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大家是否认同?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毕竟是中国传统上千人的习俗。 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我认为恢复土葬好处大于火葬!

理由如下:

一,现在虽然是火葬,烧成灰以后还是要土葬。这就给死者家属增加了额外的负担。而且墓地都是水泥浇的,无法种树,死人把活人的地盘占了。

二,焚烧尸体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三,全部烧成了灰,不利于子孙后代考古和科学研究。像马王堆那个千年女尸,她有乳腺癌,但是她不是死于乳腺癌,而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至少能够证明可以带癌生存。

四,烧尸体的炉子是共用的,一个炉子里面经年累月要烧尸体无数,不可能烧完以后把炉子清洗得无比干净,难免会有其他死人的骨灰留存在炉子里。给死者家属的骨灰里面,其中还有别人的骨灰,想起来就不爽。换言之,骨灰盒里面装的骨灰不是100%是亲人的骨灰。

五,烧成灰了,不利于刑事案件的侦破。有些冤假错案,因为尸体被火化了,就无法破案了。如果是土葬,几十年以后都还可以作为破案的依据。

六,恢复土葬好处多。

不占地方,上面可以栽树,可以绿化环境,有利于保护地球。

土葬栽树是个好办法,对于荒山荒坡,以及沙漠改造都是极好的办法。每年人们祭拜只须给树木浇水施肥即可,后人在树下祭拜完,还可以野餐,可以给先辈敬酒加菜。

深挖土葬以后,上面还可以种植农作物。中国有14亿人吃饭,不能让死人占了活人的土地资源。

七,不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水泥墓地,光秃秃的看起来瘆人。

八,土葬之后尸体腐烂,变成肥料,人体也回归了自然。

九,土葬是对逝者和生命的尊重。土葬时死者穿着寿衣寿鞋,躺在棺材里面如同入睡一样。换言之,土葬是全尸。人死了,还要被烧一回,甚至骨头为了烧成灰,免不了要被敲打,感觉对死者不恭敬,不尊重。

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大家是否认同?

八年前,我的父母相继去世,两位老人去世时间相差四十多天,父亲是土葬,母亲是火葬。前一段时间,因为修建高速路,恰好从我们村里的公墓经过,需要迁坟,又重新将父亲还没有化完的尸骨进行了火化,而迁母亲的坟就要简单多了,只是挖出骨灰盒就可以了。

对于自己的亲人去世后,采取土葬还是火葬,我都经历过,我来谈谈对于土葬和火葬的感受。

一、经过

八年前,80岁高龄的父亲,因为受寒感冒,继而引发了本来就比较严重的心脑血管病,经过二十多天的住院治疗,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

按照千百年来的土葬习俗,在农村我们采取了土葬的方式,因为村里本来就留有一块不能种植庄稼的山坡地当做村里的公墓用地,也不需要花钱购买墓地。

刚刚处理完父亲的后事没几天,母亲因为父亲的去世,一直很伤心,情绪也不好,加之本来也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病,一下子病倒了,住院后医生说因为母亲年龄太大,不适合做手术,只能采取保守治疗,最终还是因心力衰竭而去世。

恰好在这个期间,村里接到通知:今后村里去世的人,一律进行火葬。但没有规定是放进骨灰堂里还是埋入地里。

我和哥哥姐姐都是在单位上班的人,都是有执行力的人,也都是无神论者。觉得既然有了规定,心里就是有万般的不舍,也不能违反规定。

因此,父亲是我们村最后一位土葬的人,母亲是村里第一个火葬的人。母亲火化后,与父亲一起合葬在村里的公墓。

二、费用

火葬的费用肯定比土葬的费用高。因为在农村火葬比土葬多了到火葬场火化的费用,至于购买骨灰盒的费用,骨灰盒也有好坏,价格也不等,可以根据个人的经济能力来选择。

而其他的下葬过程一样也不少,在农村依然还是把骨灰盒放进棺材里,一起下葬,依然还要起坟头、立墓碑。

前几年某些地方搞的轰轰烈烈的“平坟”运动,风头过去后,村民又重新在原来的坟地上隆起一个小土包,作为坟头。

所以在农村目前来看,无论是土葬还是火葬,最后依然是土葬,没有起到火葬不占用土地的效果。反而增加了丧葬的费用,虽然大部分村民对于这点费用也能够承担得起,但是如果全国范围来考虑,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

如果把骨灰盒放进专门的骨灰堂,也是要缴纳一定的费用的,一般情况是每20年就要续费,同样也增加了丧葬成本。

三、是否真的“移风易俗”

从各级宣传上来看,说火葬是移风易俗。的确千百年来,传统的思想是“叶落归根”“入土为安”,普通人还没有达到去世后把骨灰撒入江河、高山,不留坟头,不立墓碑的境界。

骨灰盒还是需要找一个安放的地方,因为“火葬”其实仅仅强调了“火”,没有真正解决“葬”的问题,也是常常被诟病的原因,反而增加了丧葬费用,让人们不愿意接受。

中国人受“儒、释、道”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同样对祖宗的崇拜也是根深蒂固的,这不是“移风易俗”的宣传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

是否环保,那就更加不敢苟同了,说“火葬”环保的人,有他们的道理,说“土葬”环保的人,同样也有他们的道理。在这点上,各自都有各自的科学解释,大家心里也都明白。

说死人和活人挣地,我认为这有点太极端了,尤其是某些专家还详细列出算式,计算出中国一年去世多少人,占用了多少土地,多少年后就没有耕地了等等。

那请问“砖家”,您怎么不算一算从古自今已经有多少人埋入地下,占用了多少土地,照您的算法,我们现在的人就应该住到外星球上去,因为早就没有耕地了。

土葬无论是村里留有不能耕种的山坡地作为村里的公墓,还是村民在自家地里隆起了坟头,坟头上依然会长草、种树,若干年后,不一定还有坟头,大约也就是三四代的时间吧。

现在村里有三四代以上祖坟的并不多,多次的土地运动,不是国家认为有保留价值的,早就没有了。

结语:

无论是土葬还是火葬,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都会被大家所理解。土葬当然是传统的丧葬方式,也是千百年来被大家接受的。火葬,不能只注重“火”,而忽略了“葬”,解决好“葬”的问题,从节约土地、降低费用方面综合考虑,才能走的更长,更远。

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大家是否认同?

老一辈革命家倡议火葬要自愿原则,自愿才是最基本的尊重人。但是现在出台的政策就是不分青红皂白强制火葬,有条件的地方必须火葬要不挖地三尺也要把你挖出来,这是简单粗暴。再说火葬不见得省钱,到底要花更多的钱,回来了还是一样下葬,费钱污染环境不说,地一样不少占,城市的还要花天价钱才能买到墓地,唯一值得肯定的地方是:1、确实干净卫生没有病菌传播隐患。2,人死了也还能创造出大量工作岗位。

教授提议恢复土葬,我觉得是出于对当下火葬制度的一个补充,并非是强制全部土葬,是对死不起葬不起的绝大多数民众的一个松绑:城市当然提倡火葬为主,但要规范各种收费问题!如果出台相关政策能实实在在不被各种机构大发死人财的话,我想绝大多数人都能完完全全支持火葬。

现在农村也多数人都实行火葬,不是他没有地,而且多花点钱图一个干净,然后回来该下葬的下葬,一样不少,因为他不像城市里,要花一大笔钱买墓地。

所以说要火葬还是土葬,我觉得首先要自愿!地球46亿年不知死了多少人,土葬到今天,大家见到地球坟墓林立了吗?没有!如果说火葬每个人自需花费几度电几升油的钱就能火化,花几百几千就能买个安身之所,我想教授也不至于不务正业来为死人发声。

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大家是否认同?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我国农村面积大,城市占地比现在小得多,人口又少,千百年来一直沿袭着土葬习俗。随着城市不断扩大、人口增多,出现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于是国家推出了火化政策,一个小骨灰盒代替一口大棺材,体积大大缩小,还可以放在家中。

然而发展到后来,后人都不愿将骨灰领回家,需要购买墓地安放。随着死去的人越来越多,一个城市里出现了多家墓地园,个个人满为患。费用还不便宜,五万元以上居多,价格不停往上涨,让不少条件困难的家庭感觉压力大,死不起人。

如今随着墓地园的增多,新的矛盾又出现了,除去价格昂贵,还挤压了城市活人生存空间。不少人反应墓地周边阴气太重,不愿多做停留;墓地虽然比土葬小得多,因是水泥构造,不便植树绿化环境;火化烟气不利于环保,人烧后变成灰,日后不能取证;永久性存在,不会自己腐烂消失,墓地不如土葬能重新利用。

如果能恢复土葬政策就能解决以上火化带来的诸多问题,是好事。然而,土葬墓地如何解决?在耕地面积大受城市挤压的当下,又是相关部门需要好好协商解决的问题。

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大家是否认同?

赞成恢复土葬。在山东老家,火化只是火化了死者尸骨,而又将骨灰装在棺材里,和以前的土葬一样堆一个坟头。这几年更将木头棺材改为水泥预制板棺材,还是埋骨灰起坟头。无论从移风移俗还是节约木材或节省土葬占用耕地的意义上讲,都没达到火葬的最初设计。形式了几十年了,可以改回土葬,但倡导不埋棺材不起坟头。节约材料,不影响种地。上级有关部门要深入农村调查研究,而后提出指导意见。而城镇,特别是城市,必须強制推行火葬。

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大家是否认同?

恢复土葬不可取,道理很简单,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生死是无限的,会产生死人与活人争地的局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