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皇帝上任时,前朝的铜钱该怎么处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多朋友不知道,日本古代使用的铜钱,竟然大部分都是中国的。
公元958年日本铸造了最后一批铜钱。此后近七百年,日本国内再无统一铸造的金属货币,直到1636年宽永通宝问世。
这段时间,日本完全依靠中国铜钱维持金属货币的使用。
既然外国都可以依靠中国铜钱维持金融,中国自己当然也可以做到。
中国从汉代开始,对于铜钱铸造的标准和要求都差不多。
这是因为,古代中国普通老百姓压根不是使用银两,日常都是使用铜钱。
民间对于铜钱的重量、含铜量、抗磨损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新王朝的铜钱不符合这个标准,还不如前朝,他们的新铜钱就没有老百姓使用。
即便强行将铜钱推入市场,也会逐步劣币淘汰,被老百姓逐步赶出流通。
日本之所以使用中国铜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己铸造的铜钱过于劣质,老百姓压根就不用,不能在市场上流通。
所以,铸造优秀的前朝铜钱,往往可以使用很多年,直到本朝铜钱质量差不多,又有绝对多的发行量,才会逐步淘汰前朝铜钱。
比如汉代五铢钱,直到唐代还在使用,前后长达五六百年时间。
而明代古墓中发现的铜钱,有七八成竟然是宋代甚至唐代的铜钱,明朝自己的只有二三成。
对于本朝来说,发行铜钱的积极性其实也不大。
同大家想的不同,发行铜钱其实是赔本生意。因为铜本身就是比较贵重的金属,有一定价值,不是一张纸。而开采铜矿和铸造铜钱,都花费不菲。
所以,本朝除非市场上严重缺乏货币,才会大量铸造新铜钱。
至于将前朝铜钱收回来重新铸造,其实也是赔本的。铜钱的价值不变,白白花费一笔铸造费用。
有的王朝会逐步将前朝铜钱重新铸造,老百姓其实也无所谓,反正成色差不多能够使用即可。
新的皇帝上任时,前朝的铜钱该怎么处理?
关注老孟收藏不迷路,不定期更新钱币收藏价格表!
前言其实对于前朝的铜钱,在新的朝代开始的时候还是会宽松处理的,毕竟底下的人是没有办法弃用的,就算是改朝换代也是需要买卖东西的,就算是战乱的时候其实有的钱币也是互通的,虽然每个政权发行的货币不一样,但是都有兑换率,就像现在的人民币和美元一样,都是可以相互兑换的,只不过可能不是一比一的兑换,但是不管怎么说,钱币是没有错的,所以在新的朝代最初的时候是可以使用前朝的铜钱的,但是往后可能会回收,消除前朝对于现在朝廷统治的影响!
朝代的更替,钱币的处理方式朝代更替上面已经说了,基本上新的政权会默认前朝货币的使用,但是这个时间会有一个规定,毕竟现在的朝代也不像受前朝的影响,新的朝代之所以还继续使用前朝的铜钱,也是因为现在发型货币的模具还没有做好,一旦钱币模具做好就是大批量的制作投放市场,消除前朝的影响,或者一边发型新的货币一边回收前朝的铜钱,甚至有的在回收一段时间后就不能使用,否则就是重罪,就类似现在咱们国家货币改革,前面的一套人民币就会只收不付,这样来消除前面纸币在市场上的存在率!
皇帝的更替,钱币的处理的方式本朝的皇帝更替,这样前朝的货币还是可以使用的,毕竟不是爹就是叔叔的亲人,所以就算是上一代皇帝的钱币还是继续可以使用,毕竟是一个朝代,没有别的政权的影响,所以这种钱币可以一直使用下去,就像现在出土的很多清钱都是几个朝代的钱币一起出土,这些都是当时混用的证据,因此本朝皇帝的变更,虽然会发行新的年号钱,但是上一任皇帝留下的钱币基本不会太在意!
结束语钱币其实也是一个政权的象征,所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是会消除前朝的影响,但是在最初的时候因为刚变动,政权还不稳定,所以还没有办法铸造自己的货币,只要有能力就会立马铸造自己的货币,同时消除前朝的货币,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一种现象,当然这个消除的方法也有很多,主要还是看当朝的掌权者怎么去操作了,并且一般最初政权变动的时候,前朝都会留下一些余孽或者一大部分的钱,这些东西都是需要处理的!
谢谢大家观看,欢迎大家关注@老孟收藏,大家有问题可以邀请老孟回答!
新的皇帝上任时,前朝的铜钱该怎么处理?
铜钱和纸币的本质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前朝的纸币,那肯定就是废纸了;铜钱就不一样了,铜钱是金属货币,这些铜钱本身就有真是的价值,正因这个,所以在古代,铜钱可以流通很久,甚至私自铸造的铜钱都可以拿来当货币流通使用。
那改朝换代时,对前朝铜钱怎么处理呢??
继续流通,慢慢退出市场(汉代五铢钱)
譬如汉朝的五铢钱,一直流通到唐朝还在使用;唐朝的通宝,直到宋朝时依然是常用的支付货币;由于明朝铸造的铜钱非常少,所以在市面上还是大量使用前朝宋代的铜钱。有专家统计过,明朝使用的铜钱中,大概有80%来自于宋朝甚至唐朝的铜钱。明朝人仍然使用宋钱,主要原因是宋钱地位很高,而且值钱(就好比现在的美元、欧元),就连当时的日本、高丽、交趾国等邻国都以宋钱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直接回收,铸造新钱另一种就是国家回收,兑换新币,但是兑换新币是要折价的。
(唐朝开元通宝)
譬如唐高祖年间开始进行货币改革,下令废除五铢钱,改成唐朝新铸造的开元通宝;天宝年间,国家以30万贯铜钱兑换京城百姓的恶钱(恶钱指的是盗造的掺杂钱币、薄钱、小钱以及大孔钱)。
但是明朝对待元朝的铜钱是一种特殊的情况。由于元朝使用的是纸钞制度,在元朝经济崩溃时,几乎就已经自行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最后明朝下令禁用元朝货币。
(清朝宣统元宝)
清朝对待明朝铜钱也是一样的,清军入关时,允许明钱流通,但不久就严禁使用明钱和其他古钱,只用清代货币,明钱和古钱可以折价兑换清钱。史书记载,在两广偏远地区的市面上还有大量的唐朝开元通宝流通,清政府特准以雍正通宝兑换。在清朝,各代皇帝之间发行的铜钱是互通的。
【我是“牛耳历史”,欢迎关注、点评】
新的皇帝上任时,前朝的铜钱该怎么处理?
虽然皇帝换人或者朝代更迭的时候,都要重新铸币,但之前的钱币也不能说就随便废弃不再使用了,历史上,每每新帝继位,前朝的钱币都会与新朝钱币并行流通一段时间,之后慢慢进行回收更替,甚至宋朝初期还能用唐朝的铜钱。
古代的信用货币诞生之前,钱币也并非是唯一能够进行流通交易的工具,唐朝之前,像是布帛粮食之类的物品,其实都还能够当成钱币使用,尤其是在战火纷飞比较乱的时代,实物甚至比钱币更有价值,那时钱币的影响不太大。金属货币像是金银、铜钱,其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所以古代有段时间,不管私铸还是官铸铜钱都可以流通使用。
虽说新朝开始,但对于之前皇帝在位期间发行的钱币,自然也不可能一刀切,说全都不能够使用了,这不现实,而且容易招惹麻烦,通行的做法都是任由前朝的钱币与现在的钱币并行流通一段时间,然后慢慢回收。只不过朝代更迭通常都意味着战争连绵,钱就没有太平的时候值钱了,所以各种实物要比钱更好使,铜钱之类也是看成色质量,而不是看铸造时代。
秦朝横扫天下之后,觉得六国的钱币五花八门实在太乱,不仅样式不同,而且重量也都完全不同,这样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当时甚至还有国家将别国比较重的钱截取一部分之后再进行使用,比如当时盛行的“截首刀币”。秦始皇称帝之后,直接强行回收了各国的钱币,重新回炉重铸,用强硬方式推行使用秦半两。
秦朝的半两钱,也基本奠定了后来铜钱的形制,秦朝的钱也一直顺利流通到了汉朝五铢钱全面推广之后,历代的君主,都不喜欢随便更换钱币,只有王莽喜欢折腾,新朝绵延甚短,但前后四次进行钱币改革。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的君王继位之后,虽然也会选择重新铸币,但都会允许前朝钱币继续流通,并不会进行干涉。
南北朝末期到唐朝初期,中国的钱币体系发生了一次比较重大的转变,原本只是在钱币上标注重量,以钱币重量成色确定面值,后来变成了以年号钱为主,不再表明币重,一旦朝代或者皇帝换了,那么前朝的钱币还用不用就是个问题。不过纵观历史,除了秦始皇与王莽等少数帝王会把前朝钱币一概废掉,其他皇帝都会选择允许前朝钱币自由流通。
这是古代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汉武帝初期还在用秦朝的半两钱,而汉朝发行的五铢钱,直到隋朝都还有在流通,三国时期东吴的钱币,也一直流通到了南北朝时代,唐朝开元通宝直到北宋时代还能见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金银铜等金属本身就很珍贵,频繁重新铸币非常困难,所以大多数朝代都是“古今钱杂用”,不会刻意更换。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就像元朝建立之后就将宋朝与此前朝代的铜钱铁钱等全部废除,这样的钱再也不能流通,清朝入关之初,只在很短时间内允许继续使用明朝钱币,此后不久就即刻宣布废除。对于被宣布废除的前朝钱币,往往进行回收重铸,毕竟铜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不能随便浪费,铜钱回收更换,最多收点消耗费罢了。
古代新帝登基,对于前朝货币的处理方式,主要也就是两种方式,要么允许前朝钱币继续流通与本朝新钱并行,任其自然退出市场,要么就是集中进行回收重铸,兑换成本朝的新钱,不过元朝之前往往选择前一种办法。古代铜钱与后来的纸币不同,其本身就具备价值,所以就算皇位更迭重新铸币,也不会禁止之前的钱币,还是允许继续使用。
新的皇帝上任时,前朝的铜钱该怎么处理?
铜钱,中国古代使用率最高的货币之一,在清末后被禁止流通使用,其收藏价值很高,至今拍卖价格最高的铜钱,是“清代镇库祺祥重宝”。这一枚铜钱,民间简称“祺祥重宝”,是当时清朝咸丰年间,计划推出的一枚铜钱,可是不巧遇上了咸丰皇帝驾崩,其后慈禧和八位顾命大臣的争权,最后慈禧获胜,年幼的同治登基。这一枚“祺祥”为年号铜钱,只是发行了短短的30多天后,被禁止了流通,慈禧以“同治”的名义发行了同治通宝,只有短短30天流通的祺祥重宝,因为存世非常的稀少。所以其收藏价格高居不下,在7年前,也就是2013,它的身价高达四百八十万人民币。可谓是一币价值千金。
前朝铜钱既有收藏的价值,但是古代新天子登基或者改朝换代时,对于发行量巨大的前朝铜钱是如何处理的?这或者有必要我们了解一下,铜钱的身世和经历!
铜钱在东周时就出现,到了战国时代,各国都推行自己的货币,都是以青铜钱为主,这也让后世的皇朝延续惯例,还是用铜钱为材质,作为最重要的流通货币。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将秦朝的天圆地方的铜钱规定为法定流通货币,废除了其他六国的其他铜钱,这也一来让铜钱使用率经历了数千年,是世界上唯一使用了达两千多年的货币,铜钱最后在清末被淘汰。
那么秦朝为何要把铜钱做出天圆地方呢?其中有两个说法,第一个说法是当时春秋战国时代,各国贸易往来频繁,商人们为了更好的交易,特别是秦国商人,喜欢用绳子穿起铜钱,这非常好携带,也更好计算。早期的铜钱也有圆孔的,方孔是其后出现的。
第二终说法,是古代造钱工匠,为了铜钱的加工和快捷,在多年积累经验后,发现天圆地方的铜钱生产效率最高,打磨也是最快最好,就慢慢的将铜钱改成了圆形方孔。
秦始皇统一后,到了汉朝出现了影响中国最深远的铜钱,五铢钱,正是五铢钱的诞生,让铜钱成为了中国的符号,也让铜钱的使用年限维持了数千年。
不过中国历史朝代那么多,特别是数千年下来,出现了数百位天子,许多天子一生发行了不同年号的铜钱,那么在有一个疑问,新天子登基照惯例发行新年号铜钱,那么旧的铜钱或者前朝的铜钱该如何处理呢?
由于我们距离清朝百年历史,对于铜钱的知识和兴趣也不高,溥仪以后再没铜钱发行过,这些经历我们无法体会。
不过翻阅古代资料,倒是有相关的记载,遇上这些情况,古达的铜钱都会有三种去向!一、举例明朝去到了元朝,清朝去到了明朝,这时属于朝代更替,那么前朝的铜钱很大一部分会被收缴,进行重新的熔炼,因为本身铜钱作为金属货币,其中材质就有重新回炉再造的特质。任何一个朝代的开端,都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收缴,当然还有一些乡下和偏远的地区,回有纰漏,但总的来说,很大一部分前朝的铜钱就变成了新朝的铜钱。
二、还有一种情况,是朝代比较短,此时可能有些朝代还没更替完前朝的铜钱,自己就取代了,这种事在五代十国很正常,这时就会出现新朝铜钱和旧朝铜钱,并行使用的社会现想存在。
当这只是一个短暂时期,如果一个皇朝历史够长,前朝的铜钱将渐渐的消失和减少。这里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所以我们才发行每登基一个新天子,都回发行铜钱,取代旧的铜钱,其做法其实就是对前朝铜钱流通的一种限制
三、不但继续流通,还成为了珍贵的收藏品,历史上某些铜钱,其流通可以达数百年时间,必然唐朝时期就还在用汉的五铢钱,宋朝时期还有商人用唐朝的铜钱交易,而宋朝的铜钱更是在遥远的东瀛使用了数百年时间,一些铜钱因为存世稀少渐渐的产生了收藏价值,也开始另类的流通起来,不过他不是以买卖交易为主,而是以收藏和历史研究为主,而明清还有一些宋时期的铜钱在流通,知道了百年前,铜钱才正式成为收藏品,而不是交易。
为何铜钱可以延续数千年时间被使用,某些铜钱更成为了标准?1、重量适合
中国使用率最高的铜钱是五铢钱,还有一种就是开元通宝,而汉朝的五铢钱,到了唐朝以后,经过了隋朝的改良,其稳定性和工艺性越来越高,并且其重量标准也定了下来。
汉朝的“五铢钱”就是一枚铜钱重五铢,当时的计量单位是24铢等于1两,16两等于1斤。所以我们看到哦,五铢钱其实也是个计量单位,
2、材质具有经济价值
到了唐代因为比较富强,所以对铜钱也进行了一次改良,出现了影响后世的开元通宝”。
题外话,中国真正发行统一性铜钱的朝代,可以说只有汉朝和唐朝,当然后世的清朝最后集大成者。
为了解决前朝的铜钱太多,太杂的问题,唐代“开元通宝”是继“五铢钱”之后最流行的铜钱。唐朝的开元通宝,是在“五铢钱”基础上改良,开元通宝每10文重1两。每文重1钱,1000文重6斤4两,并且首创性的将银子一两,兑换成了10钱,因为次也造就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和后世宋朝的经济发达,这也是适应了唐朝以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古代铜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材质,即便是不做钱,还可以做其他器具,所以铜钱也一直被世人喜爱和接受。所以我们还是能发现,唐宋某些地区,还是有五铢钱出现,也还有人将其用来交易。
3、艺术价值
宋朝开始,官府还是大量铸造这种钱币。铜色深红,铸造技术比三官钱略显粗糙。这种钱币的铸造工艺十分精细,丝毫不比千年以后清朝的铸造技艺差,它完美地把书法艺术和钱币融合在了一起。
宋朝以后铜钱的铸造权,不再是民间自己拥有,明令是国家发行为主。由于宋朝名家辈出,所以宋朝以后,元,明,清的铜钱,都开始找许多书法家写字,社会上引起了一股新的风气,就是收藏古代的铜钱,当然这些铜钱不但具有流通价值还具有文化意义。
不过因为古代铜钱产量大,要对此进行收藏,清朝的收藏家,整理了四大观点,供大家参考。1:看铜钱的历史文化意义
所谓铜钱的历史文化意义,有些铜钱和许多古代的历史相关,更是证实这个历史朝代存在和出现过的最重要实证,所以这些铜钱的历史意义很高。比如在古代,一些特殊年代和短暂的王朝或部分割据势力的铸币,由于具有稀缺性,历史性,可以说是千金难求的珍品,而李自成的大顺通宝,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2:看存世的总数量
物依稀为贵,数量越大,价值越低,同时也少了许多历史参考意义,所以宋朝的铜币是古币,可是到了现在,由于发行量太大,存世量也太大,有些宋钱的价值非常的低。
3:看文化价值
许多铜钱,在古代是找了书法家来写文字,所以其文化意义很高,比如王莽的“货泉”、“布泉”;北宋仁宗时所铸的九叠篆书体“泉体通宝”,都是非常好的文化瑰宝。
最后:看品相的好坏残缺
这也不多说了,完好无损的,稀缺性高的,比如是珍品,稀缺性高,但是有瑕疵的也能成为珍品,但是品相一般,又残缺,发行量大,不是名家书写的,其价值意志就相对降低,如果是品相残破的,当然就更没有意义了。
结论:新天子登基,前朝货币或者前面天子的货币都会进行一番精心的规划处理,汉朝以后大部分天子吸取了王莽的教训,不会随意改动铜钱的单位和重量,只是在年份上下功夫,新皇朝利用一代又一代的天子和年号,取代了旧的前朝的残破的铜钱,用循环渐进的方式慢慢的让前朝的铜钱变成了本朝的铜钱,当然由于一些地区和朝堂的影响里,还有许多铜钱无法更新,也一直并行沿用,用这样的手段来有效的平衡市场,以稳定和延续自己江山的稳固。
新的皇帝上任时,前朝的铜钱该怎么处理?
我们常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每当一个新的王朝建立时,往往会对前朝进行彻底的清算。新皇帝除了会将前朝的王公贵族斩尽杀绝外,有时甚至连前朝的皇宫也会一并销毁,态度之决绝着实令人胆寒。
而对于前朝留下的钱币,不同时期的新皇帝采取的策略则不同。在唐朝以前,对前朝的铜钱基本上秉承是“放任自流”的态度。
比如秦朝时期铸造的半两钱,一直到西汉初期仍在沿用,甚至西汉王朝自己也铸造半两钱。不过当时的铸币权确实下放到民间的,结果导致新铸铜钱不但成色低劣,而且分量不足,严重影响了国家的正常经济秩序,甚至还导致地方割据势力愈发膨胀,对中央集权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后来汉武帝即位后,为了将强对经济的控制,同时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于是将铸币权彻底收归国有。为了区别之前铸造劣币,汉武帝开始新铸五铢钱,并明确规定了铜钱的分量和成色。而这一措施,也直接给后来的钱币铸造划定了规则。
此后,以“五铢钱”这种款式为标准的铜钱一直沿用到了隋朝。这中间的一些朝代虽然也曾试着打破这一局面,铸造过一些其它种类的铜钱,但终究还是无法撼动五铢钱的地位。
一直到唐朝建立后,统治者开始意识到五铢钱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流通历史,而在这些年里,新铸的层出不穷,但基本上也都是含铜少、质量轻的劣币,也已经到了不看一用的地步了。于是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唐朝宣布停用五铢钱,重铸新币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相比五铢钱,不但含铜量足,而且分量重,几乎每一枚都不低于3.3克。因此一经流入市场便广受好评,很快便取代了五铢钱的地位。而就连我们后来常用的重量单位“一钱”也是从开元通宝这里来的,由此可见这种铜钱的影响之大。
不过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国力衰微,因此在铸币上也开始打了折扣。比如唐肃宗时曾铸造乾元重宝大钱,规定一枚换开元通宝十枚。不过老百姓不傻,仔细一检查,发现这个所谓“以一当十”的大钱无论成色还是分量都很够强,能换五枚开元通宝就算不错的了,根本不值十枚。因此没多久,乾元重宝这种铜钱也基本算“凉”了,虽未彻底退出流通,但却很不受待见。
唐朝之后的新皇帝们,对于前朝铜钱的态度则开始发生一定转变,但也“换汤不换药”,采取“明令禁止,暗地放松”的态度。
比如五代十国时期战乱不断。这些由军阀建立的政权一个个都是以争权夺利为己任,根本不管民众的死活。于是纷纷铸造一批质量极差的新币用来换取老百姓手中的旧币,其根本目的就是搜刮民脂民膏,
不过由于他们铸造的新铜钱实在过于低劣,因此老百姓基本上拒绝使用,基本上都在暗中沿用旧币开元通宝。而这种情况多了,就是当权者没法彻底禁止的了。
宋朝建立后,为了整顿市场上混乱的币制,于是仿照开元通宝铸造了宋元通宝,不过市面上仍有开元通宝流通。但宋朝政府并未严禁,而是采取“只进不出”的方式回收市面上流通的开元通宝,并将其重铸为新币发还回市场。
也是从宋朝开始,皇帝们越来越喜欢将自己的年号铸造在铜钱上,从而使“年号钱”成为了一种新的铸币传统。
之后的元朝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在治国理政上着实差了一点。元朝皇帝基本之关心自己能从百姓那里捞到多少真金白银,才不在乎老百姓的死活。因此采取了一项很极端的措施,不但将前朝的铜钱彻底严禁,而且广发“钞票”。目的就是为了把贵金属从老百姓手中骗来。
结果“钞票”发的过多过滥,是经济几乎濒临崩溃,老百姓只能拿着一堆“废纸”喝西北风。其间元朝也曾发行过少量的铜钱,但意义和作用都不大。结果“挑动黄河天下反”,元朝统治了不足百年,就被赶回草原放羊去了。
后来的明朝建立之初,为了缓解经济压力也曾发行过“钞票”,但并没坚持多久,后来照样老老实实的铸造新的铜钱。不过在这时起,朝廷对于前朝铜钱的管辖力度也越来越大了,基本不再允许其随便流通。但是一些天高皇帝远的地区,前朝铜钱仍在流通。
后来的清朝基本也和明朝一样,明面上不允许前朝铜钱流通,但对民间讲前朝铜钱作为“吉祥物”交换和买卖的行为也并不过问,于是使部分如开元通宝这样的铜钱在一定范围内仍能保持流通。甚至直到清朝宣统年间,开元通宝在北京城都能花得出去,这还真算得上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其实新皇帝们对前朝铜钱之所以不闻不问或是“禁而不止”,而这其实跟权力大小没有太大关系。因为老百姓都希望自己手里的钱是货真价实的足值货币,你铸造的新铜钱如果过于劣质,那么大家就会愿意用旧铜钱。归根到底,这是民心所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