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为何被称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坦克?
日系车“弃车保人”的思想,坦克一打就坏,但人很难死
下面这张图是发生在2006年,以色列对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进行的黎巴嫩战争期间,一辆最新梅卡瓦MK4型坦克,遭到数百公斤重的路边炸弹袭击,整辆车被炸得飞离地面2米,炮塔也被甩出。然而车上4名乘员伤亡情况是,一人死亡,三人受伤,梅卡瓦坦克对乘员的保护真的很到位。
2006年被炸得倒插葱的梅卡瓦MK4坦克
梅瓦卡坦克防御能力其实并不怎么样,2006年黎巴嫩战争期间,以色列一共部署了370辆梅卡瓦坦克,损失了其中的52辆坦克。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主要使用反坦克导弹、RPG火箭筒以及路边炸弹,52辆梅卡瓦中有21辆损毁失去作战能力,5辆彻底被毁无法修复。
起火的梅卡瓦MK4,由于发动机在前面,大部分梅卡瓦坦克是发动机破坏后油路系统漏油引发大火烧毁的
而从损毁图片来看,梅卡瓦坦克防护水平相当堪忧。被RPG-26破开首上装甲、炮塔被AT-14击穿正面,以色列人的装甲技术的确差远了。但离谱的是,在这场战斗中总共只有23名梅卡瓦坦克乘员阵亡,有4个还是在死在坦克外被偷袭没闪。特别是梅卡瓦4型坦克,在黎巴嫩战争期间有18辆梅卡瓦4坦克被AT-14反坦克导弹开瓢,但没有一名乘员死亡。
梅卡瓦MK4坦克(近)与梅卡瓦MK2(远)坦克
梅卡瓦坦克对于乘员保护好,最根本原因在于坦克车组乘员距离装甲物理间隔大,不管是车体里的驾驶员还是炮塔内的组员位置距离装甲前段都在1米以上。车体里把发动机横在前面,本身发动机就是一大坨铁块,穿甲弹和导弹击穿装甲后,本身处于强弩之末,很难再穿透发动机。而在炮塔里,设置了倾斜度最低达到30°的楔形倾斜装甲,虽然以色列装甲技术差,使用的还是相当于美苏60年代水平的多层复合装甲结构,但架不住厚度大、倾斜度高,依然有不错的防护能力。
梅卡瓦坦克乘员位置,绿色为搭乘步兵
梅卡瓦MK4装甲结构
梅卡瓦采用这种结构设计,问题和弊端也是很多,像车体过高、火炮俯仰角低等。但最大问题在于重量太高,牺牲机动性能。像梅卡瓦MK1型重量就达到61吨,梅卡瓦MK4更是达到68吨,梅卡瓦MK1型时,发动机动力只有区区908马力,单位功率只有14.8马力/吨,梅卡瓦MK4使用德国豹2坦克的动力包(发动机为MTU授权美国通用动力生产的),总动力1500马力单位功率22马力/吨。远小于豹2A6的24.6马力/吨和勒克莱尔的25.7吨/秒,再加上主动轮前置效率较低,0-32公里时速加速时,梅卡瓦MK1要15秒,MK4要10秒,而豹2坦克为6秒,勒克莱尔坦克5.5秒。
梅卡瓦MK4坦克侧面也同样有类似设计,他采用的居然是只有二战早期坦克才出现的扭力弹簧悬挂结构,把悬挂弹簧放在车体侧面帮忙吸收伤害。扭力弹簧悬挂行程非常有限,如此高的重量情况下必然导致梅卡瓦坦克的越野能力极其坑爹,跑不了多少路就要抛锚,而且扭力弹簧悬挂防护能力也差。这就是梅卡瓦系列坦克没有外销的重要原因,他只适合以色列这种中东干旱沙漠的平坦地形,如果是去去山地、丘陵、沼泽、水网,梅卡瓦坦克秒秒钟玩不转。
梅卡瓦MK4坦克的弹簧悬挂,这种复古悬挂结构在现役坦克里面差不多独一份
所以梅卡瓦坦克设计上很有日系车“弃车保人”的思想,他容易被击穿和瘫痪。发动机与变速箱都放在前面,击穿等效约400毫米均质钢的前装甲就可以破坏发动机让坦克失去动力,侧面车体甚至只需要击穿侧裙板,破坏掉车体悬挂结构也可以让坦克抛锚。车一打就坏,但发动机和悬挂吸收了伤害,减少对乘员伤害。
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为何被称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坦克?
以色列梅卡瓦坦克发展到今天,已经发展了Ⅰ,Ⅱ,Ⅲ,Ⅳ共4型。从1型开始以色列人就十二分的注重防护性,将保护坦克乘员为首要事项,将坦克三大性能依次排列为防护,火力,机动。梅卡瓦坦克设计的比较高大,50多吨的重量一多半都用到了防护上,将发动机前置,以增加坦克前部的防护性能,前后左右都采用多层间隙装甲,在被击中时穿甲弹在击穿一层装甲板后由于有了间隙,弹头会发生偏斜,将不利于击穿第二层,第三层装甲,也就提高了防护。1型梅卡瓦炮塔被设计成 楔形,前尖后方,并且安装了多块可变形状,可拆卸的装甲模块,防弹性能突出,后部还加装了防破甲弹铁链网,独具匠心。聪明的以色列人还首创在坦克炮塔内装备了一门60迫击炮,其安装在一个可360度旋转的平台上,可向前后左右无死角射击,在战场上反敌步兵和反坦克狙击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并且不同于其它国家的坦克风格而在坦克上多出两三个仓盖式门,每个门上都能安装机枪,这样加上坦克本身安装的同轴机枪,其就有了至少4梃轻重机枪,在战时可见其火力有多强大。在战场最大限度的消灭敌人,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另外梅卡瓦坦克还独具匠心的在坦克后部设计了一个运兵仓室,可以携带4名步兵,或装载弹药,物资,油水,甚至伤员。聪明的以色列人还设计了别具一格的坦克炮弹储备箱,他们将炮弹插进管中后在炮弹间隙中充上水,这样在万一坦克被击穿并起火时能降低温度,减少弹药诱爆,又可在沙漠里必要时使用珍贵的水。
梅卡瓦坦克自1型50吨左右,到Ⅳ型其重量已经增加到了60吨以上,主炮从105毫米线膛炮变成了120毫米滑膛炮,其炮塔也从楔型逐渐变成越来越扁平的龟壳式扁炮塔,防护,防弹性能更上一层楼。
以上这些,都是突出的体现了以色列国家重视保护士兵生命第一的思想,他们设计对我们来说是非常苯重的坦克,并将大部分钢铁重量用在装甲防护上,这充分体现了以色列国家重视士兵生命第一的优良品质,他们不要求坦克跑的飞快,或身轻如燕,不要求火炮有多大的口径,够用就行,但只要能保护坦克乘员的最大安全,他们多装几挺机枪,多增加几吨装甲,牺牲一点机动性,这都认为是值得的,而且在所不惜。在历次和中东各国及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战争中,各型梅卡瓦坦克都有被击中,击毁的例子,但坦克手和乘员却死亡率很低,即使有负伤,但不亡,这就是以色列梅卡瓦坦克的最大优点!
所以以色列国家是值得世人敬佩的!
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为何被称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坦克?
梅卡瓦主战坦克是以色列自主研制的一款主战坦克,它于1967年开始研制,1978年进入部队服役。总的来说,梅卡瓦坦克是以色列人以自己的战争经验为基础设计的一款坦克,其最大的特点是防护优异,它也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坦克。
(以色列陆军的梅卡瓦4型主战坦克)
梅卡瓦主战坦克的主要设计理念就是侧重于防护,将防护性能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火力都成了第二位,而机动性更是放在了第三位考虑。这样的设计理念主要与以色列所处于的环境有关。以色列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威胁,以色列因为国土面积有限,为“自保”只能全民皆兵,而且对人的保护格外重视。在多次中东战争中,以军发现西方坦克更重视机动性,而坦克的防护作用却不大,因此以色列在设计梅卡瓦主战坦克时就将防护性作为了主要侧重点,强调对乘员的保护。
(中东战争让以色列对坦克的防护性能更为重视)
(以色列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人比起钱和装备更重要)
梅卡瓦主战坦克在设计上采用了前置发动机方案,这就让坦克乘员的前面多了发动机的保护,即使中弹,后面的舱室也很难被整个打穿。梅卡瓦主战坦克还采用了间隔装甲,夹层空间内储存着不易燃爆的柴油、机枪弹等物品,这进一步增强了坦克的防护性能。除此之外,梅卡瓦还充分利用坦克上的设备对乘员进行防护,比如将蓄电池、夜压系统、悬挂系统等布置在乘员舱的周围。车上的弹药也放置在特制防爆容器中,并装备有自动灭火装置,以防止弹药起火爆炸。梅卡瓦主战坦克还装备了三防设备,可有效防御生物、化学和核武器的袭击,而且根据中东战争经验,梅卡瓦主战坦克在观瞄镜上也使用了防弹镜片,可抵御中小口径子弹的射击。
(梅卡瓦坦克独特的前置发动机设计)
(梅卡瓦坦克内部采取了很多措施保护乘员的安全)
以色列在梅卡瓦的防护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当然实战也证明了它的防护性能的确很出色。在贝卡谷地与叙利亚T72坦克的交手中,梅卡瓦击毁了9辆T72坦克,而以军只有9名坦克乘员死亡。不过,在2006年对阵黎巴嫩真主党的战斗中,梅卡瓦却险些名誉扫地,原来在这次战斗中有50辆梅卡瓦被反坦克导弹击毁,造成了208名乘员中的30人阵亡。以军随即对梅卡瓦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改进,在2008年与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武装作战时,终于凭借主动防御系统找回了“面子”。
(梅卡瓦坦克开火瞬间)
(叙利亚的T72坦克)
综合来看,梅卡瓦在设计时受到中东战争的影响很大,它只是一款为以色列人量身定做的坦克。其主要设计理念以保护乘员安全为重点,所以才会采用前置发动机、设备保护、弹药防爆、自动灭火及三防装置的设计来提升乘员生存能力。虽然以色列在复合装甲领域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在中东作战环境下,梅卡瓦依然是一款防护性能非常出色、值得信赖的坦克。
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为何被称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坦克?
说到坦克安全,最先让我们想到的是坦克装甲,其次才是它的主被动防御系统,战场生存能力。论起梅卡瓦坦克的装甲1-3型我们就直接略过吧,没什么讨论意义,至于梅卡瓦4型坦克装甲还是颇具争议的,流传的版本也很多,争论更多,有的人认为它可以媲美乔巴姆装甲,有的认为这根本就不是复合装甲,而是几块不同材质的金属板拉开间隙组合在一起。
说起来其实以色列的坦克之路也颇为坎坷,在1970年8月决定自行研制和建造一辆主战坦克。在此之前,由于所有国家不断拒绝向以色列出售现代化坦克,导致以色列无法为其装甲部队配备新坦克,但恰巧让以色列有了自己自力更生的决心。
梅卡瓦(实意为战车)的布局是非常规的,炮塔和乘员室在车辆后部,发动机在前部,仅这一步就很大程度的了成员的生存概率。车辆在炮塔前部的中心甲板上驾驶员有一个舱口,并且在炮塔内指挥官和装填手都有舱口,炮手使用这些舱口中的任何一个。后部还有一个舱门,供成员在特殊情况下逃生或进入。梅卡瓦可以搭载6名士兵,每卸下12发主炮弹药可多搭载1名,正常情况下,舱室里装满了主炮弹药。
梅1坦克于1979年投入使用,1982年首次用于“加利利和平”行动。Mark I型在1983年被Mark II型所取代,在1990年被Mark III型所取代。Mark III的特点包括一个新的悬挂系统,一个1200马力的发动机和新的变速器,一个更强大的主炮,以及由特殊装甲模块提供的保护。120毫米坦克主炮,由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开发,被封装在一个热套管内,通过防止热变形来提高精度。
那么为何要说梅1-3其实就是一堆“废柴”呢?让奇兵来解释一下原因,早在70年代,以色列的装甲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奇葩的是梅1就已经被设计出来了,把发动机放在前面是个不错的主意。这样一来它为坦克成员提供了额外的保,工程师们甚至将一些正面装甲重新安置到侧面和后方。不幸的是,这也意味着坦克的动力系统极易受到敌人火力的攻击。任何正面的穿透都会使油箱和发动机报废,并有可能点燃它的变速器和燃料电池。在这个情况下,这样的设计普遍被认为是一种必要的权衡,因为以色列那时没有办法开发更多的装甲。
关于梅4的装甲设计,本人的观点是绝对比世界现役的其他主战坦克要弱,世界上大多数现代主战坦克使用的是所谓的“集成特殊装甲设计”,这个花里胡哨的术语仅仅意味着坦克的复合装甲钢板夹在重型钢板之间。梅卡瓦使用的我们可以理解为“特殊盔甲”而已,这就造成了直接命中对梅卡瓦装甲的伤害比其他主战坦克要大得多。
装甲示意图M1和梅4炮塔以及侧裙板遭到RPG攻击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M1的炮塔和裙板上我们仅能看到小孔,梅4则是大面积装甲损坏。从实战图中可以看到梅卡瓦的装甲比M1装甲造成的伤害要大得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梅卡瓦的装甲更薄或更容易被穿透。这仅仅意味着任何直接的攻击都会对梅卡瓦装甲造成更大的伤害,需要更大面积的修复。但由于其创新的模块化设计,梅卡瓦的装甲是相对便宜和易于维修,只需要更换损坏的装甲模块就行。
到此可以继续分析下一点,前置发动机只能弥补其装甲设计的不足。而到了现在,由于新型装甲和坦克主动防御系统铁拳APS,梅卡瓦4从四面八方似乎有了足够的防御能力,发动机不再需要安装在前面。然而,由于所有的梅卡瓦坦克都采用相同的底盘,所以梅4的总体性仍然被一个前置引擎卡住,其实已经没有必要将它的发动机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下。尽管有一种说法是,它确实降低了正面穿透造成灾难性弹药爆炸的风险,因为发动机也会吸收敌人炮弹的部分碎片,毕竟发动机起火比弹药殉爆强多了,但个人的想法是即便所有坦克成员全从后面逃生了,在子弹炸弹横飞的战场上他们的生存几率又有多大?
发动机前置还会产生一个不便的后果就是过大的尺寸,它太宽了。由于梅卡瓦必须把它厚重的正面装甲包裹在它的动力包周围而其他的坦克只是把发动机放在后面,那里的装甲可以薄得多,最终比其他主战坦克要宽得多。官方数据显示,没有侧裙板的梅4宽度为3.72米。加上侧裙的宽度实际上超过4米。相比之下M1 和豹2等的宽度都是3.65米(包括侧裙)。因此,梅4实际上对于世界上使用的大多数铁路汽车和卡车油罐运输车来说都太大了。对于像以色列这样的小国来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然而,这严重限制了梅卡瓦的出口潜力。
仔细一看这身躯够宽刚刚上文提到了弹药殉爆,那就顺便再多说一个方面,可能是对自身安全性能过于自信,但是梅卡瓦的弹药存储情况在被穿透下会造成巨大的殉爆危险,梅4在炮塔中为它的主炮准备了10发弹药,在车内弹药架上准备了38发弹药。问题就在这里,整个战斗全部暴露在弹药架下,没有任何分离板防护。万一发生了弹药爆炸,全体成员生还的机会非常渺茫,几乎没有。像M1或T90-MS都有防护隔板,弹药发生危险后也不会在短时间内烧到其他坦克成员。好在他们认识到这一问题,并正在采取步骤加以补救。例如每一发炮弹都储存在单独的加固容护器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弹药爆炸的风险。
舱里的弹药架在后方清晰可见总的来说,梅卡瓦确实属于以色列自己特有的“特色战车”,梅4的防御性对于他们自己来看勉强算中肯。仅从某一方面说它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坦克似乎又有那么点道理,但肯定不绝对、不全面,无法与其他各国主战坦克相比。不过现代战争告诉我们,能经受住实战考验的才是好东西,至少梅卡瓦目前在那一亩三分地做的还凑合。
我是战武奇兵,欢迎您的观点与交流,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为何被称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坦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梅卡瓦坦克的设计,最大程度保证了坦克兵的安全。
也就是即便坦克被击毁,尽量要减少坦克兵的伤亡。
这种设计目的,当然是有原因的。
因为以色列是个小国,即便今天全国人口也只有800万人,还不到中国一个普通的大城市。
而阿拉伯世界总人口高达3亿多,仅仅以色列宿敌埃及就有接近1亿人口。
这种情况下,以色列和阿拉伯人拼人口是没办法搞得。
就算阿拉伯人10个拼你1个,以色列人全部死光,阿拉伯人也不过死了8000万,还有接近3亿。
梅卡瓦主战坦克第一注重防御,第二才是攻击力,至于机动性是最后。
就防御方面,梅卡瓦将发动机前置于车体前方。
这样,即便坦克被正面击穿,指挥打坏发动机,难以上到后面的坦克兵。
同时,坦克底部则有间隔装甲,可有效防御地雷。
在引擎方面,装有装甲板,防止主油箱在车内随便爆炸。
总之,一切为减少人员伤亡考虑。
根据研究,梅卡瓦坦克百分之七十五的重量都是防御作用。甚至坦克还有后方的经济逃生门,便于坦克兵迅速逃离中弹的坦克。
事实证明,梅卡瓦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在阿以战争和以巴冲突中保存了很多以色列坦克兵的生命。也为它赢得了“世界上防护能力第一坦克”的美誉。
2006年以黎冲突中,有50辆梅卡瓦坦克在大量IED(土制炸弹)和穿透力很强的RPG-29、AT-13“萨克斯号-2”及AT-14“守宝妖精”打击下被击中。
其中,真主党共发射了至少1000枚反坦克导弹,被击中以军装甲车辆四成五都有各种形式程度的装甲穿透[7][7]),但有8辆当时仍能执行任务,只有24辆击穿装甲而退出战场,绝大部分后来修复。
其中有两辆IV型因IED和短号导弹永久损失,而且有一辆IV型开到IED上但由于V形车底只死亡一名乘员,其余六名乘员和步兵免于死亡,共计五辆永久损失。所有阵亡坦克乘员中,23人有18人是五辆永损车中的。
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为何被称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坦克?
以色列梅卡瓦-4主战坦克虽然号称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坦克,但是其实没有那么邪乎,他并非是最安全的坦克,他只是看上去很坚固。
图为梅卡瓦-4坦克,有一个飞碟一样的炮塔。
梅卡瓦-4主战坦克吨位高达68吨,是世界上最重的主战坦克之一,他有一个巨大的炮塔,而且加装了大量楔形附加装甲,使炮塔外形呈现出“飞碟”形。除了这些加强防护的设计,梅卡瓦-4还使用了大倾角的车体首上装甲,发动机前置布局等来加强防护,
发动机前置这一设计让梅卡瓦-4坦克的生存性存在很大的争议。按说,为了战时坦克内乘员的安全,坦克把发动机设计在车体之前,能够起到类似于附加装甲的作用,阻挡穿甲弹药命中车体产生的金属射流,似乎是增强了人员的安全性。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很失败的设计。
图为梅卡瓦4坦克的楔形装甲模块,里面其实是一个方形炮塔,楔形模块内部是间隙式装甲,里面是均质钢装甲。
发动机前置的第一个后果就是发动机很容易被破坏。坦克毕竟是在战场上机动作战的兵器,而且他只在战场上自己行走,如果是在调度坦克途中,则一般由火车和卡车来完成坦克的运输,梅卡瓦-4坦克很重,68吨决定了他很难进行远距离的自我机动,所以必须要确保坦克发动机不出故障,这对于坦克非常重要。而发动机前置,即便是首上装甲没有被洞穿,也会导致坦克发动机在剧烈震动下出现故障,坦克一旦熄火就成为靶子,以色列实在是没有遇到过大国的攻击,否则梅卡瓦-4肯定是最好的靶子。
再者,发动机前置就意味着必须要在坦克车体首上开一个检修口,巨大的检修口占据了首上装甲超过一半的面积,检修口让首上装甲被分割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很容易在严重的打击下崩裂开来,这样的防护绝对比不上铁板一块的首上装甲。所以梅卡瓦-4坦克发动机前置究竟是否利大于弊,现在还很难说。
图为打开发动机检修口的梅卡瓦-4坦克,暴露出首上装甲薄、有开口结构脆弱的弱点。
我们再看看以色列梅卡瓦-4坦克的装甲。以色列受限于装甲技术,没有开发出分层的陶瓷复合装甲,梅卡瓦-4坦克使用的还是间隙式装甲,而非西方常用的“乔巴姆”复合装甲,这样一来,坦克的防护性能实际上只能靠堆装甲厚度来达到标准,这也是造成梅卡瓦-4体重超标的原因,这是他的劣势,而非优势。
图为打开尾仓门的梅卡瓦4坦克,看上去他就像是一个步兵战车。
图为被打飞炮塔的梅卡瓦-4坦克,“宰人航天”不光是T-72的专利。
梅卡瓦-4坦克的楔形装甲,看似巨大,实则是巨大的“空心”装甲,里面虽然有填充物,但是都是间隙式的装甲,里面没有其他的填充物,起不到复合装甲或者爆炸反应装甲的作用。所以实际上,梅卡瓦-4坦克的防护性能远没有看上去那么强大, 西方估计,梅卡瓦-4的装甲厚度最大处为等效700毫米-800毫米左右,根本没有M1A2和我国的99A2主战坦克防护性能更好,也就是比T-72、T-90、豹-2A6稍强一些。
图为梅卡瓦-4坦克的附加装甲模块示意图。
所以说,梅卡瓦-4坦克并非是最安全的坦克,反倒有可能是最不安全的第三代坦克,毕竟他的机动性也很差,挨打了都跑不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