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农炮和榴弹炮有什么区别,威力对比如何?
核武器诞生之前,大炮就是战场上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战争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早在明朝的时候,红衣大炮就成为明军取胜的法宝。
天启六年(1626年,)红夷大炮在宁远之战中大显神威,据明史记载,后金的发动一波又一波攻城行动被红衣大炮击溃。
红衣大炮让清军闻风丧胆,不久他们也拥有了这个大杀器,在顺治二年,把李自成的大顺军打得血肉横飞。
进入热兵器时代,大炮更成为各国军队的宠儿,导弹诞生以前,毫不夸张地说,一国的军队战斗力如何,就看你大炮的威力了。丘吉尔就曾经说过,大炮是战神中的战神,掌握了先进的大炮就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加农炮诞生于16世纪,榴弹炮问世的稍微晚一点,他们就像一个娘生的弟兄俩,没有根本的区别,能力也分不出高低,威力也没有明显的差异。
但总的来说,二者之间还是本质区别的,要不然就不会叫不同的名字。
真的那样,人们干脆把榴弹炮叫加农升级版,或者叫加农2.0版不就可以了吗?
如果真的不更换名字的话,我们也有一个办法把他们区分开来,那就是前者叫加农平射版,后者叫加农平射版。
因为加农炮和榴弹炮的根本区别在角度,或者是说弹道不同。加农炮射击的初衷是打击近距离,又比较低一点的目标,所以它的最大特点是以平射直瞄,当然这里说的平射只是相对而言,打出的炮弹弹道角度小了而已,绝对不是没有角度的。
而榴弹炮则是曲射为主,也就是抛物线那样的轨迹,它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打击远距离和较高一点的目标。
加农炮如果按照用途来划分的话,不外乎三大种类,那就是专门打击移动和固定陆地目标的坦克炮,专门打击空中移动目标比如飞机的高射炮,专门打击海上移动目标、也就是军舰的防御炮等等、
但事情没有那么绝对,并非是所有小角度的大炮都叫加农炮。
二战时期战舰升级,向大吨位大体积发展,军舰上的大炮也随之进入巨炮时代,军舰在作战时并不是到了跟前才开炮,而是只要达到射程就开火。
这时候军舰上的大炮就要求攻击距离足够远,这样一来大炮的导弹就会变成了曲线,但战舰大炮也并没有因此改变名称,它依旧算是加农炮家族的成员。
这样一说,你也许就会恍然大悟,既然加农炮可以攻击坦克,那么它在攻城的时候一定也是得心应手,让你说对了。
传统战争没有精确制导武器,在战争中可以说是玉石俱焚,攻城的时候不能保护平民,基本上是无差别射击,所以加农炮是军队攻城的得力助手。
榴弹炮跟加农炮完全不同,它是个远距离杀手,因为有角度的物体才可以达到更远的距离。这就像我们物体的道理是一样的。
他们投掷手榴弹,弹道是大角度抛物线,投掷健身的飞镖,走的是小角度的近似平角的路线。如果你投掷手榴弹按照投掷飞镖的方式,距离一定大打折扣。
由于榴弹炮射击的弹道是抛物线或者说是曲线,可以攻击更远的目标,甚至还可以从这座山的脚下发射炮弹,攻击在山那一边山坡和山脚下的敌军或者固定目标。
不过凡事都没有那么绝对,假如战场形势危急,手边没有加农炮,敌人坦克蜂拥而至,也不能干瞪眼让敌人猖狂。
那就把榴弹炮炮管放平,开火!
如果两种炮放在一起,如何区分呢?
一、炮管长度。加农炮的身管一般都较长,是自己炮弹口径的40~80倍,只有这样在炮管里有足够的运行距离,才会有比较高的射击初速。
而榴弹炮的炮管相对较小,通常情况下,它只有自己炮弹口径的20~30倍,但不是上限,因为没有强制标准,做多长的炮管,就看战场需要了!
2、炮弹初速和膛压。如果说榴弹炮发射形式是固定的话,加农炮则有相当一部分是移动的。
移动作战的加农炮发射频率高,炮弹速度高,这就要求有足够长的炮管来保持高初速。
初速高了,炮膛的压力就大,压力大了,炮管的强度就响应要提高,而提高强度只有两个途径,那就是炮管材料必须要“硬”,炮管壁厚度必须要足够厚。
相对而言,榴弹炮因为采用曲射,初速度相对要低,推力不需要那么大,发射也不需要那么多的火药;这样的话,膛压比较之下就低一点,对炮管材料和厚度的要求也没有那么苛刻!
3、威力比较。加农炮的特点是动能杀伤,对象都是强度很高的甲板,和厚度很够的装甲以及城墙。
加农炮注重点式的攻击效果,所以它们使用的都是穿透力很强的的穿甲弹、半穿甲弹、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甚至钨芯穿甲弹等。
最典型的就是如钨芯穿甲弹,它可以利用高质量钨芯用它的高速度把坦克变成废铁。
而榴弹炮强调的是片式的打击,因此它们多采用高爆弹,利用炸药爆炸产生冲击波、四分五裂的弹片,对周围目标进行大面积杀伤。
榴弹炮一般是无差别打击,所以多采用覆盖式的火力支援。
不过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武器设备的更新,两种大炮的区别也没有那么严格,杀伤力也各有千秋。
加农炮和榴弹炮有什么区别,威力对比如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以前的概念了。
在古代,所谓的加农炮主要是舰载大型滑膛炮。
当时军舰基本没有榴弹,所以全部都是实心弹。
加农炮是攻击敌人军舰的,所以炮弹的弹道都是比较平直,主要用于直瞄炮击。
然而,随着火炮科技的发展,首先是榴弹诞生了,杀伤人员和软目标的效果比实心弹好上百倍。
因为是发射榴弹,所以这些火炮一般需要高仰角炮击。
这样到了19世纪,西方将用于大仰角曲射的火炮称为榴弹炮,主要用于45度仰角以下射击的称为加农炮。
当然,榴弹炮也可以发射实心弹,加农炮可以发射榴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两个词汇又发生变化,各国还有区别:法国定义炮管长20倍径以下称榴弹炮、20倍径以上长管火炮称加农炮,美国则用25倍径作为定义分界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两个概念却模糊了。榴弹炮也需要较长的炮管,大多也可以直瞄炮击。由此,榴弹炮和加农炮的概念逐步同意了,出现了“加榴炮”这种称呼。
我国大概是20世纪初引进了加农炮这个词,一般指的是炮管较长、射程较远的重型火炮。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的加农炮主要是用于直瞄炮击军舰或者坦克的火炮。
直到建国后多年,我国还生产了很多所谓的加农炮,用于对付苏联坦克军团可能的入侵。
时至今日,我军早已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加农炮,早就是加榴合一了。
加农炮和榴弹炮有什么区别,威力对比如何?
榴弹炮和加农炮的区别主要在功能上,亦可通过外形看出来。
加农炮管子长,打直射。
榴弹炮管子粗,打曲射。
加农炮(Cannon)这个名词出现在1670年左右,当时的定义是“能从马车或固定支架上发射的,炮膛大于一英寸的火炮”。
后来加农炮被专指为长径比的、用于平直弹道攻击的直射火炮,并一直沿用到现代。
因为炮管比较长,加农炮能为弹丸提供更长时间的加速距离,更充分的运用发射能量,因此经由加农炮发射的弹丸动能巨大,飞行速度相当快。
这造成了加农炮弹道平直的特点,所以加农炮一般不用于攻击目视范围以外的目标,它们是战场上最重要的的重型直射火力。
比如军舰的舰炮、反坦克炮、坦克炮、机炮,都属于加农炮的范畴。甚至那些多管加特林都算加农炮。
榴弹炮(Howitzer)的身管相对加农炮而言较短,某些型号耐膛压能力也较低,主要以间射的形式攻击目标,弹道曲率非常大。
在实际运用中,榴弹炮通常以炮群的形式组成单位,对敌方进行覆盖、拦阻、延伸等各种炮火战术,是战场最主要的杀伤力量之一。
因为弹道曲率较大,弹丸飞行速度较慢,榴弹炮想像加农炮那样直射目标比较困难,但它们更适合投送更大口径的弹丸,在极远的距离,越过己方阵地,对敌军目标进行从天而降的轰炸。
比如过去有种“踩炸点”战术,大炮先覆盖,然后一部分延伸射击,一部分拦阻射击,步兵则踩着大炮炸点不断跟进冲锋,很是凶残。这种战术加农炮玩不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野战炮多是榴弹炮,而坦克炮都是加农炮的原因(二战也有安装榴弹炮的步兵坦克,如上图的M4 105 Howitzer)。步兵需要加农炮提供直射火力,以快速解决面前的目标,却也需要榴弹炮群对敌进行大范围的杀伤,甚至歼灭。
所以,无论是加农炮还是榴弹炮,或者二者结合的加榴炮,都只有分工的区别,并不能很容易进行威力划分。
而且使用的弹药类型对两种火炮不同场合的威力表现影响很大。
比如打坦克,加农炮发射的脱壳穿甲弹与榴弹炮的高爆弹是两码事。脱穿依靠高动能的弹芯钻穿坦克,破片、射流、高温效应进入内部进行杀伤。
而高爆榴弹只能在外壳爆炸,造成一定的冲击伤害(甚至会弹飞);在口径达到一定程度之前,对坦克正面装甲破坏极为有限,更别提杀伤内部乘员了。
但如果是炸房子、杀伤人员,高爆榴弹的破坏力会让只会钻眼儿的脱穿望尘莫及,它们轻易就能制造极大范围的覆盖式杀伤,一炮让房子上天,破片杀伤几十米毫不稀奇。
当然,加农炮一样可以打榴弹,多用于清障和杀伤人员。现代火炮则将加农炮和榴弹炮结合,制造出了加榴炮,融合了两者的性能,可通过调整装药量,发挥出不同的射角需求。现代榴弹炮几乎都是加榴炮了。
加农炮和榴弹炮有什么区别,威力对比如何?
作为一位曾在军事院校炮兵专业毕业的老炮兵,请允许我来回答这个看似深奥实则简单的问题吧!不论是加农炮还是榴弹炮,称谓皆是来源于日文。加农炮,英文为cannon;榴弹炮,英文为howitzer;当年日本对以上外语直接冠以“カノン砲”和“榴弾砲”,我们直接拿来就用了。
榴弹炮
这两类火炮如果单从外形上进行区分的话,其实也可以加以分辨:榴弹炮的身管属于“正常范畴”,你会发现它的身管长度和身管的粗细比较协调,当然这种协调是相对的,这要建立在你见过很多种火炮的基础上才能得出。如果用专业术语讲的话,就是“火炮身管的长径比在一个趋于中间的水平”,这就造成了榴弹炮看似协调的感官效果。
如果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区分的话,最权威的区分依据就是火炮射击过程中炮弹飞行的弹道了。榴弹炮的弹道介于迫击炮和加农炮之间,弹道可高可低,总体呈标准抛物线状态,这就使得榴弹炮的适用范围相对广泛的结果,也成为了炮兵中最最常见的一类火炮了。它既可以攻击较远距离障碍物后方的目标(太近距离障碍物后方目标是迫击炮的专长),也可以直接射击(直瞄射击)较近距离可见目标(较远距离或目标较为坚固目标是加农炮的专长)。
总体说来,榴弹炮适用范围最为广泛,是一般陆军支援火力中的骨干力量。较为常见的口径有155毫米、152毫米、122毫米等。其中较大口径由于自身重量的原因,目前有条件的国家军队都是以自行火炮为主,较小口径(如122毫米)的榴弹炮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自行和牵引式皆有。这是我当年用过的152毫米牵引式榴弹炮。可靠、准确、威力大。目前应该仍在使用。
这是部署在高海拔地区的牵引式152毫米火炮。
加农炮
和区分榴弹炮相似的,单从外形上也可以大致区分出加农炮来,那就是身管很长。对!就是“长径比很大”。如果从炮弹飞行的轨迹上来区分的话,它的特点就是弹道平滑。通俗点讲就是“不够弯曲”。由于它的身管很长,炮弹在身管中加速的距离变长,炮弹离开炮口时的速度就很快,使得它对于直接可见目标,尤其是具备坚固防护的目标,比如坦克和碉堡等的射击效果最好。因为“初速快”(出膛速度快),炮弹在接触到目标时的速度也相对更高,穿透目标的能力也就越强。在战斗中,加农炮一般用于攻击的目标便是装甲车辆或者海岸防御时敌水面舰艇等。要是用它攻击障碍物后方的目标(也称之为间瞄射击)就不适合了。因为加农炮的加速时间较长,耗费的装药量较多,加农炮的口径不能像榴弹炮那么大,因此,末端的爆炸效果是抵不上榴弹炮的,因此两者基本就是“各司其职”,互为补充。常见的加农炮口径有130毫米、100毫米等。值得一提的是,让加农炮扬名立万的人就是二战时期的沙漠之狐——隆美尔。他开创性地指挥德意联军用加农炮直接瞄准英军装甲车辆,使得在北非战场初期的德军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后来英军掌握了北非制空权后,重点打击的目标就是德军的火炮阵地。可见加农炮对于装甲目标的射击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威力对比
威力对比上,其实两者用处不同,不好类比。加农炮适合直瞄射击敌具备一定防护的坚固目标,这方面榴弹炮不如它;榴弹炮近似于“全能型选手”,功能全面,但在“两头”又不及迫击炮和加农炮。但是随着机械加工水平、炮身锻造技术和精确打击技术的提升,目前“长径比”在45以上的所谓加农榴弹炮(既可以当榴弹炮也可以当加农炮来用的火炮)也已经出现,使得一门火炮的作用范围更加广泛,成为比榴弹炮更加全面的“万能型选手”。
以上即是我的回答。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欢迎关注“随便看认真说”。谢谢!
加农炮和榴弹炮有什么区别,威力对比如何?
而通常意义上,关于火炮区分加农炮还是榴弹炮通常是以火炮的身管倍径来计算的,通常以20~35倍径之间的火炮称为榴弹炮。榴弹炮的重量相对较轻,所以弹药的发射装药较少,所以炮弹的初速较低。 炮管较短且初速较低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进行大仰角射击,不过此理论只能应用在陆军的火炮上。而榴弹炮所配备的炮弹大多是以杀伤人员以及破坏工事用的高爆榴弹,是各国陆军支援性火炮中的主要的武器。
而加农炮的身管一般都在35以上,所以火炮的重量都相对较大,其特点就是大药室及发射装药大,使得炮弹的初速非常高,在配合长身管的作用下,使得火炮的穿甲性能非常优秀,所以加农炮一般都用作穿甲类型火炮使用,而且加农炮的特点一般射程都相对较远,所以应用在高射炮、坦克/反坦克炮以及海军的舰炮上,当然陆军的支援性火炮当中也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加农炮,不过其种类及其数量都会相对较少。总的来说,射程想要远炮管就必须要长,和早期的加农炮,因为炮管比较长所以其仰角都不大,不过仅次于陆军火炮当中,因为海军的火炮因为军舰的平台大,仰角是没有多大的限制的。
不过武器发展到今天,加农炮和榴弹炮之间也开始进行融合,于是也就有了今天的加农榴弹炮,简称加榴炮。它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加农炮的长身管,但却应用了榴弹炮的低初速,在使用少量装药的情况下,炮弹的初速较低,可以进行大仰角射击,但是由于拥有长身管,在进行强装药射击的时候,又有加农炮的长射程特点。这样的话火炮的类型就减少,使得后勤的保障性能也就提高了。不然的话有多少种类型的火炮就要配备多少种炮弹,就得多开几条生产线浪费人工以及资源。
黄色的代表火药数量,数量少的是穿甲弹,多的则是高爆榴弹
至于说。两者的威力如何得分开来看,在陆军的火炮当中大多是使用榴弹炮作为远程支援性火力。前面也说了,榴弹炮主要是配备用于杀人员兵及工事用的高爆榴弹,加农炮则适用于各种中小口径的直瞄武器,所以负责的工种不同。不过,同口径的榴弹炮和加农炮相比,都是使用高爆榴弹的话,威力是加农炮威力更强一点,而且射程上也有更大的优势。
加农炮和榴弹炮有什么区别,威力对比如何?
炮兵为誉为“战争之王(神)”。加农炮和榴弹炮是炮兵最常用的制式武器之一,以火力大,威力强的特点,成为战争中最重要的打击武器之一。加农炮和榴弹炮虽然都是炮,可二者在炮身设计到毁伤威力都是有所不同,所以也就造就了他们不一样的军事用途。不少人对加农炮和榴弹炮的区别比较模糊,这里我也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两者区分。
“炮”字最初写作“砲”,世界古代战争史上,投石机、弩炮算是最早在战争中的炮兵了。在我国的锻造技术和火药技术传入欧洲后,欧洲人在16世纪就制造出长管炮,这具备了现代火炮的外形特征和作用,又在16世纪末出现了霰弹炮弹,专门杀伤人员。1864年,火炮发展史上里程碑的发明出现——后装线膛炮,这种技术改革也就是今天加农炮和榴弹炮的基本结构。
一、名字来历和区别
榴弹炮叫法来自于它用的炮弹,名字中的“榴弹”二字,是捷克语“Houfnice”,英文翻译过来就是“Howitzer”,是由大量小炮弹包起来制成的炮弹,专克密集步兵战术,因此而得名。而加农炮叫法更多依据它的外形,“加农”二字,来自“Canna"一词,属于拉丁文,本意就是”长的管子“。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加农炮和榴弹炮在名字来历上就有着非常清晰的区别。
二、外形结构区别
加农炮显著特点就是炮管直且长,运载方式有牵引式的,有运载式的等,榴弹炮特点是炮管长度较加农炮短。火炮的炮管长度和炮管的口径的比值,叫做火炮长径比,军事上经常叫倍径。长径比通常用来区分这种火炮是加农炮还是榴弹炮。一般长径比≥45的是加农炮,长径比≤39的是榴弹炮,而39≤长径比≤45之间的则叫加榴炮,兼顾两者特点。长径比不能无限大,因为过长会使得炮管因力作用而可能出现弯曲,还存在炸膛可能。随着军事科技进步,有时加农炮和榴弹炮在外形上并不好区分。我们看到的自行火炮就属于榴弹炮,而坦克炮、舰炮就属于加农炮。有的火炮长径比已经超过45又自称榴弹炮的也不少。
二、射程区别
加农炮长径比大,可以做到远距离射击,射程可以达到35公里以上。榴弹炮通常射程比加农炮短,射程最大在20公里上下。但榴弹炮射程并不是绝对就小,比如W90203毫米榴弹炮,射程达到40千米。战斗中,往往火炮不仅仅只是用常规炮弹,如果用上增程炮弹、火箭炮弹、炮射导弹等,那么榴弹炮和加农炮的射程可以突破40公里甚至达到更多。口径更大的火炮,也具备更远射程能力,比如口径105毫米、122毫米、155毫米、203毫米等口径的加农炮和榴弹炮,其射程往往不同。
三、炮弹弹道和炮弹初速的区别
加农炮和榴弹炮的弹道不同。加农炮射击仰角最大一般在45°,当然,想更大还可以调。炮弹弹道类似一条拉伸平直的弧,适合在开阔地带打击敌人。而榴弹炮的射击仰角可以达到70°,炮弹弹道是一条很高的弧线,非常合适打击躲在遮挡物后方的敌人。加农炮和榴弹炮的炮弹初速都可以达到800米/秒以上,本质上他们的射速并无区别。
四、杀伤目标和优缺点
只要是火炮,都可以打击地方工事,杀伤敌方人员,毁灭敌方有生力量。但因为特点有所不同,加农炮和榴弹炮在使用上还是有点不一样。主要以陆军为例,加农炮经常被拿来打击正面的敌方防御工事、远距离目标和装甲集群,不管加农炮用直瞄还是间瞄,加农炮总被地形所限制,对遮蔽物后方的目标总是显得无能为力,发挥不了优点,还需要跟榴弹炮一起配合。同时导弹、大口径迫击炮已经可以对大型目标进行毁灭性打击,这也替代了加农炮的功能。因此,世界范围内,加农炮的发展基本陷入停顿。榴弹炮较高的弧形弹道,不论是对遮蔽物后方目标还是正面目标,都有杀伤效果,且榴弹炮口径往往较大,威力大,使用很多种类的弹药,碎甲弹、制导弹、增程弹、燃烧弹、榴弹、杀伤子母弹、照明弹、发烟弹、宣传弹等均可使用。而且基本不受地形条件限制,在使用各种增程弹药后,榴弹炮可以打击更远目标。各国对榴弹炮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形成一股浪潮,各国都争先研制长径比大,口径大的自行榴弹炮。德国陆军的PZH2000自行榴弹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是52倍径的155毫米榴弹炮。
在科技发展飞速的今天,榴弹炮和加农炮已经被逐步整合,发展出了加榴炮。它兼有着榴弹炮威力大和可高仰角发射的特点,也有着加农炮低仰角平直射击的优点。加榴炮普遍用被命名为榴弹炮,更是模糊了加农炮和榴弹炮的区别。加农炮和榴弹炮作为常用的火力打击和火力支援武器,广发分布在海陆空三军中。对于它们之间的区别,想必都有了比较清晰的判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