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来看,诸葛神弩是不是冷兵器时代最强的武器?

上次提过一个问题,关于宋神臂弓(北宋神宗时出现)的,有人认为顶多算最强的单兵武器。 那么今天的问题是关于诸葛神弩的,和神臂弓一样曾经存在过,但后来失传了,翻史书能翻到的。 这弩是诸葛亮改良的,有效杀伤距离、穿透力度逊于神臂弓。但他的优势是连发,实际是齐发,就是发射一次,十枝弩是同时射出去的(也可能是以非常短的时间间隔连续发出去的,但也是自动连发)。 如果说神臂弓是狙击步枪,诸葛弩绝对就是机关枪。 诸葛亮统率的蜀军是步兵,曹魏是骑兵。步兵对骑兵直接对话是有先天劣势的,实在要战,那么就得靠单兵战力、武器、战法等,有靠城池坚守,有靠武器野战争雄,也就是俗称的以步制骑。 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弩,宋时神臂弓、床子弩、斩马刀、大斧,明时三眼神铳(这个有点欺负人了),都是骑兵的噩梦。 诸葛亮六出祁山,九伐中原,魏国骑兵是不敢跟蜀国步兵对冲的,主要在于蜀军装备的诸葛弩,射程应该有两三百米,且是齐发(或极快的连发),魏国骑兵如果硬冲,还没冲到近前,就已成为蜀国步兵活靶。

冷兵器时代的武器,远距离射击的有弓、弩,近战搏杀的有刀、枪、剑、戟、棍、锤类等。在全部冷兵器中,没有办法来比较哪一个最厉害,因为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甚至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威力都有所不同。

据古代军事家测试,在开阔地带,长枪要比短刀占优势,长枪一人能抵短刀三人;而在森林地带,短刀占优势,短刀一人能抵长枪二人。

如果在弓弩类武器中进行比较,有机括类和手拉类之分别,又有近程和远程之分,如宋时期的神臂弓、床子弩就是机括类远程射击武器,但床子弩则是破坏性的武器,弩箭重大,贯穿力极强,可以破坏敌人的指挥车、房屋、建筑、马匹等,用以攻城、守城有奇效。

而宋时期的神臂弓:“以檿(yǎn 一种坚韧的木材)木作弓身,以檀木作弰(shāo,弓托)铁为登子枪头(即箭头),铜为马面牙发(即发机),麻绳扎丝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能入榆木半笴(gǎn 即半截箭杆)。”有效射程达三百四十余步,约400多米远,可见射程与床弩相似,力度也很大,但箭头和箭杆较细小,故无破坏力,可射人射马。明时就已失传,据说也属于弩类。

宋代神臂弓示意图:见上图

诸葛亮发明的连弩,也属于机括类,扣动一次扳机,可以同时射出十支箭,(一说可连续发射十支箭),故称为诸葛神弩。但诸葛神弩射程较近,也就最多二百米左右,一次可射出十支箭,可见其准头较差,力度较小。概括它的特长,就是攻击力猛,能达到万箭齐发,突然之间杀敌大半。所以,诸葛连弩适合打埋伏战,趁敌人不备,突然袭击,可射人射马。诸葛神弩的初次大显神威,就是埋伏在城下,把魏国大将张郃(he)及率领的几千追兵,一同射死在城下。

诸葛神弩复原图:见上图

总之,诸葛神弩是在较远的距离内,突然袭击密集敌军的最强武器。宋代神臂弓是较远距离内射杀敌军的最强武器。床子弩是在较远距离内破杀敌军较大目标的最强武器。刀枪、大斧等是与敌人近身战斗的利器。

综合来看,诸葛神弩是不是冷兵器时代最强的武器?

绝对是。诸葛连弩是中国冷兵器第一神器!

诸葛连弩的样子。

近些年,国内有不少人宣称复原了诸葛亮连弩。这些所谓诸葛连弩,通过手动机关,可以实现自动上弦,大大提高了发射速度。

但是客观的讲,这与历史上真正的诸葛连弩想去甚远。

第一,这些连弩,威力太小。

一般射程在三十米到五十米之间,威力太小,根本不适合军队作战。

第二,这些连弩的发射方式与诸葛连弩完全不同。

近年来复原的连弩,其实是出自明代《武备志》,发射时,一支接着一支连续发射。

但诸葛连弩则完全不同

《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注引《魏氏春秋》曰:亮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这里讲的诸葛连弩,是一弩十矢俱发!也就是一次性同时发射十支弩箭!而不是一支接一支的发射。

宋代《玉海》卷一五十《唐静塞弩》:西蜀弩名尤多,大者莫逾连弩,十矢谓之群鸦,一矢谓之飞枪,通呼为摧山弩,即孔明所作元戎也。

这一段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诸葛连弩其实非常巨大!它不是单兵使用的,而是类似于床弩的重兵器。

为什么要这样大呢?

因为一次性射出十支弩箭,而且是八寸长的铁箭,需要的能量非常大。普通的单兵使用的弩,能量肯定不够啊。只有巨大的床子弩才能蓄积足够的能量。

综上,诸葛连弩是一种威力极大的重型远射武器,一次发射十支铁箭。如果成千上百的诸葛连弩同时发射,就好像金属风暴砸向敌人!那真是天上下刀子!谁能躲得过!

真是冷兵器第一神器。

综合来看,诸葛神弩是不是冷兵器时代最强的武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诸葛连弩是一种功能单一的武器,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诸葛连弩也叫作元戎弩,它的 特点是用过特殊的结构,可以一次发射10发弩箭。

不过,对于连弩有两种说法。

第一:

《魏氏春秋》曰:亮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这明确说,弩弓可以一次性发射10支弩箭。

第二:

汉末魏朝大发明家马钧对连弩进行了改进,改成了一种五十矢连弩,使其体积、重量大大减轻,成为一种单兵武器。

一说这种连弩可以像今天冲锋枪一样,连续单发射击。

其实,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第二种说法基本不可能。

因为,历史上从没有发现过类似的文物。

历史记载也说:马钧的连弩因为生产很复杂,所用的箭矢也必须特制,所以没大量生产,后失传。

实际上,诸葛连弩就是一种一次性可以发射10发弩箭的特殊远射武器。

其实,早在诸葛亮时代之前,已经有了连弩这种武器。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请令强弩傅两矢外向。"

韩信时期,就有强弩可以一次发射两枚弩箭。

《后汉书·耿纯传》:"选敢死二千人,俱持强弩,各傅三矢,使衔枚间行。"

这种弩,一次可以发射3枚。

曹丕《饮马长城窟行》“发机若雷电,一发连四五”,一次可以发射四五枚。

可见,当时曹军也有类似武器。

不过,一次可以发射10枚的弩箭,还是诸葛亮创造的。

这种武器同一次发射二三枚的弩弓不同,它都是比较笨重,单人是使用不了的,一般都是类似于床弩这种大型弩弓。

通过特殊的射击,一次性可以密集发射10发弩箭,形成强大火力。

而古代人攻城都是采用人海战术,人贴着人,使用盾牌之内挡住羽箭。

所以,这种强弩一次发射10发,甚至可以射穿盾牌,威力是很强的,一次就可以造成大量杀伤。

可惜,由于诸葛连弩比较笨重,不能用于进攻作战,只能用于守城。

但是,这种弩弓除了守城以外,用处也不大。

第一,诸葛连弩过于笨重,难以有效跟随部队作战。

第二,诸葛连弩的射程有限,而且只能是直射,不适合大兵团的野战。

第三,重装太慢。因为诸葛连弩直射距离太近,根本来不及重新安装弩箭就会完蛋。

第四,结构复杂,难制作,容易损坏。

所以,汉代以后没有发现过类似的文物,可能也就是三国时期昙花一现而已。因为不使用,诸葛连弩很快就被淘汰。

综合来看,诸葛神弩是不是冷兵器时代最强的武器?

谢谢邀请。诸葛连弩算不上冷兵器时代最强的武器。

首先从概念上说,战争是一个系统工程,即使单纯战场上的厮杀,也是多兵种、多兵器配合使用,才能发挥出最强的战力。

譬如说一个简单的循环:单一兵种,远程兵克制长矛兵,长矛兵克制牌刀兵,牌刀兵克制远程兵。这个循环生克就说明了兵种之间搭配的重要性。实际上单一兵种或者兵器投入战场就是找死。《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周杰伦的叛乱之所以被周润发轻而易举杀得全军覆没,就是因为他带的兵种是清一色的长矛兵(将领手持大刀,也算长矛的变种),而周润发的兵种则是长矛、牌刀、弓箭手俱全,甚至还有能够形成组合城池的超级巨盾,各兵种配合,表现出碾压的效果。

因此,说“某某兵器最强”本来就是一个悖论。

其次,从具体的兵器分析上,诸葛连弩属于一种中近距离的远程射击兵器,相对普通弓箭在发射速度上较快而射程和远程穿透力较弱,只是在特定场合下能发挥出巨大威力。

关于诸葛连弩,只有魏氏春秋记载了大致的格局:

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从这个简短的记载可以看出,诸葛连弩相比普通弓箭有三大特点。其一是用铁制成(而一般的箭用竹子、木头制成,箭头才用铁),其二是箭长为八寸(汉代八寸折合约185毫米,比筷子还短),其三是可以密集扫射,一发十箭。

其中第一点铁制,自然比竹子或木头的箭更加坚硬,同等条件下增强了近距离的穿透力。

但是第二点箭长八寸,比一般的箭要短,又使得射程方面大大减少。毕竟通常的箭要依靠自身长度来保持气动力布局,一使得射程远,二使得射出去目标不偏。诸葛亮的弩箭这么短,在空气阻力下极容易发生偏离目标,难以及远。

第三点一弩十矢,自然是增强了作战时的杀伤力。但是火力密度上去,相应对弹药储备和装填又提出了挑战。一发十箭当然威猛,但发射之后呢,是不是装填期更长?对于持续作战的状态,这种一发十箭其实意义不大,相反是近距离突击的时候能够产生价值。

由上面的特点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诸葛连弩射程近,在近距离火力密度大,杀伤力强,但一发之后的装填速度可能制约后续连发。再考虑诸葛亮的军事行动,主要是以蜀汉的步兵对抗曹魏的步骑混合部队,连弩的意义就很明显了——蜀汉步兵依靠精良的装备和阵法,并不害怕远距离和魏军的火力交战。但如果魏军的骑兵突击到了蜀军步兵阵前,居高临下的肉搏,蜀军步兵会非常吃力。然而,诸葛连弩的配备,使得蜀军步兵可以在魏军骑兵突击到一定距离内(少于弓箭射程,然而尚未达到肉搏距离),忽然发射出超常规的密集火力。对近距离的魏军进行大幅度杀伤,从而挫败魏军骑兵的突击。

这是诸葛亮结合敌我双方优劣,研发出的针对性武器,确实非常有效,实际上弥补了蜀军步兵面对魏军骑兵突击时的短板。但注意,只是弥补其他兵种兵器短板,并不能代替其他兵器。诸葛连弩实际上是克制无盾敌军的近身突击,但面对远程射击部队是绝对劣势,对牌刀手也未必能占到上风。甚至,考虑到其制作成本(无论是精巧的连发弩还是铁制的箭),如果不是蜀汉对抗曹魏这种“步兵进攻骑兵”的战争,诸葛连弩的性价比都未必高。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如此犀利的武器,却没有在三国之后得到推广。

综合来看,诸葛神弩是不是冷兵器时代最强的武器?

引言:每样武器在特定的场景都是最强的的武器。诸葛神弩是三国时期高科技的存在,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诸葛神弩应该是连续发射的弩箭,可以连续发射多少支弩箭不详。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的其要云。摘自《三国志•诸葛亮传》弓弩在防御战中是绝对的王者

城防、军营防御战中弓箭的作用最大。防御战中正常情况下守军都有掩体保护,如果不是大范围杀伤性武器很难伤到守军。而有掩体的守军就不同了,不需要将身体完全暴露出来就可以用弓弩射杀敌军。

诸葛神弩适合的应用更加广泛

诸葛亮设计的诸葛神弩,按照记载是连弩也就是连续击发的连弩。诸葛神弩在《三国志》中记载过于简单,具体能够击发几支弩箭无从查证。但是我想既然是连弩那么必然是能够连续击发两支弩箭或以上。那么诸葛神弩的威力就大了,如果有一千的弩兵那么实际达到的效果就是两千人或以上的威力。

两军对阵时,若是把弩兵摆在阵前那么再一百米至两百米之间,这些手持诸葛神弩的弩兵可以起到绝对的威慑力。按照一百五十米计算,步兵冲到跟前需要大概十五秒以上,那么弩兵有足够的时间击发完弩内装填好的弩箭并推至安全地带。如果按照现在网络中对诸葛神弩的推测可以击发十支弩箭,那么一千弩兵在十五秒内可以达到万箭齐发的效果。一轮齐射注意让对方士气大落,产生畏惧心里。

城防战中这些弩兵更可以压制普通的弓箭手,普通的弓箭手射出一支羽箭后需要再次取箭,但是诸葛神弩却不需要,那么两军对阵普通的弓箭手就非常的吃亏。

总结:无论是两军对阵还是城防战诸葛神弩都非常的强悍。可以说是当时最强的冷兵器了。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综合来看,诸葛神弩是不是冷兵器时代最强的武器?

弩是以弓为基础、加箭槽托和击发弩机发展而来。与弓相比,它可以事先扣弦,涉及时更具稳定性。

关于弩的起源,有的文献资料显示很早,比如《史记·五帝本纪》《正义》注引《龙鱼河图》说:

“黄帝摄政,有蚩尤··......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

结合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弩逐渐走上了战争舞台。著名的齐魏马陵之战,显示了弩这一新式武器的决断为例,在当时,诸国军队都广泛使用这种武器。

《荀子·议兵》说:“操十二石弩,负矢五十个”。战国时期,至少有四大类弩,即:夹弩、瘦弩、唐弩和大弩。唐弩、大弩是强弩、射程虽远,但发射速度较慢,多用于车战和野战。战国晚期已经出现了蹶张弩,秦俑坑中,发现了大量的弩弓遗迹,出土了众多实物。《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令人“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这是有关连弩的最早文献记载。

那么连弩与一般的弩有什么区别呢?

一般认为,连弩就是可以连续发射的弩,实际上连弩至少有三大类型,能连续发射的弩,在诸葛亮之前并不存在。

《汉书·李广传·附李陵传》说:

“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

服虔说:三十弩共一弦也。

所以,在诸葛亮之前文献里面记载的“连弩”的意思,是指把多张弩连在一起,并非是一张弩连续发射。

那么“诸葛连弩”又是怎么样的存在呢?

有关诸葛连弩的早期记载主要集中在《三国志》及其注释中。

《诸葛亮传》说:“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起要。”

《三国志·杜夔传》注引傅玄序说:“马先生(马均),天下之名巧也......先生见诸葛连弩,曰:‘巧则巧矣,韦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傅子曰:‘令若马氏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非定。难试易验之事儿轻以言抑人异能,此犹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此所以多废弛。马氏所作,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其不皆是,因不用之,是不世职巧物由出也。......’”

从文献记载来看,诸葛亮确实曾创制了一种连弩,在当时十分先进,这连弩有两个基本数据,一是能连发十矢,二是矢长只有八寸。陈寿给诸葛连弩定了一个性,即“损益”

而上文引用的的文字,讲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科学家马钧(曾改进前人所造的织梭机,百戏木偶,曾在此发明已失传的指南车、翻水车。)看到诸葛连弩时,首先是十分称赞,后来认为可还可以演进为连发五十发。希望朝廷立项,投资他研发,可惜朝廷没有重视。

文献记录中有这样一句描述“一弩十矢俱发”用来形容诸葛连弩的威力。但要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是十支箭同时击发,还是先后连续发出?

事实上,我国古代对这两方面的弩研究都有所涉及。一张大弓,同时击发两箭或者三箭,这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史记·韩信卢绾列传》中就有记载。

而连续发射的弩,这又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在弩床上架两张弓、或者三张乃至四张,战时可 利用摇柄绳轴事先张弓扣箭,一般是由一名职业射手发射,发射时虽有先后之分,但这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连续发射”。这种弩在宋代时比较流行。

但这种类型的弩,也不可能是诸葛连弩,因为这种弩的弩床最多只能架四张弓,最高只能实现四矢连发。

另一种连续发射的弩,是明代茅元仪《武备志》记载,明人曾研制出“诸葛武侯弩”,后来清朝人在这种基础上,曾制造出“弹弩”。

这种弩“矢长八寸”,能连续发射十矢,又极为轻便,步兵、骑兵都能随身携带,但当时火炮已经使用,这一武器并未能引起当时的人们高度重视,未能推广,不久再度失传。

倘若诸葛连弩真的能连续发射十支,那确实是划时代的产物,但话又说回来,既然如此犀利,又为何会失传,特别是《三国志·杜夔传》注引傅玄序中的记述,连当时的大发明家都因此深受启发,但朝廷却不支持,这明显不合逻辑。

所以我们如今所能了解的诸葛连弩,大概只能停留在史籍的资料中,然而资料能很难理清,还原出其真正的模样。而现代社会的各种还原,仿制,实际上都是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的"发明创造”,很难讲就是历史上的“诸葛连弩”。

因此,要想证明“诸葛连弩”是不是冷兵器时代最强武器,起码得准确地了解这种武器到底是什么样的,而不是根据文献资料猜想出来一种武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