吹起了一曲《高山流水》。不一会儿,果然不远处的阁楼之上,同样响起了《高山流水》的琴音。
黄药师也不理那男子,几步就到了那阁楼之上,却见纱帐之内,却是一个妙龄少女,正在抚琴。黄药师问少女有何难处,自己会为她解决。那少女心中生出一种无比奇妙的感觉,认为眼前这个青年男子,是天底下最可信任之人,于是便把心中的苦处,一五一十的说了。
那女子名叫冯蘅,长安人氏,十二岁时父母双亡,只好投靠舅舅一家。如今到了十八岁,到了成亲的年纪,因为还有几分容貌,求亲之人络绎不绝。但舅舅舅妈为了钱财,竟然要将送与年过半百的胡县令为妾。她当然不愿意,于是便被锁在了这阁楼之上,只有一具古琴相陪。
黄药师闻言,沉吟半晌,说我黄药师是江湖之人,昨夜受了重伤,幸得姑娘的琴音相救。你若肯跟我走,虽然日后免不了刀光剑影,但在黄药师死之前,必会护你周全。冯蘅一听黄药师这么说,激动得冲出帐外,抓住黄药师的双手,说你能吹出那样的曲子,足够说明你是一个好人,就带我走吧。
于是,黄药师就带着冯蘅离开了,冯蘅只带走了那具古琴,黄药师则留给冯蘅的舅舅两幅苏东坡的字画,权当聘礼。此后,黄药师和冯蘅日日琴箫唱和,感情日深,遂有了白头之约。
就在两人准备成亲之时,一个仇敌为了对付黄药师,竟在冯蘅身上下了“刹那芳华”之毒。这种奇毒,毒发之初,中毒者容光焕发,艳若桃李。三个时辰之后,中毒者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老去,一个时辰之内就是苍颜白发,三日不解毒,便会进入风烛残年。正所谓: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
施毒之人为了对付黄药师,还故意留下了解毒之法,就是找一个年轻力壮、内功深厚之人,和中毒之人换血,如此便可将“刹那芳华”,转移到那个人身上。黄药师闻言,毫不犹豫的用换血之法,把毒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上,冯蘅也因此恢复如花容颜。
黄药师虽然内功深厚,但中了“刹那芳华”之后,仍不免功力全失,气血两亏。他的好友洪七,劝他去找老顽童周伯通,以《九阴真经》上的绝学解毒。结果,周伯通当时为了安全,将《九阴真经》上下册分别找地方保存,冯蘅虽然以过目不忘的才能,骗得周伯通手中的真经,但得到的却是真经的下册,其中记载的都是一些外功,并无内功疗伤解毒之法。
正当冯蘅为黄药师忧心之际,黄药师想到了师门的“不老长春功”,当时他并未练习,却明白了其中精义,当下便创出了一门疗伤的功法,并辅之以不老泉水,终于解了“刹那芳华”之毒。
再后来,就是陈玄风和梅超风从桃花岛偷走《九阴真经》下册,冯蘅为了黄药师,不惜以有孕之身,耗费大量精力,终于将记忆中的真经下册录下。而也因为如此,不久之后,她就因为在生黄蓉之时难产,香消玉殒。
冯蘅临死之前,托付黄药师一定要把女儿抚养成人。事实上,若非为了黄蓉,黄药师早就追随爱妻于地下了。
如何评价《九阴真经》里黄药师与冯蘅的爱情?
这里所提到的《九阴真经》,是1993年以金庸作品《射雕英雄传》中所描述的武学秘籍“九阴真经”为蓝本,所衍生创作拍摄的香港电视剧。
很多人虽然没有看过这部电视剧,但其主要剧情内容,与《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和冯蘅的爱情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冯蘅眼中的黄药师黄药师和冯蘅的爱情故事,只是在《射雕英雄传》原著中,以周伯通的主观视角给叙述了出来。不仅没有提及黄药师之妻冯蘅以往的身份,而且也没有提及,冯蘅和黄药师是如何从相识到相知相爱的。实话实说,在《射雕英雄传》原著中,金老对冯蘅的个性化描述还不够饱满。
从客观分析,其实冯蘅和黄药师的爱情故事,之所以让大家印象深刻,无不是从香港1993年那部港剧《九阴真经》开始的。
也是因为这部港剧《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真经》的出现,才填补了黄药师在冯蘅心中应有的形象。
因冯蘅的身份,在《射雕英雄传》中是一片空白。所以冯蘅在《九阴真经》电视剧中,以金国萨满教圣女的身份,出现在东邪黄药师的面前。不仅在戏剧冲突上,符合欢喜冤家的剧情要求,更体现出东邪黄药师鄙视传统礼教的邪乎个性。
但就港剧《九阴真经》的整体剧情来讲,冯蘅和黄药师经过种种磨难,心心相印互生情愫走在一起,符合了观众对二人相知相爱的一种期盼。
最终冯蘅巧施妙计,从周伯通手中骗取出“九阴真经”,来辅佐黄药师击败大反派西毒欧阳锋。这种剧情设定,不仅宣扬出邪不胜正的剧情导向,更对《射雕英雄传》原著中冯蘅最终的归宿,起到了一个衔接作用。
冯蘅最终因默写“九阴真经”操劳过度,生下黄蓉后便香消玉损,这是无法改变的结局。说到这里,冯蘅眼中的黄药师,是值得自己用生命来辅佐的好丈夫。
晶叔点评其实大多数人认为,黄蓉的性格就能代表一个活灵活现的冯蘅,这不完全对也不完全错。因为冯蘅和黄蓉一样,都是心甘情愿做丈夫身边的绿叶陪衬。
但冯蘅的个性,绝对和黄蓉不一样。冯蘅和黄蓉都是聪明绝顶才华出众的女子,但冯蘅心中的黄药师,是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又极其自负的文化狂人,像郭靖这种傻了吧唧的笨人,绝不会入得冯蘅的法眼。
冯蘅生下黄蓉便即撒手人寰,所以说黄蓉的性格,绝不会和冯蘅有丝毫相似之处。说到这里,如何去评价冯蘅和黄药师这对CP,实际上和如何去评价黄蓉和郭靖这对CP是一样的答案和道理。
冯蘅为了支持黄药师痴迷武学的心愿,不仅付出心力交瘁的操劳,而且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黄蓉为了辅佐郭靖成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大侠,不仅付出了诸多的努力和心血,更在誓死守卫襄阳的决策上,齐心协力抗击外敌,毫不畏惧毫不退缩。俗话说,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冯蘅恰巧就是这种默默无闻的女性角色。
晶叔聊文化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图片来源西瓜视频《射雕英雄传》剧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