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诺曼底登陆时登陆艇前方不弄一个金属盾牌,在登陆时用盾牌向前推进以减少伤亡?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多人不知道二战期间步枪弹、机枪弹的冲击力有多大。
以钢盔为例,二战最好的钢盔即便被步枪弹射中以后没有穿透,而强劲的冲击力也会导致士兵脖子受伤,甚至颈骨骨折。
而今天科技如此先进,想要防御7.62毫米短自动步枪弹的防爆盾牌,也重达25公斤。
而且一旦被射中,盾牌很很容易脱手。
所以通常是一个警察双手持盾牌不拿武器,或者一手持手枪,另外的警察跟着他。
不过,单手长期举25公斤盾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些防爆盾牌甚至安装轮子直接在地上推。
当然,这必须是平地。
所以,如果诺曼底用盾牌,对抗德军7.92毫米长步枪弹,恐怕盾牌要在50公斤。
扛着这种盾牌,在海滩上行走都非常困难,更别说作战,简直是开玩笑。
而且,稍微有常识的军迷都该知道,德军的工事全部都是交叉火力,美军遭遇的大部分火力不是正面,而是侧面。
就算你挡住正面火力,举着盾牌仍然变马蜂窝。
另外,就算你可以挡住所有步枪弹,你能对付炮弹吗?
当时德军发射大量迫击炮弹,这玩意根本没有办法防御,更别说还有野战炮炮弹了。
即便是冲击波,就可以将盾牌炸飞了。
所以,盾牌压根是没用的。
为什么诺曼底登陆时登陆艇前方不弄一个金属盾牌,在登陆时用盾牌向前推进以减少伤亡?
你被斯皮尔伯格给骗了,真实的奥马哈海滩场景并非电影里这样
斯皮尔伯格的经典战争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是电影史上的经典,开头25分钟展现诺曼底登陆中奥马哈海滩之战的残酷。大量美军被挤在滩头,被德军碉堡里的机枪手用MG42疯狂收割,许多士兵以下登陆艇就被射杀。
然而真实的奥马哈海滩之战远非电影里展现那样,美军发起登陆时间是凌晨6点30分,夏季海岸附近清晨最常见的天气情况是---大雾。所以当美军士兵走下登陆艇的时候,奥马哈海滩是这样的……
所以当美军士兵走下登陆艇的时候,是相当安全的。德军射手压根看不清海滩的具体细节,奥马哈海滩距离海岸陡坡有500~800米距离,加上登陆艇被德军的海岸障碍物阻挡,是在远离海滩位置放下士兵的,德军机枪手距离他们有将近1000米的距离。
实际上奥马哈海滩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并非在滩头,而是集中在这样的豁口道路上。奥马哈海滩海岸陡坡悬崖非常不利于物资运输,而德军死死卡住这几个豁口道路,让登陆部队后继乏力,迟迟无法打开纵深。
而如果你想要用金属盾牌向前推进,以减少伤害的话,那么请确保你的金属盾牌有100毫米的厚度。因为德军除了MG42机枪外,班长会带着跟铁拳反坦克火箭跑过来。
你觉得把大伙聚拢在一起,让对方来个一窝端,是个好主意吗?
为什么诺曼底登陆时登陆艇前方不弄一个金属盾牌,在登陆时用盾牌向前推进以减少伤亡?
如果弄个金属盾牌就能打仗的话,那全世界的战争都会变成《星球大战》电影里那种场面了。
然而现代战争早就让盾牌滚蛋了,也就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人们使用了一些插在战壕上的防盾,这是给探头射击提供掩护的工具。
诺曼底登陆时,美军的LCVP登陆艇已经相当扎实,全都是金属制造,能一定程度上防御子弹。尤其是正前方的舱板,确保了登陆艇冲锋时的安全性,这本身就是一扇大盾。
当LCVP开上沙滩的时候,舱板会被放下来,它会为士兵提供一道越过水区直达滩涂的桥梁,否则士兵们需要在齐腰深甚至能没顶的水中上岸。
所以,登陆艇们只能敞着口子将士兵们放下,士兵们也只能从前方冲上沙滩。否则等待他们的是更艰难的水中跋涉,被淹死都不意外。
有人会问,那不能顶着盾牌从船上下来吗?那样不就不会被MG42机枪扫死了?
当然不能,MG42机枪发射的是7.92mm的毛瑟全威力弹药,钢板薄了挡不住,厚了难道安个轮子推着走吗?有这力气怎么不多带挺重机枪到滩头打压制?
实际上,确实可以设计这样的走路防盾,今天的许多巷战装备中就有类似的东西,但不要忘了,诺曼底登陆那是二战,人命并没有多么值钱。
何况诺曼底登陆时也不是所有海滩都那么残酷,有几个英军登陆的海滩简直是儿戏。最残酷的也不过是美军的奥马哈海滩。
基本上,除了奥马哈海滩有个正经的德军部队外,其它地方全是垃圾到极点的“海防师”,他们由各种乱七八糟的仆从军、战俘、不适合服役者构成,就是炮灰。
当时美军为奥马哈海滩做了相当多的战术手段,比如选择了风高浪恶的天气,事先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和炮击,潜水员提前清障,对海滩释放白磷烟雾弹,水陆坦克突击,军舰抵近炮轰等等,战前还有各种战略忽悠,把德军兵力调离了。
而且诺曼底海滩也没《拯救大兵瑞恩》等电影里表现的那么宽,这地方其实非常狭窄,沙滩只有10-30米左右的距离,真正麻烦的是恶劣的登陆场和不好上的悬崖峭壁。
如果不是怀疑附近“霍克角”有重炮群和担心水里有水雷的话,美军的军舰早上去拿大炮和德军机关枪谈话了,根本轮不到下面的士兵拿轻武器过家家。
后来奥马哈登陆的成功也是由于几艘驱逐舰冒险抵近,他们几下就让德军阵地屁滚尿流迅速溃败。这还真不是电影里米勒中尉那样拿步兵丢雷和爆破筒炸开的。
所以,诺曼底登陆还真用不上什么防备轻武器的盾牌,因为电影里逞凶的那些MG42机枪,在现实中并不算什么大敌。
美军在奥马哈的伤亡,多半来自于登陆时混乱的统属,以及蒙头蒙脑无组织无效率的进攻。一场阵亡才2000多人的进攻战,也就美军才拿着天天大吹特吹。
当时抢滩士兵的背后可是百万大军,光舰艇就密密麻麻望不到天边,真正吓尿裤子的应该是防守的德军才对。天时地利人和,还要防盾?干脆别打仗了。
为什么诺曼底登陆时登陆艇前方不弄一个金属盾牌,在登陆时用盾牌向前推进以减少伤亡?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确实,咱要是看电影,尤其是好莱坞拍摄的电影,一演到美国大兵要来抢滩登陆,那场景宏大不宏大咱撂一边,那简直是催泪啊。
美国那登陆艇一打开仓门,对面的德国人他们也不客气,“咔咔”的机枪声,“咣叽咣叽”的炮弹声,那叫个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美国大兵这还没跨出门口,啪啪的全掉海里不动了,瞬间殷红的血液渗透了半个大海。
这机枪和炮弹那就没个停的空档,打这登陆艇的钢板上,咱都感觉到一家伙叫能凿出俩窟窿眼来。
这家伙看的咱心里头一揪一揪的,感觉打自己脑壳上了一样。
看完电影,给咱的感觉,这要是这仓门打开的一瞬间,让士兵举着一钢板,慢慢的向前推进不好吗?这得少死多少人?
虽然胜利的时间被推后了一点点,这可值啊!
这个想法别说您了,俺最开始的时候也有这个想法,毕竟咱看电视里头尤其是有关美国他们家发生啥事之后,那警察别的不说,第一排一水全是扛着盾牌的家伙,说明这事似乎能干?
后来,俺琢磨了一把,感觉俺这个想法太扯了,扯得都疼,也是毕竟能干军工这块的,都不是傻子,咱能想到的,人家未必想不到,抢滩登陆没有出现这钢板,说明这事不可行。
那么接下来咱就把俺琢磨出来的结果给大家伙说道说道。
首先咱的研究研究这钢板到底拿多大比较合适?德国人常用的毛瑟子弹,您知道他的动能是多少吗?三千六百焦耳还多,这么大一股子能量,您打算用多厚的钢板顶着?
毕竟太薄了一打就穿,这不没事找事吗?所以这个厚度您少于十毫米这都不成。
因为毛瑟反坦克步枪的动能可以打出一万五千焦耳的动能,而这货可以在一百米内击穿二十毫米的装甲板,三百米内可以击穿十五毫米的装甲板,您要是给他来个四十五度的倾角,这都能发生跳弹的情况。
所以让美国大兵举个十毫米厚度的钢板这一点都不过分,那么长度呢?你不可能一人举一个吧!这队列他就有三四列的,那就给他来两米的长度。
您这么算下来,这钢板得多重?三百多公斤,这都快半吨了。
而且人家德国人也不会爬在这海滩上,朝着你射击,人家会居高临下突突,得了,这钢板还得加高。
所以这不管怎么算,这钢板直逼半吨的境界。
这分量还不算,因为你毕竟是战士,这身上必要的装备也得带着吧?这就是十几斤的东西。
好吧,三五个人推着将近半吨的钢板,走这大海边往前推,大海的阻力也是个问题,推不推的动,咱丢一边,问题是德国人他也不傻,正面火力他打不着你,您以为他们没有安排交叉火力吗?
得,您这侧面是不是也得整一块挡上一挡?毕竟战场上其实最为讲究的就是交叉火力,您可以瞅瞅重机枪的使用方法,全都是摆这阵地上的俩角上的。
你别看咱家神剧,全搁正面,那全是扯淡,他们搁正面也就算了,还有牛叉哄哄的一挺挨着一挺的,瞅着叫脑壳疼,一个敢叫演,另一个还敢演。
哎!人家重机枪搁正面,那是因为这部队重机枪太多了,没地放了,才在正面搁,一说就来气。
好了言归正传!当然咱侧面可以丢一边,就说正面,推这么个玩意,太累了,这要是一个没拿住,咣叽一下他倒下,您要是往前倒还成,后呢?
所以,说道这里,您其实也能感觉到这可行性度其实不高的。
咱别的不说,就说警察手里头的盾牌,防爆的咱不说,就说那防子弹的,您以为他们是一手持盾,一手拿枪吗?
不!他们是两只手一块拿盾的,因为走路这好说,可要是子弹打这盾牌上,那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胳膊给撑着,子弹他可不是白给,一个不小心指不定就能把这盾牌给打秃噜手了,就问你怕不怕?
这要是换算成半吨的东西,您给走一个,被密集的子弹打击中,想想都头疼。
而且德国人也不傻,你能这么干,他们就不会找几个火箭筒?那会德国人的铁拳他也不白给,一道白烟就能给你炸一洞。
得咧!举着盾牌进攻这事,这是把美国大兵集中到一块,想让人家给一锅端了还是咋的?
那么,美国大兵抢滩登陆的时候,只能用肉脑壳顶着德国人的机枪炮弹进攻了?
哎!这事说的,美国人也不傻?他都知道前边是机枪炮弹,凭啥把自己的步兵给你这么往上填?
那他怎么干呢?
举例说明。美国好莱坞包括西方最喜欢拍的就是诺曼底登陆,尤其是奥马哈海滩,这块搁到真实的场景中,人家是借着大雾的天气进攻的,也就是说德国人知道美国人开始抢滩登陆了,但他们瞪着眼睛也瞅不到人家放下步兵时候是个啥情况的。
没想到吧?
那么美国人的电影里头为嘛会那么演呢?人家好莱坞还在电影里演消灭了80%德国人你也信?事实上消灭80%德国人的是苏联人。
在说人家不那么演,那来的情绪让你激动呢?让你乖乖的掏电影票钱,捎带着还能对外输他们的价值观呢?真是的。
而且您就算是没有大雾,人家美国人丢几个烟雾弹的钱还是有的,人家不差这俩小钱钱的。
所以电影里头美国大兵被挤到滩头,让德国人挨个去点,尤其是打登陆艇出来叫被德国人截胡的事,不多。
为嘛呢?因为人家的登陆艇压根叫不会开到你这机枪的有效射程之内。
就那诺曼底登陆中的奥马哈海滩登陆,德国人的机枪离着登陆艇差不多有一千米的距离。
因为奥马哈海滩奔上距离海岸最近五百米,最远能达到八百米的样子,而且德国人害怕登陆上来什么重武器,所以还有各种各样的障碍就哪搁着呢?
这么算下来,一千米是绰绰有余的!
就这一千米,您自己感觉,德国人的机枪手能把美国人给堵到仓门口吗?美国人疯了才这么干!
好了,今天叫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为什么诺曼底登陆时登陆艇前方不弄一个金属盾牌,在登陆时用盾牌向前推进以减少伤亡?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这种减少伤亡的方式,盟军也有想过,因其不具备实战化要求,便未被用于登陆作战。对于登陆作战来说,讲究的就是突然性和快速性,作战一旦开始就必须以最大力度和最快的速度攻陷滩头阵地,并且固守住桥头堡,以便应对来自敌军的反扑和保障己方人员、物资和装备的后续登陆。
这就要求在登陆作战中,第一批次的人员和装备必须最大化。整个二战期间,盟军装备的登陆艇主要为LCVP和LCM系列,前者主要用于运输步兵和轻型装备,后者则是向登陆地输送重型装备。
在“霸王行动”中,盟军动用了大约4000辆登陆艇,其中大部分都是LCVP系列。这种登陆艇一次性可以搭载36名士兵,配备的有2挺7.62毫米重机枪,用于掩护步兵登陆滩头阵地。
如果登陆作战使用金属盾牌,按照抗击德军重机枪的要求,至少要配备重达50公斤的盾牌,还不能少于3块。这就意味着登陆艇要少搭载2-3名士兵,放到整个诺曼底登陆,第一波登陆作战人员就要削减2000名以上,显然得不偿失。
从德军角度来看,为了反登陆作战,修建了大量的永备性防御工事,配属的有重机枪,可以形成交叉火力,用于压制盟军登陆滩头阵地。这个时候,金属盾牌就显得很鸡肋了。另外,固守滩头阵地的德军还能获得大口径的火炮支援。这些都可以给予盟军登陆作战人员大量的杀伤。
在激烈且惨烈的滩头阵地上,步兵最大依靠只有手中的武器和身边的战友,以及来自空中和海面的支援。至于金属盾牌,这个只能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
为什么诺曼底登陆时登陆艇前方不弄一个金属盾牌,在登陆时用盾牌向前推进以减少伤亡?
诺曼底登陆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登陆行动。这次登陆作战从1944年6月6日至7月初,盟国海军投入作战的军队将近300万、军舰约5300艘,5000运输船。空军作战飞机13700架,其中轰炸机5800架,战斗机4900架,运输机滑翔机3000架。经过一个月的苦战,盟军顺利登陆德国,改变了战场态势,德国纳粹离灭亡近在咫尺。但是盟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12.2万人那些伤亡大多发生在抢滩登陆作战中。既然如此,有人说了,为什么不在登陆艇前面加装钢板,减少盟军士兵伤亡呢?
哪怕是小学生都知道,在登陆艇前头加装一个金属盾牌能抵挡子弹。
为什么不弄盾牌呢?一、地形决定了。
因为诺曼底是海滩,不是大草原、不是平原,也不是篮球场、足球场,更不是高速公路。在这样的复杂地形下,登陆艇举步维艰,加了盾牌也没有意义。
二、工事坚固,无法突破。
为了对付盟军可能的登陆,德军做了精心准备。不但有种类众多的碉堡、配置了重炮的火炮阵地;还埋设了数百万枚不同种类的地雷。
最致命的是,德军在滩头设置了很多延缓登陆速度的障碍物:如铁丝网、由钢条焊接而成的反坦克拒马(捷克刺猬)、空心三角锥的恶魔方块、以及专对装甲车辆的反坦克壕、"龙牙"型障碍物,滩上的木桩上还安装了很多地雷。如果舰艇加装了钢板,就会加大舰艇体积,那么突破这些障碍物难度会增加很多。而且由于加装钢板,在突破障碍物的时候,舰艇就会减速,机动性受到极大影响,增加了被炮弹打中的风险。
三、加装钢板舰艇无法承重。
舰艇的承重能力,在设计时就已经定型了。舰艇原来的动力决定了它的载重量。
登陆艇的作用是载人的,加装钢板薄了没有用,直接就会被德军枪弹打爆,厚了钢板重量必然很大,原来的动力设计,会让登陆艇不堪重负,推进速度受阻,从而导致推进速度减缓,就增大了被击中的风险,对于登陆中的舰艇是致命的。
而事实上,盟军登陆的时候,那些水陆坦克都在滩头举步维艰,不是被德军的炮火摧毁,就是被炸弹炸成一堆废铁。至于那些登陆艇,冒着敌人的炮火登陆之后,很快就会被炮火遏制:硬着头皮冲锋的,不是被炮火打碎,就是被德国人设置的障碍阻挡,或是滩头的淤泥搁浅。
四、时间上来不及。
诺曼底登陆作战规模太大,参加登陆作战的盟军士兵数量高达287万,数千艘潜艇担任投放士兵的任务,如果再加装那么多的钢板,根本没有那么大的空间。而且制作那么多的钢板,根本没有时间。
五、登陆前遭遇风浪,物资损失严重,即使有钢板也不一定能安装。
在登陆前盟军在英吉利海峡突然遇到风暴,风力达到8级,突如其来的风暴让盟军措手不及,给盟军带来巨大损失,甚至超过了诺曼底登陆作战中的全部损失。
其中7艘拖网渔船,67艘登陆艇被大风刮沉,1艘巡洋舰和1艘渡船因相互碰撞而损坏,有800艘舰艇被狂风巨浪抛上陆地,摔成碎块。可想而知,因为遭遇如此大的损失,即使准备有钢板也无法安装。
综上所述,在诺曼底登陆作战中,登陆艇加装钢板做盾牌,是个乍一听很好,但却根本无法实现的馊主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