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的夫人谢氏,说了句“御花园真大”,为何遭到了杀身之祸?

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意思是说“人说话时要走心,不要做口无遮拦的大嘴巴。”

历史上因言获罪的人儿还少吗?比如历朝历代的“文字狱”,武则天统治之下的“酷吏时代”。

尤为残酷的是朱元璋统治之下的明朝,朱元璋年轻时候当过和尚、当过“贼寇”红巾军元帅,因此在他称帝后,大臣们不能说“秃、亮、光、则、贼”等字眼,稍不留神就会惹来杀身灭族之祸。

然而就在朱元璋称帝第三年,也就是13 70年,左丞相徐达的夫人谢氏,因为说了一句“你家御花园真大”而惹上了杀身之祸。

朱元璋因何要杀谢氏呢?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左丞相徐达是朱元璋的发小,徐达原配死得早,老朱就自作主张把手下大将谢再兴的女儿嫁给了徐达。

值得一提的是,徐达和谢再兴的年龄差不多,二人结婚时,当时谢再兴在战场,并不知道这事,直到后来才得知了女儿嫁给了徐达。

谢氏过门后,和朱元璋的老婆马大脚成了无话不说好姐妹,二人在战场上相互照应冲锋陷阵。史书记载谢氏是个彪悍的女人,有乃父之风。

徐达夫人谢氏,臂力过人,常持铁器重百斤者,军中随行。——《北窗琐记》

这样的女人往往都是豪爽性格,事实确实如此。

就在老朱称帝后,徐达因功封为魏国公,谢氏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徐家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光耀门楣。

有一次,谢氏到宫中找马大脚唠嗑,当她看到皇宫御花园够大、够气派时,对马皇后羡慕地说道:“你家的御花园儿真大,什么时候我们家也有一个这么大的花园儿呢?”

当时说者无意,却不防隔墙有耳,老朱听到了。到了晚上,老朱把徐达叫到宫中喝酒,然后派侍卫把谢氏砍了。

原来谢氏说话不走脑子,老朱称帝后处心积虑找功臣的毛病杀功臣,主要害怕这些人抢他的江山。

谢氏可能是由衷地感叹“御花园的气派”。马皇后没有解读出内涵意思,认为谢氏羡慕自己。

但是老朱是政治家,从谢氏这句话断定她有野心,推测她将来会鼓动徐达造反当皇帝,于是先下手为强杀了谢氏。

一日召宴内庭,中山与焉,命勇士杀谢夫人于其第。太祖持卮侑中山曰:”今日卿可免赤族之灾。

杀了谢氏后,老朱对一起喝酒的徐达说:“我把你老婆杀了,你应该感谢我,我为你家解除了灭族之灾”。意思是说,假如谢氏将来鼓动你造反,那么你徐家就会被牵连灭族。

拜托!老朱这混蛋逻辑也能说出口,这和“腹诽”之罪有何差别?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当初“平七国之乱的功臣”,汉朝大将军,右丞相周亚夫,在他年老时,儿子为他准备了一些纸糊的甲胄丧葬品,刑部以谋反罪处理周亚夫。

周愤怒异常,问:这不过是丧葬品,再说我也不知道儿子给我准备这些东西。”刑部官员说:“你虽然活着不谋反,也许你到阴间穿上这些甲胄造反呢!”

最后周亚夫一怒之下绝食而亡。老朱杀谢氏也是把后果夸大前置,是有罪推论。

其实以上都是传说,谢氏和马皇后是好姐们,马皇后一生仁慈,她怎能眼看好姐妹被杀呢?

当初老朱因沈万三犒赏三军之事被老朱嫉妒,准备要杀沈万三时,马皇后直接说:“杀曾帮助过咱的人会被人指责,沈万三财大气粗,上天早晚要惩罚他,不如把他发配了事。”

最后老朱把沈万三发配到了云南。

综上所述,只要当时马皇后活着,不可能发生老朱杀谢氏这桩事。

文/秉烛读春秋

徐达的夫人谢氏,说了句“御花园真大”,为何遭到了杀身之祸?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卸磨杀驴是经常发生的事,朱元璋做得更加为过。

徐达的夫人谢氏被杀,不是因为“御花园真大”,而是因为徐达的功劳真大。

谢夫人被杀的经过

谢氏,谢再兴次女,朱文正妻妹。

徐达的夫人谢氏,是朱元璋部将谢再兴的次女、朱元璋侄子朱文正的妻妹。其历史资料很少,生平不详。

但明代以来,关于她的传说、野史、伪史很多。

一种说法是因为谢氏生性狂妄善妒,言语失礼,被朱元璋下令杖毙;一说是谢氏嫉妒马皇后,被朱元璋所杀。

总之是被朱元璋杀死的。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

洪武二十年(1387年),追封谢氏为中山武宁王夫人。

明嘉靖年间,余永麟所著《北窗琐语》,记载了谢氏的一些故事:

中山武宁王达夫人谢氏,膂力过人,常持铁器重百斤者,军中随行。后太祖登大宝,中山就封,每朝见太后,谢夫人时致不平,尝有“我家不如尔家”之言。

谢氏是否貌美如花不得而知,但其膂力过人,经常手持重达百斤的铁器,在军营中行走。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后,封徐达为魏国公,谢氏被封国公夫人。每次朝见马皇后,谢夫人就时时表现出心中不平之情,曾经说出“我家不如你家”的话。

太后以是语及太祖曰:“枕边之言,中山宁无动心乎?”

马皇后于是对朱元璋说:“谢氏经常吹着枕边风,中山王难道会不动心吗?”

这可是要命的事,朱元璋哪里能受得了这个哦。

一日召宴内庭,中山与焉,命勇士杀谢夫人于其第。太祖持卮酒侑中山曰:“今日卿可免赤族之灾。”中山跪而饮之,然不知夫人就戮也。

一日,朱元璋就在内廷请大臣们喝酒,徐达也参加了。

朱元璋趁着徐达不在家,就命勇士把谢夫人杀死在家中。

朱元璋端着酒杯跟徐达说:“今天你可以免除全族被诛杀的灾祸了。”

徐达跪下将酒一饮而尽,但却不清楚其夫人已经被杀死。

这恐怕就是题主所言,“御花园真大”的由来吧。

不过呢,余永麟被《四库全书》列为小说家,其《北窗琐语》也是部小说而已。尽管记载了许多史料,但演绎的故事很多,并不严谨,不能完全采信。

比如,太后、太祖、中山王等称谓,还说得过去。但马皇后跟朱元璋居然说中山王如何,就不合适了。因为徐达死后才被追封中山王,活着的时候岂能有此称呼?

谢夫人被杀与其身世不无关系

明朝刘辰撰写的《国初事迹》记载:

“太祖自主婚,以(谢)再兴次女嫁与右丞徐达,复取再兴回京听宣谕。另遣参将李梦庚往诸暨节制军马,却令再兴回还听调。再兴既到诸暨,愧无权势,出怨言曰:‘女嫁不教我知有同给配,又着我听人节制。’

朱元璋亲自主婚,将谢再兴的次女嫁给了徐达,同时命谢再兴回京城聆听宣谕,另外派遣参将李梦庚前往诸暨节制兵马。

之后,令谢再兴回去听调。

等谢再兴再回到诸暨的时候,羞愧失去了权势,口出怨言,说:“把我的女儿嫁人不跟我打招呼,现在又让我听从别人调遣。”

当时,谢再兴是诸暨守将,其心腹爱将糜万户贪财,经常到张士诚的辖区做生意。朱元璋得知后就把糜万户杀死,还把他的人头挂在了谢再兴的帅帐上,并把谢再兴召回训责。

谢再兴回到京城后,发觉自己的两个女儿都由朱元璋做主,许配了别人。

大女儿许配给了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小女许配了徐达。

在这之前,朱元璋就实行了“给配妇女”政策,但不跟谢再兴打招呼就把其女儿许配别人,的确是霸道了些。

杀掉其部将、让其受别人节制、给配其女儿,这几件事都令谢再兴不爽。

于是,谢再兴就与知府鸾凤挟持了参军李梦庚、元帅王玉等人,投降了张士诚。

史书没有记载谢再兴的结局如何,但他的弟弟谢五,在李文忠攻打余杭的时候,得到了不杀承诺,率军投降。但朱元璋只说了一句:“谢再兴是我亲家,反背我降张士诚,情不可恕”。

谢五就被凌迟处死。可见朱元璋对谢再兴反叛一事,是如何愤恨。

谢再兴的大女儿也就是徐达的妻姐,朱元璋做主嫁给了其侄子朱文正。

朱文正(1336年-1365年),朱元璋的亲侄儿,朱元璋集团的核心人物,曾任全军最高衙门“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其父是朱元璋之兄朱兴隆(南昌王)。

朱文正战功卓越,特别是洪都保卫战,坐镇孤城,抵御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

因战后对朱元璋封赏不满,私通张士诚,被朱元璋得知,软禁起来,最后郁郁而终。

朱文正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的儿子,元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父母及兄长先后去世。朱元璋的嫂子王氏带着朱文正投奔已经参加红巾军的朱元璋,朱元璋视朱文正如己出。

但朱文正却因为封赏不公就想背叛朱元璋。

这让朱元璋情何以堪?

亲家谢再兴及其大女婿、自己的亲侄子朱文正先后反叛,这让朱元璋对谢再兴的小女儿及其女婿徐达咋看呢?

不要说谢氏说出“我家不如你家”的话来,就是不说此话,朱元璋也想找个机会杀掉他,以断绝徐达与谢氏家族的一切关系。

谢氏的家庭背景,决定了她处境危险。但她不自知,依然率性而为,只能是死路一条。

借谢夫人的人头给徐达提个醒

徐达(徐魏公,公元1332年-公元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大封诸将。封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等六人为国公;亲定功臣位次,以徐达为首,共封二十一人。

以徐达为右丞相,册立太子后,以徐达为太子少傅。

明太祖朱元璋平民出身,需要依靠淮西二十四将打天下。做了皇帝之后,对功臣们封赏也不薄。

但有一个常识,那就是“伴君如伴虎,功高则震主。”

功臣太强,让朱元璋感到害怕,梦里都担心功臣造反、江山不保,顾虑子孙后代会做别人的阶下囚。卸磨杀驴,也就是开国帝王必然的选择。

明建国之初,从洪武五年至洪武十九年,朱元璋先后颁布了申诫公侯的《铁榜文》、《资治通训》、《臣戒录》、《志戒录》,宣导公侯及臣僚对他效忠,勿欺勿蔽。

不仅说说而已,对于功臣毫不手下留情。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丞相胡惟庸,夷灭其三族,连坐其党,诛杀一万五千余人;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太师李善长等人也受胡惟庸一案牵连被赐死,家属七十余人全部被杀;名臣宋濂因受孙子连累,全家被贬四川,死于途中。

胡惟庸一案,延续十年之久,几十家王公贵族被杀,共三万多人。

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为了给皇太孙朱允炆制造一个安全的政治局面,更是大开杀戒。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参奏蓝玉谋反,朱元璋直接下令拿下,三天后就处死了蓝玉,受此株连者就有两万五千人。

之后,颍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宋国公冯胜先后被赐死,明初功臣被屠戮殆尽,以至于靖难之役时,朝廷无将可用。

在这样的政治生态下,徐达能够活下来,也是一个奇迹。正如朱元璋所说,杀了谢氏,免除了徐达全族的灾祸。

据《明史·徐达传》记载:

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固辞。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帝觇之,大悦。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

徐达每年春天出征,到了暮冬就被朱元璋恩诏召回,交还大将军印绶,给他假期休养。朱元璋时常宴请徐达,总以布衣兄弟相称。越是这样,徐达越是恭敬谨慎。

朱元璋曾经说:“徐老兄功劳大,没有固定安宁的住所,可以把旧邸赐给他。”

朱元璋说得这个旧邸是指朱元璋做吴王时居住的府邸,徐达这哪里敢住哦,坚决推辞。

一日,朱元璋叫上徐达去旧邸,强令徐达喝醉了,就命人盖上被子,把徐达抬到正寝躺下。

徐达醒来,惊恐万状,急忙跑下台阶,俯卧在地,直呼“罪该万死”。

朱元璋看到这一切,非常高兴,就命人在旧邸之前为他建筑府邸,表其坊曰:“大功”。

朱元璋做吴王时的旧邸,徐达尚且不敢居住,徐达夫人谢氏居然敢对马皇后说“我家不如尔家”,或者是“御花园真大”。难不成还想要与马皇后一样的府邸吗?

这不太靠谱,如果谢氏大脑如此短路,其实也并不必担心。她真要撺掇徐达造反的话,还会说出这种话来吗?

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不论徐达多么令朱元璋放心,但看到谢氏就会想起谢再兴及朱文正的事来,能不疑心吗?

就借谢氏的人头用一下,提醒提醒徐达,要时刻好自为之,不要想三想四。

谢夫人被杀留给后世的警示

老板就是老板,打工就是打工。创业之初是一回事,得了天下后就是另一回事。

老婆是朱元璋赐给的,啥时候人家想收回去就收回去,徐达木有一点话语权。

作为王侯,自然不缺女人,但老婆毕竟不是一件物品,说给就给,说收回就收回吧。

但这就是朱元璋的套路,听话就留着,不听话就杀掉。徐达能够寿终正寝,的确不易。

谢夫人被杀,这是留给后世的深刻教训。

老板跟你称兄道弟,你千万不要把老板认作兄弟,该恭慎还得恭慎。

不汲取这个教训,重蹈覆辙,那就是自己的事了。

徐达的夫人谢氏,说了句“御花园真大”,为何遭到了杀身之祸?

徐达老婆的这件事情,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是朱元璋为了警告徐达。恰恰相反,他作为兄弟替徐达出面处理了一个家庭问题。所谓的“御花园真大”这句话其实是野史无稽之谈,今天南京的莫愁湖当年只是徐达家后花园的一部分,他老婆至于这样羡慕御花园?

虽然徐达骁勇善战,统帅几十万大军,天下无敌,但是有一个难言之隐——怕老婆。“徐达夫人谢氏,臂力过人,常持铁器重百斤者,军中随行,”可见是位了不起的女中豪杰。有这么一个悍妇在家里主事,可见中山王过得应该不怎么幸福,但是他也没有办法,明媒正娶的过来的老婆,还是老同事的女儿,也不能说休就休。于是经常进宫找朱元璋,借酒消愁。朱元璋见兄弟生活如此不幸,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既然徐达不方便出面,那就由他这个做大哥来替兄弟分忧!

其实一封诏书夺了谢氏的封号,替徐达休了她就可以了。但朱元璋做事情一向是干净利落,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找借口让徐达进宫喝酒,随后派锦衣卫上门。虽然谢氏孔武有力,武艺高强,但是面对锦衣卫大气不敢出,乖乖领死,可见是一物降一物。

等徐达酒醒了,朱老大笑眯眯的告诉他,家里的事情帮他摆平了。知道了老婆的死讯,徐达是表面上显得很痛心,心里面应该是很轻松的。

徐达的夫人谢氏,说了句“御花园真大”,为何遭到了杀身之祸?

徐达的原配夫人张氏早逝,朱元璋为自己的这个兄弟的婚姻问题感到发愁,于是他想到了谢再兴的小女儿谢氏,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把谢氏嫁给了徐达。

在朱元璋眼里,谢氏和徐达还真的挺般配,为什么?徐达是大元帅,自然武功卓绝,而谢氏恰好也是个武功不错的女子,而且臂力过人,没事儿晚上两个人可以掰手腕玩。

乱点鸳鸯谱之下,徐达和谢氏的关系还真的不错,谢氏还给徐达生了3儿3女,是给徐达生孩子最多的一个女人。

可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却在后来被朱元璋给打死了。关于她的死,传奇非常多。其中就有逛御花园的事情。

你家御花园真气派!这一句话,送了谢氏的小命。

谢氏和马皇后关系很好,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她们俩也跟战友一样,成为了知己好友。因此在朱元璋成为皇帝以后,谢氏常常去皇宫看望马皇后。

看望一下不要紧,可是当两个人走到御花园的时候,谢氏看着如此大而美丽的花园,心里立刻乐开了花,脱口而出:你家御花园真气派,我家要有这么一个花园就好了!

这话正常人听起来,不就是夸赞你家的花园好看嘛!可是被马皇后听了去,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马皇后是一国之母,后面还有一个朱元璋在。

马皇后心事重重地把这件事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这脑袋瓜子里,装着的永远是背叛和不信任,因此他担心徐达会被这女人怂恿去造反。

在朱元璋看来,谢氏表面上是羡慕御花园的气派,实际上是羡慕马皇后的皇后之位。只要徐达成了皇帝,那皇后不就是谢氏了嘛!

为此朱元璋把徐达喊来喝酒,背地里就派人去了徐达家里,把谢氏给宰了。事成之后,朱元璋非常高兴地拉着徐达的手说:好兄弟!你媳妇儿被我给宰了!你应该感谢我!

徐达都懵了,你宰了我媳妇儿,我还得感谢你?我不跟你拼命就是好事了。朱元璋立刻补充道:你这媳妇儿有造反倾向,我为你清除了一个会导致你家灭族的祸害!你难道不应该感谢我?

听到造反这两个字,徐达果然被吓得不轻。他立刻趴在地上表示感谢,对谢氏的死,也就没有追究的可能了。

徐达那么多媳妇儿,为何谢氏的传说最多?

徐达有好几个老婆。张氏是原配,谢氏是第二任,此外还有两个小妾孙氏和贾氏。这四个人里面,谢氏的故事最多,也最为传奇。为什么?因为她是非自然死亡,而且直接凶手就是朱元璋。

能让朱元璋动手,这个女人显然并不简单。上面的故事真实性不可靠,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谢氏有些嫉妒马皇后。

马皇后跟朱元璋出生入死,而谢氏也跟徐达出生入死,最后两个人的结局却完全不同,这未免也太不公平了。

为此谢氏嫉妒马皇后自然是有一定原因的,但这不会引起朱元璋的同情。既然谢氏嫉妒马皇后,那么是不是等于徐达也嫉妒我朱元璋?

因此朱元璋要宰掉谢氏,就是为了给徐达提个醒,这个江山的主人,是他老朱,你徐达只能给他当个副手,今天先宰了你的媳妇儿,下次你要是不听话,直接灭族。

其实谢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身份,那就是朱棣的丈母娘。徐达和谢氏生的女儿徐氏,一不小心就嫁给了燕王朱棣。

而朱棣后来在靖难之役中取得胜利,成为了新一任的皇帝,作为原配的徐氏,自然也就水涨船高,成为了皇后。而他们的儿子朱高炽,也成为了下一任皇帝。

因此老朱家的江山,有徐达的一半,也有谢氏的一半。所以说谢氏这个人的传奇故事非常多,这个原因也很重要。

徐达深爱谢氏,可他只有认命的份。

徐达这么多媳妇儿里,谢氏功劳最大,不仅跟着他出生入死,一起上战场,而且给徐达生了6个孩子。

这些孩子日后长大成人,多数都是左右大明王朝未来前程的重要人物,而其他几个媳妇儿,加在一起也没有谢氏一个人生得多。

因此我们可以武断地认为,徐达最爱的一个媳妇儿就是谢氏。作为开国功臣谢再兴的小女儿,谢氏不仅有家族光环,而且跟徐达志趣相投,得到徐达的喜爱,也不奇怪。

但是当朱元璋要杀掉谢氏的时候,徐达一点反抗的意思都没有。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这是朱元璋在试探自己,徐达但凡有一点想要为谢氏开脱的想法,都可能遭到朱元璋的毒手。

谢氏已经被杀了,这是无法更改的事实。徐达所能做的,就是保全自己和谢氏所生的这些儿女,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真正对得起他和谢氏之间的感情。

当然了,朱元璋多次试探以后,知道徐达是个忠心耿耿的好兄弟,因此对徐达也是不错的。大明朝能够善终的开国功臣并不多,而徐达就是其中一个。

总结:谢氏的后代,成为了大明王朝的主宰者。

谢氏给徐达生了6个孩子,除了长子徐辉祖可能是孙氏或者贾氏所生外,其他5个孩子都有确凿证据,证明是谢氏所生。

  1. 长子徐辉祖,是坚决支持建文帝的,因此在靖难之役后,被朱棣幽禁在了家中。三子徐添福早逝,没有什么历史作为。
  2. 四子徐增寿,在靖难之役中,多次协助朱棣对付建文帝,结果被建文帝发现并且杀掉。可见也是左右了明朝政坛。
  3. 长女徐皇后,朱棣正儿八经的皇后,朱棣和她的儿子朱高炽,继承了朱棣的皇位,开创了仁宣之治。
  4. 次女徐氏,嫁给了朱元璋的第八个儿子代王朱桂。四女徐氏,也嫁给了朱元璋的另外一个儿子安王朱楹。

由此可见,谢氏的子女们,其实大多数都有不错的归宿和结局。而且好几个都是决定明朝未来的关键人物。这种人非自然被杀,自然会流传出不少故事来。

参考资料:《明实录》、《明史》

徐达的夫人谢氏,说了句“御花园真大”,为何遭到了杀身之祸?

其实这件事只是民间杜撰并非史实,既然问道这件野史那就也说上一番,徐达的夫人谢氏说了句御花园真大,被朱元璋下令仗杀,为什么朱元璋要这么做呢?

徐达发妻张氏死的比较早,徐达屡立战功,朱元璋有意想为徐达续弦,正好当时将军中的大将谢再兴之女谢翠娥待字闺中,朱元璋随即牵线让徐达迎娶了谢翠娥。

徐达当时也是一位将军,与谢翠娥还算门当户对,两人结婚以后异常恩爱,生有四子二女,堪称多子多福。

谢翠娥出身将门自然也是大大咧咧的性格,据明朝《北窗琐记》中曾记载:“徐达夫人谢氏,臂力过人,常持铁器重百斤者,军中随行。”

徐达不但是朱元璋的臣子,两人也是光着屁股长大的,自然关系密切,马皇后不用说跟谢翠娥也成了一对好姐妹时常在一起唠唠家常,如同无话不说的姐妹一般。

后来我们都知道,朱元璋一统天下建立大明王朝,徐达战功赫赫自然加官进爵,古代女子的荣誉一般来源自己的丈夫,作为徐达的夫人谢氏也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由于各种原因,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这些功高之人,出现了结党营私等行为,加上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为皇太孙朱允炆扫除登基以后的威胁,杀了不少骄兵悍将。

徐达功劳甚高自然也被朱元璋放在心上,徐达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处境,做事处处谨慎,俗话说百密一疏,徐达夫人因为说了句御花园真大遭到了杀身之祸。

一日,徐达夫人谢翠娥跟马皇后一起在御花园玩耍,马氏本身就是一个心直口快之人,感慨御花园富丽堂皇,无心说了句“姐姐家的御花园真气派,比我们家好多了。”

后来朱元璋听说此事,召徐达进宫赴宴,另外派人到徐达府上仗杀了谢氏,对徐达说为徐达除去一个祸害。徐达虽然觉得莫名其妙,也不敢多问,回家之后才知道谢氏已死。

朱元璋因为谢氏一句无心之话而仗杀谢氏,无非是因为谢翠娥的父亲谢再兴,谢再兴本是朱元璋一手下大将,但在朱元璋和张士诚大战前夕,他却偷偷带着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投奔了张士诚,给朱元璋带了不小的麻烦和损失。

张士诚兵败以后,谢再兴不知所踪,谢再兴算是朱元璋心中的一个痛点,不但背叛朱元璋还把血战洪都的朱文正给带偏了。朱文正本来有大好前途,又是朱元璋的侄子,被谢再兴带着投靠了张士诚,对朱元璋来说算是奇耻大辱了,找不到谢再兴就拿谢翠娥出气了,还能顺便震慑下徐达。

古代女子荣耀来源于丈夫或者家人,而失去荣耀往往也在朝夕之间,也许这就是古代女子的命运吧。

当然这件事只是杜撰而来的,历史上并无此事,故事是好故事,朱元璋作为一代开国皇帝断然不会因为私仇而迁怒于其女儿的,再者说谢翠娥还是徐达之妻,一品诰命不会因为无心的一句话就遭杀身之祸的,心直口快大大咧咧的性格朱元璋又不是不知道,一代帝王怎么可能跟一妇道人家较真,当个故事听就可以了。

徐达的夫人谢氏,说了句“御花园真大”,为何遭到了杀身之祸?

这个故事其实挺扯淡的,大体上相似的段子还有常遇春的媳妇,看多了的话总觉得朱元璋这老不正经的总盯着大臣后宅说事儿,残暴都残暴的不是地方。而且在故事里谢夫人说的可不是一句“御花园真大”。

徐达的老婆问题

之前吐槽机在段子里也说过徐达并非朱元璋的发小,他21周岁时才投靠朱元璋,按照古人早婚的惯例,那时他应该已经娶妻了的。关于徐达第一个妻子正史中没有记载,一些私史记载她应该姓张。

这个张氏夫人可能有些不良爱好,朱元璋不怎么待见她,这个不良爱好可能是喜欢把人活活打死,也可能是太过妒忌。另外一种说法是张氏不幸早逝,徐达年纪轻轻就成了光棍。无论如何吧,作为老大的朱元璋决定给头号打手划拉个媳妇。

很快朱元璋就找到了合适的人选,大将谢再兴的次女谢翠娥。原因无外乎是亲上加亲,互相绑得更紧之类,谢再兴的长女嫁给了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次女再嫁给徐达,三家就基本成了命运共同体。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谢再兴并不知道这件事儿,那时候他在外打仗呢。我们试想一下,你在外面打生打死,回家一看宝贝女儿叫人糟蹋了是个什么心情?谢再兴后来投靠张士诚可能跟这件事儿不无关联。

无论如何吧,反正谢翠娥就这么嫁给了徐达,她老爹也悍然投靠了张士诚。命运共同体没整成还丢了一员大将让朱元璋很卡脸,于是他把老谢一家能杀的全给杀了,只留下那两个女儿。

徐达和谢翠娥是否恩爱没人知道,史书里基本不记载这些,甚至连谢翠娥到底是个什么性格都没准确记载。写段子的《北窗琐语》里说她膂力过人,拿着上百斤的武器在部队里晃荡,大抵该算女战神一类的存在吧。

《北窗琐语》里的故事

说段子前还是得说说《北窗琐语》到底是本什么样的书,它其实不是历史书,应该算一本人物轶事类的杂记,所以不能当信史来看。里面记载的朱元璋杀谢翠娥的过程大体是这样的。

朱元璋登基后大封群臣,然而每次朝见马皇后时谢夫人总觉得不爽,经常跟马皇后说“我家不如你家”之类的话。次数多了马皇后就跟朱元璋说:“总这么吹枕边风,中山王会不动心?”(枕边之言,中山宁无动心乎)

朱元璋表示这事儿好办,某天把群臣都召集到内廷喝酒,然后趁这个机会派人去徐达家把谢夫人给杀掉了。杀完人了朱元璋还给徐达敬了一杯酒,哥们你再也没有灭门之祸啦!徐达也不知道老婆被人给宰了,感恩戴德的把酒给喝了。

吐槽机的考据

上面那个故事其实算不得精彩,发挥起来也可以说朱元璋不放心徐达,或者病根在谢再兴身上,毕竟叛臣之女,毕竟谢再兴的大女婿朱文正也有过谋叛的经历。以朱元璋的雄猜,杀人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细考起来这个故事漏洞颇多,首先就是马皇后的那段话,徐达的中山王是死后追封的,生前他的爵位一直是魏国公,直接管徐达叫中山属于穿越性质。而且根据故事内容,这事该发生在洪武中前期,可是徐达第三个儿子徐增寿正好就是那阵子出生的,信史可考的是他是谢夫人生的,母亲被杀的可能性更低。

另外《明太祖实录》中一则记载也能侧面证明点东西,徐达是在洪武十八年去世的,当年就追封王爵下葬,恩及上三代,可到了洪武二十年才追封谢翠娥为王夫人。如果谢夫人死在徐达前边,最大的可能是和徐达一起追封,或者朱元璋永远都不封,等到两年过去才封很可能是谢夫人晚于徐达亡故。

总结起来吧,在信史中没有任何朱元璋杀谢夫人的记载,即使野史故事也漏洞颇多,吐槽机个人以为老朱该是被黑了。扯淡完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