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是如何建国的?

20世纪初,沙特家族成为英国在阿拉伯半岛重要的政治盟友,成为沙特家族从英国保护下的科威特开始,登上阿拉伯半岛的政治舞台。这是沙特国家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瓦解之后第二次奋斗,沙特家族成员阿卜杜勒·阿齐兹·伊本·阿卜杜勒·拉赫曼.伊本·费萨尔·沙特首先发起重建沙特国家的活动。 第一任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伊本·阿卜杜勒·拉赫曼.伊本·费萨尔·沙特1902年,阿卜杜勒·阿齐兹占领了内志首府利雅得城,建立了沙特国家,早期沙特国家即德拉伊叶埃米尔国和利雅得埃米尔国。当时沙特受欧洲殖民者威胁,阿卜杜勒·阿齐兹决定首要敌人是奥斯曼帝国,其次才是欧洲人,并发起了以利雅得为根据地的统一战争。在一系列战争后,沙特国家的版图扩大,沙特家族的地位于1906年在阿拉伯半岛中部得到确立。1911年,阿卜杜勒·阿齐兹与英国达成协议,承认利雅得埃米尔国是英国的保护国,同时英国有权在阿拉伯半岛开采资源,以在收复哈萨地区中换取英国的支持。1913年,哈萨地区成为阿卜杜勒阿齐兹的领地,沙特政权在阿拉伯半岛中部和东部的权力得到确立。1914年,奥斯曼帝国承认利雅得埃米尔国在内志的统治权。1915年,沙特政权得到英国的承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特国家并未卷入战争,阿卜杜勒·阿齐兹抓紧时间整合内志,化解部落之间的矛盾,加强人民团结,鼓励游牧民转向定居,以积蓄力量。 1914年阿拉伯半岛的局势在当时,阿卜杜勒·阿齐兹与麦加谢里夫侯赛因的矛盾愈演愈烈。1924年,侯赛因自称“哈里发”,遭到穆斯林世界的指责。阿卜杜勒抓住机会进军汉志,1925年12月,汉志被并入内志。这时除了西南的也门,沙特统一了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1926年1月,他在麦加大清真寺宣布自己为汉志国王。1927年,他的国家定名为“汉志、内志及归附地区王国”,5月,英国承认该国家。在用铁腕镇压了反对势力后,国内局势终于稳定,意大利、法国等西方国家和一些伊斯兰国家也承认了这个国家。1932年,国王发布命令,将国名正式定为为“沙特阿拉伯王国”。 现任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

沙特是如何建国的?

今天沙特王储穆罕穆德来中国访问,借此机会老金给大家揭秘沙特建国的过程:

1750年,贝都因的酋长穆罕穆德--伊本-沙特在德尔伊业建立了酋长国,先后征服内志,利雅得,科威特,卡尔巴拉,哈萨,麦加和麦地那,从土耳其手中夺取整个汉志地区,1811年建立了第一沙特酋长国;

1818年,土耳其苏丹派遣埃及军队横扫第一沙特酋长国首都德尔伊业;

1824年,穆罕穆德--伊本-沙特的孙子图尔基夺取利雅得,建立第二沙特酋长国;

1891年内志以北杰贝勒沙马尔的拉希德家族夺取利雅得,第二沙特酋长国别灭;

11岁的小王子伊本沙特跟随父亲流亡;

伊本沙特7岁时候开始读书,11岁能背诵古兰经,他更喜欢刀剑和骑射,他父亲就用各种方式磨练他的意志;

10年后的1901年12月,伊本沙特带着40名随从从科威特穿过沙漠,奔袭千里之外的利雅得,1902年1月14日深夜,来到利雅得城下,留10个人在城外待命;

伊本沙特亲自带领其余人来到沙姆西亚门附近,砍倒一棵椰枣树,把树干搭在墙上,顺着树干爬上利雅得城墙翻了进去,从一个屋顶跳到一个屋顶,来到拉希德家族委任的利雅得长官安吉兰的家里,只抓到他家中的女仆,得知第二天早上回来;

于是伊本沙特决定埋伏在必经之路上,早上,安吉兰终于带着一小队卫兵出现,伊本沙特大喝一声扑了上去,安吉兰仓皇逃走,被伊本沙特的堂兄砍死,不满拉希德家族的利雅得市民理解起义,支持伊本沙特;

城内守军见大势已去,都投降了;

伊本沙特翻墙偷袭利雅得的地方,今天已经成为沙特阿拉伯的著名景点;

他的父兄也赶了过来,他父亲深知能力不及儿子,便当众宣布伊本沙特为利雅得埃米尔。伊本沙特以利雅得为基地,对周边的阿拉伯部落展开进攻,确立了在内志的统治地位;

1910年,伊本沙特建立了伊赫万组织,利用宗教为纽带联合了个部落;

1913年-1926年,伊本沙特夺取了波斯湾西岸的哈萨,占领了伊本拉希德家族的沙马尔和希尔汗河谷大部分,攻占麦加麦地那和吉达,阿西尔;

1927年,伊本沙特和英国在吉达签订友好条约,得到英国对其统治的承认;

1932年,伊本沙特正式将他攻占的领土成为沙特阿拉伯,自己为国王,兼任瓦哈比教派教长。

沙特阿拉伯国名的含义:沙特是开国国王的名字,含义是幸福,阿拉伯含义为沙漠,合起来成为幸福的沙漠。

伊本沙特与1953年11月9日逝世。

备注:除了第一张是穆罕穆德王储以外,均为沙特阿拉伯王国开国君主伊本沙特的照片。

你对沙特建国有何看法?欢迎留言!

关注老金看世界,每天都有新揭秘!

沙特是如何建国的?

众所周知,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起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公元七世纪,他的继承人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后来便建立了跨越亚洲、非洲及欧洲的阿拉伯帝国,这也是最早的阿拉伯国家雏形。而在17世纪末,沙特家族成为了内志地区最强大的家族,并在吸收了新教派瓦哈比派以后建立了沙特家族的中央集权,与1811年成立第一个以沙特家族完全统治的瓦哈比派王朝。

之后,随着当时各种国际局势的变化,一直到二十世纪初期,沙特才真正意义上发展起来,并且一度成为英国在阿拉伯半岛上最重要的政治盟友。自此,沙特家族在英国的保护下登上阿拉伯半岛的政治舞台,这也是沙特国家瓦解之后的第二次奋斗,年纪轻轻的伊本.沙特发起了重建沙特国家的政治行动。

因为早在1891年时,年仅十一岁的伊本.沙特就被迫跟随他父亲流浪,在流浪了一年之后,有一次被敌人伏击,他慌忙之中躲在卫士身后,却亲眼目睹了一场异常血腥的激烈场面,鲜血溅了他一身,这对他来说非常残忍也让他终身难忘。后来他有幸学习了阿拉伯传统的政治谋略,于1902年从科威特出发,带着自己的朋友众人夺得内志首府利雅得,建立了沙特国家。

经过伊本.沙特的不懈努力,在1906年时将沙特正式推向阿拉伯半岛的首位,从此便站稳了脚跟。1925年期间沙特统一了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区域,而后英国,法国以及一些伊斯兰国家相继承认了沙特的国家主权,在1932年将国名改成“沙特阿拉伯王国”。

沙特是如何建国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复杂。

阿拉伯半岛从16世纪开始,归属奥斯曼帝国一部分。

阿拉伯人即便在所谓的阿拉伯帝国时期,其实也是部落制度,以血缘为纽带,不是什么国家制度。

所以阿拉伯帝国垮台以后,阿拉伯人又恢复以前的部落制度,还是奴隶制。

沙特地区很多部落盘踞,其中主要是几大部落:沙特家族、拉希德家族、哈希姆家族,另外还有很多其他家族。

这些家族都盘踞一方,各有各的领土。

土耳其人趁机入侵,在1517年占领红海的汉志地区,1550年占领波斯湾沿岸的哈萨绿洲。

但因沙特这里资源匮乏,只有大片的沙漠和少量的旅游,土耳其人没什么兴趣。

加上沙特的阿拉伯人几百年保持游牧部落传统,骁勇善战,任何外来势力都难以改变。

所以,土耳其人只是通过笼络部落领袖和宗教领袖,获得沙特各部落的效忠,没有实际上直接统治沙特。

土耳其人允许各部落自治,不干涉他们的日常生活。

所谓分久必合,在18世纪末期,三大家族对峙的局面开始有所打破。

首先,著名的伊本·瓦哈比和穆罕默德·本·沙特家族联盟,由此出现了政教合一的领袖,建立了沙特军。

沙特军不仅仅是军事强大,还以瓦哈比派正宗继承人自居。而沙特的穆斯林多是瓦哈比派,所以沙特家族具有崇高的影响力。

19世纪初,沙特军占领了圣城麦加和麦迪娜,几乎控制了阿拉伯半岛。

此举引起了土耳其人的愤怒。

当时土耳其人还是很强的,很快出兵打垮了沙特军,杀死了他们的领袖埃米尔阿卜杜拉·本·沙特,将沙特直接并入奥斯曼帝国。

不过,好景不长,土耳其人很快衰败下去。

此时另一个部落拉希德家族强大起来,通过武力夺取了沙特大部分地区的控制权。拉希德家族和沙特家族的世代仇敌,他们也是善战的部落,但主要依靠游牧的贝都因人力量,以骑兵为主,建立了舍迈尔山酋长国。

然而,当时沙特的两大圣城和汉志地区,仍然是圣裔家族哈希姆家族控制,沙特家族也盘踞一方。

哈希姆家族在几百年内,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因为他们是圣裔。

当年穆罕默德将女儿法蒂玛许配给堂弟阿里。法蒂玛生有两子:哈桑和侯赛因。

哈桑侯赛因的后人发展成为哈希姆家族。

哈希姆家族认为,他们是穆罕穆德的合法继承人,在阿拉伯世界享有极高的地位。

哈希姆家族在沙特建立了汉志王国,包括今天沙特一部分。

这边,沙特家族又东山再起。

于是,三大家族在各自后台老板的支持下,开始了长期的战争。

双方混战了几十年,期间科威特谢赫萨利姆也来占便宜。

最终,拉希德家族首先衰败下去。他们依靠的贝都因人其实是一盘散沙,而且只是骑马用马刀,早已落后于世界。

1921年,拉稀的家族向沙特家族投降,他们建立的舍迈尔山酋长国灭亡。

下一个,就轮到哈希姆家族了。

看过《阿拉伯的劳伦斯》都知道,英国人在一战中笼络哈希姆家族,许诺会帮助他们统一沙特,还允许沙特独立。

但一战后,英国人耍赖,双方翻脸,英国转而支持沙特家族。

失去了后来,哈希姆家族更不是对手。

1925年,哈希姆家族被打出沙特,他们建立的汉志王国垮台。

由此,1926年沙特家族彻底统一全国,成为实际上的最高领袖。

1932年,伊本·沙特宣布建立沙特阿拉伯王国,自立为国王。

万分搞笑的是,当时沙特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他们有用的只有沙漠、椰枣和骆驼,连淡水资源都奇缺。

就是因此,英国人才允许沙特独立。

谁知道,沙特在1932年建国以后,英国人在1933年在沙特境内发现了大油田。

由此,沙特一举从世界最穷的国家,变为世界最富裕的国家。

从此,沙特上到国王下到普通老百姓,都成为最为虔诚的穆斯林,他们认为“石油是真主赐予我们的财富”,对于神有着无比的感激。

沙特是如何建国的?

沙特阿拉伯的建国,离不开一个狠人——阿卜杜勒-阿齐兹,他有一个更为著名的名字:伊本·沙特。

几百年来,沙特家族就一直是阿拉伯半岛中的一支强大力量,在历史上沙特家族还建立了沙特第一王国( 1744— 1816年 )和沙特第二王国 ( 1824— 1892年 ),现在的沙特阿拉伯已经是这一家族建立的第三个政权了。

第一沙特王国曾经控制了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不过被当时更为强大的奥斯曼帝国所灭亡 ,国王也被俘获至君士坦丁堡被处死,沙特家族由此结束了第一次建国。

第二沙特王国由沙特家族的幸存成员建立,第二王国实力远远不足第一王国,而且王室成员为了争夺王位内部斗争十分激烈,彼导致国力日渐衰微,结果沙特家族被对手拉希德家族击败,第二王国灭亡。

伊本·沙特也在沙特第二王国灭亡时仓皇逃亡国外,最终来到科威特避难;伊本·沙特年纪虽小,但志向远大,在流亡期间卧薪尝胆,时刻不忘复国。

1901年,伊本·沙特向科威特酋长借兵准备杀回老家去,科威特本酋长与拉希德家族也是世仇,遵循“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原则,赞助了伊本·沙特大量的马匹和武器。

到了6月,伊本·沙特带队准备偷袭防守空虚的故都利雅得。而这只队伍规模小的可怜,只有区区40多人,还算不上是一只严格的军队。

经过长途跋涉,伊本·沙特一行终于在第1902年的1月来到利雅得。

也是上天眷顾伊本·沙特,此时拉希德家族在利雅得只安排了80名守军,由市长阿吉兰·本·穆罕默德率领,驻守在马斯马克城堡。

40人偷袭80人,如果计划得当,伊本·沙特还是有胜算的。

1月14日的深夜,寒冷漆黑,伊本·沙特带领40名勇士来到利雅得城下,先砍倒一个大树,把它靠在城墙上作为一个简易的梯子,随后他们一行快速爬上树干潜入城里,通过潜伏在利雅得城中的人员带路,偷偷进入市长阿吉兰家中,准备来个“擒贼先擒王”

然而阿吉兰此时并不在家,伊本·沙特决定守株待兔。

果然,到了第二天清晨,阿吉兰在一小队卫兵的护卫下回到家,正好被严阵以待的伊本·沙特扑了个正着,在双方的打斗中,阿吉兰被砍死,伊本·沙特终于夺回利雅得,奇袭获得圆满成功。

随后,伊本·沙特宣布建立利雅得酋长国,不久伊本·沙特的父主动让贤,伊本·沙特成为沙特家族的领袖,也开始了复国历程。

1906年,伊本·沙特在盖西姆地区大败拉希德家族,拉希德家族首领被杀;

1921年,伊本·沙特彻底击败拉希德家族,拉希德家族的政权灭亡;

1921年,消灭阿拉伯半岛北部的马尔国,统一半岛北部地区;

1925 年, 消灭半岛西部汉志的谢里夫 ·侯赛因政权。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4 /5的地区;

1926年,伊本·沙特自称“汉志 、内志及归属地区国王”;

1932年,伊本·沙特吞并了内志周边的汉志、阿西尔等地区;

1932年9月23日,伊本·沙特正式定国名为沙特阿拉伯王国并出任首任国王。

至此,伊本·沙特不仅恢复了祖先曾经占有的领土,而且还将版图扩大了很多,并建立沙特阿拉伯这一君主制国家。

沙特是如何建国的?

有部惊心动魄的电影,叫做《黑金》(Black Gold),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的作品,号称阿拉伯版的“一个国家的诞生”,讲的就是上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部落王室兄弟之间的恩怨情仇。

虽然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要说电影的“原型”,还是非常可考的,那就是现代沙特阿拉伯的建国史。

实际上,早在公元7世纪,阿拉伯半岛就兴起过古阿拉伯帝国,到了8世纪中叶的倭马亚王朝后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西临大西洋,东至印度河,成为继波斯帝国之后的,中东地区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军事帝国,大boss叫做“哈里发”。

它在咱们古代文献中,被称为“大食”。

再往后,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分裂和衰落,此地又先后被花剌子模、蒙古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依次征服。从奥斯曼苏丹苏莱曼一世开始,土耳其苏丹同时兼任“哈里发”职位,自诩为全世界穆斯林的领袖。

到了18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对阿拉伯半岛的统治日渐式微。一个叫做穆罕默德·本·沙特的酋长(“沙特”取自古兰经,意为“快乐的”或“福佑的”)趁机建立了覆盖了大半个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王国”(注意:非“帝国”),自任“埃米尔”(国王)。

此后的半个多世纪,沙特阿拉伯王国同奥斯曼帝国之间战争不断。虽然同信一个“真主”,但民族、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巨大隔阂,让双方互相杀红了眼。

到了1818年,在决战中,奥斯曼军队攻陷了当年的沙特京城——德拉伊耶。时任埃米尔阿卜杜拉·本·沙特被押往伊斯坦布尔,枭首示众,头给丢进金角湾里喂了鱼。沙特就这么被土耳其人折腾的再次亡了囯。

到了19世纪后半叶,随着英法势力渗入中东地区,沙特和科威特几大中东家族开始联手英国,向奥斯曼土耳其施压,取得了书面意义上的自治权。

此时的沙特阿拉伯半岛,主要由两大部落分治——拉希德家族和沙特家族。互相之间打打杀杀抢地盘、水源和草场属于他们的日常。电影《黑金》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

(电影截图——没发现石油前,即便半岛上最体面的几个大酋长,吃穿住行也都非常朴素)

1892年,沙特家族被拉希德部落打的败走到了科威特,老酋长自此产生了巨大阴影,直接把沙特家族的所有事务,连带报仇复国的大业,统统丢给了儿子,自己专心去拜真主,做伊玛目了。

1902年,年轻的沙特酋长阿卜杜勒·阿齐兹带着人马浩浩荡荡的杀了回来,一举夺回利雅得。随即,先前向拉希德家族效忠的部落纷纷倒戈,阿卜杜勒·阿齐兹越打越顺利,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就征服了当今沙特阿拉伯版图的绝大部分地区。期间,还击退了数次前来干涉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

靠着战争和联盟,阿卜杜勒·阿齐兹得到了半岛上多数酋长的臣服。

然而,即便此时奥斯曼土耳其只剩下了半口气,但饿死的骆驼比马大,阿卜杜勒·阿齐兹虽然早有了国王之实,但一直未敢公开独立建国,也没自称过“国王”,仅仅在英国人的支持下,被奉为了沙特“大酋长”。

(阿卜杜勒·阿齐兹和他的英国顾问)

一战中,作为奥斯曼土耳其的敌人,英国开始更加卖力的扶植阿拉伯各大部落,到处“忽悠”阿拉伯人起义。具体操作可参考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的相关情节。

(1919年巴黎和会上的中东代表——第二排右二为“阿拉伯的劳伦斯”原型,托马斯·E. 劳伦斯)

直到1920年代初,随着一战后奥斯曼帝国的崩塌,中东地区成了英法的“委任统治地”,两国开始疯狂的在己方控制区勘探石油。

这时的阿拉伯半岛,属于英国势力范围。

跟咱们印象中作威作福的西方殖民者不同,在沙特王室眼中,英国人虽然在自己的地盘上指手画脚,但跟仇家部落或者早前的奥斯曼帝国比,算是个非常理想的合作伙伴。

于是,沙特家族同英国一直保持着积极友好的合作,靠着英国的帮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南征北战。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是跟沙特部落有血缘关系的哈桑部落。

1925年,哈桑部落被征服,包括圣城麦加和麦地那在内的半岛西部地区也正式被沙特收入囊中。

其实,要说这个哈桑部落,也算是英国的盟友。狡猾的英国人两边下注,开始的时候,并不允许两部落闹的太大,后来又逐渐观察到,沙特这边明显能打的多,进而又默认了沙特对哈桑各种军事活动。

1932年,阿布杜·阿齐兹宣布成立沙特阿拉伯王国,自任国王,采取政教合一的君主专政制,没有宪法、不设议会、严禁政党集会,只拿数百年前的《古兰经》治国理政。

而当年号称要向世界人民“推广民主”的大英帝国,竟然举双手表示了支持,并成为二战前,沙特王国最亲密的西方盟友。

很显然,除了关键的地理位置外,当年的英国人,看重的就是半岛上“黑金”的潜力。

然而,令他们懊恼的是,凭着跟沙特的关系,掌握着勘探特权的英国公司花了十几年的功夫,眼睁睁的看着周边好几个中东国家都陆续勘探出了石油,就剩下沙特一直没有动静。

望着这一望无际的沙漠,愚昧的牧民,英国人开始动摇,打算从沙特撤资,这时阿布杜·阿齐兹各种忽悠,费大劲还是留住了英国金主。

就这样,英国人咬牙坚持了下来,经过十几年的苦苦勘探,1938年,在沙特东部的达曼挖出了第一口油井。

没成想,这口井虽然深达1380米,但油量和油品都远胜于之前的数个中东油田。根据摸索出来的规律,之后,沙特的石油勘探、开采一路顺风顺水,一发不可收拾。量大、品质好还易开采,加上临海的地理位置,到了上世纪50年代,沙特最终跻身于土豪国家的顶层。

总的来看,沙特的崛起、统一和发家致富,均离不开阿卜杜勒·阿齐兹这个“国父”的奋斗和运作,无论是南征北战的军事能力、纵横捭阖的外交活动还是治国理政手段,都堪称当年中东地区少有的“猛人”。

甚至,二战后,随着英国从前势力范围退出,阿卜杜勒·阿齐兹又率先成了美国最早的一批中东盟友,化身为“石油——美元”体系的操盘手之一。

只是,对比上世纪初,曾经在漫天风沙中策马奔驰,玩命冲锋陷阵的沙特武士们,他们的后代如今竟然沦落到了连胡赛武装游击队都对付不了,国防要靠雇佣军的境地,已经丝毫看不出半点“阿拉伯式的英勇”了;御用军乐团在重要外交场合,连俄罗斯国歌都能演奏的跑调跑到十万八千里(感兴趣的可以搜搜这段视频)。看到“富起来”的后人活成了这般模样,也不知道他们的“国父”阿卜杜勒·阿齐兹若有在天之灵,将情何以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