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到1881年,中国实际上的老大是慈安还是慈禧?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名义上是慈安太后最高,因为她是正儿八经的皇太后。
慈禧只是一个懿贵妃,仅仅是肚皮争气生了同治以后,才被提拔为“圣母皇太后”。
即便如此,慈安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绝非慈禧可以企及。
封建王朝最讲究等级,连官大一级都压死人,何谈皇宫。
在电影《垂帘听政》中,慈禧一伙和慈安太后讨论什么话题,结果慈安烦了,说“好了,你们跪安吧”。慈禧就得老老实实的向慈安下跪,然后离开。
道理就是这样。
根据满清的祖制,即便是垂帘听政,也是将奏折先给慈安,再给慈禧。
两人走路的顺序,也是慈安在前,慈禧在后,绝对不能有所改变。
甚至两人死后,慈安的陵寝是可以直接通往咸丰陵寝的,但慈禧却没有这个资格。
实际上,慈安只要愿意,她就可以有很大的权力。
比如1869年,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德海出京,去执行慈禧交给的什么特殊任务。
而满清规定太监不允许随便离开京城,山东巡抚丁宝桢上报此事,慈安太后立即下令诛杀安德海。
慈安明知道安德海是慈禧心腹,但下令杀人,慈禧也无法干涉,只能赞同。
一般认为,这是慈安恼怒慈禧的跋扈,给她一点教训。
再看,同治皇帝选择皇后事件。
最终选择的皇后为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
而这个阿鲁特氏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也是慈安一手决定的。
慈禧虽然非常厌恶性格刚烈的阿鲁特氏,同治又是她的亲生儿子,却无法做主。
因为慈安太后地位比她高,完全有权利做主。
可惜,慈安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也没有权力欲望。
她更像一个普通的贵妇女人,宁可选择不管政治,享受生活,保证爱新觉罗家继续统治即可。
这同她对同治的态度可以看出,两人比较亲密。相反,同治对于亲妈慈禧则是极度恐惧,经常看到她就发抖。
很多人不知道,慈安其实抽大烟,后来年龄大了烟瘾越来越大。
由于长期沉迷于吸毒,慈安几乎放弃权力,任由慈禧操纵。自然,因为慈安的地位特殊,必要的时候她还是可以收回权力。
只是,慈禧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一说,慈安发现慈禧似乎在密谋彻底架空她,就考虑收回部分权力。
结果,《清实录》也记载,之前慈安太后尚称健康,结果十月初十日,“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疾大渐,上诣钟粹宫侍奉汤药,戌刻,慈驭升遐。”
一般认为,慈安也是慈禧下毒害死的,这样彻底除掉权力上的障碍。
1861年到1881年,中国实际上的老大是慈安还是慈禧?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慈安和慈禧,慈禧垂帘听政听的是同治和光绪的政,而慈安垂帘听政听的是慈禧的政,高下可见!咸丰驾崩前,慈安和慈禧的敕封分别是皇后和懿贵妃,格局上慈安就比慈禧高。同治时期,尽管两人都被奉为太后,一个是先帝的正宫皇后,一个是同治的生母,亲疏关系看上去慈禧应该母凭子贵,地位更高,实际清朝的皇子除了生母之外都得尊皇后称为嫡母,而且同治登基时不过才五岁,在那么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他左右不了什么。慈禧在同治时期地位就不如慈安,虽然仗着咸丰的宠幸,经常接触到奏折、疏议等政事,但咸丰一死就没人宠着慈禧了。
(皇宫旧照)
慈安的地位高于慈禧的证据很多,因为两宫太后同时听政本就是开了先例的,再加上清末的动荡,所以那段时间的历史记载、奇闻轶事很多,从其中梳理便可以发现很多慈安地位高于慈禧的证据,下面简单的罗列出一些。
(起居注记载谕旨)
1、最为明显的就是同治时期的谕旨开头永远是母后皇太后(慈安)为先,随后才是圣母皇太后(慈禧)。先后顺序长幼尊卑在当时是看的很重的,这是同治没有获得权力的表现,也是表明当时的朝廷核心是慈安。不仅仅是这些,就连同治、光绪前期平时各种请安问候,基本上都是先走嫡母母后皇太后,而不是亲生的圣母皇太后。
2、在古籍记载中,光绪六年(1880年)的一次祭祀大典上,咸丰的神主牌前方了两个跪垫,慈安太后先把右边的跪垫跪了。这是一个礼制问题,古代大多时候左边是尊位右边是次位,如重文轻武时文左武右、重男轻女时男左女右,还有就是左祖右庙的建城方式都说明古代尊左。慈安跪了右边慈禧却不敢跪左边,因为慈安之前咸丰还有一个妻子孝德皇后,很早就去世了,但慈安也不知道是确实尊尚这位亡人还是给慈禧这个大活人难堪,总之慈禧只好和大臣、宫女、太监一起站着。
3、同治八年(1886年)慈禧太后的手下安德海离开京城,违背太监不准私自出京的礼制被人告发,抓了人请示到慈安太后这,慈安的命令是“就地正法”,丝毫不顾及慈禧的面子。
4、慈安的陵寝无论布局还是造价都高于慈禧,并且慈安的墓葬直接连通咸丰的墓葬,慈禧却只能跟在慈安后面。或许有反驳的认为慈禧死的时候年景不好造价低也可以理解,而且是慈安先死的,慈安可以连接咸丰的墓葬是先来后到。但一个皇后、太后的墓葬怎么会是死了之后修的呢?肯定是慈安还在掌权的时候就定下了的,慈禧因为早期实力不允许,只好默默的接受了。
5、清代这两个人的画像服饰也体现出了,《清史稿》舆服志记载皇后和贵妃所用的各种珠饰物的差别。下图中左边为慈安像右边为慈禧像,衣服、帽子看上去差别不大,但领子、朝珠可以看出明显的差别
(慈安、慈禧画像)
慈安在史书上留下的确实不如慈禧多,除了辛酉之变以外,她也确实基本上没留下什么令人深刻的政策。两宫听政时期大臣们都是把奏折先提交给慈安、慈禧,再由同治、光绪的名义告示天下,但慈安生性不喜欢政务杂事,大多时候都是慈禧独揽,但重大的事情都要去征求慈安的意见,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慈安垂帘听的是慈禧的政,因此实际上的老大绝对是慈安无疑。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清代起居注》
1861年到1881年,中国实际上的老大是慈安还是慈禧?
慈禧垂帘听政听的是同治和光绪的政,而慈安垂帘听政听的是慈禧的政,高下可见!咸丰驾崩前,慈安和慈禧的敕封分别是皇后和懿贵妃。
慈安太后没有传说中的那么虚弱,她一直是慈禧太后头上挂着的利箭,监督和控制慈禧太后的女强人。
地位慈安较高,但弄权是慈禧为主,前期慈禧顾忌慈安不敢太露,那段时间以慈安为尊,直至慈安死后,慈禧才独揽大权,锋芒毕露。
1861年到1881年,中国实际上的老大是慈安还是慈禧?
地位慈安较大,但弄权是慈禧为主,前期慈禧顾忌慈安不敢太露,那段时间以慈安为尊,直至慈安死后,慈禧才独揽大权,锋芒毕露。
1861年到1881年,中国实际上的老大是慈安还是慈禧?
慈安皇太后,毕竟是嫡皇后,母后皇太后,足以碾压震慑住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也挺苦,慈安太后薨世多年后,慈禧太后还告诉宫廷女官德林,慈安太后欺负她。事实上,慈安太后是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女人,只要慈安还活着,她就能限制慈禧太后胡作非为,在慈安太后的一生中,清朝见证了同治和洋务运动的复兴,慈安太后死后,恭亲王不能单独对付慈禧太后,只能任由慈禧太后胡作非为。慈安太后没有传说中的那么虚弱,她一直是慈禧太后头上挂着的利箭,监督和控制慈禧太后的女强人。
1861年到1881年,中国实际上的老大是慈安还是慈禧?
慈安影视剧照
摘要:光绪七年(1881)三月初十,清朝两宫皇太后中的东太后慈安暴崩于钟粹宫,死因成迷。慈安的卒逝引起了后人纷纷的猜想,大多数人将怀疑的对象聚焦在了和慈安关系最为密切的慈禧身上,人们猜测是慈禧谋害了慈安,那么事实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慈安影视剧照
慈安,又称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她的父亲是三等承恩公穆扬阿。慈安在十六岁时由选秀进入后宫,直接被封为贞嫔,然后一年之内,慈安就完成了由贞嫔到贞贵妃再到皇后的惊人壮举,其晋升速度简直堪比坐火箭啊,有清一代唯有顺治的宠妃董鄂氏可以与其相媲美了,但是董鄂妃生前也没有被封为皇后。为何慈安能够在短短的一年之内登临皇后宝座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第一,慈安长得端庄秀丽,容颜貌美,这是她吸引到咸丰的首要条件。第二,慈安在个人品质上优于他人,据史书记载,慈安贤良淑德、举止端庄,很识大体,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这一点对于执掌后宫相当重要。但是,令慈安感到遗憾的是,在其身居皇后之位的这十年间,始终没有为咸丰生下一男半女。
慈安慈禧影视剧照
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咸丰驾崩于热河行宫,临终前授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大臣辅政。咸丰十一年九月三十日,两宫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北京政变,将顾命八大臣一举擒拿,从此,两宫皇太后开始垂帘听政。由于慈安对政治不太感冒,而慈禧则是一个权力欲望很强的女人,所以日常的一些政务就由慈禧来处理,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慈安只是一个摆设。慈安作为咸丰的中宫皇后,其地位和待遇要远高于慈禧,慈禧只是沾了儿子同治的光才成为圣母皇太后的。慈安在有些大事上还是很有分寸的,比方说,她支持恭亲王奕䜣搞洋务运动,使同治一朝出现中兴之象。慈安还为同治帝选择了端庄秀丽的皇后阿鲁特氏,她还联合恭亲王奕䜣将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德海诛杀。这些事情都可以看出慈安是一个大智若愚的女人,绝非糊涂之辈。
慈安影视剧照
关于慈安的死因,人们纷纷猜测是慈禧谋害,笔者认为其可能性不大。有这么一种说法,咸丰在临终前曾留给慈安一份手谕,命慈安监视慈禧的举动,如果慈禧安分守己则已,如果她擅权作威,就直接将其除掉。后来慈安将这份手谕给慈禧看了,并当着慈禧的面烧掉了,所以,没有把柄的慈禧开始肆无忌惮起来,最终将慈安谋害。这种传说记载于一些野史笔记当中,不具有权威性。仔细分析,慈禧之前与慈安并无太大的恩怨,只是在为同治选后和诛杀安德海两件事上两人有过摩擦,但这也不至于使慈禧做出如此悖逆之事,慈安毕竟是嫡出的太后。根据相关的史料分析,慈安很有可能患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才会在短短的两天内毙命,而在此之前,慈安的身体虽然还算不错,但是也曾有过相关的疾病症状记录。
慈安慈禧影视剧照
不管怎样,慈安的暴卒受益最大的便是慈禧,从此,大清朝政由两宫并立变为慈禧个人独裁,慈禧登上权力顶峰的最后一道障碍就这样消失了。
来源于:清宫史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