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不识字,为何能够管理好宁国府?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家相信溥仪没有学过算数吗?
对不起,是真的。
满清皇帝没有一个学过算术,简单的加减乘除都不会。
为什么这样?
因为管理一个国家也好,管理一个大家族也好,其实不需要算数,也不需要识字太多,只需要懂得管理原则、有管理手段即可。
大家注意,王熙凤绝非一个人管理贾府,手下还有一堆人。
首先是平儿作为贴心大秘书,帮她出谋划策,提供各种点子,必要时候作为代理办事人,作为缓冲。
其次是还有一堆管家奶奶,这些都是具体的执行人,事情都是他们做的。王熙凤只需要下达命令,自然由这些人去执行,不需要亲自去做。而诸如周瑞家的、林之孝家的等等管家奶奶,都是雷厉风行,很厉害的,办事能力也强。用平儿的话来说,王熙凤都畏惧他们三分。
再次,王熙凤还有很多助手,比如识字的彩明之类,一说是个很小的男童,一说是个丫鬟。具体识字和写字,以及算数之类,都是这些人负责,不用王熙凤亲自管理。
最后,王熙凤还有很多在外办事的男性家仆,比如兴儿、旺儿之类,都是在外面具体办事的。因为管家奶奶毕竟是女人,一般不能随便在外面乱跑。
其实说来说去,王熙凤只是一个决策人,识字不识字其实关系不大。
而且王熙凤并不是一直不识字,后来也学了一些字。
因为王家不是书香门第,所以秉承“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不给上学,王夫人和王熙凤都不识字。
这在古代是常态,就连国子监祭酒李纨家,就相当于今天清华大学的校长家庭,也不让女孩多读书。李纨也就是认识一些字,不是文盲而已。
那个年代,认为女孩读书太多不是好事,会导致自己有主见,不会遵守三从四德。
而且,王家相比其他四家,是比较粗鲁的家庭,不是书香门第。不谈王熙凤哥哥王仁的德性,就王熙凤自己谈吐也颇为粗俗。
全书中,王熙凤骂过很多脏话,有的相当下流粗俗,同她的身份完全不相称。
比如王熙凤打小道士的时候骂:“野牛肏的,你往哪里跑!”
看看,这话非常粗俗下流,恐怕下流鬼薛蟠未必说得出口。
之前她笑骂平儿 肏鬼(耍弄人)。
王熙凤作为大家小姐,却懂得这些非常下流的脏话,唯一的可能就是他的父辈或者女眷里面经常有人说这种话。
王熙凤从小听,也习惯了。
这种家庭,当然对女孩的教育不太重视。
王熙凤最初也是不识字的,但查抄大观园的时候,她勉强能够看懂司琪的情书,可见后来自己还是学了一些。
由此可见,王熙凤是个好学的人,当然她当时才20多岁,学习能力也比较强,又是个聪明人,学几百个字完全没有问题。
王熙凤不识字,为何能够管理好宁国府?
王熙凤的管家能力与识不识字关系并不紧密。因为有识字的彩明帮她补上这一短板。王熙凤虽然不识字,却有着非常灵活的头脑,非常强硬的手段,非常圆滑的处事能力。这一点,在她协理荣国府时得到了很充分的展示。
王熙凤接受了贾珍的请托,马上在头脑中抓住宁国府的管理症结,并根据这些症结制定了规章制度:先是令彩明钉造薄册。再对下人讲明规章制度,责任到人。若是一般家族,大家各司其职也就可以把事情办妥了。
偏偏,宁国府的状况要复杂的多,不但人口混杂,遗失东 西;事无专管,临期推委;而且人心不古,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 苦乐不均;更有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这大大增加了王熙凤的管理难度,但这一切都难不倒聪明的王熙凤,她早就想好了对应的着数。那就是抓住错处,严明制度。杀鸡骇猴,大展神威。
王熙凤既已明确规章制度,下人们也惧凤姐威名,大部分人战战惊惊的按时到了,偏有个别人不信这个邪,偏要去捋凤姐虎须,这样,倒给了王熙凤一个大展神威的机会,让人把迟到的人拉了出去,不但打了二十大板,而且扣了一个月的银米。
自此,于是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这一段时间内,可以说令到禁止,令到事行,使秦可卿的丧事办得条条理理,风风光光。俗话说,窥一斑而知全豹,从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这一件事上,可以看出王熙凤的管理才能绝非一般。
王熙凤不识字,为何能够管理好宁国府?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是个令人又爱又恨的人物,红学家王昆仑曾说“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鲜明的人物个性加上87版邓婕入木三分的表演,凤姐成为许多人心中难以忘怀的经典之一。
作为王夫人的内侄女,金陵王家的小姐,王熙凤虽有神仙妃子一般的才貌,却识字不多,但她却能在大体上将荣国府打理得井井有条,连秦可卿丧事,也是因贾珍看重她的管事能力,才叫她协助打理宁国府。
不大识字的凤姐,为何能管理好荣国府,甚至宁国府和整个贾府呢?
一、凤姐自身才干。比起每日只知读书写字、穿针绣花的闺阁小姐。王熙凤更具一番格局,“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脂粉队里的英雄”、“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儿万不及一的”,曹雪芹加诸王熙凤的词,无不表明凤姐是个有才干,善决断之人。比起满腹诗书的钗、黛等人,凤姐并不逊色多少。
二、贾母、王夫人背后支持。贾母是贾府地位最高之人,虽每日主要事情是要儿孙们陪着她玩乐,但在贾府树立起来的多年威信,使她依然是事实上的一把手。而凤姐又与贾母关系融洽,贾母当着众人叫她“泼皮破落户”“凤辣子”“猴儿”无一不是在表现她对王熙凤的喜爱之情。
黛玉初进贾府时,那一段心理活动就写得很传神“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这一段既表明大家族守礼,也是衬托了王熙凤的受宠。自身能力,加上贾母宠信,还有姑妈王夫人的依赖和重托,凤姐管理荣国府当是如鱼得水。
三、平儿的协助。古往今来,大凡管理者,身边一定会有得力干将,对凤姐来说,平儿就是她的得力干将,带去的四个陪嫁丫鬟,最后只剩平儿,也足见平儿处事能力过人。
第三十九回,李纨夸平儿“可惜这么个好体面模样,命却平常,只落得屋里使唤。不知道的人,谁不拿你当作奶奶太太看。”“有个凤丫头,就有个你。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还要这钥匙作什么。”可见平儿对王熙凤的重要性。
探春协助管理大观园时,赵姨娘挑起她一腔怒火,平儿一番得体的话,让她转怒为安;柳五儿事件,她劝凤姐得放手时且放手,没必要多得罪人;岫烟无钱买御寒的大衣,是她送去凤姐的衣服,替凤姐做了一番人情,为她博得众人称赞“谁似奶奶这样圣明!在上体贴太太,在下又疼顾下人。”凤姐能管理好荣国府,平儿功不可没。
综上来看,虽然王熙凤识字不多,但这与她具备治家才干并不矛盾,且因为有贾母、王夫人等人在背后的大力支持和信赖,且有平儿从旁协助,王熙凤的治家才干更加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而她也在理家过程中,渐渐识得了一些字。
作者:长安月。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王熙凤不识字,为何能够管理好宁国府?
古代女子在娘家主要学习管家、宅斗,不学诗词。
古代女子倡导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很多高门大户的女子都不识字。但是她们都是内宅的风云人物。因为她们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大宅门内的勾心斗角,妻妾争宠,奴仆内斗,妯娌争锋,兄弟阋墙。
经历得多了,自然而然的也就学会了如何在斗争中取得胜利。古代的女子在娘家可以不学文化,但是一定会学如何管家,如何驾驭奴仆,如何讨好公婆,小叔子、小姑子,如果做一手漂亮的针线活。
李纨就是按照典型的闺阁女子培养的。她的父亲不要求她有诗才,只要求她认识几个字,能读写列女传之类的文章就成,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便罢。李家教给李纨的知识就是纺绩井臼。
《红楼梦》里识字的女孩,在今天相当于学霸《红楼梦》里识字的要求很高,不是简单的认识字,能读封信,认识账本就叫识字了。这样的人属于不识字。识字的人需要有高深的文化知识,出口成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能。像林黛玉、薛宝钗、妙玉这样的人才叫识字。贾宝玉在大观园里属于垃圾那类的,每次诗社,宝玉都垫底。而且宝玉不爱读书,大家都说宝玉“天下无能第一”,“一肚子草莽”。《红楼梦》里识字的姑娘放在今天是妥妥的学霸。
王熙凤不是学霸,但是认识字王熙凤并不是不识字,只是她的文化水平不高。她能认识字,账本她能看明白,也能读信。例如抄检大观园时,她就读了司棋表弟写来的信。高深的书籍,王熙凤就看不懂了,而且王熙凤不会写字。
不过,王熙凤的文化水平用来管家绰绰有余。
王家对女儿的教育主要是管理能力,事实证明王熙凤有能力当管家王家是武将出身,王熙凤的叔叔也是武将。他们家对女子的培养不是诗词歌赋,而是有杀伐决断。
王熙凤是王家的嫡长女,她注定要嫁到钟鸣鼎食人家,因此她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如何当一名合格的钟鸣鼎食人家的媳妇。王熙凤小时候被当男孩子养,因此她和男孩子一样,有杀伐决断。这些教育和经历对王熙凤管家有非常大的帮助。
宁国府里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王熙凤就是一个世事洞明,人情炼达的人。
秦可卿死后,尤氏犯了旧疾不能理事。贾珍请王熙凤料理秦可卿的丧事。
王熙凤一边管理荣国府,一边管理宁国府,一边处理外交事宜。例如缮国公诰命亡故,王熙凤料理王邢二夫人去打祭送殡事宜;西安郡王妃华诞,王熙凤打点送什么样的寿礼,可以讨王妃的喜欢;镇国公诰命生了长男,王熙凤预备礼物庆贺。
又有胞兄王仁连家眷回南,一面写家信禀叩父母并带往之物;又有迎春染病,每日请医服药,看医生启帖、症源、药案等事,亦难尽述。又兼发引在迩,因此忙的凤姐茶饭也没工夫吃得,坐卧不得清净。刚到了宁府,荣府的人又跟到宁府;既回到荣府,宁府的人又找到荣府。
王熙凤日夜不暇,筹理得十分的整肃。王熙凤通过料理宁国府的丧事,而名声大噪,让全族的老少人等对她刮目相看,对她的管理能力非常佩服。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润杨的红楼笔记!王熙凤不识字,为何能够管理好宁国府?
王熙凤在秦可卿死后,应贾珍请求,协理宁国府。
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
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
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
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
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
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
针对这五大管理问题,凤姐施展手段,终于取得了良好成效,把秦氏的葬礼办得风光无限。宁国府上下也十分服气。
凤姐是个不识字的女人,为何管理宁国府管理得这么好呢?
1凤姐自幼受到良好的主妇训练。凤姐出身于四大家族的伯爵王家,王家是武将,对女儿缺乏文化教养,却在持家教养上并不含糊。
管家需要的是家务常识和计算能力,这些都不需要识字。我们在农贸市场买菜,常常发现那些读书不多的小贩,心算算账比知识分子还快。所以,凤姐虽然不识字,但计算能力不错。
她不识字,就必须训练自己的记性,所以她不用笔记本和电脑,把一切都记在脑子里,当然,她还有个同样细心、记性好的秘书——平儿。李纨夸她是凤姐的“总钥匙”。
而且,真到需要识字的地方,还可以叫彩明之类识字的小厮帮忙。宝玉也帮她写过礼单。总之,凤姐可用的识字人很多,不识字这个缺陷,不足以成为她管家的障碍。
2凤姐有杀伐决断的能力。凤姐自幼被当作男儿教养,王家的男儿不一定要读书,但是可以骑马,看军事演习,所以凤姐成年后见到男性也不羞怯。而且她看多了军队里的训练和严规,所以从小玩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养成了将军一样的自信和令出即行、赏罚分明的习惯。
对于不听话的仆人,她敢于打板子,“三四辈子的老脸都顾不得了”。“一时恼了,不认人的”。因为她心狠手辣、没有妇人之仁,执行力很强,所以仆人们不敢不听从。
3凤姐心思周密、善于与人交往、善解人意。她同时管理荣宁两府的家务,居然能面面俱到,滴水不漏,说明她思虑周全,考虑周到。同时,她非常善于揣摩别人心思,哪个仆人想偷懒,哪个仆人想骗她,都能被她识破。与此同时,她还善于社交,对前来吊唁的宾客都招待得热情周到。所以曹公赞美她“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持家。”把她的能力比做可以经世济民的将相之才。”
所以,凤姐能把宁府管好,并不需要识字有文化。
聪明的人,一样通、百样通。凤姐后来在芦雪庵诗社时的起句就做的极好,这说明她也是有文字天赋的。只是以前没有专门学习而已。
后来她管家久了,也就学会了识字,还当众念过司棋收到的情书。
这说明凤姐的确非常聪明,无论雅俗知识,只要她肯学,都能学好。
而有些人虽然能读书,却是书呆子,除了读书识字,一切俗务和生活常识都不行,比如甄士隐、贾政等等。
欢迎关注凭栏翠袖!
王熙凤不识字,为何能够管理好宁国府?
《红楼梦》中有两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两句话正适合王熙凤,王熙凤出身于金陵四大家族王家,从小就在大家族里耳濡目染,对管理上应该学到不少东西,嫁到贾府之后,又受到贾母等人的影响,加上本人天资聪明,即便是不识字,仍然具备较高的管理才能,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主理荣国府,协理宁国府的精彩表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