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敌机锁定且对方已发射空空导弹,飞行员马上降落飞机关闭发动机能避险吗,为什么?
不能。
第一,当敌机已经锁定你且发射空空导弹,意味着你在最短十几秒、最长两三分钟之内就会遭到对方导弹的攻击,而不管你在什么高度、以什么速度朝什么方向飞行,你都是无法降落的。
第二,在飞行训练时,没有教官会允许你采用马上降落、关闭发动机这种奇葩方式来规避敌方空空导弹的攻击。目前的空空导弹制导方式主要分为红外制导和雷达制导两大类,红外制导主要用于格斗弹,而雷达制导则多见于中距弹和超视距空空导弹。对抗红外制导的格斗弹,飞行员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减油、机动同时发射红外干扰弹。减油是为了减小发动机的红外特征,提高红外干扰弹的干扰成功率,机动则不用多说,就是为了提高规避的成功率。对抗雷达雷达制导的中距弹,得视情况而定,当来袭的中距弹是在燃料飞行段内飞行时,动力充足、机动能力强,很难规避掉,可以抛洒铝箔片进行尝试,如果规避不掉只能跳伞;当来袭的中距弹是在惯性飞行段(没有动力,靠惯性飞行)的时候,机动规避的成功率比较高,在无动力飞行的情况下,来袭中距弹的动力会越来越弱,机动性也不强,可利用大仰角爬升加抛洒铝箔片的方式来进行规避。
第三,空中关闭发动机之后,飞行高度会掉的很快,如果停机时飞行高度不高,根本没有时间进行空中重启,航空发动机不是家用汽车的发动机,摁个键马上就能打火,启动需要很长时间。
第四,飞机降落都是有降落航线的,不是有跑道就能一头扎下去,盘旋、进近、落地、滑跑得一步一步来,如果军民两用机场,降落之前还得取得地面塔台的许可,根据指令按顺序依次降落。
如果被敌机锁定且对方已发射空空导弹,飞行员马上降落飞机关闭发动机能避险吗,为什么?
目前的空空导弹通常采用雷达或红外制导的方式,如果从理论上计算,目前最先进的空空导弹的命中率已经非常高,如果在不可逃逸区被导弹锁定,那么九成以上的概率会被击落。既然战机被锁定后无法逃脱,为什么飞行员不选择直接跳伞呢?
其实被空空导弹咬住也不怕,并不是所有导弹都会准确的命中目标,战斗机飞行员被敌人锁定以后,还是有一些办法脱离敌人的导弹追踪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的空空导弹已经拥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现在的第4代空对空导弹早已不是当年的武器可比。然而即使如此绝对不能说战斗机被锁定之后就很难摆脱,正相反,战斗机有很大的概率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对抗手段来摆脱锁定。
从空空导弹刚刚问世的那些年来看,这种新式武器发挥的效能其实并不是很好,美军第一款只携带导弹,不使用机炮的战斗机F4,就因为导弹的性能不稳定被不用导弹的米格战机追着打。几十年前的空对空导弹性能实在是太不稳定了,对战斗机这种高机动性的目标确实没有太大的把握,战斗机飞行员被锁定,多半情况下都不会太过惊慌,因为那个时候的导弹太容易对付。最经典的情况下,哪怕是对着太阳飞过去,都能让一些红外制导的导弹失去效力。而当年最经典的一次,就是两个非洲国家的空军使用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连射多枚导弹,硬是没有击落一架对手,还是最后苏27方面搞近身格斗开炮干掉一个对手。
至于现代,首先必须明白空对空导弹的一个特点,很多人认为空对空导弹就是全程开着发动机冲向对方的战机这是不正确的。空对空导弹有动力射程和无动力射程之分,导弹在打出去之后弹上的发动机会开始工作,此时的导弹有非常强的动力,依靠自身发动机工作的导弹速度远比战斗机更快。在这个阶段无论是速度还是机动性,战斗机都比不上空空导弹,然而不能忽略的一点是空空导弹上发动机工作的时间是非常短的,也就是说在飞了一段距离之后,空空导弹的速度和能量就会开始下降。所以导弹攻击战斗机都有一个不可逃逸区,在这个不可逃逸区的距离内击落战斗机有较大的把握,但是在不可逃逸区之外,战斗机即使被锁定,仍然有很大的概率通过机动动作来摆脱导弹攻击。
此外,虽然现在导弹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但战斗机上的主动防御措施也在不断的提升。如今的三代机普遍装备雷达告警装置,当战机已被导弹锁定时,立即可以采取对策进行对抗。远距离可以考虑使用机动和电子干扰对付对手,中近距离主要是采取电子对抗和释放诱饵目标的手段迷惑对方来袭导弹。就拿俄军现役的苏-35战机来向西方,很多军事分析认为F-35发射的远程空对空导弹,在中远距离上,很难对高机动性的苏-35战机构成威胁,苏-35战机可以通过电子干扰结合机动动作摆脱的方式,有效的降低美制导弹的命中率。所以现代战机只要不是在极近距离内,被处于动力阶段的空空导弹咬住,还是有很多办法来摆脱被击毁命运的。
当然除去上述的技术原因之外,飞行员同样也是军人,战斗机就是他们的武器,不战斗到最后一刻直接跳伞,这不是一个真正军人的作风。更何况现在先进的战机上都配备有紧急跳伞装置,可以在导弹击中战机之后仍然使得飞行员安全逃离,如果飞行员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奋力一搏,直接弃机跳伞,那就太不像一个军人了。
如果被敌机锁定且对方已发射空空导弹,飞行员马上降落飞机关闭发动机能避险吗,为什么?
空空导弹分两种,一种是雷达制导,一种是红外制导。不论哪一种锁定你,关闭发动机都会让你死的更快。原因很简单,空空导弹的机动过载能力和最大速度都超过战斗机,机动能力越差的飞机被击中的概率越高。所以要想减少被导弹击中的概率,最正确的做法是沉着冷静,一边释放干扰箔条和热焰弹,一边使出浑身解数将飞机的机动过载能力发挥到最大,来甩开导弹。如果对方发射导弹的距离较远,那么恭喜你还有一定希望摆脱导弹的追踪。总而言之,这时候发动机非但不能关闭,反而要开加力,有条件的话就开最大加力。
正确的做法是这样的,一边机动一边丢干扰弹
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如果是主动雷达制导导弹锁定你的话,关闭发动机对它没有一丁点影响,因为导弹是靠打到战机身上散射回来的雷达波来确定目标方位和距离的,反而会因为飞机失去机动过载能力,大大增加被打中的概率。同一种导弹,打战斗机的有效射程和打预警机的射程完全不同,打后者的有效可能射程比前者多一倍都不止,就是这个原因。
雷达制导导弹
红外空空导弹靠的则是红外器件,通过搜寻热源来确认敌机的方位。一般来说红外空空导弹只作为格斗弹使用,作战范围只在视距内或略大于视距。在这个距离上,飞机的热源信号是一览无遗的,红外格斗弹很难跟丢,尤其是面对第四代装备了红外凝视焦平面成像的红外空空导弹,关闭发动机这种做法几乎不起作用。因为你即使关闭了发动机,尾喷口依然是热的,短时间之内无法降温至背景温度。红外凝视焦平面成像器件是一个阵列,阵列按行和列排列多个红外器件,每个器件形成1个像素。比如AIM-9X是128X128,任何热源在它的红外导引头里都是一幅图像,而不是一个点。所以在导弹眼里战斗机长什么样,是看的清清楚楚,不光看的清楚,甚至还能对图进行模式识别,分辨出这是热焰弹还是目标本身。
AIM-9X的红外光学窗口,红外格斗弹的典型特征就是有这样一个“眼睛”
AIM-9X“眼睛”里的飞机是这样的,发动机关了有用?(红外导引头成像)
现代的红外格斗弹做到了头盔与导弹的导引头联动,做到了看到即锁定,同时拥有超过90度的离轴发射角,导弹甚至可以调转180度攻击
即便关闭发动机后真的摆脱了红外格斗弹的追击,也没用,因为战斗机头部都拥有一个硕大的前视红外成像系统(Forward-looking infrared),像F-35和歼-20这样的下一代战机直接拥有360度视野的EOTS(Electro-Optical Targeting System)和,不论哪一种,其红外凝视焦平面成像阵列的分辨率都远大于一枚导弹,通常可以达到640X512或者更高。这种探测系统的探测距离已经达到了70-80公里,甚至更远,在格斗距离上关闭发动机根本逃脱不了它的探测。所以即便能够摆脱红外导弹攻击,也逃脱不了敌方载机的追踪,最终结果依然是要被追上击落的,反正你已经关闭了发动机,人家拿机炮击落你都是轻轻松松了。
Su-35和Su-57 的IRST
歼20的EOTS和EODAS
F-35 的EOTS
F-35的EODAS
如果被敌机锁定且对方已发射空空导弹,飞行员马上降落飞机关闭发动机能避险吗,为什么?
答
不能,这样做死的很惨
因为一旦发现被对方锁定,对方飞机已经发射出导弹来,我觉得应该是加速。而不是停车。
飞机在空中发动机突然停火🔥,是非常危险的,飞机是靠高速气流差托举飞机的,飞机发动机突然停火,飞机由最快,迅速降低到零。在天空用不了几秒钟就会掉下来,
你的飞机发动机停火,而导弹发射到飞机之间是有距离的,不客气说你发动机停火,导弹已经到了飞机的附近,突然失去目标(热敏制导)而失控,几秒飞机启动,这是电影的桥段,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现实我们不可能把握这么好。不是停机时间长了,导弹没有到,飞机坠毁了,另外就是飞机必须启动,导弹它到了。
要想飞机躲避导弹系统,飞机动力强劲,迅速离开被锁定区域。其雷达系统或预警系统自动发现有雷达锁定,并能够探测出方位,进行发射导弹摧毁对方的发射系统。或用空空导弹或反导弹系统进行防御。
还有就是有隐身技能,尽量不要被对方雷达发现自己。
如果被敌机锁定且对方已发射空空导弹,飞行员马上降落飞机关闭发动机能避险吗,为什么?
崤山小虎第171条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的专业面很特殊,知道的人未必会告诉你,希望小虎这个“半瓶水”,能帮你答疑解惑。一、被敌方导弹锁定,机载告警器会立即告警。某些先进的告警器还会判明告警方向及威胁源。如果看不明白,大白话就是:
1.一般的飞机只要被导弹截获或锁定,飞机上警报装置就会提示。
2.警报装置会提醒你谁在哪里照你,用什么武器照你。
二、如果你此时想马上降落飞机,并关闭发动机,是绝对做不到的,也不可能实现的。1.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短则1~2分钟,多则10分钟以上,这么长的时间足够你见马克思好几回了。
拿起降条件最低的直升机来说,如果离地面5~10米,降落关车也需要至少1分钟。
如果是战斗机,必须要找到机场,就算飞机此时在做进近程序,以放好起落架加入四边,到落地关车也需要2~3分钟左右。
2.导弹截获距离一般在100公里左右。
性能好点的空空导弹截获距离勉强能有100公里。我们以100公里来计算,空空导弹的普遍飞行速度超过2马赫,射程达100公里的多在4~6马赫左右。导弹飞行时间约55~80秒,我想没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把飞机降落并关车吧?
3.导弹追踪辐射源,一旦锁定,除非大载荷机动或诱饵欺骗才能躲避。
如果不明白,大白话就是:
1.一旦被导弹锁定,目标机除非做很猛的机动动作,比如“眼镜蛇机动”等才能摆脱被导弹击中的命运。
2.或者大量释放红外或箔条诱饵弹,把导弹诱偏,目标机趁机逃脱,才能生存。
3.一般是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才有可能摆脱导弹的锁定或追踪。
最后,希望小虎的回答能帮你解开疑惑,也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如果被敌机锁定且对方已发射空空导弹,飞行员马上降落飞机关闭发动机能避险吗,为什么?
答案肯定是不能!空空导弹主要两种制导方式,一种雷达,一种红外!中远距的空空导弹一般用雷达制导,近距的空空导弹用红外。
照题主给的条件,对方己经发射导弹。如果是中远距空空导弹,你关闭发动机毫无作用,而且还会使战机失去动力,这本身己经置战机于危险境地!更失去了机动摆脱导弹雷达锁定的机会!结果自然只能是被击落!而如果对方射出的是近距的红外制导导弹,也就意味双机是视距内作战!在这种距离上导弹击中飞机也就是几秒,十几秒的事!你关了发动机,你的红外特征依然十分明显,失去动力的你自然还是难以摆脱被击落的命运!
由于空空导弹的制导方式有两种,正确的应对方案自然也有两种!如果是被中远程空空导弹的雷达锁定,就要释放箔条并快速下降高度,尽量将战机贴近海面或陆地,因为地面的杂波会对雷达造成一定干扰!而如果是被近距空空导弹锁定,就要释放红外干扰弹,并将战机快速拉升,背部朝下向导弹来袭的方向飞!这样可以把尾喷口快速的隐藏起来!
以上这两种方式虽然是正确的应对之策,但也不能百分百保证战机的安全,因为现在空空导弹很多都是复合制导,一旦被锁定逃逸的概率相当低,尤其是近距离,人家发射导弹你基本就没跑啦!这也是为什么歼20取消机炮的原因!中远距离上目前还有一定生还的可能。但随着无人蜂群、忠诚僚机等新的空战样式出现!未来很有可能是空空导弹群对战机群的单方面屠杀,再怎么机动也不好使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