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被凌迟的时候真的没有喊一声吗?为什么他能够忍住几千刀的肉刮?

石达开被凌迟时没有喊一声,这个记载我认为是真实的,但是他当时并没有被割几千刀。

关于石达开的凌迟之刑

石达开在大渡河被困后,全军从3万多人打到只剩二千多,为了保住剩余将士的性命,他带着自己的年仅五岁的儿子投降清军。但是清军最终还是食言了,他们扣押了石达开后,依然将石达开的残余部下全部杀害!

石达开被捕后将要面临的刑罚就是凌迟,这几乎是可以预知的结果,因为那时候被俘虏的太平军遭受凌迟的人非常多!石达开作为重要将领,肯定是难逃一劫,只是那时候清朝律法对于凌迟的规定并不是很详细,不像明朝那样用刀数来代表这种刑罚的等级,清朝的凌迟完全看主审官和刽子手的心情。

比如太平军主将张乐行,整个行刑过程就非常残忍,再有就是李开芳,行刑前踢了刽子手的屁股,结果被折磨了好几个时辰才断气。

因此从这些记载来看,太平天国时期清朝对凌迟的执行并没有严格要求,而且当时朝廷将处决权下放给了地方,清军将领在处决太平军俘虏时有“先斩后奏”的权力,所以执行的尺度完全是他们说了算。

石达开凌迟时被割了多少刀,史料上没有详细记载,有人说割了几百刀,但也有人说石达开虽然多次大败清军,然而他的为人还是正义豪爽,刽子手对他也是有几分敬意,所以凌迟时并没有让他吃太多苦头,很快就让他断气了。

石达开凌迟时不出声,有可能吗?

石达开被凌迟时一声不吭,这一过程被记录在《蜀海丛谈》中:

“石之死处,在成都城内上莲花街督标箭道。三人自就绑至刑场,均神气湛然,无一毫畏缩态。且系以凌迟极刑处死,至死均默默无声,真奇男子也。”

该书的作者是周询,石达开就义的这段记载是他的父亲周甫亲眼所见:“是时先太守甫戳取来川,充成都保甲总局提调,所目睹也。

历史上除了石达开外,也还有其他人在凌迟时不吭声的。
  • 林凤祥,太平军名将,死后被追封为求王,他被俘后执行了凌迟,当时刽子手找来一张渔网将他全身裹住,对网眼上凸出来的肉一片片割,“刀所及处,眼光犹视之,终未尝出一声”!
  • 周秀英,清末小刀会女首领,她的死一直是个谜,不过民间传说她被捕后被“活剐”,整个行刑过程持续了两天,她始终一声不吭!明朝太监刘谨凌迟了三天,第一天就大喊大叫,不停地骂人,这位女首领比刘谨厉害。
  • 大盗康小八,民间一直有他的传说,有些是越传越玄乎,但是关于他凌迟时的情景,大家都是这要说的:刽子手第一刀要先割他额头上的皮,然后遮住眼睛,康小八却不让:“别遮我眼睛,康八太爷要看着你怎么把我弄死。”
结语

石达开凌迟时的忍受能力让很多人怀疑,就像关公刮骨疗伤一样,也是一直被争议的历史事件。

人的忍受程度各有不同,有些人耐受能力强一点,有些人就弱一点,但是当身体受到巨大伤害的时候,痛感就会转为麻木,这也是人体自我保护的机制。因此石达开忍受了凌迟之痛,我认为是真实的,大家觉得呢?

石达开被凌迟的时候真的没有喊一声吗?为什么他能够忍住几千刀的肉刮?

凌迟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之一,民间俗称“千刀万剐”之刑,就是把人身上的肉一刀一刀割下,史料有记载的挨最多刀的是明崇祯年间的进士郑曼,被人诬陷殴打母亲,被剐了3600刀。

凌迟之刑极度残酷,其痛苦肯定是常人难以忍受。不过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被凌迟时,确实是没吭一声,因为有目睹者的记载。

时任四川布政使的刘蓉是这么评价“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是丑类之最悍者。”

《蜀海丛谈》中记载:“绑至刑场,均神气湛然,无一毫畏缩态。且系以凌迟极刑处死,至死均默默无声,真奇男子也。”

《黄彭年致唐炯函》中说:“此贼举止甚稳,语言气概,不亢不卑,寓坚强于和婉之中。方其就死,纳履从容,若是我大清忠臣如此死法,叙入史传,岂不炳耀千载?如此人不为朝臣用,反使为贼,谁之过欤?”

以上都是维护大清统治的人说的,应该不会有出入。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石达开到底挨了多少刀才死亡的没有记载。

按史料记载没有人是真正活着被剐了几千刀。比如明朝大宦官刘瑾,被判了凌迟3357刀。头天挨了357刀,结果刽子手第二天早上来的时候,发现刘瑾已经死了。

再比如历史上最后一个被判凌迟处死的京城大盗康小八。他被捕后,慈禧好奇召见了他,结果他当着慈禧和众妃子的面,大放厥词:“要抢就抢皇杠,要奸就奸妃子。”慈禧一怒之下,判了他凌迟之刑。

康小八行刑时,围观者近万人,中国人、外国人、记者等等,啥样人都有。

康小八虽是个大盗,但确实有几分英雄气概。凌迟一般都是先从犯人的额头上割一块皮,遮挡住犯人眼睛,以减少其恐惧。但康小八却不让遮,他对刽子手说:“别遮我眼睛,康八太爷要看着你怎么把我弄死。”

康小八在行刑过程中,也一声没吭,后来旁边一个监刑官觉得他很硬气,让让刽子手用钢针捅了他心脏,等他死后再剐满3000多刀。

另外,1904年10月山东举人王维勤被凌迟时,有个法国士兵拍了照片。据说当时犯人活着的时候挨了八刀:第一刀切胸口;第二刀切二头肌;第三刀剐大腿;第四刀和第五刀,剐手臂至肘部;第六刀和第七刀,切小腿至膝盖;第八刀,砍头。

综上所述,石达开被凌迟时没吭一声,应该是真的,但肯定没有挨几千刀,可能中途死去或刽子手提前将他处死了,以减少痛苦。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花牧童说史!

石达开被凌迟的时候真的没有喊一声吗?为什么他能够忍住几千刀的肉刮?

在中国历史上凌迟处死是最残酷的一种死刑,比五马分尸、腰斩等酷刑行刑时间更长更残酷。民间称为“千刀万剐”,就是把人身体上的肉一刀一刀割下,割几百刀甚至几千刀之后才把犯人杀害,可谓惨无人道。

根据专家考证,凌迟的发明者是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北齐开国皇帝高洋。据说这位杀人如麻的暴君就曾经把人绑在一棵柱子上,然后一刀一刀地割肉,直至死亡。而南宋大诗人陆游在《渭南文集凌迟》中认为,由于五代十国动乱,常法不足以惩奸,于是特置“凌迟”一条。

凌迟处死非常残酷,其痛苦肯定是一般人难以忍受。在中国历史上据说只有太平天国著名领袖石达开被凌迟杀害时,确实是没吭一声,而且有当时在场者的记载。

公元1863年5月,石达开统帅的几万太平军兵败大渡河,粮草用尽,陷入绝境。石达开决定舍命以保全三军。派人赴清营谈判。

狡猾的清朝四川总督骆秉章假意答应,只要石达开投降,就放过他手下士兵一条生路。

于是,石达开抱着必死的决心亲赴清营谈判,骆秉章诡计多端,扣留了石达开,将他押往成都,并趁机夜袭石达开在大树堡的大营,太平军几千人皆被清军屠杀。

根据周询《蜀海丛谈》记载 ,石达开在公元1863年在成都被清朝四川总督骆秉章的审问,当时骆秉章告诉他们:今日你们就戮,以一死完结,抑何所恨?

石达开笑着回答道:成王败寇,今天是你杀我,保不准下辈子是我杀你。

公元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等人被绑赴刑场,准备接受凌迟之刑。周询《蜀海丛谈》记载道: 三人自就绑至刑场,均神湛然,无一毫畏惧态。且系以凌迟极刑处死。至死亦均默然无声,真奇男子也!

《黄彭年致唐炯函》中记载:“此贼举止甚稳,语言气概,不亢不卑,寓坚强于和婉之中。方其就死,纳履从容,若是我大清忠臣如此死法,叙入史传,岂不炳耀千载?如此人不为朝臣用,反使为贼,谁之过欤?”

就连四川布政使刘蓉也不得不敬佩地说: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做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是丑类之最悍者。

石达开生于公元1831年,遇害时年仅32岁。是太平天国年轻有为的杰出领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革命家,战略家,政治家,武学家,革命家,书法家等,由此可见石达开在中国历代农民起义领袖中才能人品都是出类拔萃,在面对凌迟酷刑有这样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表现也在情理之中。

面对凌迟处死这样的酷刑时,在历史上没有像石达开这样完全一声不吭的。

明朝正德年间,大太监刘瑾被判凌迟3357刀,分三日割完。第一天先剐357刀,他还能破口大骂正德皇帝,剐过之后,天已黄昏,上半身已经没什么肉了的刘瑾居然还有心情进晚餐,而且整整喝了两大碗粥!人的求生欲望,真的让人感叹!

第二天,依旧是10刀一歇,而且,在刘瑾嘴里塞了个大核桃,不准他再胡言乱语。谁知割了数十刀,刘瑾终于熬不住,气绝身亡。

但是,按照刑律,就是犯人死了也不能放过,因此,刘瑾依然被割足了3357刀。

割满刀数后,依次剖心挖肝,削去首级,把割下来的肉捣烂,把骨头捣碎才算完事。

而明朝头号抗金名将、民族英雄袁崇焕被崇祯帝冤杀时也大义凛然,根据计六奇的《明季北略》对这件事也做了描述,据称,民族英雄袁崇焕被割了3543刀杀害以后,皮肉已模糊难视。

公元1630年9月,47岁的民族英雄袁崇焕遇害之前,还视死如归做了一首诗,叫做《临行口占》。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整个行刑过程中,袁崇焕没做一句辩解之言,自始至终没有发一言,可见民族英雄袁崇焕视死如归的表现不亚于太平天国领袖石达开。

《明史》评论“崇焕死后,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认为袁崇焕之死,最终导致明朝灭亡,是千古奇冤。

但民族英雄袁崇焕虽然视死如归,也没有做到像太平天国领袖石达开被凌迟杀害时这样自始至终一声不吭。

据史料载,在行刑过程中,袁崇焕长叹不已,虽然皮骨已尽,但“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

为了救援被皇太极包围在北京的崇祯帝与北京军民,民族英雄袁崇焕不顾个人安危,亲自率领九千关宁铁骑浴血奋战,打退皇太极统帅的十万后金军主力,却被中了皇太极一伙反间计的崇祯帝逮捕下狱并最终千刀万剐,可谓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冤案。

袁崇焕的行刑场面极为惨烈,明末散文家张岱的《石匮书后集》有详细记载:

“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 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

面对猪一样愚昧残酷的崇祯皇帝与北京愚民,赤胆忠心的民族英雄袁崇焕即使遇害以后“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可见袁崇焕的确是冤深似海,死不瞑目!比石达开的慷慨赴死更加悲壮惨烈!

除了袁崇焕、石达开这样的民族英雄面对凌迟酷刑大义凛然,清末上海小刀会起义著名女英雄周秀英面对凌迟酷刑表现也非常英勇,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公元1852年,16岁的女英雄周秀英带领青浦农民武装抗粮。同年9月,周秀英率领乡民连续击退清军进攻,周秀英手提大刀身先士卒,白鹤江一仗,打得清军落花流水。

乡民歌颂周秀英:

“女中英雄周秀英,大红裤子小紧身,手提大刀百廿斤,塘湾桥上杀四门。”

公元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周秀英率领农民起义军打得清军一败涂地,先后攻克嘉定、上海、南汇、川沙、宝山、青浦6座县城,并改用太平天国年号。

随后清军围攻上海,周秀英率领小刀会将士坚守上海县城18个月,屡败清兵,并击毙清军一千余人。

公元1854年的一次战斗中,英姿飒爽的周秀英身先士卒,她率200余义军由上海城内冲出,大败清军,当时观战之人称其“辟易千人”,外国记者在做报道时也称“她们真的和古希腊亚马孙女将一样地勇猛和果敢”。

清军勾结英、法侵略者在上海城四周建筑围墙围困义军,并断决义军的粮草供应。

公元1855年2月17日,周秀英率领义军残部从上海县城西门突围,周秀英率部且战且撤,为了掩护部下撤退,她奋不顾身冲锋陷阵,最终寡不敌众,在虹桥附近受伤被清军俘虏。

清廷为了杀一儆百,竟然把两个著名刽子手赵毒刀和魏厉宁双魔联合,去凌迟杀害领导人民起义的小刀会女英雄周秀英。

清朝官员先是指使魏厉宁对她用尽酷刑,百般凌虐。

然后又派号称“江南第一刀”的赵毒刀亲自施凌迟之刑。

第一天,赵毒刀先割了十几刀,想煞煞周秀英的威风。不料,她怒目横眉,毫不服软。第二天,割完周秀英身上的肉,赵又欲将她开膛破肚,取出心肝活祭。

施行过程中,赵的手无意间碰到了周秀英的嘴,尚有知觉的她一口咬住赵的手指,被赵一刀砍下脑袋。

周秀英头被斩落后,仍死咬住赵的手指不放。赵无奈,只能忍痛斩断自己手指,那以后,赵毒刀就变成了“赵九指”。

周秀英被片割身体四肢及其他部位的肉,肉割尽了就开膛破肚,掏出心肝活祭,死得极惨,号称江南第一剐。

而这位被清朝残酷杀害的女英雄周秀英当时仅仅19岁。

从五代十国起,历代封建王朝都延续了凌迟处死这一酷刑,直到清末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西学东渐,就连西方列强都觉得凌迟过于残忍,清政府才决定修订《大清律》,废除凌迟酷刑。至此,这一在中国封建史上存在了1000多年的凌迟酷刑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石达开被凌迟的时候真的没有喊一声吗?为什么他能够忍住几千刀的肉刮?

石达开之所以在凌迟(寸磔)之时,不吭一声,无非源于后世文学作品记载,其真实性不足为信。

尽管许多人会认为有志之士在受酷刑之时,咬紧牙关一声不吭,方显大义凛然,其实这种事情真的不存在,除非一个人没有痛觉神经,要么这个人已经死了,真做到受尽酷刑而一声不吭者只限于文学作品中,其目的不过是为了彰显主人公的伟岸形象和坚强意志。

事实上古代在公众场合施刑之时,是不让犯人出声的,特别是凌迟这种用时较长的刑罚,刽子手必须全神贯注,避免受到犯人发出声音的影响,也避免跟犯人有眼神交流。刽子手有套专业的流程,他们在用刑前,会乘其不备,猛击犯人心口,使之闭气,而后以木核桃塞住口。有了这个木核桃,犯人纵使想喊也喊不出,只能从喉咙中,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如果不这样做,犯人哭喊或是叫骂,不但会对施刑的刽子手有影响,还会影响到监斩官,那些朝廷大臣在公众场合之下,被犯人臭骂一顿,面子挂不住,因此必须封住犯人口舌,使其不能叫喊。

相传这种传统来源于武则天当政之时,武则天建立大周政权,自己当了皇帝,而有些大臣偏偏不服,非要跟皇帝过不去。其中就有郝处俊,郝处俊触怒龙颜,押赴刑场之时破口大骂,将武则天骂的一无是处,骂她牝鸡司晨。他这一闹不打紧,把那些监斩大臣吓的不轻,于是命人将其口舌封住,不让他发出声音。自此后,这种传统一直沿用至清末之时。

除了不能让犯人叫喊发声之外,为了避免有眼神交流,影响自己的工作,刽子手在正式开刀之前,会先在犯人额头上横切一刀,而后将额头上的皮用力往下一扯,正好遮住犯人的双眸,这样一来,双方就避免了眼神上的交流。同时也避免犯人因为看到自己被割碎的躯体而惊恐致死。当然,有些犯人会事先提出要求,要求自己不要遮住自己眼睛,或者不要封住自己嘴巴,自己绝对不骂也不给刽子手添麻烦,刽子手一般会答应犯人的要求,只要发现有不对,立即封住嘴巴遮住眼也来得及。

刽子手有诸多规矩和手段,不要以为就是简单的杀人,在刑场上他们说了算,给了好处,他们会让犯人死的痛快点。不给好处或者上司有令,刽子手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另外凌迟这种刑罚必须按照上司命令,刽子手在施刑之时多一刀或少一刀都会受到惩罚。犯人受刑之时,若提前咽气,施刑之人的惩罚则更重。另外也有损自己声誉,一个好的刽子手必须敬业。为此他们会有专业的设施,每割几刀,便用一种特制的油涂抹犯人伤口,使其不会因失血而死。另外这种药油除了止血之外,还具有镇痛效果,不会让犯人因为痛楚而昏厥。最关键的一点,刽子手会趁机大赚一笔,他们会将割下的碎肉当场售卖,而且绝对售卖一空,因为古人迷信,认为这种肉烘干后可以治疗疟疾等疾病。

纵观以上所述,可想而知,石达开纵使英雄盖世,在这寸刀面前也经受不住,刽子手的封住他的口,闭着他的目,再用药油帮他涂伤口,想喊痛也喊不出了!

石达开被凌迟的时候真的没有喊一声吗?为什么他能够忍住几千刀的肉刮?

清光绪时期举人周询在《蜀海丛谈》中,根据其父周甫亲眼所见,描述了石达开受刑的场景:

"石之死处,在成都城内上莲花街督标箭道。三人自就绑至刑场,均神气湛然,无一毫畏缩态。且系以凌迟极刑处死,至死均默默无声,真奇男子也。"

作为太平军中最具男子汉气概的将领,石达开在被凌迟过程中一声不吭,是符合石达开性格的,书中的描述应该的真实的。

为什么面对惨无人道的凌迟之刑,石达开能够做到一声不吭呢?我们从石达开的人生轨迹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石达开,广西贵县人,自小有贵人之相:"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石达开少年时期就混迹于江湖,和三教九流的人物都很相熟,社交能力非常强,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仗义,在群众中威信很高。

后来洪秀全起事搞太平天国运动,石达开也在洪秀全的力邀之下参加了太平军任翼王。凭借其过人的谋略与军事才能,为太平军征战杀伐,立下了汗马功劳。

太平军历史上许多恶仗、苦仗都是石达开的杰作。湘军名将、安徽巡抚江忠源,在石达开的部队围攻庐州之战中身负重伤,被逼得投入古塘自杀。

湘军主帅曾国藩在湖南、江西与石达开的对决中,也有三次被逼得只能跳水逃生和自杀。一次是咸丰四年(1854年)4月,曾国藩亲率八百湘军战士攻打石达开的太平军,被打得溃不成军,曾国藩还是跳水躲过一劫,回来以后越想越憋屈,差一点就自杀了;一次是在江西九江作战失利,再次跳水自杀,同样被救起。看来这个曾国藩,和太平军作战的时候喜欢玩跳水。

能把曾国藩逼得跳水,可见石达开的部队战斗力强悍。之所以这样,除了石达开本人的军事才能出众以外,和其严格的治军风格是分不开的。

当太平天国运动达到顶峰以后,和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类似,刚刚取得了一点点胜利的太平军,从上到下就开始了大腐败与争权夺利的内斗。

而唯有石达开的部队,却是太平天国腐败大塌方时刻的一股清流。

天京事变以后,不愿同流合污的石达开受到洪秀全的猜忌与排挤,一气之下带领自己手下十万精兵离开了天京。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内部矛盾长期积累的大爆发,它既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悲剧,也是石达开本人的悲剧,石达开也在这次出走后,陷入了困境。

在转战十五省,与清军围剿部队交战六年后,最终被围困在天险大渡河南岸。石达开为了部下免遭清军杀害,主动投降清军。

但清军在石达开投降以后,并没有信守承诺,依然把被俘的太平军将士全部屠杀。

同治二年(1863年)6月27日,成都科甲岭刑场,石达开遭凌迟杀害,享年32岁,死后清军啖其肉。他的11位夫人在石达开死后,也全部自杀殉夫。

据记载,这天,和石达开一同行刑的还有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

曾仕和刚被割一刀就狂呼惨叫,石达开训斥他:"何遂不能忍此须臾?当念我辈得彼,亦正如此可耳。"意思就是说,你就不能忍一下?如果他们被我们抓着,也是会这样被凌迟的,大家都一样。结果,这个曾仕和一直到死就没有再叫一声。

可见,石达开的人格对将士的影响。

那么,除了石达开强悍的意志力,能够做到一声不吭还有其他原因吗?应该是有的,分析如下:

一种可能性是,在精神紧张或者猝不及防遭到外界袭击时,人体有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那就是面对强烈的打击时,人体神经系统对产生的痛感不敏感,也就是处于自我麻痹状态。

实际上这个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比如在砸核桃或者其它物品时,锤子可能失手砸在自己的手指头上,瞬间疼了一下后,接着有一会儿我们是感受不到疼痛的,因为被砸的部位因为打击猛烈暂时处于麻木状态,只是麻木劲过去后才开始体会到十指连心的那种钻心之疼,就是一个道理。

在战场上,经常有士兵在下战场以后或者看到流血才知道受伤了,这就是精神高度紧张情况下导致的痛感暂时消失。

石达开很有可能是在凌迟刚开始的时候,靠强大的意志力强忍着疼痛没有叫喊,后来因为人体对痛感处于麻痹状态,就感觉不那么强烈了,同样在石达开意志力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另一种可能性是,在行刑之前,刽子手趁其不备,击打了石达开等人的心口,使之闭气,也就是憋了口气出不来,然后以木核桃塞住嘴,这样在行刑的时候就无法叫喊了,这也是一般情况下凌迟处刑的惯常做法,比如明朝大太监刘瑾凌迟时就是这样。

但从当时现场记载看,好像没有这样做,因为石达开还可以说话训斥另一个叫喊的人。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事先有人贿赂的刽子手,刀刃上沾了麻醉药,被行刑的时候痛苦就减轻了不少,在可以忍受的范围。鉴于石达开等人也是大英雄,行刑的人可能也不想让他受太多的苦,有意无意地让石达开先进入了死亡状态,再继续行刑,反正人已经处于昏迷状态,是死是活别人也看不出来。

但依石达开的性情,一刀一刀地忍下来的可能性更高!

这里还可以由在现场的清朝官员记录为证。

时任四川布政使的刘蓉经历了石达开受刑的全过程,他是这么评价的:"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是丑类之最悍者。"

作为大清朝的高级官员,他没有可能为石达开涂脂抹粉,只可能实事求是地记述当时亲眼目睹的情景。

太平天国的"征北主将"沃王张乐行,被清军抓住以后,他和两个儿子一起凌迟处死,一样也是一声不吭,并不向清军求饶。

整个太平军中,被清军凌迟处死的,有24人之多,如干王洪仁轩、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等。

求王林凤祥被16个刽子手行刑,到死没有叫一声,非常硬气。

实际上,除了石达开等人,历史上那些凌迟时一声不吭的大有人在,甚至还有女人,如清末小刀会女首领周秀英,在受凌迟的时候甚至咬断了刽子手的一根手指头!

江洋大盗康小八同样硬气的很,被凌迟处死割了3784刀,愣是一句话不说。

康小八行刑前后共用了三天,不但没有喊疼,甚至还不时大笑,割到一半还问周围的人,说到:你们看八爷喊疼了吗?

不能不说,这真是条响当当的汉子。

那么,石达开到底被割了多少刀呢?应该不是几千刀。虽然说凌迟之刑被俗称为"千刀万剐",但历史上真正被千刀万剐的屈指可数。

如明朝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大太监刘瑾,因为谋反被判凌迟3357刀,结果只挨了357刀就嗝屁了。

明末袁崇焕则实打实被割了3543刀,同样是崇祯时期,进士郑曼被剐了3600刀。

那么石达开到底是多少刀呢?历史上没有记载,但估计百十刀或者几百刀就死亡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样硬气的盖世英雄,刽子手也不想让其多受罪,心灵太震撼了,纵然刽子手早已经修炼的铁石心肠也一样被震慑了。

还是周询《蜀海丛谈》的记载 ,四川总督骆秉章在审问石达开时,骆秉章说了这样一句话,今日就把你们杀了,所有恩怨一笔勾销,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骆秉章

让骆秉章没有想到是,石达开居然笑曰:成王败寇,今天是你杀我,保不准下辈子是我杀你,把个骆秉章吓得浑身出冷汗。

这样的硬汉子,刽子手肯定不想给自己添堵,在行刑的时候就对石达开说,好汉爷,不是我要杀你,我只是执行命令,你可别记挂我啊。想要石达开不记挂他,他行刑过程自然会关照的。

据说,余宝是对石达开行刑的刽子手之一,在行刑的过程中因为对上了石达开的眼睛,导致自己发疯了,后来变成乞丐,成天在成都的府河周围哀嚎:我有罪,我有罪啊……

无论如何,石达开都是一条硬汉,值得后人尊敬和铭记。

石达开被凌迟的时候真的没有喊一声吗?为什么他能够忍住几千刀的肉刮?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重要将领之一。太平天国建立后,洪秀全为天王,杨秀清为东王,韦昌辉为北王,而石达开则为翼王。石达开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虽然最后他就义而死,但是他的一生却是轰轰烈烈。他十九岁就带领大军,而二十岁就封为翼王,三十二岁被杀。因为他一生轰轰烈烈,所以他也被称为在古代农民起义军中颇为完美的人物。

石达开带兵曾经取岳阳、得武汉,从武昌东下金陵,二十八天就行军一千八百里,可谓是所向披靡,故而令清朝军队颇为惧怕,也因此石达开被称为石敢当。

太平天国早期发展还是很好的,上层领导人物还都有进取之心,但是在太平天国定都后,太平天国有的人就开始贪图享乐,同时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也开始有了矛盾,同时杨秀清身为辅政人物,可谓是位高权重,因此他行事飞扬跋扈,欺压各王,故而别的人对石达开颇为不满,特别是韦昌辉。

最终发生了天京事变,韦昌辉带兵包围东王府,杨秀清被杀,之后韦昌辉大肆屠杀杨秀清的部下,因为韦昌辉杀戮过重,从而导致太平天国很多优秀的骨干将领牵连致死。

石达开看到这样的情况,就急忙从外地回来阻止和斥责韦昌辉杀戮过重。而因为石达开斥责韦昌辉,故而韦昌辉又要杀石达开。石达开只得逃走,但是他的家人却被韦昌辉杀了。

而后石达开举兵靖难,上书洪秀全请杀为韦昌辉以平众怨,洪秀全也觉得韦昌辉杀戮过重,为了平息众怨,于是就下令抓捕韦昌辉杀了他。

太平天国经过天京事变元气大伤,而当时石达开威望很和能力都很高,于是石达开开始主持朝政,之后在石达开的主持下,局势开始稳定,同时很多青年将领也开始独当一面。

然而正当局势好转的时侯,洪秀全因为石达开得到名声太好,所以就对石达开产生猜忌,洪秀全于是就封他的哥哥为王,以此来牵制石达开。而石达开为了顾全大局,不愿在发生内乱,于是就离京前往安庆。

石达开离京后,开始转战各地,虽然曾经也曾胜利过,但是因为石达开孤军作战,最终石达开失败被清军抓了。

而石达开被抓后,他从容就义而死。而他死的时候是深受凌迟之刑的,凌迟是一种极其残忍的酷刑,但是石达开面对凌迟之刑,却到死默默无声。看到这样情况的人都为之而动容,称他为奇男子。

石达开承受凌迟之刑,却默默无声,主要是因为他超强的意志和不畏死之心。所谓不怕死,又何惧怎么死的法子呢。石达开以大无畏、不怕死的精神、以他超强的坚强意志,所以在面对凌迟之刑的时候,能默默无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