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的面积在慢慢变大,到现在将近多了三万平方公里,对此你怎么看?
全世界所有陆地,只要处在大陆东部边缘,面积都会慢慢变大,原因既与河流入海冲刷有关,也与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拖拽力有关。
不过,江苏在全世界所有陆地中,面积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地区之一,原因我们也都清楚,因为黄河历史上几次夺淮河的入海口都位于江苏盐城附近,再加上长江入海口也位于江苏,综合促使江苏面积增加是意料之中,毕竟黄河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而长江虽然看起来相对清澈,但实际泥沙含量同样不低,几千年不停的造陆,面积增加同样可观。
先看黄河,严格意义上讲,黄河最初几次夺淮入海,对江苏的面积影响并不大,因为前几次夺淮持续的时间都不长,对淮河流域水系破坏有限,真正对淮河影响比较大的南夺事件,是自有文字记录以来的第四次大型夺淮。1128年,也就是南宋初期,黄河再一次向南改道,这一次持续的时间超过700年,直到1855年,黄河才重新北上,夺山东大清河入海,江苏面积快速增加也正是集中在这700多年的时间里,虽然后来的民国时期,黄河还有过一次人为因素向南改道,但持续时间不长,对面积增加影响有限。
再看长江,其实很多了解中国水系的人都清楚,长江的年均输沙量也不低,甚至能达到与黄河半斤八两,因为近代长江两岸开发生产,导致入江泥沙大规模增长,而黄河在近代水量下降,下游经常出现断流,因此入海口的泥沙量也相应减少。长江近几十年,年均径流量一直保持在9000亿立方米左右,这么高的径流量夹带的泥沙量也非常大,只不过混合在高水量当中,表现的没有黄河那么明显,其实长江入海口的最大年输沙量将近7亿吨,即便输沙量少的年份,也超过2亿吨,虽然黄河改道了,但江苏面积还会持续增加。
再有就是我国的地势地貌,因为地球自转、公转会产生拖拽力,造成全世界大陆西高东低的模式,且东部沿海区域普遍是冲积平原地貌,这类地貌的水土流失保持能力较差,所以向东入海的河流,基本都会带着泥沙进入,区别只是多少而已。江苏作为我国平原地貌占比最大的省份,每年被冲进大海的泥沙可想而知,因此江苏也基本可以看作是我国面积增长最快的省份。
最后,江苏面积增长不见得全是坏事,因为江苏东部的黄海,完全是开阔海域,向东造陆不但能增加陆地使用面积,还能向东扩张领海线,这一点与黄河入海的渤海天壤之别。现如今黄河入海口早已经恢复进入渤海,因此渤海中的陆地增长速度同样加快,通过卫星地图对比,可以清晰的发现山东东营面积一直在扩张,但渤海是内海,面积扩张只会加快渤海淤积,这样看来黄河从江苏入海的优势,要大于从渤海入海。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江苏省的面积在慢慢变大,到现在将近多了三万平方公里,对此你怎么看?
不是慢慢变大,恐怕是突然变大吧。
1,围海造地,势不可挡。
海门,听名字就知道原来是海边。现在,海门的东面是启东,1200多平方公里,都是新增加的地方,正所谓沧海桑田。这也就是200多年的时间。这些年,围海造地更加迅猛。说起来十分简单,就是在离海岸几公里的地方,安放一排方圆几十米的大编织袋,涨潮时落下,退潮时提起,泥沙自然沉积,几天就可以建起一条长堤。几十,几百平方公里的新国土收入囊中,没有纠纷冲突,没有流血。
2,基建狂魔。本来启东应该是盐碱地,可是围海造成的土地用不了几年,土地就十分肥沃,种什么长什么。加上雨水多,气候适宜,田地里铺满了庄稼。这还不够,因为离上海不远,在启东沿海新建了大片大片的楼群。
以前启东到上海,必须坐船,要花十几个小时。而现在,崇启大桥开通,上海到启东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
这两年,铁路也从南通修到的启东。
3,说起基建狂魔,南通人当仁不让。南通二建,启东,南通三建,海门。不光中国,全世界都到处跑,建造的高楼大厦不计其数。虽然是说别人楼上楼,他们是在楼下搬砖头,但毕竟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很有成就。
特别是启东,历史短,人们都是全国各地搬来的,到现在说一样的土话方言,聪明伶俐,勤劳勇敢,也真的不容易。
天鲲号挖泥船,也是从启东下水的。
江苏省的面积在慢慢变大,到现在将近多了三万平方公里,对此你怎么看?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一个省份的面积在确定以后,没有政策变化,基本上是不会变的。而我国的江苏省却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面积逐年增加,两千年内竟然增长了约三万平方公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面积是从何而来。
江苏省省会南京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国大陆东部沿海,跨江、滨、海、湖泊众多,地势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构成,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根据先秦史书尚书禹贡记载,夏朝大禹把天下分为九州,分别是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但江苏属于九州和扬州的范畴。在春秋战国时期,江苏又被划分为齐、鲁、宋、吴、楚五个国度。
那么今天我们要说的问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江苏与现在相比又有何不同?
据了解江苏以平原地形为主,平原面积占全省近九成,面积达八点九七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之首。而江苏是我国最低的省份,大部分地区都在五十米以下,省内最高的地方是连云港的云台山玉女峰,海拔只有六百二十五米。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呢?
是因为江苏境内大部分都是由河流冲积泥沙形成的,在北宋以前,黄河长期在渤海湾入海,淮河的泥沙不多,因此海岸线变化不大。地图上有一条名叫范公堤的堤坝,这条堤坝是范仲淹在唐代悍海堰的基础上修缮完成的。可见苏州海岸线在长时期内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可自从一一二八年黄河南侵以后的七百余年,黄河均夺淮入海,大量泥沙开始涌入淮河。
但在最初几个世纪中,河口延伸并不迅速。直到十六世纪中叶以后,全河夺泗淮入海,也暗含着一些长远的好处,黄河裹夹的泥沙重新划定了江苏的海岸线,尤其是一五七八年,潘季驯治河,大筑堤防,堵塞决口,出现了由汴入泗,由泗入淮的固定河道,即今地图上的淤黄河,一味着采取束水攻沙的治河方针,大量泥沙堆积在河口海岸,不断向外延伸。从宋建炎二年正式改道到清咸丰五年铜瓦厢改道黄河在江苏入海长达七百多年。
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冲出了一个巨大的三角洲,淮河口也向海里狂飙突进的九十多公里,苏北的土地面积也向海里大大扩充了。仅以盐城为例,这座城市现在的市区距离海岸线已经有五十公里之遥,盐城县城东门距离黄海不过二里地,盐城之名也来自当地百姓赖以为生的晒盐、煮盐行业。在黄河改道以后,明朝中期的盐城已经看不到海了,县城与海岸距离二十公里,清乾隆年间的盐城距离海岸线距离和今天类似,市中心已经不算是滨海。
自黄河铜瓦厢决口,河道回到北方以后,苏北的海岸线便不再扩张,反而在海水的冲刷下逐渐溃缩,速度快时达到每年六百米。但此时已经到了清末民初,人类对抗自然条件变化的技术手段正在逐渐成熟。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通过苏北人民的艰苦建设,海堤设施终于完成了对大海侵蚀的抵御,稳定住了苏北的海岸线。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岸的淤积程度还要比南岸更高一些。这是因为泥沙比水更重,在受到偏向力的吸引时,受到的影响较小,倾向于留在原地。
而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是向南指向赤道的泥沙,于是更多的留在了北岸。古长江目的沙洲受物理作用,泥沙附着在沙洲上逐渐扩大了沙洲的面积,最终并入大陆。长江的泥沙用了两千年的时间,向东创造了三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成就了面积足够庞大的苏南和苏中。
沧海桑田,海与路的变化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正是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才形成了今天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千百年后,江苏又会是怎样的容貌呢?面积还会继续扩大吗?
江苏省的面积在慢慢变大,到现在将近多了三万平方公里,对此你怎么看?
江苏是沿海又沿江省份,经济发达,向江河要土地,向海要土地是必然的,看看沿海沿江沿湖的发达省市,那个不向江、湖、海要土地的,条件许可了,填海,填湖,围江造地的真不少。江苏是否多了三万平方公里,我不清楚,多一些是必然的。三万多,差不多海南岛大了,目前还没有吧?启东市面积肯定比原来多了许多,既围江也能填海。
我有幸到过江苏,在江苏一些地住过,如徐州,淮阴,小县城盱眙。江苏其名,是由原来的江宁府与苏州府合并各取一字而得。江苏原有面积不大,不足十一万平方公里,以省论,面积只比海南,台湾,宁夏,浙江大,而人口,连外来人口,已上亿了,江苏经济发展好,又有条件围湖围江填海,向江湖海要点土地正常。江苏是我国地势最为低平的一个省份。沿江沿湖沿海发展好,土地金贵,适当围填一点是可以的,有利可图谁不想?最明显的应是启东市,既可围江造地,也可吹填海来得。
江苏省的面积在慢慢变大,到现在将近多了三万平方公里,对此你怎么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咱们江苏省没有多大,只有10.72万平方公里。
这个面积在全国省份排行第24位,仅仅大于:浙江、重庆、宁夏、台湾、海南五省。
在汉代,天下分成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今天的江苏分别属于徐州、扬州、荆州各一部。
到了三国时期,这里已经是人口很密集的地区。谁都知道,东吴大帝孙权,就是在南京建都,核心地盘包括今天的江苏南部和浙江省。
三国结束以后,魏晋南北朝,江苏除了徐州一地以外,基本都汉人的控制下,包括后来的南朝。
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江苏沿着大运河地区,又有很大的发展。
宋代,江苏开始发展为全国最富裕的地区。尤其南宋时期,江苏南部和中部在南宋控制下,虽有战乱,仍然有很大发展。
明代朱元璋是从南京起家的,当然非常重视江苏的建设。
到了清代,江南已经成为连康熙和乾隆皇帝都朝思暮想的繁荣之地。
到了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促进了江苏有一次大发展。
直到今天,江苏省仍然是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
萨沙在国外时候,经常有江浙朋友一起胡吹牛:如果江苏、浙江加上上海成立一个国家,控制直接就是欧洲的中等发达国家了。
不过,在明代,江苏省的行政划分还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当时叫做南直隶,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地域辽阔。
清朝建立以后,将这里改为江南省,行政区域不变。
到了乾隆时期,正式将江南省划分为安徽省和江苏省。其中,江苏省下辖江宁府(今南京市)、苏州府、淮安府、扬州府、镇江府、常州府、松江府(今上海市)、徐州府以及海州直隶州(今连云港市)、通州直隶州(今南通市),其范围大致与现在相同。
所以,严格来说,从明朝到清朝,江苏的地区还变小了。
然而,就江苏来说,面积确实扩大了。
为啥?海岸线变了。
对于古代和今天的地区,我们会发现2000多年,海岸线像东部海里移动很远的距离。
根据分析,战国时代的江苏东部很多地区根本就在海里,比如上海市一半在海里,连崇明岛也在海中。
科学家认为,战国时期和今天对比,江苏沿海面积可能增加了3万平方公里。
甚至,在1984年到今天,海岸线仍然在向海里延伸。
比如在1984年,崇明岛还没有今天这么大,而浦东区还有部分三角地带当时就是海面。
江苏省的面积在慢慢变大,到现在将近多了三万平方公里,对此你怎么看?
江苏是个神奇的省份,数千年来陆地面积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并且这个趋势还在延续,让人严重怀疑传说中的息壤就在江苏。
江苏陆地面积变化江苏省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下辖的13个城市人称江苏十三太保,其中连云港、南通和盐城属于沿海地级市。
然而自秦汉以来,江苏的海岸线向东推进了数百公里,尤其以南通和盐城为最。
盐城这个名字来源于当时“环城皆盐场”,可见在东晋时期盐城还是个紧邻海岸线的小城镇,1600年之后海岸线已经在盐城市区50公里之外了。
而盐城南部的南通在南北朝的时候叫做胡逗洲,完完全全的海上沙洲。
从江苏其他地名也可以看出海是那么的近,连云港古称海州,长江沿线分布有海陵、海门和海安等。
江苏陆地扩展的动因江苏陆地面积能够不断增长,和三条河流密不可分。
- 长江
由于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长江的泥沙堆积在北岸,导致了南通市以及上海崇明岛的形成,相对来说长江南岸造陆远不如北岸。
- 淮河和黄河
在文化上我们一直称黄河为中华母亲河,然而在历史长河中,黄河却是一条害河,频繁的改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历史上黄河有数次夺淮入海,时间跨度长达600多年,黄河夺淮导致了黄河带来的泥沙淤泥,最终造成了盐城等地的海岸线不断东移。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黄海是中国四大海域之一,黄海有着3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然而平均深度仅44米。
江苏紧临的黄海南部海底经潮流的长期冲刷塑造出了南黄海辐射沙脊群,从目前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出该潮流脊群南北长约 200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
中国第一个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就坐落于此,假以时日,江苏东部沿海或许又要增加新的陆地面积了。
江苏海岸线不断东移,使得陆地面积在数千年内增加了3万多平方公里,也正因为成陆时间较短的缘故,造成沿海省份中唯独江苏没有重量级的海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这算是江苏的一个痛吧。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