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计划是咋回事?

马歇尔计划实际上就是西欧复兴计划,正式名称为“欧洲复兴方案”。在二战以后,面对残破不堪的西欧,以及为了防止苏联扩张和“入侵”。也是控制欧洲,开拓欧洲市场和成为超级大国战略企图。美国杜鲁门政府开始对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大馍馍的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这是美国完全成为超级大国的标识。由于主持负责此事的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所以被媒体俗称为“马歇尔计划”。

这个计划在1947年7月正式启动,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四年时间内,西欧诸国通过参加美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600多亿美金),这其中90%是赠予,10%为贷款。 美国在经济上通过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通过北约,完全控制西欧各国。但也必须承认,马歇尔计划是个一个双赢计划。

美国政府不是慈善家,而是野心家,是为了掌控当时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应该说,美国的眼光极为长远,也是极为成功的战略行动。马歇尔计划的影响至今还在,美国还在享受马歇尔计划余荫。我上大学的时候,书里对马歇尔计划的评价是:“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话应该是正确的,美国这么做的动机就是野心勃勃,就是为了成为超级大国。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是两利的。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大量物资挤压无法转化成资金,而战后已经破败不堪的西欧又急需这些物资,可以说,双方契合度非常高。美国输欧的资金虽然赠款90%,贷款10%。但核心原则是凡是接受马歇尔赠款的国家,只能从美国进行采购,就此盘活了美国找不到出口的战争期间积累的大量物资,也让美国商品迅速占领欧洲市场,而其中88亿流入货品采购,27亿进入原料市场,16亿进入工业机械。大规模的资金输入,使得拥有技术和市场唯独缺少资金的西欧迅速恢复战前水平,美国政府又不傻,一系列的操作为美国彻底占领市场做了战略做了铺垫。

美国总统杜鲁门曾经说过,“如果没有马歇尔计划,西欧是很难避免共产主义的专制统治”。二战结束以后,苏联的实力极度扩张,控制东欧六国。完全具备了统一欧洲的战略力量。而且战后 西欧根本无无法与苏联进行博弈与抗衡,只能是求助于美国,故而,马歇尔计划首先是政治性质的,而后才是经济性质的。马歇尔计划确实起到了遏制苏联势力扩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马歇尔计划也促使了冷战全面爆发。美苏对抗可是以欧洲为战场的。也是由于此,西欧各国不愿意成为美苏的战略的牺牲品。也引发了五十年代的西欧煤钢联盟,直到后来发展成了欧共体。直到现在的欧盟。

实际上最初的马歇尔计划实际上包括了东欧各国,也受到了东欧各国的欢迎,也希望得到经济援助,而苏联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苏联干涉阻止了这个事情。波兰与捷克希望得到援助,已经与美国谈好,而被斯大林强行废止,实际上南斯拉夫也受到了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这也是苏南关系破裂 一个原因。 马歇尔计划也迫使苏联成立经互会与之相抗衡,但无论在影响和规模上都远远无法与马歇尔计划相比较。

马歇尔计划即便从今天看来也是当时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产能转移行动,也是一场最为成功的战略计划,美国无疑是最大赢家,从经济和政治上控制西欧,没有美国马歇尔计划,就没有现在的西欧,所以现在欧洲给美国当小弟也是应该的,对于美国则是解决了美国战后重工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如果没有马歇尔计划的话,美国的经济肯定会有大幅度的萎缩。美欧双方各取所需,各有所得。二战的动摇了西欧的统治基础,美国维护了西欧的政治统治,但也就此退出大国政治舞台。世界进入美苏争霸的时代。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马歇尔计划是咋回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马歇尔计划,就是是二战后美国对战争破坏后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

二战中,除了法国以外,欧洲大部分发达国家被破坏严重。

当时的西德因长期的轰炸和战争,国土几乎成为废墟。

美军大兵能够用一包香烟,在柏林换取金发女郎陪他一晚。

其他国家也好不到哪里去!

以波兰为例,首都华沙因为反德的华沙起义,事后海因里希·希姆莱命令德军将华沙夷为平地,结果全城85%的地方都被毁坏。

战胜国英国,首都伦敦也被飞机轰炸、导弹袭击,破坏的非常严重。

甚至,欧洲还有饥荒流行。1944年至1945年的冬季,荷兰人称之为“饥饿的冬天”。当时荷兰流亡政府估计纳粹德国行将崩溃,于是山东发动了铁路工人大罢工。纳粹德国立即切断了食物和燃料供应,引发饥荒。

当时整个荷兰北部的国民都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补给,从上层社会到底层平民,全被迫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挨过了这个冬天。一向以自由、有骨气著称的荷兰人,只能拿着勺子走上街翻动垃圾桶,希望从里面找到一些食物。

1945年1月和2月在总人口超过二百万的六个城市中,死亡率几乎比1944年同期加倍。根据报纸上的报道,仅鹿特丹一地,饿死的平均每天就有四百人。

这次大饥荒最终导致荷兰北部2万多人因饥饿和寒冷而丧生,幸存者也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如果不是盟军不断空投粮食,荷兰还要饿死更多的人。

本来美国认为英法都是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应该会很快恢复经济实力。

然而,1947年这些国家的经济依然不见起色。

在不断增长的高失业率、因食品短缺导致的接连不断的罢工以及一些国家的社会动荡下,欧洲经济的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

到1947年,欧洲经济依然徘徊在战前水平以下,并几乎看不到增长的迹象。农业生产是战争爆发前1938年水平的83%,工业生产为88%,出口总额则仅为59%。

当时美国认为,如果放任西欧盟友经济崩溃下去,是无法建立北约联盟,对抗苏联的。

所以,马歇尔计划就出现了。

在马歇尔计划付诸实施之前,美国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欧洲重建。据估计在1945年到1947年间,美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就达90亿美元,却还是不够用。

马歇尔计划于1951年如期终止,但此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其它形式的援助却始终没有停止过。

到1951年,马歇尔计划援助英国32.97亿美元,法国22.96亿,西德14.48亿,意大利12.04亿,荷兰11.28,甚至连只有20万人口的冰岛,也得到了4300万美元。

这些巨额援助表面上是借贷,实际上等于白送。

以西德为例,自1951年7月1日之后几个月,德国从马歇尔计划中获得的援助共折合2.7亿美元,而他们只需向华盛顿的美国进出口银行偿还其中的1690万美元,还不到十分之一。

事实证明,马歇尔计划的成绩极好: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长了35%,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战前的水平。战后前几年的贫穷和饥饿已不复存在,西欧经济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空前发展。

马歇尔计划是咋回事?

马歇尔计划是个撒钱计划,官方对此的称呼是欧洲复兴计划,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对西欧国家的经济援助计划。

一、马歇尔计划出台的历史背景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发生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马歇尔计划出台不是偶然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浩劫,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作为二战主战场的欧洲各国,更是最大的受害者。

二战中欧洲各国很多城市成为一片废墟,到处是断壁残垣。

各国基础设施惨遭破坏,工业恢复困难,经济濒临崩溃,国库空虚,外汇储备用尽,百姓温饱难以维系,饿死冻死的人每天都在增多,各国危机四伏。

要知道二战爆发的导火索就是因为经济低迷和衰退,如果任其持续下去,欧洲就会陷入动荡,战火有可能重燃。

其次,面对战后苏联的崛起,西方世界一片隐忧,美国政客对此更是彻夜难眠,唯恐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得到迅猛发展,危及资本主义的统治根基。

贫穷和饥饿为共产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欧洲很多社会主义政党得到人民拥护,不少政党在议会选举中取得胜利。

在这种背景下,马歇尔计划就出台了。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首先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所以人们把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援助、复兴经济的计划叫做马歇尔计划。

二、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

马歇尔计划开始是针对欧洲所有国家的,包括东欧国家,但条件是东欧国家必须进行体制改革,这是东欧国家万万不能接受的;因此该计划的受惠国家是西欧国家。

马歇尔计划的内容主要是美对欧洲各国输血,“援助”西欧各国重振经济,美国为各国的工业产品提供市场。

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西欧各国接受援助,也要付出一定代价。那就是被援助国一方面也要进口美国货,消除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

使用美援的国家,经济要透明,要接受美国监督。

1947年7月至9月,英、法、意、奥、比、荷、卢、瑞士、丹、挪、瑞典、葡、希、土、爱尔兰、冰岛等十六国在巴黎开会,决定接受“马歇尔计划”,成立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要求美国提供一百六十至二百二十亿美元的援助。

1948年4月,西德和的里雅斯特自由区也宣布接受“马歇尔计划”。

1947年12月19日,杜鲁门总统提出总额为一百七十亿美元的《欧洲复兴方案》。

1948年4 月3日,杜鲁门总统签署了这一方案,并设立经济合作署负责实施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为期四个财政年度,从1948年4月开始至1951年6月,在此期间,美国政府实际拨款共计一百三十一亿美元来实施该计划。其中百分之九十是无偿援助,百分之十是贷款。

三、马歇尔计划的意义

马歇尔计划的最大收益方是西欧各国,通过该计划,有关各国的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振兴,人民安居乐业,科技文化得到迅猛发展,各国国力也得到空前提高,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迎来了战后的黄金时代,为各国进入为期20年高速发展期奠定了基础。

这一计划还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同时拉开了与东欧国家的经济差距,成功遏制了苏联在欧洲的扩张,削弱了其影响。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也受益匪浅,首先是通过援助让西欧各国甘当自己的盟友,确定了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其次是美国通过欧洲经济一体化消除了欧洲各国的贸易壁垒,把本国过剩的产能转移到欧洲去,为美国产品开辟了广阔的市场。

总之,马歇尔计划是一箭三雕:既消除了欧洲的战争隐患,控制了整个西欧国家;遏制了苏联的扩张,削弱了斯大林的影响;又为美国经济腾飞加油,还让美国赢得了世界霸主地位。

马歇尔计划是咋回事?

1947年提出的马歇尔计划可以说是二战结束后美国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经济战略之一,甚至可以不用之一来形容。它表面上是一个帮助西欧战后经济复兴的援助计划,实际上还包含着美国的中长期政治战略意图。

为了较为完整和清楚的理解马歇尔计划,小编从计划提出的背景、计划的出台和实施以及计划的影响和简评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马歇尔计划在以下内容中简称“计划”)

一、“计划”出台的背景:美国和西欧共同解决经济问题的现实需要

(一)战后西欧面临严峻的现实: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关键

二战后,西欧面临的现实是:传统的殖民体系基本瓦解或者难以维持下去了;世界主导权也丢了,最现实的是以前由西欧大国主导建立的世界体系彻底奔溃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美国主导建立了一系列新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体制;西欧大国自身实力被战争重创,经济发展困难,由此还带来的“安全问题”。所以在这一系列的现实影响下,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如何恢复和发展经济问题。以前西欧大国主导国际体系,并且拥有殖民体系,可以利用这些重大优势恢复经济。现在很显然不信了。

在面临这一系列现实的情况下,战后的西欧主要有两个重大的问题。一是如何尽快的恢复和发展经济,这是重振大国实力的根本;二是如何确保欧洲各国以及整体的安全。这个涉及到军事问题,但根本还不是需要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些是宏观的背景。

(二)战后西欧大国均陷入经济发展危机:需要外来的援助

那么,经济问题就成为了急迫的事情。西欧在二战中遭受到损失是巨大了,不单是战败国,战胜国也一样。比如德国,战后被分区占领了,实力大减。此外其在1946年的工业生产水平只相当于1938年代23%。多年的战争花费高达6200亿马克,等于是在战争期间德国把国家预算的九成多都用于战争,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战后40%左右的工厂不能开工,而且主要的工业设备都被拆走用于补偿战胜国的损失了。德国的经济几乎崩溃了。

英法也好不到那里去。法国在战争中死亡约140万人,近33%的国家财富在战争中消失了。1945年法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只相当于1938年的20%。经济总量萎缩到只相当于战前的50%这样的水平,整个国家经济只相当于1910年的水平。由此带来的极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英国虽然在战争中保住了本土,但损失也是巨大的。战争消耗了国民财富的25%,军费开支占到这一时期总开支的75%左右,工业总产值还减少了20%,其也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欠了高达240亿英镑的外债。意大利的情况也不大乐观。

在面临这样严重的经济损失的情况下,西欧大国也不再拥有主导优势,这时候只能依靠外来强大力量的注入才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和发展经济。而最为可靠和最有实力的大佬就是美国了。

(三)美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的需要:生产过剩的转移和控制西欧的战略

美国这边就是“风景独好了”,不但没有因战争而经济受损,反而自身因战争而高度膨胀。美国在战后经济实力极度膨胀,可以说达到了人类近代历史上至今没有达到的水平,他的经济总产量几乎达到了世界的一半。大量的产品和资本“过剩”,根本消化不了。因此为了给这种过剩的经济找到新的市场,美国也急需对外输出产品和资本。夺取和占领西欧市场几乎是不二的选择。

此外,经济需要的背后是政治的考量。美国还带有明显的政治因素在里面。而极其重要的西欧是一个不得不控制的战略要地。

扶持西欧经济复兴和稳定西欧政局;增强遏制苏联的力量,并进而离间苏联同东欧国家的关系。二、“计划”的出台和实施过程:美国精打细算,西欧获得经济发展红利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演讲中宣布了美国“援助欧洲”的计划。他说的重点是说明欧洲的经济困难,如无大量的外来援助,则“就得面临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恶化。”从而进一步提出美国愿意提供这样的帮助,也只有美国才能有这样的实力。此外他呼吁欧洲国家率先团结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倡议。而且一开始美国宣布的计划就是针对一个整体的。“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即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很快这个计划就被舆论炒作成“马歇尔计划”,对此杜鲁门说:“我很高兴看到他的名字同这个计划联系到一起。”因此这个计划也被正式的承认为‘马歇尔计划’。

对于美国的倡议,英法很是积极和配合。英国外交大臣公开赞扬了马歇尔的演讲。他说:“这是世界上最伟大演讲之一。”法国更是积极行动起来。本来美国的计划是把苏联和东欧国家也纳入进来,从而对苏东国家进行经济渗透。因此英法邀请了苏联参加,苏联也是同意了。但由于在具体问题上的严重分歧,苏联最终退出了。

因而,1947年7月英法意等欧洲十六国(加上土耳其)召开了巴黎经济会议,最终他们共同提出一个报告,要求美国在4年内提供224亿美元的援助。

12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提交了“美国支持欧洲复兴计划”(这也是该计划的真实名称)的国情咨文。该计划要求国会1948年至1952年提供170亿美元援助欧洲。第二年2月美国会正式批准了“1948年对外援助法”,4月3日该计划正式实施了。

法案规定:头15个月内,美国拨款53亿美元,援助西欧各国复兴战后经济,以后逐年审批援助金额,不确定援助的总额。

此外该法案是附带了严格的条件的。这也很明显的体现出美国的战略意图。

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商品;必须尽快撤销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管制;为美国提供生产所需的战略物资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限制同苏东国家的贸易等等。

从计划正式实施到1952年6月,美国统计提供了131.5亿美元的援助。其中十分之一是贷款,剩余的是赠款,英法德(西)意四个大国得到了其中66%,其余的才是分给其他国家。

三、“计划”的影响和评价:美欧实现了经济和政治的双赢

(一)西欧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在“计划”的刺激下,接受援助的国家到1950年时,平均经济增量比1947年时增加了29%,工业总产值增加了65%左右。而到了1952年时,总得来看,西欧生产水平达到了战前的两倍多,可以说不但恢复了经济而且还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此后西欧经济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到六十年代中后期就成为了与美国竞争的强大经济力量。

尽管后来西欧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其自身的原因,比如西欧实现联合自强,加大国家对社会和经济的宏观调控等等。但就从1948-1952这四年“计划”实施期间欧洲经济发展的成果来看,“计划”还是起到了关键的刺激作用。

英法意三国的工业生产到了1952年,比之战前的水平,分别增长了13%、29%、48%。西德更猛,相比于1938年,西德工业生产增长了115%。因此可以说,美国的援助计划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二)美国成为最大的受惠国

一般提及该计划,很多人想到的就会是西欧获得很多的利益,往往忽略了美国才是最大的赢家。这种胜利不单是经济上的,还有政治和战略上的利益。

该计划极大的促进了美国商品和资本对欧洲的输出。前面我们就说过,这种援助是有条件的,更多的是美国转移自己过剩的生产。到1950年,美国对西欧的出口总额比重达到了73%左右,这一数据在1948年还不到37%。可以说这计划为美国开辟了一个有力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专有的广大市场,它也极大的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为美国在经济上控制西欧打下了基础。

此外,美国还获得了政治利益。通过援助西欧,保证了西欧的稳定,防止西欧发生严重的社会动乱。保住了“自由民主制度在欧洲的生命”。就像杜鲁门说的那样:

如果没有马歇尔计划,西欧是很难避被社会主义统治。

更加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计划使得西欧的战略和美国的战略处在了同一层次上,极大的拉进了美国和西欧大国关系和增进了西欧对美国的依附关系。某种程度上说,西欧能走向联合和美国的援助是有很大关系的(前面就说过),而这种联合对于美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因为光靠一个国家是不能帮助美国遏制苏联的,只有一个联合起来的、稳定的、发展的西欧(至少当时是这样的)才能有效的遏制苏联以及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

同时后来的历史也证明,该计划的实施为后来美国与西欧国家缔结的政治军事同盟的最终形成,即北约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总的来看,这个计划不但帮助了西欧的发展,还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和西欧来说是双赢。

以上就是小编从背景,实施以及影响三个方面来介绍的“马歇尔计划”,希望能够帮助题主。

(图片来源于网络)

马歇尔计划是咋回事?

“马歇尔计划” (The Marshall Plan) , 又称为欧洲复兴计划,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百业凋零的西欧各国进行援助和重建的计划, 对欧洲的发展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47年6月5日,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了“马歇尔演讲”, 正式表达了美国大规模援助欧洲的总体想法。1948年4月2日, 美国国会通过了《1948年对外援助法》, 马歇尔计划以此作为法律基础和政策准则, 该法案原计划实施期限为5年 (1948~1952年) , 在1951年底美国以《共同安全计划》取代了该法案。为了在组织和管理上保障马歇尔计划得到有效实施, 美国成立了经济合作署, 欧洲各国建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 (1961年更名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简称OECD) , 马歇尔计划的资金由上述两个组织共同管理。

“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等国的援助总额为50亿美元, 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增加预算, 至1952年12月底的实际援助额为131.5亿美元 (也有统计为124亿美元) , 其中赠款占88%, 其余为贷款。“马歇尔计划”援助总额相当于美国1948年名义GDP的4.6%, 四年平均每年的援助额相当于当年GDP的1.2%。对于百废待兴的欧洲, 这一援助对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马歇尔计划期间, 西欧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32%, 工业生产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提高了近50%, 欧洲内部的贸易增加了35%, 向世界其他地区出口增加了50%。总之, “马歇尔计划”对欧洲乃至今天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歇尔计划”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马歇尔计划”虽然在客观上有服务冷战的政治作用, 但是其本质上还是一个经济计划, 起到了促进生产、推动自由贸易和稳定金融货币三大作用, 并且通过修订欧洲内部支付规则、组建欧洲支付同盟和支持欧洲煤钢共同体谈判等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生产方面, “马歇尔计划”为西欧的复苏起到了输血的作用, 帮助西欧各国的生产能力迅速恢复和发展。贸易方面, 与“马歇尔计划”相关的很多政策降低了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促进了西欧货物流通大市场的形成。金融方面, 在欧洲各国币值不稳定、互相缺乏信任的情况下, 美国以“马歇尔计划”项下的美元资金为各国的贸易提供结算担保, 各国之间的贸易收支可以在专门的对等基金账户上登记, 与美国进行双边结算。1948年, 西欧有关国家在美国提议下缔结了多边支付协定, 美元成为主要结算货币。在此基础上欧洲支付同盟 (EPC) 于1950年成立, 商定由国际清算银行统一管理成员国的贸易收支, 差额用美元或黄金清算, 从此美元取代英镑成为欧洲国家间的主要结算货币, 正式确立了美元的国际结算货币地位。

多多观看,多多给赞,谢谢😜

马歇尔计划是咋回事?

  • 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欧洲被都打烂了。刚结束后不久,欧洲大陆许多地方出现了大面积的饥饿,1946~1947年欧洲西北部罕见的寒冬又使这一情况进一步恶化。刚开始美国内部觉得欧洲自己可以复原不必制定计划来援助。后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直到1947年欧洲经济没有丝毫起色,恢复遥遥无期。农业生产是1938年水平的83%,工业生产为88%,出口总额则仅为59%。

  • 而反观美国,因为战火并没对本土造成多大伤害,工业交通体系完整,参战前还大赚了一笔黄金,使美国成为战后经济最强的国家。此时的美国并没有想袖手旁观。因为世界经济日趋紧密,长期的经济增长脱离不了国际贸易。如果欧洲不振作起来势必会对美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当时美国和欧洲依旧处于盟友关系。联盟此时还存在。

  • 期初提出援助计划的是1946年9月6日时任美国国务卿詹姆斯·F·拜恩斯(James F. Byrnes)在斯图加特的一家歌剧院的一次演讲中最早提出的。“莫内计划”和“摩根索计划”这两项计划是最早实施的,旨在竭尽全力的限制德国战后新崛起,并利用大量的德国战争赔款来代替美国的大量援助。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在德国工业被限制近乎停止。弊端出现了。德国经济的破败严重影响了其他欧洲国家的发展。德国长期以来就是欧洲的工业强国和经济中心,因此过分地削弱德国必然会导致整个欧洲经济恢复的受阻,对德占领当局不得不大幅度提高他们的占领成本来解决德国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和物资短缺的矛盾。人们意识到欧洲经济一体化及贸易自由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 一个计划慢慢成形,这项计划旨在美国帮助欧洲经济复苏,节制共产主义势力的发展。计划出炉他的官方名字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 (ERP)〕。因主要提出者时任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而闻名。

  • 因当时苏联共产主义发展迅速,严重威胁到了美国利益,起初美国提出苏联无法接受的条件,苏联拒绝了,所以这项计划里没有包含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后来苏联同样提出了计划,就是著名的莫洛托夫计划(Molotov Plan)。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