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飞机上的航炮拆下来给步兵平射,对敌方步兵和装甲车坦克会有什么伤害?

航炮由于口径多在20毫米以上,而且许多都是加特林式多管速射炮,因此后坐力大到无法被步兵直接使用。如果要将航炮用来对地射击也必须增加固定支架或者干脆装在轮式或者履带式车辆之上。而如果要问对地射击的航炮能够对步兵和装甲坦克构成什么伤害,那我只能说航炮本身就是空中平台用于专门攻击装甲目标的存在,威力如何直接看海湾战争中的死亡公路即可一目了然。(海湾战争死亡公路,很多都是阿帕奇直升机和A10攻击机航炮的杰作)

世界上著名的航炮有苏27战斗机上标配的GSH301航炮,也有F-16战斗机上装备的M61火神航炮,但是最为人所熟知的则莫过于美国A10攻击机上配置的30毫米口径GAU-8/A复仇者机炮。(世界著名航空机炮一览表)

复仇者机炮采用七管加特林式布局方式,最高射速可达4200发/分,其炮弹有穿甲燃烧弹和高爆燃烧弹两种,一般在弹链中采用4:1的黄金数量比进行装填,能够达到最佳的穿甲效果。(A10攻击机及复仇者机炮)

PGU-13/B高爆燃烧弹因为采用了美军最为青睐的贫铀弹芯,最大穿甲能力可以达到60毫米以上均质钢板,这样的穿甲能力虽然不足以击穿主流坦克的正面和侧面装甲,但是因为A10俯冲射击时的攻顶角度,可以直接洞穿坦克最薄弱的顶部装甲,即使对着坦克一轮毫无目的的狂射,密度的火力也足以打烂坦克裙板、履带乃至于外部观瞄设备。如若是对付防护厚度通常不足50毫米的装甲战车,那更是手起刀落,分分钟切菜!

(被复仇者机炮打烂的坦克实靶)

那如果是这样的一门炮拿来火力平射,有多恐怖呢?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曾经使用巴雷特12.7毫米狙击枪在一千米距离上直接拦腰将一名恐怖分子打断成两节(注意,是打断),许多国家也经常使用12.7毫米高射机枪充当火力压制神器,实战表明:无论是人体任何部位挨上一发12.7毫米子弹,基本上就是打哪哪稀碎,打中躯干部位,连具全尸都可能没有。(M242型大毒蛇25毫米机炮攻击模拟人体目标,这叫一个碎!)

而复仇者机炮的口径足足有30毫米,一枚子弹跟你小手臂差不多大小,威力是12.7毫米机枪的三倍以上,想象一下这样一分钟4200发这样的子弹打过来是多么恐怖的存在?画面太血腥,就不要脑补了。(复仇者机炮穿燃弹)

美军也正是认识到航空机炮的威力,非常适合在强度较低的治安战中充当移动火力点,因此也有意将机炮下放至地面,与陆军作伴。然而复仇者机炮实在太大太重,机炮本身加上供弹系统的重量达到1.82吨,实在难以屈尊凡间,于是美军就另辟蹊径,最终将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上重量只有55.8千克M230单管30毫米机炮搬上了JLTV联合轻型战斗车上(升级版悍马),组成了一个地面遥控移动武器平台。(JLTV轻型战斗车及其顶部的M230机炮武器站)

那它的威力有多大呢?美国诺格公司目前在新推出的武装版丰田皮卡上使用同款机炮进行了实弹打靶测试,该炮仅仅发射一颗子弹就将厚度达20厘米的水泥房屋墙壁击穿,这要是打在人身上,那还不是一个透心凉,心飞扬?

如果把飞机上的航炮拆下来给步兵平射,对敌方步兵和装甲车坦克会有什么伤害?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在著名的三区革命事件中,曾有过屠杀汉人的风潮,尤其追杀国军的家属。

当时曾有不少家属和汉人平民,逃入当时国军的机场。

面对暴徒和穿着平民服装的苏军进攻,国军本来是顶不住的。

后来他们突然想到,库房里有一些拆卸下来淘汰的航空机枪,还有不少弹药。

于是,他们将这些大口径机枪自行改造,放在碉堡和土木工事中,用于平射压制进攻的暴徒。

你别说,这还真的有用。

以12.7毫米航空机枪为例,射程远远超过普通机枪,更重要的是在有效射程内的弹道非常稳定,命中率高。而且机枪是战机使用,射速极高,所以压制性强。

当时暴徒和伪装的苏军屡次进攻,但己方机枪无法压制这些航空机枪,久攻不克。

道理就是这样了。

航空机枪尚且如此厉害,航炮就可想而知。

以A10的30毫米口径加特林式机炮为例,射速高达每分钟3900发。

它的火力压制性极强,1200米的距离上连续射击,80%的弹药都分布在一个半径为6.1米的圆内。

它的威力也很强,500米距离穿透69毫米,1000米距离穿透38毫米。

但航炮的主要问题是,重量太大,陆军难以有效使用。

30毫米口径加特林式机炮就有接近300公斤,还不加上大量弹药。

如果不实用自动化火炮模式,而是牵引使用,移动很困难,很容易被敌人用各种武器摧毁。

如果把飞机上的航炮拆下来给步兵平射,对敌方步兵和装甲车坦克会有什么伤害?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对装甲车和坦克会有什么伤害?射穿了呗,炮弹密集一点,都能穿成筛子了。

您也别有什么疑问,航炮这东西他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让飞机在近战中有一个格斗武器,另一个就是对地面的装甲目标进行攻击的。

所以航炮对于装甲车和坦克伤害是绝对有的,这个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至于您说把航炮拆下来给步兵使用,小编只能呵呵了,这个想法很不错,但实际操作起来真就没有操作性。

这玩意虽然口径小了一点,但他的名字好歹挂着一个炮字进行了点缀,炮的后坐力是一个人能扛得住吗?这不开玩笑吗?

一个再怎么壮实的人,将一挺机枪抗起来,不用扣着扳机,连续几个点射,那股子后坐力都能把人给顶的摇摇晃晃的。

用人的小肩膀扛着这么一门航炮,真来不了,一家伙下去人被撞飞了,七十这都是小事,保不齐就是内伤啊!

当然也有小伙伴说,那装到载具上?载具?那要坦克是干嘛的?不香吗?步兵讲究的是机动,重的东西真带不走。

好了,题主的问题算是回答完毕,接下来,咱就从航炮的历史入手,再详细的说一下。那么有兴趣的小伙伴,您可以接着往下听。

航炮

航炮也叫机关炮,也有人叫机炮,都是一个东西。说实话最开始的时候,小编瞅着这家伙,总感觉你给这么的小家伙挂个炮字,是不是太草率了?

后来一了解,原来人家是有规定的,口径在二十毫米以上的自动射击武器都叫航炮。

这东西算是机枪的一个升级版,在人类历史上的空战史大多数时间里都能瞅见他。

如今直升机上他也算是标配,有些战斗机虽然取消了航炮,但大部分战斗机还都有保留。

那么最开始的时候,是咋把这东西抗到飞机上的呢?

在1914年的时候,法国人先把一挺7.62毫米的步兵机枪,给扛到了飞机上。

当时使用起来还挺好使,毕竟那会在空战中也没啥好武器,而且飞机都是木头板子搭上一点蒙皮,所以一挺机关枪就能把对手的飞机搞定。

可是随着飞机的发展,木开头板子不用了,用钢筋铁骨了,在加上飞机的作战对象也开始多目标化,向着地面装甲之类的目标发起进攻。

所以你一挺破机枪,显然对这些个东西就无法构成危险了,那么机枪的口径不就开始断的加大,最终就出现了二十毫米以上的机枪,这就是航炮。

所以航炮的出现,简单的说就是这么回事。

从历史发展来看,航空航炮这东西,出现了大概十四种类型的,有二十毫米,二十三毫米,二十五毫米,二十七毫米,三十毫米等等,最要命的他们居然搞出了一百零五毫米的。

一百零五毫米的航炮,听着都吓人,那么大口径?这种冲击力太震撼了。

当然事情说道这里,难免会出现一个问题,这么大口径,飞机能扛得住他的后坐力吗?呵呵!一般的飞机还真就扛不动,所以这种航炮很少,能够搭配到一块攻击的飞机也少。

所以您没有听过也属正常,这个口径还是小编在翻阅资料,意外晓得的。

好了,咱接着说事。

咋说呢?如今航炮这东西出现的机会貌似少了很多,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

毕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因为新型截击机的出现,比如美国的F—86D,F—89C等等的,这些个新式飞机就装备了比航炮威力更大的航空火箭弹。

而且欧美这帮人,还曾经一度想把航炮给废了,就用火箭弹作为航空作战的唯一武器使用。

在五十年代以后,空空导弹的出现,全世界又掀起了导弹制胜论的说法。

所以在这个时期就出现过飞机不装航炮,扛着几枚空空导弹出发的现象,您比方说美国的F—48,F—102,英国的闪电,法国的幻影等等。

当然了,小编并不是说导弹制胜论的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这个想法绝对是以后战斗机的发展方向。

但那个时间段里,这个想法太超前了,很多技术手段没有跟上,提这个的话你就达不到要求。

您比方说雷达,这东西是飞机的眼睛,可您的眼睛要是不好,是一个近视眼的话,那就意味着飞机的交战,不存在视距之外的战斗,还是要发生在视距之内的。

您拿眼睛都能看见对方了,这种近战格斗能少得了吗?不能够啊!到时候航炮比导弹来的痛快!

而且导弹的性能也不是现在这样的,那会的导弹实战性很差的,根据统计当时的作战成功率也就6%和9%的样子。

这在战史上就有例子,您比方说,当年美国人要和咱隔壁的小霸王交战。

美国的F—4B装了四个麻雀导弹,四个响尾蛇导弹,这就上了天。

就这装备在那会堪称豪华啊,八个导弹啊,这火力杠杠的,啥东西能顶得住这个?

结果这场战争的初期,很多F—4都变成了米格的刀下鬼了。毕竟那导弹不好使,打不中人家,人家一反击,追着F—4的屁股打,他不吃亏都是不可能的。

最后美国人逼的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就在F—4的肚子下边搞了一个吊舱,加装了一门SUU—16六管炮,或者MK4双管炮,用这东西来应急的。

最后统计战果很能说明问题,整个战争中美军击落小霸王一百三十七架飞机,其中响尾蛇击落三十二架飞机,航炮击落四十四架,麻雀导弹五十架,猎鹰导弹四架,其余七架是用战术逼迫对手坠毁的。

所以通过这场战争,世界各国总算是明白了,航炮这东西真心不能丢了。

这事到了七十年代的时候,第四次中东战争,当时以色列击落对手的飞机有三百多架,航炮打落的就有三分之二,响尾蛇是三分之一。

这还能看的出航炮的厉害之处,不可或缺的存在。

那么这事到了八十年代的时候,就发生了改变。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英国和阿根廷,他们在马岛这块打了一次。

英国击落对手三十一架飞机,结果二十四架是被响尾蛇击落了,只有七架是被航炮打下来的。

从这里开始导弹的地位凸显,之所以这样,最为关键性的因素就是导弹的技术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以后的战场上,用航炮击落对手飞机的情况,跟是进一步的下跌。

那么发展到现在,是不是航炮这东西就要被取消了呢?

事实上美国的第四代战斗机,F—22,F—35这样的战斗机,就算是有着非常先进的武器系统,他们依然没有取消航炮这个选项。

说道根子上,航炮这东西,成本不高,伸个手就能制造,他是纯机械的,对于如今满天飞的电子干扰一点反应都没有。

再加上他的体积不大,重量还轻,装到飞机上没太多的负担,所以就一直存在。

航炮这东西,他就算是没有在飞机的内部进行加装,也都会通过吊舱的形式存在于飞机的肚皮下边。

当然了,也有一些个有着特殊任务的飞机,他是没有加装航炮,甚至是连个外挂航炮都没有想过,您比方说F—117就是这样的。

当然也有小伙伴要说:“还有英国人的台风!”

拉到吧!您别提这台风,提出来都是英国人的泪,台风之所以没有航炮,那完全是因为英国人没有钱。

如今的日不落帝国,日子过的扣扣索索的,很多军备都存在这种毛病,没有充裕的钱可供他们花销,体现在军备上,要么用廉价的替代品,要么干脆直接从装备上扣了。

这事咱就不唠叨了。

那么以后航炮会不会取消呢?这个还真不好说,毕竟之前小编都说了,如今的电子战花样百出,航炮这东西好歹有一项抗电子干扰的能力吧!

所以要想把航炮从飞机上赶下去,估计还得走一段时间吧!

接下来咱说说航炮的口径。

话说首先上了飞机的不是什么航炮,而是机枪,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机枪一直算是飞机的标配。

您比方说一战期间,飞机的主要装备其实就三种7.62毫米,7.7毫米,7.9毫米的机枪。

毕竟那会的飞机木头加布条,至于装甲不装甲的基本可以当不存在,机枪的子弹足够解决问题。

当然在这个时期,人们还是对大口径的航炮产生了兴趣,所以在这方面的投入还是有的。

最早将航炮这东西,装入飞机的是法国人,他们把哈奇开斯三十七毫米炮给装到了飞机上,当然是改进过的,不然就过去那种小飞机,放上一炮,估计自己就得被顶散架了。

不过很可惜啊,毕竟这东西本身就是一门炮改装过来的,所以他的弹药需要手动装填,跟发射一枚炮弹没有啥区别。

这在空战中没有多大用处,空战依靠的是速度,你这手工装填,几个意思?所以这种航炮装到了飞机上,也只能让法国用来攻击地面目标了。

那么这事到了一战结束之后,机枪依然是飞机的标配,但与之同时飞机的防护也开始有了变化。

他的机体机构不仅加强了,要命的油箱也出现了防弹油箱,所以一挺7.62毫米机枪,对上这样的飞机就不够看的了。

毕竟你破不了对手的防御,带上再多的子弹一点用都没有。

所以各国又加大了对航炮的研究,大口径的航炮开始出现在了飞机上。

您比方说在二战初期,德国恐惧依然有7.92毫米的机枪和13毫米的机枪,再加一门厄利孔二十毫米的航炮。

到了1940年的时候,德国航空部首先对这航炮不满意了,要求提高航炮的口径,并且把二十毫米作为了空战武器的最小口径的命令。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四发重型轰炸机开始出现,你这二十毫米的航炮破不了对手的防御了。

而且航炮针对的地面目标——坦克,又开始了加厚加重了他们的装甲。

此后德国人在二战期间,研究了十六种二十毫米以上的航炮,后来德国人的战斗机装的大多数都是二十毫米和三十毫米的航炮。

举个例子,在二战期间德国人就有一种反坦克攻击机,叫做Ju—87G—1,在机翼的下边装着两门三十七毫米的航炮,备弹不多,一门就给了六发。

这东西在近距离六十度俯冲的时候,可以击穿七十五毫米的坦克装甲。

此后苏联人为了应对对手的攻击,将坦克的装甲也进行了加强,最终德国人不得不再一次加大他们的航炮的口径。

比如1944年德国空军生产的Hs—129B—2上就装了一门七十五毫米的航炮。

这东西在百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一百三十毫米的装甲。

一辆重达四十五吨的重型坦克,在这种航炮的轰击下,也就是一炮的水平。

在这个方面,美国人反应是最迟钝的,他们在整个二战期间都是把12.7毫米的机枪作为飞机的制式武器,而其他国家甚至是以抠门著称的日本人都在开始在二十毫米,二十三毫米以及三十毫米的航炮上跳跃。

美国人彻底认清楚机枪这东西,压根就不适合空战,那还是在朝鲜战争中认识到的,这才让固执的美国人,丢掉了机枪。

航炮这东西不管怎么发展,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三十毫米以下在捯饬。

最为主要的原因是,您要再往上把口径扩大了,大多数飞机守不住这航炮的后坐力。

别的不说航炮在开炮的过程中,您会明显感觉到飞机的速度在下降,而且就算是三十毫米的航炮,如果连续进行射击的话,搞不好飞机会因为这种速度下降,造成失速,给掉下来,您别以为这事没有,历史上就发生过。

咋说呢?真正装备大口径,超过三十毫米的航炮,也不是没有。

当时造这种超大口径的航炮,他们的作战目标是大海航行的船和潜艇,这个您没有想到吧。

当时盟军有一种蚊式战斗机,英国人就在这种飞机上装上了一门备弹只有二十五发的五十七毫米的莫林斯反坦克炮。

而美国人干脆把他们的B—25G也塞进去了一门七十五毫米的M4航炮。

那么这种航炮的效果如何呢?根据资料显示,这种航炮的炮弹只要七枚就可以击沉日本的驱逐舰。

不过这种口径的航炮不是谁都能装备的了的。

估计美国人是喜欢上了这种大口径的航炮,最终他们在1967年的时候,在改装过的AC—130E中,塞进去了一门M102型105毫米榴弹炮。

好吧,这种炮当然是被改装过的,炮管不仅短了,备弹也就一百发而已。

操作的时候,也只能进行液压操作,根据后来的战斗表现,这炮还不错。

当然还是那句话,不是那一种飞机能够享受这种待遇的,一炮下去估计一般的飞机就得被顶翻了。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如果把飞机上的航炮拆下来给步兵平射,对敌方步兵和装甲车坦克会有什么伤害?

机载航炮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战斗机必备的武器装置,包括现在美国装备F-22A猛禽战斗机和F-35A闪电II战斗机都是安装有机炮的,目前战斗使用的机炮中属美国的A-10疣猪攻击机的GAU 8机炮最为厉害,这款航炮每分钟可以达到4200发的射击速度,而且使用的是贫铀穿甲弹,加上A-10攻击机飞行的速度使得这款武器具备很强的打击能力。

如果把航炮拆下来给步兵使用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特别是A-10攻击机的GAU 8 30毫米加特林火炮,等于是一款反坦克利器。不过这款火炮体积巨大,而且是需要外能源,这样对于实际使用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是其他的一些航炮也是具备很强的杀伤能力的,以为这些航炮本来就具备打击地面目标的能力,只要选择合适的弹药就可以对坦克装甲车辆进行打击了。

拿航炮对于人员进行打击也是非常可怕的,目前的航炮主要是30毫米和23毫米左右,这些航炮的威力都是非常大的,与普通的机枪完全不一样,但是所有航炮有一个特色,就是载弹量不多,如果在地面使用就需要额外配备备用弹药了。

实际上战斗机上的航炮和机枪原来都是从地面搬上去的,早期的战斗机没有配备专用的武器,到了后期才有专门研制的机枪和航炮的出现。不过如今在有些战斗机上已经取消了航炮,这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作战方式的转变的结果。

如果把飞机上的航炮拆下来给步兵平射,对敌方步兵和装甲车坦克会有什么伤害?

效果与地炮中的机关炮的差别很有限,基本都是同源同根,而且航炮大多在连续射击以及散热等方面有自身的问题,所以效果反而不见得特别好。

从一战末期开始,航空枪炮便在高射速和远射程上做文章。前者最大的问题来自于散热以及枪管或炮管磨损问题,好在航空枪炮的载弹量较小,已经就算射速很高,但实际上也打不出去几发。散热问题最初通过风冷或者说空冷方式解决,相对地面上当时通行的水冷方式,空冷结构相对较轻,在空中散热效果也不算太差。但现在的高射速航炮大多又采用了液冷方式,因为动辄一分钟射速1500发往上,风冷很难及时带走发射产生的热量。例如苏制GSh-30-1为代表的单管高射速航炮,如果一次将150~200发的备弹全部射出,炮管将会直接报废。而像美国人的GAU-8作为航炮是严格限制只能进行1~2秒的爆发射速连续射击,以避免对枪管造成磨损。

GAU-8同时也是海基“守门员”系统的主炮,但是并没有相应的陆基型号,PGU-14 / B本身是一款相当不错的30毫米穿甲燃烧弹,但3900发/分的射速其实显得有些过度消耗弹药,而且其尺寸比一般的A级轿车还打,各种底盘扛着都费劲。

不过M134在悍马等高机动车上表现也还是挺不错的。说起来,各国都很少专门研制一款“只能”用在飞机的上的特殊高射速火炮,肯定会将弹药、炮身等方面的潜力挖掘干净,这才是最大限度降低武器装备使用成本的方式。

如果把飞机上的航炮拆下来给步兵平射,对敌方步兵和装甲车坦克会有什么伤害?

伤害极大!但是实际比例比较明显,地面上使用它的就不是步兵了,而是炮兵!

首先,目前世界上的战机使用航炮基本都是口径30mm以上。以A-10攻击机的机炮作为例子见下图:

看到没有,这基本上是一个比装甲车辆大小的存在了。因此,在地面上使用这样的武器时操作人员除去炮手外,都会在配备额外3-4人负责,瞄准、装填、移动等其它工作。航炮发射的炮弹也是个头好大的速射弹药,地面供给时绝对达不到飞机发射的速率。以上都是航炮地面使用时的缺点。

但是,目前将航炮高射速的特点继承下来后,“小型化”的速射机枪,也是步兵班组超喜爱的压制武器,典型的就是美军M134速射机枪。

其实,所谓航炮并不是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上专有的武器。二战以前使用的基本是步兵的机枪和重机枪安装在战机上。随着战机装甲的使用,各国逐渐开发出专用大口径的机关“炮”。基于航空特点,航空用机枪或者机炮自动化程度较高,后座力较低、射速密集。不过这些特点是相对于飞机这个大物件而言的,本身使用到地面后的问题就是一个字:大!步兵扛不动,车载就是自行火炮啦!

美军T-249 37mm火炮系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