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特工的窃听器,又没有无线网络。为什么比现在还先进?

你想多了,抗战时期哪有什么窃听器,你在电视上看到的,绝大部分都是编导们拍脑袋补出来的东西,强行推动剧情之余,让你觉得很厉害而已。

二战时期的无线电设备都身形巨大,耗电相当高,当时最高技术的摩托罗拉电台也得大包小包的背一堆砖头,像想现代人那样,往小旅馆里塞个微缩探头就能wifi实况?不可能的。

真正的窃听大时代是那还得冷战爆发以后,各种间谍大行其道,谍报设备也突飞猛进,像什么窃听器之流简直不要太多,仅我国从美国订购的飞机上就能搜出一箩筐,简直触目惊心。

抗战时的窃听器根本没有电子化,那年代连个发光二极管都算高科技,非要窃听,则必须在房间里预先埋设有线窃听器,其原理类似电话。

比如二战结束以后,盟军在关押德国原子科学家海森堡等人的时候,就在牢房里事先布置了相当密集的暗藏式窃听器,以监控他们的谈话,从其交谈内容中获得更隐秘的情报。

显然,这种谍报监听系统是不可能用在四处“暗战”的特工身上的,实际上一直到冷战末期甚至现代,人们依然在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监听。

有线监听最大的问题是布设极为麻烦,工程量大,所以只能用于固定的,预设好的监听场所。

还有一种类似的方法,是在电话机上做手脚,将关键电话线分一条出去,这样便可以直接监听对方的电话通话。但这招其实更难,因为特工几乎没办法去隐秘的搭线。

比如1916年德国人的“莫利兹”窃听器就属于这种搭线装备,德军工兵们会在黑夜爬出堑壕,然后悄悄的将“莫利兹”的通电铜板埋在英军电话线附近,对野战电话进行窃听。

二战时,日本一些特务机关到是也布置过专门的监听室,但这种设备更简单,它们仅仅是一些在隔壁能贴墙集音的铜管和大喇叭而已。

还别说,在一些谍战工具中,“听诊器”也是个可用的窃听装备,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比人耳朵还是灵敏不少。

在声纹窃听之外,更多的是使用“矿石收音机”对无线电信息的监控,这种技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已经出现了。采用矿石晶体为核心的原始收音机,不需要电源即可工作,相当的隐蔽。

那时候的无线电没有现代的加密措施,所以只要接受到无线电信号,剩下的就只有密码破译。

二战时像德军潜艇通讯、山本五十六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通讯,都曾经被窃听过,泄露了无数的战场信息,但它们并没有通过特工来窃取。

二战时最著名的,也最先进的窃听案当属苏联对美国窃听的“金唇”(The thing),1943年时,苏联开发出了一种名为“金唇”的高灵敏震膜窃听器。

它不需要电,只要能震动就行。它将收集整个房间的震动,而苏联特工会在附近用一个专属的接收器进行照射收音。

1945年雅尔塔会议期间,苏联人将“金唇”放到一块木雕的美国国徽中,骗取了美国大使的垂涎,让少先队员将它送进了美国大使卡里曼的办公室。

苏联特工在大楼对面的民居里安装了接收器,为了保密,整栋楼都换成了“自己人”,甚至扮演着正常的生活。

这块木雕国徽在4任大使期间从没被动过,让苏联人窃听到了无数的秘密,但CIA在1953年仍然发现了它的秘密,美国人当时没有声张,他们借着此物透露了不少假消息,然后在1960年的联大上拿着掏出的“金唇”狠狠的羞辱了苏联人一番。

“金唇”这件事情,已经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准,它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抗战的战场上的,如果有,那就是扯淡。

实际上,真正最好用的“窃听器”往往不是那些设备,而是美女,美人计几千年来就没有不灵的,随随便便就能套取大量信息。

二战时许多美女间谍就守在街头和咖啡馆里,她们扮演成妓女、酒吧女、寂寞女生、街头的女神、白富美,用各种套路与那些海上憋坏了的水手套近乎、谈恋爱、上床,然后扒拉出各种船只出入情报。

等这些零零散散的情报被发走并合并后,轮船和战舰们可就惨了,等待他们的会是潜艇、巡洋舰、战机的拦截。

所以水手们留下了一句话,这句话还被印成了海报——“Loose lips sink ships”松懈的嘴巴会沉船!

抗战期间,特工的窃听器,又没有无线网络。为什么比现在还先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别被忽悠了,抗战时期哪里有什么牛逼的窃听器。

所谓的窃听器其实只有两种。

第一,有线窃听器。

这玩意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有线录音设备,只是将喇叭做的很小。

电影《风声》中,裘庄里面其实是日伪特务机构用于监视嫌疑人的地方。

所以,五个嫌疑人居住的房间,到处都是这种早就安装好的有线窃听器。

由于它们有线且比较大,真正的特工老枪和老鬼,都不费吹灰之力的发现了。

他们为了躲开窃听器说话,老枪和老鬼上演了一出,醉酒色狼进屋,试图非礼美女的好戏。

期间,两人配合将三个有线窃听器,全部贴上胶布,导致听不清声音。

由于当时技术落后,窃听人员只是认为是信号不好。

两人在几秒内交谈完以后,再将胶布拆掉,神不知鬼不觉。

这种就是最常用的窃听器,不过特工显然没法随身带着,总不能拖着一根线。

第二,无线窃听器。

这种主要就是窃听无线电报的设备,其实就是一台接收机。

然而搞笑的是,其实窃听无线电报是很容易的,但又有什么用?

各国的无线电报一定要加密,想要解密是千难万难的,单纯窃听毫无意义。

那么可能随身携带的无线窃听器呢?

对不起,还没发明。

大家知道最先进的美军,用于战地通讯仅有1公里多的无线电步话机,体积有多大吗?

上个图。

抗战期间,特工的窃听器,又没有无线网络。为什么比现在还先进?

资深弱电工来给你扯淡一下吧,事实上在射频识别技术被苏联发明家李昂·特雷门奠基之前,所有的监听设备都无法摆脱线路与能源之间的矛盾。特雷门奠基射频识别技术大致是在1945年前后,所以二战期间根本不可能有既不用线又不用电池的窃听器。

说技术也说历史

咱们中学物理一般都学过一个知识,声音的传输本质上是震动,所以对于声音的收集技术门槛不高,别说抗战时期,就是在一战时就可以不直接挂连,通过定向铜板收集震动来实现。

1916年德国工兵经常趁深夜爬出战壕,把一平方英尺左右的铜板埋在地下、矿井或电话线旁,再把铜板通过线路和“莫里茨”监听装置连接,用来收集英军的通话信息,那玩意可以很简单的把震动还原成声音。

事实上早在1906年美国人凯利·特纳就取得了这类技术的发明专利(专利号US843186A),他弄出的侦探记录仪在审讯工作中可以远程记录声音(能实现录音),那些录音可当做法庭上的证据。

在二战中监听工作真正的门槛并不在声音收集,而是在传输上,无论是特纳的侦探记录仪或者德国的“莫里茨”都需要大量布线来传输。所以在窃听这种高端应用里限制极大,想窃听不是不行,你先得把那个人请进自己布完线的房间,但那还是窃听吗?

估计有人会说非得用有线传输吗?二战时期也不是没有无线电技术,直接用无线发射不行吗?嗯,技术上可以,实际应用中不行,无线电重点还在那个电字,你想把信号传出去首先得提供能源,当时电池小型化技术不发达,你只要安上电池保证人家一眼就能看出来,况且电池没电了咋办?

故此题主认为抗战时期窃听器比现在还先进大约只能是被影视剧骗了,吐槽机确信那些在桌子底下粘个纽扣大小的窃听器,随后就能在另一个楼里实时监听的设备不存在,起码在那个年代不存在。

“金唇”的突破

关于传输的技术壁垒其实也没有几年,1945年8月4日,苏联少年先锋队将一个巨大而精致的木质美国国徽送给了时任美国驻苏联大使的威廉·埃夫里尔·哈里曼,那个国徽里面就是突破性的窃听器,在大使馆里挂了7年才被发现。

我也不晓得为啥会把The Thing翻译成金唇,但那玩意的原理大致就和我们常使用的公交卡差不多,它是由一个高敏拾音器经过圆柱腔谐振器加电容与天线连接的,没有电源也不发射电磁波,在非监听状态下很难通过仪器发现。

但是当外界给天线一个与电容大小相符合的源波后,拾音器里的鼓膜会把室内的震动反应到天线上,经过天线反射回来的源波就带回了监听信号,通过调制后自然可以还原成声音。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大熊认真玩儿起细活也挺牛的。

大致总结起来吧,抗战时期的窃听器并不比现代先进,只是影视作品里不懂技术的导演瞎安排罢了,即使懂技术也不可能把布线过程全都演一遍,那样的作品肯定不好看,扯淡完毕。

抗战期间,特工的窃听器,又没有无线网络。为什么比现在还先进?

那是因为抗日神剧看多了。[呲牙][呲牙][呲牙][作揖][作揖][作揖]

抗战期间,特工的窃听器,又没有无线网络。为什么比现在还先进?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玩无线电,一直到现在已经四十年了。当时为了听刘兰芳播讲的岳飞传,从矿石收音机入门,一直到初中的六管超外差,再到高中,黑白电视机也掌握了。上班后,开始玩HiFi,从自己做到买成品,从2003年开始玩胆机,自己会做,包括绕变压器,设计电路等等。从自己的掌握的无线电知识来看,影视剧中反映抗战时期所谓的窃听器,发报机这些内容的,编剧和导演都是完全不懂无线电知识的外行,自己瞎编乱造的,根本不符合当时的无线电水平,包括《风筝》。简单点,比如窃听器,需要拾音,放大,震荡,发射电路,当时用的是电子管,这些元器件组装起来,体积和重量就很大了。再加上最重要的一点,电子管需要低压和高压电才能正常工作。低压电池需要大电流供电,点亮灯丝,高压电池需要高压供电,电池体积和重量也要非常大,这些电池就算是今天都是很难解决的。这些元器件和电池组装起来,一个成年人都拿不动!顺便普及一下几个时间点,让抬杠党看看:1947年12月,刚刚发现半导体三极管的放大效应,其中晶体三极管技术成熟和普及更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抗战时期是1945年9月2日结束的,所以抗日战争时期,是根本不可能有晶体管出现的。

抗战期间,特工的窃听器,又没有无线网络。为什么比现在还先进?

电视剧的编导们,是为了吸人眼球才把现代的监听科技嫁接到抗战时期的监听设备上,在这一点上电视连续剧《潜伏》做的比较到位,用的是录音设备,孙红雷饰演的军统谍报人员余则成

,监听到共产党人的一次秘密会议,牵扯到他的初恋情人左蓝,他倒回录音带,把左蓝的声音删除了,这点比较可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