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式马步枪的性能怎么样?
关于八一式步枪的诞生,网上看到过一个传说,先将其搬过来,再评论其性能,当然,是用自己组织的文字概括了,原文特长学术论文似的。
1940年5月,八路军副总司令员、副总参谋长、后勤部长等人,陪同刘鼎去军工部上任部长,期间,4人4骑马,在途中议论开了。
“日本人欺负中国,就凭武器好。”、“要战胜日本,要有人有枪,有的战士枪都没有,怎么打仗?”、“靠缴械,代价太大,也不可靠,还得自己造枪。”
军工部长刘鼎,反复琢磨着首长的话,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唯有全力以赴,将军工搞上去,才不辜负首长们纵马送行一番情意。
刘鼎在一所视察时,刘贵福正在设计新枪,那把新枪颇具特色,是刘贵福在延安时设计,工展会上获奖的产品,最高领导人指示延安兵工厂批量生产的“无名式马步枪”。
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时,刘鼎听刘伯承说起过步枪,有些国家单纯追求步枪的射程,把枪管搞得很长很笨重,结果射程越远,命中率越低。刘伯承认为步枪是种近战武器,只要能保证在200米以内射击准确,越轻越灵巧越好。
刘贵福以前只是凭经验设计,不明白其中的理论依据,从刘鼎口中听说了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对步枪的设计要求,感到获益匪浅,对新枪的最终设计定型和量产充满了信心。
于是,刘贵福夜以继日地开动脑筋,加紧新型步枪的设计工作,刘鼎部长建议,与中正、三八、汉阳造等步枪进行仔细比对,从中再挖掘其他步枪的优点,并特地送来上述样枪,供刘贵福作为参考,并特别指出,刺刀很重要,肉搏时易操控。
刘贵福就设计了双翘形不易碰撞刀刃的加长三菱刺刀,增加了步枪的保险装置,简化了工艺,减少了零部件,且缩小了零部件尺寸,减轻了全枪重量,保证了步枪性能优越,轻巧可靠。
8月1日,建军节那天,在射击场上,新枪连续打了200发子弹,全枪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副总司令员接过枪,拉枪栓比划刺杀动作,连说是把好枪,由于准星可以调结射击偏差,副总司令就脱口而出:“天下第一准星”。
八一式马步枪,诞生在太行山,从此人民军队有了自己的第一把制式步枪,采用了7.9毫米口径,枪长尚不足1米,比一般步枪短100-200毫米,枪重3.36公斤,近似马步枪,射击时后坐力较小。
但枪身加上军刺时,长度却超过了三八式步枪,有利于我军拼刺刀展开白刃战。枪托用核桃木制作,表面涂清漆,崭新美观。
枪托内可以存放小型修理工具,有通条插在枪身内,金属零件经过烤蓝处理油黑铮亮,且准星可以调结射击偏差。
此枪共量产7918支,对于八路军来说可谓杯水车薪,但对于我军军工领域来说,却是历史性的进步。因此,八一式马步枪,在我军步兵枪械装备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综上,八一式马步枪,是旋转后拉式枪机5发栓动步枪,由于八路军自用为主,因此在设计时就强调实用,不存在理论上的缺陷,轻巧灵便。
加长的三菱军刺非常有特色,装上军刺时枪长不足1米的八一式马步枪,长度竟然超过了上军刺的三八式步枪,有利于八路军与日军展开白刃战。
在艰难困苦的岁月,缺军工人才、缺机械设备、缺原辅材料、缺优质钢材,且面领日军扫荡的背景下,八路军军械所竟然能设计并制造了7918支八一式马步枪,真的非常不容易,感动了国内军迷,可谓可歌可泣。
八一式马步枪的性能怎么样?
1939年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天,在延安举办了一场“陕甘宁边区工业展览会”,这次展会上出现了2460件各类武器,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有一支我军自主设计的第一款步枪非常吸人眼球,这就是边区机械厂刘贵福等人制造的--无名式马步枪。
该枪口径为7.9毫米,枪管比较短,有点像马枪,拥有折叠式的三棱枪刺,在拼刺刀的时候只要甩动枪口,枪刺就会弹出来。该枪后坐力小,射击准确,式样独特,这是在抗战时期,非常简陋的情况下,造出来的步枪,对于一些手持大刀片子跟日寇决战的来说,助力非常的大。当时毛主席亲自拿到手上,摩挲一番,赞扬道,终于用上我们自己造的枪啦,这枪造的很好嘛,要多多的生产,狠狠打击日寇。
不过在制造这支步枪之前,面临着很多困难,比如没有技术人员,没有优质钢,加工枪械的设备也不齐全。但是面对这些困难,我军工人员发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硬是将落后的设备进行了改进,集思广益之下利用铁轨为材料,终于造出了这支步枪。而这支枪的发明者--刘贵福的待遇提高到每月津贴50斤小米,5块大洋(5枚银元)。随后开始小批量生产该枪,月产量最高时达到70支。从1940年8月到1945年8月之间,八路军共生产了8700多支该型步枪,在1940年的八一建军节期间,被彭总取名为“八一式马步枪”。不过可惜的是,由于这支步枪费时费力,要求还很高,不如制作掷弹筒性价比高,最终没有大量列装,如今我们只能在博物馆看到一些文物了。
八一式马步枪的性能怎么样?
提起抗日战争,很多人都会想到我国士兵用的枪大部分都是缴获得到的。要不然士兵用的是国产武器中正式步枪。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八路军曾经还研制出过一款步枪,利用自己的军工实力制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款先进步枪,那就是“八一式步枪”。
“八一式马步枪”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研制出来的,这款步枪的制造商是八路军总军工部第一所。“八一式马步枪”要比一般的步枪短,因此才有“马步枪”的称号。马步枪的研制成功后深受领导们的赞赏和嘉奖。这款枪很适用于游击战,并且以实用为主,没有什么多余和累赘的设计。因此,这款枪不存在一些理论缺陷上的问题,是一款相当实用的步枪。正好这款枪的研制赶上8月1日,因此给这款枪正式更名为“八一式马步枪”。
“八一式马步枪”比普通的步枪要短,与其他枪相比更轻巧和灵活。并且,这款枪的寿命还很长,抗日战争正需要这种寿命长的枪。除此之外,“八一式马步枪”在结构上,采用了更少的零件设计,枪瞄上的准星,还被彭德怀司令誉为“天下第一准星”。另外,该枪把三棱形的刺刀设计在了枪管的下方,只要拿着枪向前一甩,刺刀就会出来。这种刺刀的锋利度很高,可用于紧急情况时。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一式马步枪”需要批量的生产,然而,要制造这么多的步枪供士兵们使用,从取材和原料上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由于没有材料,只能靠缴获来获取原料。除此之外,制造这么多的枪,还需要大量的生产成本。不仅如此,在当时还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因而,每一支步枪都是用军工战士的心血换来的,同时他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汉马功劳。
八一式马步枪的性能怎么样?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八一式马步枪性能尚可,但有很大缺陷。
八一式马步枪是1940年,八路军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兵工厂工程师刘贵福,研制的一种栓式步枪,口径7.92毫米而全重3.36公斤。
该枪使用三棱刺刀,长度很高,利于拼刺。
该枪展示的时候为8月1日,改称为“八一式马步枪”,同年9月开始把设计图发放到各抗日根据地的兵工厂生产,总共生产了约8700枝。
但八一式马步枪性能有缺陷,具体如下:
第一,射程太近。
八一式马步枪的有效射程只有200米,这个射程太短。
即便是三八式骑枪,有效射程也有460米。
八一式马步枪不是卡宾枪,是要和敌人主力部队作战的。
而二战很多战斗发生在三四百米,200米距离的步枪不足以和日军主力对抗,很容易被压制。
第二,撞针质量不过关。
这主要是原料问题。
当时钢材来自日军占领区的铁轨,由铁轨造的撞针不是太脆易折断就是太软易变形。
后来用了很多办法,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三,刺刀问题。
很多说八一式马步枪为三棱刺,加上枪支长度,超过三八式步枪和刺刀。
然而目前八一式马步枪的实物,确实采用普通的宝剑式刺刀,不是三棱刺。
因为宝剑刺刀加工难度大,不能制造太长,所以,八一式马步枪加上刺刀,展开为1510毫米。这个长度比安装了三O式刺刀的三八式骑枪长160毫米,却短于装有三O刺刀的三八式长步枪(全长1660毫米)。
这样一来,使用八一式马步枪拼刺是非常不利的。
八一式马步枪的性能怎么样?
此八一式马步枪(短枪身适合骑兵使用为马步枪)非八一式自动步枪,而是抗战时期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自行研制生产的我军第一款制式步枪。在抗战初期,八路军的武器型号五花八门,加大了后勤保障的难度,也很难保证枪支的仿制质量,最主要的还是这些枪都是从国民党和日军手中缴获,难以适应八路军游击战的需求。
(八路军缴获日军装备)
在1937年10月22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自造步枪的指示,军工局的同志们在学习了《持久战》理论以后,认识到必须打造一把适应游击战的八路军自己的步枪。于是在捷克式zh-29半自动步枪(卡宾枪,枪管长545毫米)的基础上,枪械所负责人刘贵福同志大胆简化了枪支部件和构造,制造出了第一把样枪,这把样枪随后于1935年5月参加了延安的“五一”展览会,并且获奖,那时正值朱总司令55岁生日,于是大家将此枪命名为55式步枪,后来又取了个正式名字叫79式步枪。(东北军装备的捷克式卡宾枪)
1940年刘伯承将军指示:许多步枪单纯的追求射程,把步枪枪管搞的很长,很重,不实用,我军在山地游击战中特别是伏击作战中,战斗往往都是在200米距离内解决,所以只要在保证200米以内的射击准确度和杀伤力前提下,尽可能的让步枪更加轻便即可。根据这一指示,刘贵福开始着手对79式步枪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刘贵福同志)
在参考日军三八式、国军中正式、汉阳造以及捷克式步枪的优点后,刘贵福终于打造出全新的步枪。该枪口径定为7.9毫米,枪管缩短至570毫米,全重仅仅3.36千克,非常适合游击作战。虽然枪身短,但是为了在与日军肉搏战中取得优势,步枪上的三棱刺刀被特意加长(枪加刺刀比三八式更长),并且采用了门扣自锁装置,将枪一甩刺刀就能自动展开扣牢,十分方便刺杀。该枪还采用了当时比较少见的可调节准星,能够根据作战环境手动调整偏差,增加了射击准确度。另外为了防止误伤,该枪还增加了保险装置,整体技术性能超过了当时国军的中正式和日军三八式步枪。(八一式马步枪)
该枪在1940年八一建军节当天进行了实弹射击,不仅准确度很高,而且连打200发枪管都没有炸膛(当时八路军普遍采用钢轨造枪管,寿命往往只有几十发)!彭德怀司令在观看了该枪的试射后,夸赞枪的准星为“天下第一准星”,当时的军工部部长刘鼎想到今天是八一节,就将该枪命名为八一式马步枪。
八一式步枪后来被统一配发给八路军和新四军部队,成为抗日战争期间我军产量最大的制式步枪!八一式步枪上独有的可弹出自动锁紧三棱刺刀设计一直影响战后几十年,新中国成立后制造的53式步骑枪、56式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63式自动步枪等都延续了这一经典设计!(八一式马步枪的刺刀设计)
八一式马步枪虽然好,但是背后却是付出了根据地军工人员的万分心血,特别是枪管和金属部件是冒着生命危险从日占区扒下的钢轨制造而成的。而钢轨钢虽然韧性不错,但是属于低碳钢,强度不够,为了增加枪管强度,刘贵福亲自把关淬火环节,反复试验后才将枪管寿命提高到200发以上。而枪管的加工则难度更大,没有合适的机器,他们直接在车床使用深孔钻加工,没有拉膛线机,他们自己发明了冷挤压法拉出膛线,克服了千难万险,最终才换来了经典的81式马步枪!(简陋的黄崖洞兵工厂)
八一式马步枪的性能怎么样?
八一式马步枪最主要是在根据地艰苦条件下,解决了自产步枪的有无问题。公道的说,纯粹讲性能的话,它是比不上当时中国境内的大批进口步枪,甚至比起国产的优质步枪,如中正式、浙七七还是有所不足的。
八一式马步枪的优点是:
1.重量较轻,仅有3.3公斤。八一式马步枪重量轻,它比中正式(4公斤)和汉阳造步枪(4公斤)要轻近0.7公斤,这是相当精明的设计,非常适合山地作战。
2.枪身较短,在200米内精度很高。八一式马步枪枪身短,便于携带。虽然超过200米精度就有一定下降,但300米内仍然有不错的精度;
3.最独特的可谓它的三棱刺刀。这种刺刀收拢在枪口,没有丢失刺刀的烦恼,战时方便迅速上刺刀。而且三棱刺刀不挑钢材,加工简单方便,比剑型长刺刀方便的多。
所以从作战来说,八一式步枪非常适合山地伏击作战。因为伏击作战的距离都在200米内,八一式步枪在200米内射击精确,而且重量轻,长度短,易于携带。在开枪射击数枪以后,只要1,2秒就可以按上刺刀,然后进行肉搏冲锋。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八一式马步枪是一款非常适合八路军自身特点的武器。。。。。
当然,八一式也不是没有缺点,主要有:
1.八一式马步枪最主要的缺点是材料不行。根据地是没有自产枪炮钢的能力的,也没有获得的途径,因此只能通过扒铁轨用铁轨的轨道钢来制作步枪。而铁轨钢只是碳素钢,而且并没有经过制作枪炮的特殊处理,寿命很低,枪管性能也比较差,这是81式马步枪的先天缺点无法改变。
2.八一式马步枪的弹种不合。作为一款短步枪,却采用了79轻尖弹作为主要弹种。而79轻尖弹的最大缺点是装药量太大,它的火药装量是3.2克每发。远大于重尖弹的2.8克每发。更远大于日本6.5毫米38式步枪的2.14克每发。大装药量的子弹更适合长枪管步枪,配合中正式步枪时,就因为枪管过短,枪口焰和后坐力过大,火药气体流失严重,弹道性能不好。
81式马步枪作为比通常步枪还要短10厘米的短步枪,其实适合的是减装药子弹。如果当时选择的是6.5口径,可能会更好一些。
当然八一式马步枪后来也出产了6.5毫米口径的型号,这就是实战中的改进了。
3.八一式马步枪的射程太近。只有200米精确射程,几乎等于卡宾枪了,在山西这样的山地地形还勉强够用,但是如果用在冀中这种平原,200米的射程就很短了。
4.它的撞针质量很差。如果说枪身还可以用铁轨钢凑合的话,撞针的问题就很难解决了。撞针对于钢材质量要求很高,八路军简陋的兵工厂很难达到。据说撞针一开始,是用一位雕刻老师傅“小刀韩”捐赠的进口合金硬刻刀制作的,刻刀用完后就只能用普通钢代替。结果实际使用中,八一式步枪的撞针不稳定,有时候会出现折断,导致哑火。一度只能从已经损坏的制式步枪中,将撞针换到八一式步枪上使用。
5.八一式步枪的拼刺性能其实还是弱于三八式步枪。八一式步枪枪身较短,就算按上了三棱刺,仍然比三八式步枪加刺刀要短。一寸长一寸强,短哪怕5厘米也是致命的。好在实战中,八路军基本都有数量优势,几个八路军战士拼一个鬼子,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说一个辟谣:
八一式马步枪的刺刀,是从日本44式卡宾枪上抄来的,那个按钮只能做到解除锁定,得解锁之后手动把刺刀打开,根本做不到枪身一甩,自动打开固定,看到这个以讹传讹的说法很久了,所以单独说一下。综合来说,该枪很适合于八路军。装备部队后深受战士们喜爱,抗战期间生产了近9000支,当然这产量对于90多万规模的八路军来说,其实很小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